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BAlq为主体的高效高色纯度的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申霖 徐昊 +3 位作者 叶丹琴 吴晓明 华玉林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BAlq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30nm)/Ir(piq)2(acac)∶BAlq(25nm)/BCP(13nm)/Alq3(35nm)/LiF(1nm)/Al(1000nm),当掺杂浓度为8%的时候,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67,...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BAlq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其结构为ITO/NPB(30nm)/Ir(piq)2(acac)∶BAlq(25nm)/BCP(13nm)/Alq3(35nm)/LiF(1nm)/Al(1000nm),当掺杂浓度为8%的时候,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67,y=0.32),基本满足了全色显示对红色发光的要求。在电压为16V时,器件达到最高亮度9380cd/m2。在电流密度为5.45mA/cm2时,外量子效率达到最大5.7%。由于磷光体Ir(piq)2(acac)的磷光寿命较短,所以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外量子效率仍然维持在4.7%。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器件中短程的Dexter能量传递以及红光染料对空穴的直接捕获两种机制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体 二线态 能量传递 T—T湮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二极管用Ba_3MgSi_2O_8基质发光材料的溶胶雾化-微波烧成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雪征 王达健 +2 位作者 顾铁成 毛智勇 刘艳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9-995,共7页
分别采用溶胶雾化-微波烧成工艺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Ba3MgSi2O8∶Eu,Mn,Al荧光粉。溶胶雾化-微波烧成两步法制备的样品物相纯度和结晶度都比较高,具有中心位置437,500,608nm的三色发射带。在37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光... 分别采用溶胶雾化-微波烧成工艺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Ba3MgSi2O8∶Eu,Mn,Al荧光粉。溶胶雾化-微波烧成两步法制备的样品物相纯度和结晶度都比较高,具有中心位置437,500,608nm的三色发射带。在37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光的色坐标为x=0.3253,y=0.2134,相关色温7391K,可得到预期的白光发射。其中蓝、绿两个发射带分别来自于Ba3MgSi2O8和Ba2SiO4晶格中Ba2+格位的替位原子Eu2+的5d-4f跃迁,红光发射带源于Ba3MgSi2O8中Mn2+的4T-6A跃迁发射。红光的激发谱与蓝光的激发谱几乎重合,可以确定在Ba3MgSi2O8∶Eu,Mn,Al发光过程中存在着从蓝光发射中心到红光发射中心的能量传递。但是,与通常的共振能量传递模型不同,蓝光发射谱与红光激发谱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光谱重叠。相比之下,高温固相法样品没有观察到红光发射,这一方面是由于生成的Ba2SiO4中杂相较多,激发光很大一部分被Ba2SiO4晶格中的Eu2+绿光发光中心吸收,传递到Mn2+红光发光中心的能量减少;另一方面与固相法中Mn2+在Ba3MgSi2O8晶格中掺杂困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3MgSi2O8:Eu Mn Al发光粉 微波烧成 喷雾干燥 能量传递 白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0.7)Sr_(0.2)Ca_(0.1)Co_(1-x)Fe_xO_(3-δ)的合成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捷 李晨 +2 位作者 马永昌 王敏 江云尧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8-7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锶、钙与铁掺杂的稀土复合氧化物La0.7Sr0.2Ca0.1Co1-xFexO3-δ(x=0.3,0.5);通过TG-DTA分析了产物的形成过程;分别测试了产物在100~900℃间的混合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与晶粒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锶、钙与铁掺杂的稀土复合氧化物La0.7Sr0.2Ca0.1Co1-xFexO3-δ(x=0.3,0.5);通过TG-DTA分析了产物的形成过程;分别测试了产物在100~900℃间的混合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与晶粒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1 200℃烧结后的两种产物均具有单一的菱方钙钛矿结构;晶粒生长情况较好,但尺寸不够均匀;混合电导率随温度升高先升后降,在600~800℃均大于100 S.cm-1,可满足要求,在100~500℃与温度基本保持线性关系,其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钙与铁同时掺杂有效降低其热膨胀系数,表明钙钛矿晶格的热稳定性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阴极材料 混合电导率 钙钛矿结构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多孔结构ZnO微球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锋石 王菁 +2 位作者 孙悦 袁志好 段月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6-1120,共5页
采用简单的低温化学溶液沉积方法制备了分级多孔ZnO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分级多孔结构的ZnO微球,由... 采用简单的低温化学溶液沉积方法制备了分级多孔ZnO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分级多孔结构的ZnO微球,由直径约10-20 nm ZnO颗粒组装而成,比表面积为40 m^2.g^-1。把多孔ZnO微球用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光阳极,结果表明,该光阳极在增强对入射光的散射作用的同时,为染料分子的吸附提供了较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DSCs的光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分级多孔结构 微球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HA/PA66复合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德宝 陈民芳 +1 位作者 沈荣臻 孙丽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136,140,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和溶胶共混工艺制备了羟基磷灰石/尼龙66(HA/PA66)复合材料,对两种工艺制备的HA/PA66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共混工艺制备的HA/PA66复合材料中HA颗粒分散的均匀程度及界... 采用熔融共混和溶胶共混工艺制备了羟基磷灰石/尼龙66(HA/PA66)复合材料,对两种工艺制备的HA/PA66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共混工艺制备的HA/PA66复合材料中HA颗粒分散的均匀程度及界面结合强度均优于熔融共混工艺,但由于溶胶复合制备过程中PA66溶解以及复合过程中HA与PA66基体之间的氢键作用限制了PA66分子的有序排列,造成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低于熔融共混工艺制备的HA/PA66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力学强度(35MPa)也低于熔融共混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41MPa)。两种方式制备的HA/PA66复合材料模拟体液浸泡后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工艺 羟基磷灰石/尼龙66复合材料 组织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复合空穴注入层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爱华 杨利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2-427,共6页
制备了以Ag/SAM/m-MTDATA为复合空穴注入层的NPB/Alq3双层异质结发光器件,研究了器件的性能并与传统的器件进行了对比。考察了银膜厚度的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光谱窄化以及微腔效应对器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ITO表面制备4-... 制备了以Ag/SAM/m-MTDATA为复合空穴注入层的NPB/Alq3双层异质结发光器件,研究了器件的性能并与传统的器件进行了对比。考察了银膜厚度的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光谱窄化以及微腔效应对器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ITO表面制备4-FTP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的5 nm厚的金属银膜,可以在保持阳极透明性的基础上,增强空穴的注入,改善界面的形貌,进而提高器件性能。制备的ITO/Ag/SAM/m-MTDATA/NPB/Alq3/LiF/Al器件的启亮电压为4 V,最大电流效率为6.9 cd/A,最大亮度为34 680 cd/m2(12 V);优于以ITO为阳极的对比器件(25 300 cd/m2@1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阳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微腔效应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素衍生物单分子器件的二进制全减器和全加器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涛 刘畅 +1 位作者 何松 曾宪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6,共7页
合成了一种随p H值变化具有5种互变分子结构的新型荧光素衍生物QHF+.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p H值下QHF+发生转化产生的5种结构的特征谱图,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二进制逻辑电路.在乙醇/水(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体系中,采用等摩... 合成了一种随p H值变化具有5种互变分子结构的新型荧光素衍生物QHF+.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p H值下QHF+发生转化产生的5种结构的特征谱图,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二进制逻辑电路.在乙醇/水(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体系中,采用等摩尔的H+或OH-作为化学输入信号,选取424和490nm波长下的特定吸光度或透射率作为标准阈值,通过比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平行实现了多个逻辑门(XOR和INH或AND和XOR)的运算,模拟了二进制全减器和全加器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 分子逻辑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全减器 全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光子晶体结构设计
8
作者 刘佩 张晓松 +2 位作者 李梦真 陈义鹏 李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49-2653,共5页
将PbS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引入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利用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效应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采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以空气为背景,由圆形或方形介质柱所构成的不同晶格排列的光子晶格的能带图,获得光子晶体结构参数对完全... 将PbS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引入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利用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效应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采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以空气为背景,由圆形或方形介质柱所构成的不同晶格排列的光子晶格的能带图,获得光子晶体结构参数对完全带隙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采用方形介质柱以蜂窝方式排列的光子晶体在填充率f=0.283时具有较宽的完全带隙△ω=0.134 6(2πc/a)。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晶格常数a=476 nm,方形介质柱边长l=167 nm时,波长为1 124 nm的光在该光子晶体中传播的光场分布图。计算得到具有该光子晶体结构的PbS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可达5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量子点发光器件 平面波展开法 光子晶体 光子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修饰ZnO纳米棒阵列制备及对甲醛气敏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伟良 尹静 +3 位作者 黄春舒 王学伟 袁志好 别利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590,共5页
通过两步溶液法在氧化铝陶瓷管上先制备出ZnO纳米棒阵列,再用真空蒸镀法在ZnO纳米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Au膜,于500℃下热处理得到Au纳米颗粒修饰的ZnO(Au-ZnO)纳米棒阵列体系。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ZnO... 通过两步溶液法在氧化铝陶瓷管上先制备出ZnO纳米棒阵列,再用真空蒸镀法在ZnO纳米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Au膜,于500℃下热处理得到Au纳米颗粒修饰的ZnO(Au-ZnO)纳米棒阵列体系。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ZnO纳米棒阵列和Au-ZnO纳米复合体系进行表面形貌表征和结构分析。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u-ZnO纳米复合体系在300℃下对1000μL·L-1甲醛的灵敏度为41.5,而在200℃下灵敏度仍能达到10.3,表明可以制备低工作温度下气敏性能良好的甲醛气敏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纳米棒 甲醛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复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晓明 侯庆传 +3 位作者 华玉林 齐青瑾 李岚 印寿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599,共4页
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中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 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中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N-BDAVBi)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是将有机荧光颜料VQ-D25和无机荧光粉钇铝石榴石(YAG)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CH3CH2COOCH3]n-(PMMA)中经涂敷、固化而成.通过与单纯有机或无机色彩转换膜的比较及调整复合转换膜本身的厚度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来优化白光器件的发光光谱,获得了色稳定性较高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V升至14V时,器件的色坐标仅在(0.354,0.304)和(0.357,0.312)之间变化,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16800cd/m2(1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 白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厚高强钢激光拼焊板焊缝组织及胀形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广达 李云涛 +1 位作者 张建 毕大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4,共4页
采用激光焊接方法,针对1.8mm厚的SAPH440与2.2mm厚的DP600高强钢实施激光拼焊.测试了不等厚拼焊板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以及显微硬度,然后通过杯突试验对所得到的不等厚高强钢拼焊板的胀形性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与母材的胀形性相比较.结果表... 采用激光焊接方法,针对1.8mm厚的SAPH440与2.2mm厚的DP600高强钢实施激光拼焊.测试了不等厚拼焊板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以及显微硬度,然后通过杯突试验对所得到的不等厚高强钢拼焊板的胀形性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与母材的胀形性相比较.结果表明,焊缝的金相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焊缝两侧硬度分布不同,焊缝处的硬度要高于母材.拼焊板的杯突值低于任何一侧母材的杯突值,焊缝的位置对不等厚拼焊板的胀形性有一定的影响,薄板所占比例越大拼焊板的胀形性越好,在胀形成形过程中焊缝向厚板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厚 高强钢 拼焊板 胀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阴极修饰层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性能及稳定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印寿根 杨利营 +1 位作者 许新蕊 秦文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分别制备了以苯甲酸锂、碳酸铯和聚氧化乙烯为阴极修饰层的基于P3HT∶PCBM体系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比较了3种阴极修饰层对器件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阴极修饰层材料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可... 分别制备了以苯甲酸锂、碳酸铯和聚氧化乙烯为阴极修饰层的基于P3HT∶PCBM体系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比较了3种阴极修饰层对器件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阴极修饰层材料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可行性途径之一。纯无机阴极修饰层不能有效地阻挡氧气和水进入活性层,对于减缓器件的性能衰退效果不如有机阴极修饰层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可以减小漏电流的产生,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合成可溶液加工的具有极性基团的共轭聚合物材料是未来阴极修饰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光伏电池 阴极修饰层 光电转换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掺杂LaCoO_3基混合导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捷 马永昌 +2 位作者 李晨 王志奇 刘技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0,65,共6页
为开发新型高性能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采用改进的固相法制备了Sr2+、Ca2+与Fe3+多元掺杂LaCoO3基稀土复合氧化物La0.8Sr0.1Ca0.1Co0.7Fe0.3O2.9(LSCCF81173)和La0.7Sr0.2Ca0.1Co0.8Fe0.2O2.85(LSCCF72182).利用EDS、XRD、TG... 为开发新型高性能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采用改进的固相法制备了Sr2+、Ca2+与Fe3+多元掺杂LaCoO3基稀土复合氧化物La0.8Sr0.1Ca0.1Co0.7Fe0.3O2.9(LSCCF81173)和La0.7Sr0.2Ca0.1Co0.8Fe0.2O2.85(LSCCF72182).利用EDS、XRD、TG-DTA、SEM及热膨胀法等技术,对制备样品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形成过程、显微组织及热膨胀系数等进行分析,并采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样品在25~850℃的混合电导率.XRD和SEM分析表明,经1200℃烧结,LSCCF81173和LSCCF72182样品均具有单一的菱方钙钛矿相和孔隙尺寸与分布较均匀的多孔结构;EDS结果证实,制备的样品中基本不含其他杂质元素;在25~500℃较低温度区间,混合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近似为直线,说明较低温阶段样品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且具有较低的导电活化能(Ea=0.07584eV和0.07798eV);Ca2+、Fe3+的共同掺杂有利于降低其热膨胀系数,改善与电解质的热匹配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镧 多元掺杂 离子-电子混合导体 钙钛矿结构 电导率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速度场控制的弯曲管件双凸模挤压过程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继顺 杜德恒 +2 位作者 崔宏祥 马叙 尹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2-396,共5页
采用材料流动速度场控制的方法,在DEFORM-3D有限元商业软件上实现了弯曲管件一次性挤压成形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分析了双凸模挤压过程速度场分布、材料流动规律、挤压力、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布。采用双凸模结构实施差速挤压和速度控制,... 采用材料流动速度场控制的方法,在DEFORM-3D有限元商业软件上实现了弯曲管件一次性挤压成形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分析了双凸模挤压过程速度场分布、材料流动规律、挤压力、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布。采用双凸模结构实施差速挤压和速度控制,通过调节双凸模速度差值,改变弯曲管件的弯曲半径,给出了速度差与弯曲半径的关系曲线。该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方法的壁厚不均等质量缺陷,对提高弯曲管件成形加工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弯曲 流动控制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_(3v)对称性的杯[6]芳烃对Hg^(2+)的荧光选择性识别(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松 陆阳 +2 位作者 李园园 陆燕 曾宪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39-2144,共6页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C3v对称性、下缘分别利用Se,Te和S杂原子连接蒽环发光基团的杯[6]芳烃衍生物(1~3).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对各种碱金属离子和过渡态金属离子的化学传感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含有Se杂原子的主体1在CH2Cl...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C3v对称性、下缘分别利用Se,Te和S杂原子连接蒽环发光基团的杯[6]芳烃衍生物(1~3).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对各种碱金属离子和过渡态金属离子的化学传感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含有Se杂原子的主体1在CH2Cl2溶液中对Hg2+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通过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通过荧光光谱的连续滴定实验,主体1-Hg2+体系的稳定常数可达(1.12±0.08)×105 L/mol.因此,化合物1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检测Hg2+的新型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6]芳烃 Hg2+ 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彩转换膜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庆传 吴晓明 +3 位作者 华玉林 齐青瑾 李岚 印寿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0-1463,共4页
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 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N-BDAVBi)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是将有机荧光颜料VQ-D25和无机荧光粉掺铈钇铝石榴石(YAG:Ce3+)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CH3CH2COOCH3]n-(PMMA)中来制备。获得了色稳定性较高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升至14V时,器件光谱非常稳定且CIE色坐标仅从(0.354,0.304)变化到(0.357,0.312),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cd.A-1(4.35mA.cm-2),最高亮度为16800cd.m-2(1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 白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双金属复合管界面组织的影响
17
作者 马叙 李建伟 +2 位作者 丁燕红 张传友 王惠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1-204,207,共5页
用热轧穿孔的方法获得10MnVNb/12Cr双金属复合钢管,通过金相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ESEM)、能谱仪(EDS)观察界面附近微观组织及元素在界面的分布情况,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析界面附近物相及物相变化带来的界面两侧金属硬度起伏... 用热轧穿孔的方法获得10MnVNb/12Cr双金属复合钢管,通过金相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ESEM)、能谱仪(EDS)观察界面附近微观组织及元素在界面的分布情况,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析界面附近物相及物相变化带来的界面两侧金属硬度起伏,研究不同扩散退火温度对10MnVNb/12Cr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管界面10MnVNb一侧组织为珠光体、马氏体和细小碳化物,12Cr一侧由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随扩散退火温度的升高,界面附近晶粒逐渐粗化,超过1200℃后出现明显过热;Cr元素在界面处发生明显扩散;马氏体峰强增加,碳化物类型由Cr3C2向Cr7C3过渡;退火和碳化物类型转变的综合作用下,界面两侧金属显微硬度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钢管 扩散退火 界面组织 10Mn VN 12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B_2O_3体系制备MgB_2的研究
18
作者 吕桂财 刘德宝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1-63,共3页
为减少MgB2颗粒的制备成本,采用B2O3-Mg体系反应烧结结合酸洗的工艺进行MgB2的制备研究。对该反应体系进行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A),根据热分析的结果确定分段烧结工艺,采用稀盐酸对烧结后的复合粉末进行MgB2的提纯。结果表明,Mg-B... 为减少MgB2颗粒的制备成本,采用B2O3-Mg体系反应烧结结合酸洗的工艺进行MgB2的制备研究。对该反应体系进行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A),根据热分析的结果确定分段烧结工艺,采用稀盐酸对烧结后的复合粉末进行MgB2的提纯。结果表明,Mg-B2O3体系通过适宜的烧结工艺可获得MgB2与MgO的复合粉末,对复合粉末进行酸洗后可获得一定纯度的Mg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2 B2O3 反应合成 酸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青蓝素修饰汞离子探针的比色传感行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园园 陆燕 +1 位作者 何松 曾宪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3-2127,共5页
合成了以半青蓝素为发光基团,分别以Se2N和S2N为结合位点的化学传感分子3a和3b,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它们对各种金属离子的化学传感行为.结果表明,与含有S原子的主体分子3b相比,含有Se杂原子的主体分子3a对Hg2+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 合成了以半青蓝素为发光基团,分别以Se2N和S2N为结合位点的化学传感分子3a和3b,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它们对各种金属离子的化学传感行为.结果表明,与含有S原子的主体分子3b相比,含有Se杂原子的主体分子3a对Hg2+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向主体分子3a的乙腈水溶液中加入Hg2+后,其吸收光谱在410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同时溶液颜色由玫瑰红色变为桔黄色.因此,化合物3a有望用于检测Hg2+的化学传感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青蓝素 Hg2+ 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辅助刮刀涂布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今朝 曹焕奇 +2 位作者 张超 杨利营 印寿根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8-1039,共12页
由于具有高效率以及可溶液法制备等优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受到了广泛关注。溶液法制备钙钛矿薄膜通常使用旋涂法。然而,溶液旋涂法具有厚度不均匀、原料浪费严重等缺点,因而不适合制备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目前,制备大面积均匀的钙钛矿太... 由于具有高效率以及可溶液法制备等优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受到了广泛关注。溶液法制备钙钛矿薄膜通常使用旋涂法。然而,溶液旋涂法具有厚度不均匀、原料浪费严重等缺点,因而不适合制备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目前,制备大面积均匀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仍是一项挑战。为此,本文使用一种新方法(气相辅助刮刀涂布法)来克服这一问题。该方法能够制备出大面积、高结晶度的均匀钙钛矿薄膜。此外,通过改变前驱液的浓度,能够得到不同厚度的钙钛矿薄膜。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驱溶液浓度为1. 0 M时,可以制备出光伏性能最佳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电池活性面积分别为0. 112 5 cm^2和1. 0 cm^2时,在AM1. 5G(100 mW/cm^2)模拟太阳光下,其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值为17. 76%(平均效率16. 9%)和16. 3%。这为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气相辅助刮刀涂布 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