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成岩侵入综放工作面末采段超前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1
作者 陶广美 李刚 汪北方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3-88,共6页
针对火成岩侵入造成煤体软弱诱发工作面末采阶段片帮、漏顶严重等问题,通过现场实测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了煤体裂隙发育范围并提出了相应治理方法。结果表明:火成岩侵入导致煤体强度下降74%,自身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工作面超前支... 针对火成岩侵入造成煤体软弱诱发工作面末采阶段片帮、漏顶严重等问题,通过现场实测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了煤体裂隙发育范围并提出了相应治理方法。结果表明:火成岩侵入导致煤体强度下降74%,自身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60 m,动压影响下煤体裂隙快速增生、发育,对应超前支承压力将裂隙分布划分为4个区域。据此提出了“超前预注浆+工作面注浆”区域时效注浆加固治理技术并开展了现场工业试验,为火成岩侵入综放工作面末采段片帮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侵入 综放工作面 末采阶段 裂隙分区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层注浆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
作者 王成真 张豪 +2 位作者 张江利 徐大龙 顾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离层注浆是实现地表减沉和绿色开采的重要技术,在浆液注入离层空间的同时也会改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赵庄二号井23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不同回采阶段下的矿压显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回采阶段整面平均末阻力为2661... 离层注浆是实现地表减沉和绿色开采的重要技术,在浆液注入离层空间的同时也会改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赵庄二号井23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不同回采阶段下的矿压显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回采阶段整面平均末阻力为2661.7 kN、来压步距为24.2 m,离层注浆回采阶段整面平均末阻力为3229.1 kN、来压步距为16.5 m,相较于正常回采,离层注浆情况下支架末阻力明显增大,周期来压步距减小;当工作面过注浆钻孔时,支架工作阻力在走向方向呈整体增大、倾向呈现由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浆液支撑反力、自重及注浆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下伏岩层挤压密实并增大了岩梁的受力,导致支架末阻力增大、周期来压步距减小,离层空间形态和注浆钻孔布置导致倾向中部支架受力更高。提出的诱因解释了离层注浆工作面特殊的矿压显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 支架阻力 周期来压 地表减沉 充填开采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监测数据的地表沉陷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李刚 支梦辉 +3 位作者 李斌 杨帆 彭志伟 李东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地下采矿引发的地面沉降预测问题,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为背景开展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方法研究。首先,获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Sentinel-1 SAR影像(81景),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大气校正在线服务(GACOS)及精密轨道数据... 为研究地下采矿引发的地面沉降预测问题,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为背景开展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方法研究。首先,获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Sentinel-1 SAR影像(81景),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大气校正在线服务(GACOS)及精密轨道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BAS-InSAR)技术精细化监测区域地表形变情况,揭示其时序演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大沉降速率达27.84 mm/a);然后,构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混合预测模型(VMD-BP);最后,将该模型预测性能与传统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及变分模态分解与长短期记忆网络(VMD-LST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MD-BP模型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在测试点位(点位a)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低至0.27801 mm、0.23429 mm和0.39%,远优于LSTM及VMD-LST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形变预测 小基线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BAS-InSAR)技术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 变分模态分解-长短期记忆网络(VMD-B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4
作者 王国梁 王飞 +2 位作者 王树勇 程凤飞 杜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目的为了得到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以寺河煤矿6306大采高超宽工作面为对象开展研究。方法利用并行电法观测采动前后煤层顶板岩层视电阻率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采... 目的为了得到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以寺河煤矿6306大采高超宽工作面为对象开展研究。方法利用并行电法观测采动前后煤层顶板岩层视电阻率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采动前后煤层顶板岩层视电阻率变化明显,原始地层视电阻率为150~300Ω·m,严重破坏地层视电阻率可达680Ω·m,并行电法实测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开采垮落带高度为21.0 m,垮采比为3.5,导水裂隙带实测高度下限值为82.5 m,裂采比为13.8,未能在观测期间有效捕捉到导水裂隙带上限值;(2)数值计算得出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垮落带高度为21.9 m,工作面推进至300 m时,导水裂隙带发育至最大值,达到90.6m,导水裂隙的最终形态符合“马鞍型”分布特征;(3)由于垮落带发育至最大值所需时间短,并行电法测试过程中,垮落带已充分发育,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结果接近;导水裂隙带发育至最高值至少需要1~2月,现场有效测试时间短,导致现场实测与数值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结论寺河煤矿大采高超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82.5~90.6 m,导水裂隙的最终形态为“马鞍型”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预防寺河煤矿顶板水害及科学抽采采空区瓦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超宽工作面 并行电法 视电阻率 垮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水泥注浆煤岩力学性能及损伤特征研究
5
作者 都海龙 金爱兵 +3 位作者 秦文静 商瑞豪 王传江 马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1533,共13页
注浆是提高软破围岩强度、维护工程稳定的有效方法和常用手段。为评价注浆对煤岩力学性能及破裂损伤的影响,对超细水泥注浆前后煤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监测煤岩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 注浆是提高软破围岩强度、维护工程稳定的有效方法和常用手段。为评价注浆对煤岩力学性能及破裂损伤的影响,对超细水泥注浆前后煤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监测煤岩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讨论煤岩裂隙尖端注浆扩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完整煤样,注浆后煤样强度整体呈增强态势;当煤样原生裂隙较多时,由于裂隙尖端应力集中效应,注浆后导致强度降低;(2)注浆后煤样内部孔隙被浆液充填,脆性减弱,塑性和抵抗变形能力增强,但注浆对煤岩峰后变形影响较小;(3)完整煤样破坏表现为单条高应变集中带贯通,由于注浆导致煤样力学性能各向同性增强,故注浆后煤样破坏过程应变无明显集中带,应变演化较无序;(4)提出以水平位移损伤因子D_(w)表征单轴荷载下煤体损伤演化程度,定义水平位移损伤变量,建立了单轴受压煤样损伤分段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加固 裂纹扩展 损伤因子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亿欣煤矿沿空留巷切顶卸压技术参数优化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马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9-94,共6页
针对亿欣煤矿Ⅱ1310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由于煤层倾角变化过大导致的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和破坏难题,将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优化切顶卸压参数,模拟切顶优化对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应力变化的影响,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优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亿欣煤矿Ⅱ1310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由于煤层倾角变化过大导致的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和破坏难题,将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优化切顶卸压参数,模拟切顶优化对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应力变化的影响,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优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倾角过大导致的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可以通过切顶卸压优化得到改善。进而分析提出了切顶优化参数,即切顶高度10 m、切顶角度10°、切顶孔间距为0.3、切顶孔钻孔直径52 mm、切顶线距离回采帮0.2 m,深浅孔交替布置;巷道的顶板支承压力随工作面推进逐渐减小,回采侧顶板支承压力呈现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留巷围岩的变形量也随之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测点,顶板下沉量由436.6 mm降至393.3 mm,底板隆起量由321.7 mm降至303.8 mm,两帮移近量由588 mm降至579 mm,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护巷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倾斜煤层 数值模拟 沿空留巷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边坡机载LiDAR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研究
7
作者 李斌 邹阳 +2 位作者 彭志伟 武文霖 刘佳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2-198,共7页
为解决机载激光雷达系统(LiDAR)技术在复杂矿山地形三维建模中的参数优化问题,提高建模精度与效率,开展了系统性研究。首先,分析机载LiDAR数据采集原理、测量系统组成及数据处理过程,明确技术应用的基础逻辑;然后,结合矿山边坡复杂地形... 为解决机载激光雷达系统(LiDAR)技术在复杂矿山地形三维建模中的参数优化问题,提高建模精度与效率,开展了系统性研究。首先,分析机载LiDAR数据采集原理、测量系统组成及数据处理过程,明确技术应用的基础逻辑;然后,结合矿山边坡复杂地形特点,提出机载LiDAR数据采集的飞行路线、航高及重叠度等参数要求,形成最佳数据采集方案以获取高精度矿山边坡数据;最后,通过某露天矿边坡的三维建模试验,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的数据采集方案可提高数据采集及三维建模的精度与效率;所建模型能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变形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LiDAR) 三维建模 点云数据 数据采集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回采工作面隐蔽灾害综合物探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牟义 徐慧 +4 位作者 窦文武 樊林林 李梓毓 李江华 焦阳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7,共6页
采用槽波地震法、无线电波透视法、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法来查明晋煤矿区采煤工作面区域隐蔽灾害情况,提前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安全回采。探测结果表明:槽波地震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均可探测工作面内部断层、陷落柱和煤厚变化带等隐蔽... 采用槽波地震法、无线电波透视法、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法来查明晋煤矿区采煤工作面区域隐蔽灾害情况,提前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安全回采。探测结果表明:槽波地震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均可探测工作面内部断层、陷落柱和煤厚变化带等隐蔽地质体;槽波地震法可实现盘区以及超宽工作面探测,并可探测瓦斯富集区、应力集中区,对陷落柱反映敏感,探测精度高;无线电波透视法对断层等构造反映灵敏,可以探测中小断距断层,实现精确定位;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法可探测工作面区域富水情况,瞬变电磁法探测范围广,可实现煤层周边区域全空间360°范围探测;音频电透视法可探测煤层内部富水情况,也可用于探测复杂采动的复采工作面,对空巷、房柱式采空区探测效果极佳。针对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合理选用上述一种或几种物探方法,可实现工作面隐蔽构造的精细探测,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灾害 综合物探 槽波地震法 无线电波透视法 瞬变电磁法 音频电透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动压影响巷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任海强 陶广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5,共4页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留巷难的问题,采用现场巷道变形及钻孔电视观测,对巷道变形规律及煤壁破坏区域进行研究,提出分层次注浆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时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煤壁受采动影响由外向里依次形成了完全渗流区(0-3 m)...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留巷难的问题,采用现场巷道变形及钻孔电视观测,对巷道变形规律及煤壁破坏区域进行研究,提出分层次注浆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时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煤壁受采动影响由外向里依次形成了完全渗流区(0-3 m)、定向渗流区(3.0-6.4 m)、渗流屏蔽区(6.4-8.1 m)和原岩渗流区(8.1 m以内);采用层次注浆法能够有效解决漏浆问题,提高钻孔注浆量;浅孔注浆时机选择在工作面前方24-58 m的初始变形阶段,深孔注浆选择在工作面前方7 m到工作面后方18 m的变形速度减缓阶段。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注浆加固段的两帮移近量最大为448 mm,未注浆段最大为811 mm,巷帮注浆加固效果明显,为留巷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巷道 注浆加固 巷道变形 层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松软围岩巷道变形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永志 孙志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4,共3页
在地质力学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巷道顶板坚硬、煤帮与底板极其松软的特点,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指出围岩松软强度低、采动高应力环境、初期支护强度刚度不足是造成巷道破坏的原因;并提出采用预应力锚固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解决... 在地质力学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巷道顶板坚硬、煤帮与底板极其松软的特点,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指出围岩松软强度低、采动高应力环境、初期支护强度刚度不足是造成巷道破坏的原因;并提出采用预应力锚固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解决采动影响下松软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井下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大幅度提高了围岩整体稳定性,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5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9mm,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杜绝了巷道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影响 极软煤岩 现场测试 变形特征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平矿软硬复合煤体高效钻进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孝民 张杰 都海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解决长平矿煤层钻进成孔深度较浅的问题,进行了软硬复合煤体高效钻进技术研究。结合软硬复合煤层特点,提出运用中高速宽叶片高螺旋复合钻进技术进行钻孔施工的工艺。在研究螺旋钻具排渣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Φ110/63.5 mm螺旋钻杆+... 为解决长平矿煤层钻进成孔深度较浅的问题,进行了软硬复合煤体高效钻进技术研究。结合软硬复合煤层特点,提出运用中高速宽叶片高螺旋复合钻进技术进行钻孔施工的工艺。在研究螺旋钻具排渣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Φ110/63.5 mm螺旋钻杆+Φ120 mm三翼合金钻头和Φ95/60.3 mm螺旋钻杆+Φ110 mm三翼刮刀PDC钻头2种不同的钻具组合;改进了ZDY6000LR钻机的高转速动力头;使用ZDY3000LG、ZDY6000LR钻机与设计制造的钻具组合进行钻孔施工,完成3期现场工业性试验,形成了以中高转速螺旋机械排渣为主、风力排粉为辅的螺旋复合钻进技术,使得长平矿孔深大于150 m的煤层钻孔达到了52%,进一步提高了长平矿软硬复合煤体顺层钻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复合煤体 顺层钻孔 螺旋钻杆 钻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顶煤工作面过空巷高水材料充填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4,共5页
针对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时受到超前支承压力影响,造成空巷内围岩塑性破坏区范围扩大,易引发工作面煤壁片帮和空巷顶板垮塌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空巷充填前后的围岩应力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空巷充填后,巷道围岩应力峰值明显减小,... 针对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时受到超前支承压力影响,造成空巷内围岩塑性破坏区范围扩大,易引发工作面煤壁片帮和空巷顶板垮塌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空巷充填前后的围岩应力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空巷充填后,巷道围岩应力峰值明显减小,空巷充填改善了围岩受力状况,降低围岩应力值。结合成庄矿3311工作面现场情况,确定高水材料充填施工方案,并进行综放工作面过空巷充填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通过充填空巷区域期间,工作面两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为146. 8mm,底鼓量最大值为195. 2mm,左帮鼓出量最大值为49. 8mm,右帮鼓出量最大值为82. 2mm,巷道变形量不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有力保障工作面过空巷区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工作面 过空巷 高水材料 充填技术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应力影响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广美 周晋碧 +1 位作者 马赛 张江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51,共5页
为了解决上覆煤柱应力叠加影响下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对巷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钻孔窥视及静压注水试验对围岩破碎特征进行分析,制定了先注浆、再对锚杆二次预紧、最后预应力锚索补强的综合围岩控制方案,并进行工业性试... 为了解决上覆煤柱应力叠加影响下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对巷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采用钻孔窥视及静压注水试验对围岩破碎特征进行分析,制定了先注浆、再对锚杆二次预紧、最后预应力锚索补强的综合围岩控制方案,并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修复后0~18d为初始变形阶段,是巷道治理的关键阶段;巷道浅层煤体裂隙发育数量较多且连通性较好,深层裂隙发育较少且连通性差,需要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全长锚固补强;采用综合围岩控制方案后,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底鼓量最大为51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2mm,顶板沉降量为4mm,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应力 持续变形 注浆加固 巷道治理 全长预应力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庄煤矿工作面分源联合立体抽采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学良 贾航 罗华贵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9,共6页
针对赵庄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瓦斯治理现状,通过分析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瓦斯来源和涌出规律,结合工作面巷道布置实际设计,设计施工高位钻孔抽采技术、横川闭墙埋管抽采技术,增加底抽巷闭墙埋管抽采技术,对顶板裂隙带积聚瓦斯、垮落带积... 针对赵庄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瓦斯治理现状,通过分析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瓦斯来源和涌出规律,结合工作面巷道布置实际设计,设计施工高位钻孔抽采技术、横川闭墙埋管抽采技术,增加底抽巷闭墙埋管抽采技术,对顶板裂隙带积聚瓦斯、垮落带积聚瓦斯、下邻近层上涌瓦斯进行针对性精准抽采。进一步分析得到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三种分源联合立体抽采技术的抽采浓度、抽采纯量变化规律,验证了三种抽采技术在瓦斯治理中主要作用,并给出了三种抽采技术的最佳抽采混量。通过运用新的分源联合立体抽采模式,使得U形通风方式下的日产万吨的松软煤层高产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最高瓦斯浓度在0.7%以下,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孔 横川闭墙埋管 底抽巷闭墙埋管 立体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易风化围岩薄层快速喷涂封闭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斌 王朋卫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4,共5页
针对易风化围岩巷道变形严重,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技术存在污染大、施工速度慢等问题,以长平矿六盘区排矸机北巷为背景,对巷道顶板进行岩性分析,提出了围岩薄层快速喷涂封闭技术。实验测得巷道顶板砂质泥岩层间含有大量的高岭石、菱铁矿、... 针对易风化围岩巷道变形严重,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技术存在污染大、施工速度慢等问题,以长平矿六盘区排矸机北巷为背景,对巷道顶板进行岩性分析,提出了围岩薄层快速喷涂封闭技术。实验测得巷道顶板砂质泥岩层间含有大量的高岭石、菱铁矿、白云母,遇水极易发生膨胀破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表明:薄层快速喷涂覆盖效果好,喷涂后巷道变形、顶板离层、支护体受力均明显减小,施工回弹量小,无粉尘,单班喷涂进尺可达8~10m,喷涂最优厚度为8mm或者10mm,喷涂厚15mm时巷道支护可用铁丝网取代钢筋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快速喷涂 防风化 围岩控制 巷道支护 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影响下锚索应力腐蚀行为与机理
16
作者 李永亮 杨仁树 +6 位作者 戴祥淋 路绍杰 刘智勇 郭亮 袁江震 程永新 都海龙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24-3440,共17页
锚索是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支护材料。锚索在服役过程中不仅承受高应力荷载,而且受井下苛刻腐蚀环境的影响,应力与腐蚀耦合作用下导致的锚索应力腐蚀开裂失效问题凸显,已严重威胁煤矿锚索服役安全,其中矿井水是诱发锚索腐蚀的关键因... 锚索是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支护材料。锚索在服役过程中不仅承受高应力荷载,而且受井下苛刻腐蚀环境的影响,应力与腐蚀耦合作用下导致的锚索应力腐蚀开裂失效问题凸显,已严重威胁煤矿锚索服役安全,其中矿井水是诱发锚索腐蚀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矿井水对锚索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极化技术、室内浸泡加速腐蚀试验和微观形貌扫描等方法,分析矿井水中不同的pH、SO42-和Cl-浓度影响下锚索的电化学行为与腐蚀演化特征,揭示锚索应力腐蚀开裂机理,阐明锚索应力腐蚀断裂模式。结果表明:矿井水pH为2~10时,随着pH增加,锚索腐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不同的pH改变锚索的腐蚀反应类型,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导致应力腐蚀裂纹形核。矿井水中SO_(4)^(2-)和Cl-对锚索腐蚀的影响规律类似,均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更容易诱发应力腐蚀裂纹萌生;不同的离子浓度范围,应力腐蚀速率增加幅度具有差异性。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是锚索应力腐蚀开裂的2种主要机理,锚索应力腐蚀裂纹萌生经历点蚀、点蚀生长和裂纹形核3个阶段;锚索应力腐蚀断口为台阶式破坏,具有典型的3区,即裂纹萌生区、扩展区和终断区。最后,从“材料、环境和应力”3个维度,提出了防止锚索应力腐蚀开裂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 矿井水 电化学 应力腐蚀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11_OBB的煤矿钻杆计数方法
17
作者 郑冉 张富凯 +8 位作者 袁冠 张艳梅 王少璞 张强 赵珊 王登科 霍占强 张海燕 何恒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9,95,共9页
针对煤矿井下打钻图像识别泛化能力差、钻杆计数不准确等问题,采集并标注了煤矿井下钻杆计数数据集CMDPC_OBB,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11_OBB的煤矿钻杆计数方法。该方法包括打钻图像识别模型YOLOv11_OBB和场景自适应的钻杆计数算法2个部分... 针对煤矿井下打钻图像识别泛化能力差、钻杆计数不准确等问题,采集并标注了煤矿井下钻杆计数数据集CMDPC_OBB,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11_OBB的煤矿钻杆计数方法。该方法包括打钻图像识别模型YOLOv11_OBB和场景自适应的钻杆计数算法2个部分。YOLOv11_OBB采用旋转边界框,精准捕获具有倾斜角度的打钻图像,通过L2正则化处理改进YOLOv11颈部网络,降低权重波动对特征融合的干扰,使模型训练更加稳定;场景自适应的钻杆计数算法通过追踪目标钻杆与钻机尾部关键点之间的运动轨迹及多条件判断峰值实现自动计数,减少了与计数无关的钻杆对计数准确率的影响;将YOLOv11_OBB学习到的图像特征作为潜在知识指导钻杆计数的推理逻辑。在CMDPC_OBB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YOLOv11_OBB的图像识别精度为93.5%,与YOLOv5L_OBB,YOLOv8L_OBB相比分别提升了8.2%,3.0%;钻杆计数算法的准确率为97.96%,模型识别速度为34帧/s,计数速度为79帧/s,满足实时计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计数 旋转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场景自适应 YOLOv11_O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河矿“四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实践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学良 张国亮 +2 位作者 罗华贵 王宁 尚玮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根据寺河矿初采及正常回采期间瓦斯涌出实际,简要分析了瓦斯来源。根据采动卸压垂向分布规律,设计并施工了低位钻孔、中位钻孔、高位钻孔、底板拦截钻孔("四位"钻孔),互相配合共同抽采瓦斯,各钻孔达到并超出预期效果,形成&qu... 根据寺河矿初采及正常回采期间瓦斯涌出实际,简要分析了瓦斯来源。根据采动卸压垂向分布规律,设计并施工了低位钻孔、中位钻孔、高位钻孔、底板拦截钻孔("四位"钻孔),互相配合共同抽采瓦斯,各钻孔达到并超出预期效果,形成"四位"钻孔瓦斯抽采模式,提高了采空区瓦斯抽采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面初采及正常回采期间的瓦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钻孔 中位钻孔 高位钻孔 底板拦截钻孔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水力压裂技术在晋城矿区坚硬顶板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马赛 陶广美 马晋琴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6,94,共4页
针对晋城矿区15#煤顶板致密坚硬、强度高,不能随工作面回采及时垮落的问题,以15#煤坚硬K2石灰岩顶板为研究对象,运用定向水力压裂技术致裂顶板,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水力压裂裂纹扩展方向趋向于垂直最小主应力方... 针对晋城矿区15#煤顶板致密坚硬、强度高,不能随工作面回采及时垮落的问题,以15#煤坚硬K2石灰岩顶板为研究对象,运用定向水力压裂技术致裂顶板,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水力压裂裂纹扩展方向趋向于垂直最小主应力方向;定向水力压裂后,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有所减小,且来压强度低,与爆破法相比,有明显改善;工作面巷道两帮移近量与顶底板移近量控制在安全使用范围之内,与爆破法相比,变形量有较大幅度减小;工作面上隅角顶板悬顶面积大大减小,解决了瓦斯积聚带来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定向水力压裂 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 变形量 瓦斯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清利 王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127,共6页
为得到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活动规律,以成庄煤矿431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发新型高水速凝材料,建立远距离输送浆液系统,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充填体的关键参数进行确定,通过现场观测掌握留巷围岩活动规律,通过在留巷内采取高强... 为得到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活动规律,以成庄煤矿431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发新型高水速凝材料,建立远距离输送浆液系统,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充填体的关键参数进行确定,通过现场观测掌握留巷围岩活动规律,通过在留巷内采取高强锚杆索支护技术,并在充填袋内布置钢筋梯梁,控制留巷巷道及充填体变形。研究结果表明:留巷顶板支承压力在工作面后方15-40 m达到峰值,工作面后方150 m迅速减小,最终在工作面后方300 m处达到稳定,约为7 MPa;充填体内部应力随与工作面距离增大而缓慢增加,工作面后方10 m左右开始变化,工作面推过80 m以后,应力趋于稳定,最终充填体内部相对应力不超过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围岩稳定性 巷旁支护 无煤柱开采 充填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