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音壁模式花生腔制备及其定向发射特性
1
作者 黄潇潇 李志秀 +3 位作者 石林林 常朋发 朱益志 王安帮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1309,共9页
回音壁模式变形微腔兼具了回音壁模式(WGM)高品质因数与内部丰富模式路径优势,在混沌动力学、传感探测、激光定向发射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结合使用氢氧焰加热与二氧化碳(CO_(2))激光器加热,首先利用氢氧焰加热将两根光纤熔融拉... 回音壁模式变形微腔兼具了回音壁模式(WGM)高品质因数与内部丰富模式路径优势,在混沌动力学、传感探测、激光定向发射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结合使用氢氧焰加热与二氧化碳(CO_(2))激光器加热,首先利用氢氧焰加热将两根光纤熔融拉伸制备到一起,而后使用CO_(2)激光加热二次熔融拉伸的方法,制备了花生形WGM微腔阵列。实验中,我们分别研究了氢氧焰加热时拉伸距离,以及两次CO_(2)激光加热位置间距对制备得到的花生腔尺寸与形貌的影响。而后利用锥形光纤耦合的方式,探究了其在不同角度下的出射强度,并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了模拟。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证实了其具有定向发射特性。此外,实验上分别使用不同直径光纤以及中空玻璃管进行组合加工,制备了两瓣直径不同、以及单瓣中空的非对称花生腔,并对它们的发射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证实了该方案的普适性。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快速批量制备WGM花生腔的简便方法,为变形WGM微腔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音壁模式 花生腔 定向发射特性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与上下文信息的皮肤癌图像分割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支慧芳 韩建新 吴永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59-2865,共7页
为提高黑色素瘤分割性能,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和上下文信息的U-Net网络。以Resnet-34网络作为编码器,在跳跃连接中加入坐标注意力,通过捕捉精准的位置信息定位更准确的目标区域;设计上下文信息模块强化对前景特征的学习能力;加入高... 为提高黑色素瘤分割性能,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和上下文信息的U-Net网络。以Resnet-34网络作为编码器,在跳跃连接中加入坐标注意力,通过捕捉精准的位置信息定位更准确的目标区域;设计上下文信息模块强化对前景特征的学习能力;加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重新校准权重并获得更高质量的分割图。在公共数据集ISIC 2017上验证改进模型,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召回率、F1分数达到85.29%、87.03%,与现有方法对比,在准确率、交并比、召回率、F1分数产生竞争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分割 多尺度融合 注意力机制 上下文信息 卷积神经网络 U-Net型网络 坐标注意力 高效通道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MEC任务卸载资源优化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丽 王晓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09-2915,共7页
为解放计算能力和能量资源有限的移动终端设,引入边缘计算加快物联网真实场景中终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在网络边缘处理工作负载可以减少移动边缘计算的延迟,但会大大增加系统功耗,因此迫切需要改进网络边缘服务器的能量模型。对该... 为解放计算能力和能量资源有限的移动终端设,引入边缘计算加快物联网真实场景中终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在网络边缘处理工作负载可以减少移动边缘计算的延迟,但会大大增加系统功耗,因此迫切需要改进网络边缘服务器的能量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减少安全物联网系统中多传感器框架的延迟和功耗问题。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处理大量请求以及相应的延迟和功耗限制。仿真结果表明,当传输到终端节点的工作负载为2 MB时,几种方法总延迟将保持在2 s左右,所提算法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功耗和延迟方面都有更显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移动边缘计算 遗传算法 计算资源 终端数据 传感器 系统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g/TiO_(2)复合薄膜结构对其色度的影响
4
作者 赵亚丽 王小盼 +1 位作者 王金金 李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0-277,324,共9页
目的针对建筑玻璃节能环保和良好视觉效果的双重目的,构建了TiO_(2)/Ag/TiO_(2)复合薄膜。方法采用光学薄膜设计软件TFCalc分别研究了Ag和TiO_(2)膜厚、膜层层数等对其可见光透射率、色度、色差及红外透射率的影响。结果单结构TiO_(2)/A... 目的针对建筑玻璃节能环保和良好视觉效果的双重目的,构建了TiO_(2)/Ag/TiO_(2)复合薄膜。方法采用光学薄膜设计软件TFCalc分别研究了Ag和TiO_(2)膜厚、膜层层数等对其可见光透射率、色度、色差及红外透射率的影响。结果单结构TiO_(2)/Ag/TiO_(2)膜层,随金属Ag膜厚增加,透射峰值对应波长变化不明显,亮度降低,色泽饱和度提高。随TiO_(2)膜厚增加,其透射峰值变化很小,透射峰值对应波长发生红移,亮度先提高后降低,色度从蓝色系转换成黄色系。Ag和TiO_(2)膜每增减5 nm,其色差分别达10以上和5以下。和单结构相比,双结构TiO_(2)/Ag/TiO_(2)透射峰对应波长较短,透射谱更窄,且随Ag和TiO_(2)膜厚增减,色差更大。Ag膜每增减5 nm,色差可达20以上。随TiO_(2)膜厚增加,其色度从蓝色、天蓝色、绿色、粉色、黄色和橙色间变化。由于金属Ag膜表面等离子激元耦合,其透射谱峰值随结构数增加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结论最终发现采用25 nm TiO_(2)/15 nm Ag/25 nm TiO_(2)双结构时,可获得较高可见光透光率和低的红外反射率、人眼舒适的色度。为降低不同批次产品的色差,在工业生产中,Ag和TiO_(2)应分别采用负偏差和正偏差。通过本研究建立了TiO_(2)/Ag/TiO_(2)复合薄膜的色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透射率 色度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