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
作者
彭文书
郑彩兰
+6 位作者
范垚
刘新月
马莉
杨瑞娟
刘丽
王桥美
严亮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目的】明确“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条件,为金花普洱茶的稳定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不同等级原料、不同压力、不同潮水量对比发酵,探究“金花菌”发酵普洱茶的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目的】明确“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条件,为金花普洱茶的稳定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不同等级原料、不同压力、不同潮水量对比发酵,探究“金花菌”发酵普洱茶的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发酵前后的茶叶香气物质分析比较,感官审评茶叶发酵前后的滋味,结合理化检测分析冠突散囊菌对普洱熟茶发酵的影响。【结果】确定“金花菌”发酵普洱茶最佳发酵条件:以7级云南晒青毛茶为原料,潮水量20%,温度29℃,湿度75%条件下培养40 d。在该条件下培养出的金花普洱茶砖,发花茂盛,松紧适宜,咖啡碱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上升,而茶多酚含量则下降8.01%,茶汤深红明亮、口感顺滑、有独特的“菌香”,茶叶香气由花果香型转化为草木香或其他类型特殊香气。发酵后醇类、酮类、酯类等物质成分含量总体下降,氧化芳樟醇、正十三烷、苯乙酮等构成冠突散囊菌“菌香”香气特征的化学组分含量增加。【结论】“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可行,经过金花发酵工艺处理后的茶叶品质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冠突散囊菌
金花普洱茶
发酵工艺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残留
2
作者
毛静春
周琴
+6 位作者
李宗师
蒲泓君
金红芳
李莲
王丽芳
王筱楠
程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74-177,共4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方法]以^(13)C_(3)-丙烯酰胺为内标物,样品经超纯水超声浸提,分别经正己烷萃取提取物脂肪、K_(4)Fe(CN)_(6)·3H_(2)O和Zn(CH_(3)COO)_(2)沉淀蛋白质...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方法]以^(13)C_(3)-丙烯酰胺为内标物,样品经超纯水超声浸提,分别经正己烷萃取提取物脂肪、K_(4)Fe(CN)_(6)·3H_(2)O和Zn(CH_(3)COO)_(2)沉淀蛋白质、硅藻土和GCB净化等流程获取目标分析物,目标分析物最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LC-MS/MS在ESI电离模式下测定丙烯酰胺含量。[结果]丙烯酰胺在10~500 n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在50、100、400μg/k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1.2%~97.3%,RSD为1.9%~8.4%,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3和40μg/kg。采用该方法对FAPAS质控样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均在质控值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适用于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残留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焙炒咖啡
丙烯酰胺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
作者
彭文书
郑彩兰
范垚
刘新月
马莉
杨瑞娟
刘丽
王桥美
严亮
机构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
院
普洱茶研究
院
普洱市检验检测院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
院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
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基金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产品创新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2021KYPT0002)
云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24KJTX-08)。
文摘
【目的】明确“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条件,为金花普洱茶的稳定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不同等级原料、不同压力、不同潮水量对比发酵,探究“金花菌”发酵普洱茶的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发酵前后的茶叶香气物质分析比较,感官审评茶叶发酵前后的滋味,结合理化检测分析冠突散囊菌对普洱熟茶发酵的影响。【结果】确定“金花菌”发酵普洱茶最佳发酵条件:以7级云南晒青毛茶为原料,潮水量20%,温度29℃,湿度75%条件下培养40 d。在该条件下培养出的金花普洱茶砖,发花茂盛,松紧适宜,咖啡碱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上升,而茶多酚含量则下降8.01%,茶汤深红明亮、口感顺滑、有独特的“菌香”,茶叶香气由花果香型转化为草木香或其他类型特殊香气。发酵后醇类、酮类、酯类等物质成分含量总体下降,氧化芳樟醇、正十三烷、苯乙酮等构成冠突散囊菌“菌香”香气特征的化学组分含量增加。【结论】“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可行,经过金花发酵工艺处理后的茶叶品质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冠突散囊菌
金花普洱茶
发酵工艺
品质分析
Keywords
Yunnan large-leaf sun-dried green tea
Eurotium cristatum
Golden flower Pu'er te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残留
2
作者
毛静春
周琴
李宗师
蒲泓君
金红芳
李莲
王丽芳
王筱楠
程龙
机构
普洱市检验检测院
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基金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2YSJK14)。
文摘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方法]以^(13)C_(3)-丙烯酰胺为内标物,样品经超纯水超声浸提,分别经正己烷萃取提取物脂肪、K_(4)Fe(CN)_(6)·3H_(2)O和Zn(CH_(3)COO)_(2)沉淀蛋白质、硅藻土和GCB净化等流程获取目标分析物,目标分析物最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LC-MS/MS在ESI电离模式下测定丙烯酰胺含量。[结果]丙烯酰胺在10~500 n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在50、100、400μg/k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1.2%~97.3%,RSD为1.9%~8.4%,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3和40μg/kg。采用该方法对FAPAS质控样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均在质控值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适用于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残留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焙炒咖啡
丙烯酰胺
残留
Keywords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
Roasted coffee
Acrylamide
Residues
分类号
TS207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花菌”发酵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彭文书
郑彩兰
范垚
刘新月
马莉
杨瑞娟
刘丽
王桥美
严亮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残留
毛静春
周琴
李宗师
蒲泓君
金红芳
李莲
王丽芳
王筱楠
程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