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 MS/MS技术研究甜叶菊绿原酸类成分的降解机制
1
作者 吴娟娟 王子璇 +4 位作者 连运河 侯丽娟 牛志平 王文昌 吴迪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7,共13页
本文以甜叶菊绿原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中3-咖啡酰奎宁酸(3-CQA)、4-咖啡酰奎宁酸(4-CQA)、5-咖啡酰奎宁酸(5-CQA)、咖啡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4-diCQA)、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diCQA)、4,5-二咖啡酰奎宁酸(4,5-... 本文以甜叶菊绿原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中3-咖啡酰奎宁酸(3-CQA)、4-咖啡酰奎宁酸(4-CQA)、5-咖啡酰奎宁酸(5-CQA)、咖啡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4-diCQA)、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diCQA)、4,5-二咖啡酰奎宁酸(4,5-diCQA)等7种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MS)法鉴定绿原酸在不同诱发条件下的降解产物及降解途径。结果表明,样品中绿原酸总量在溶剂、光、热、pH值等诱发条件下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降解产物,甜叶菊绿原酸在溶剂中存放易发生烷基化反应,在光照条件下易发生降解,在高温环境中易发生脱水和烷基化,在酸碱介质中易发生水解和构型转化。综上,脱水、降解、水解和异构化是甜叶菊绿原酸受外界环境干扰时可能发生的4种损失途径。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绿原酸理化性质的理解,也为制定有效的保存策略,确保绿原酸类成分在药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等产品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MS) 甜叶菊 绿原酸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万寿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豪 王浩 +2 位作者 王璞 杨付光 吕兴娜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为提高万寿菊种子发芽率并培育健壮幼苗,以色素万寿菊韩春梅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设置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赤霉素、水杨酸、烯效唑、赤霉素+水杨酸、水杨酸+烯效唑)和4个浸种时长(3、6、12、24 h)处理,同时以加入等... 为提高万寿菊种子发芽率并培育健壮幼苗,以色素万寿菊韩春梅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设置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赤霉素、水杨酸、烯效唑、赤霉素+水杨酸、水杨酸+烯效唑)和4个浸种时长(3、6、12、24 h)处理,同时以加入等量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组合对万寿菊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光合色素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时间为6 h,均能促进万寿菊种子萌发;添加赤霉素、烯效唑和赤霉素+水杨酸处理后,发芽率分别提升12.00%、6.67%和17.77%,其中,烯效唑处理后万寿菊株高矮化、茎粗增大、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干质量及壮苗指数均显著增加。此外,烯效唑浸种6 h后,叶绿素a、b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增长量较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升高35.28%、24.61%和17.42%,MDA含量较对照降低10.73%,且差异显著。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显示,烯效唑浸种6 h效果最佳(D值=0.86)。综上所述,烯效唑浸种6 h,不仅提高了万寿菊种子发芽率、增强了幼苗光合作用、积累了更多有机物质,还减少了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该处理有利于培育万寿菊健壮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黄芩苷镁盐冻干粉配伍稳定性及其保肝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红红 金鹏 +3 位作者 李景 李卫 刘喜纲 刘翠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6-1641,共6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黄芩苷镁盐配伍稳定性及其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探讨黄芩苷镁分子结构中的黄芩苷和镁离子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考察室温下黄芩苷镁盐在生理盐水、5%葡萄糖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外观、pH值和... 目的研究注射用黄芩苷镁盐配伍稳定性及其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探讨黄芩苷镁分子结构中的黄芩苷和镁离子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考察室温下黄芩苷镁盐在生理盐水、5%葡萄糖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芩苷镁盐组、异甘草酸镁组、黄芩苷组和硫酸镁组,尾静脉注射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2 h,空白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其他组注射50%CCl_(4)溶液。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计算肝指数,测定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染色并观察组织变化。结果黄芩苷镁盐与各溶媒在8 h内颜色无变化,无沉淀产生,pH值和黄芩苷镁盐含量保持稳定;黄芩苷镁组ALT、AST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等浓度的黄芩苷组和硫酸镁组(P<0.05,P<0.01);GSH水平显著高于等浓度的黄芩苷组和硫酸镁组(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镁盐在配伍试剂中理化性质和含有量可以保持稳定,对CCl_(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结构中黄芩苷和镁离子在抗肝损伤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黄芩苷镁盐冻干粉 配伍稳定性 保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黄刺玫果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4
作者 昝立峰 杨香瑜 +2 位作者 郭海燕 王亚冬 叶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51-258,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在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根据色谱峰分子离子峰的精确分子量及元素组成、主要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刺玫果相关文献和在...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在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根据色谱峰分子离子峰的精确分子量及元素组成、主要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刺玫果相关文献和在线数据库检索,从黄刺玫果中共鉴定出53个化合物,包括29个多酚、15个黄酮、2个有机酸和7个脂肪酸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中没食子多酚、鞣花鞣质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且化合物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没食子苷、木鞣质C为首次从黄刺玫果中发现。本分析结果可为黄刺玫果资源在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质量控制及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玫果 化学成分 鞣质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低温棉籽蛋白KOH蛋白质溶解度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邵会 韩文杰 +4 位作者 韩建峰 刘凤山 王沙沙 焦学峰 安文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3,共4页
使用有机溶剂将棉仁中的棉籽油和棉酚萃取后,余下的棉籽蛋白是一种优良的动物饲料原料。棉籽蛋白KOH蛋白质溶解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吸收率。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醇、热等变性因素在加工过程中对低温棉籽蛋白KOH蛋白质... 使用有机溶剂将棉仁中的棉籽油和棉酚萃取后,余下的棉籽蛋白是一种优良的动物饲料原料。棉籽蛋白KOH蛋白质溶解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吸收率。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醇、热等变性因素在加工过程中对低温棉籽蛋白KOH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优化了低温棉籽蛋白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棉籽蛋白 KOH蛋白质溶解度 醇变性 热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贾新超 焦丽娟 +2 位作者 田洪 高伟 徐建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研究了番茄红素乳液在制备、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番茄红素乳液存放于4℃较25℃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番茄红素乳液水溶液的抗酸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热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光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3。研... 研究了番茄红素乳液在制备、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番茄红素乳液存放于4℃较25℃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番茄红素乳液水溶液的抗酸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热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光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3。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乳液适于存放于4℃环境下,并且番茄红素乳液水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蟹棒、饮料等食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稳定性 乳液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渣多糖组成分析及体外抗癌、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关玉婷 温思萌 +6 位作者 冯雪 白云鹏 陈瑞瑞 沈晓勇 冯佳宁 常世敏 程鑫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81-387,共7页
目的:以茯苓渣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茯苓多糖,研究其单糖组成及抗癌、抗炎症因子及免疫活性,为开发茯苓多糖相关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水提茯苓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析,采用CCK-8法对水提茯苓多糖进行抗... 目的:以茯苓渣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茯苓多糖,研究其单糖组成及抗癌、抗炎症因子及免疫活性,为开发茯苓多糖相关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水提茯苓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析,采用CCK-8法对水提茯苓多糖进行抗肿瘤及免疫活性研究。结果:水提茯苓多糖的多糖含量为76%,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0.107:0.079:0.018;对胃癌细胞、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最优(IC=1096μg/mL),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结论:水提茯苓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癌及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多糖 结构表征 抗癌活性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含量棉粕的生产工艺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樊文端 韩文杰 +3 位作者 张军 田令善 韩建峰 邵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3,共2页
结合我公司在棉籽加工枝术中采取的各项改进措施,对棉籽加工过程中影响棉粕蛋白质含量的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在仁壳分离工艺中采用多道循环筛分工艺,将阶梯筛和平面回转筛进行优化组合;在棉仁压坯过程中通入蒸汽,提高坯片的... 结合我公司在棉籽加工枝术中采取的各项改进措施,对棉籽加工过程中影响棉粕蛋白质含量的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在仁壳分离工艺中采用多道循环筛分工艺,将阶梯筛和平面回转筛进行优化组合;在棉仁压坯过程中通入蒸汽,提高坯片的软化效果;对浸出器增加预浸和料翅改造,有利于棉粕中棉酚的脱除;湿粕经离心机分离、圆盘烘干机低温烘干、蒸脱机脱溶,可缩短湿粕的烘干时间,降低烘干温度,减少蛋白质变性。通过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棉粕产品中残油一般在0.5%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可达60%~62%,氢氧化钾溶解度达70%~75%,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200 mg/kg,大大改善了棉粕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 蛋白 高含量 棉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椒椒目的全组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娟娟 张加余 +5 位作者 史石磊 连运河 程远欣 武亚明 蔡兴福 吴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37-851,共15页
椒目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目前国内外关于椒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脂方面,对其他有效成分的研究较少。为充分开发椒目资源,本文以金阳、汉源及武都3个产地的红花椒椒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化学方法和色谱技术对椒目中的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进... 椒目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目前国内外关于椒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脂方面,对其他有效成分的研究较少。为充分开发椒目资源,本文以金阳、汉源及武都3个产地的红花椒椒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化学方法和色谱技术对椒目中的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产地的椒目样品中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成分和28种非挥发性成分,其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羰基类、酯类、萜烯类等化合物,3个产地共有成分共7种;非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生物碱、脂肪酸、香豆素、木脂素等化合物,3个产地共有成分共18种。同时,本文对椒目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油脂、总糖等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椒目的食用及商业价值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目 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精炼工艺在新疆棉籽油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文杰 童玉海 +1 位作者 李崇达 宋建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2,共3页
阐述了两种精炼工艺(常规精炼工艺和混合油精炼工艺)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并将两种工艺生产的成品棉籽油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常规精炼工艺相比,混合油精炼得到的成品棉籽油色泽R值低1.5~2.5,酸值(KOH)低0.08 mg/g,含皂量低0... 阐述了两种精炼工艺(常规精炼工艺和混合油精炼工艺)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并将两种工艺生产的成品棉籽油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常规精炼工艺相比,混合油精炼得到的成品棉籽油色泽R值低1.5~2.5,酸值(KOH)低0.08 mg/g,含皂量低0.015个百分点,皂脚含油低10~20个百分点,精炼得率提高2~6个百分点。混合油精炼工艺在新疆棉籽油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具有精炼得率高、成品油色泽浅、动力消耗低、维护费用低等优势,解决了新疆棉籽高棉酚含量对棉籽油生产加工的不利影响,更适合于新疆棉籽油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棉籽 棉酚 混合油精炼 常规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