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天麻变型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熊汝琴 赵峰 +3 位作者 王锐 祁岑 张泽俊 罗余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364-1367,共4页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昭通产4种天麻变型(乌天麻、红天麻、黄天麻、绿天麻)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4种天麻变型块茎中都含有γ-谷甾醇、亚麻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昭通产4种天麻变型(乌天麻、红天麻、黄天麻、绿天麻)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4种天麻变型块茎中都含有γ-谷甾醇、亚麻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鲨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表明这4种天麻变型中的挥发性成分无明显差异;其中,部分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消炎、抗菌、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可用于功能药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挥发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团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汝琴 蒋金和 +1 位作者 罗余红 母其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374-3376,共3页
该文系统阐述了米团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从该属植物中共分离出6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倍半萜类、黄酮类、苯乙醇苷类、酰基糖苷类和酚类等。其中一些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昆虫拒食、抗真菌、抑制脯氨酰内肽酶(PEP)以及抗... 该文系统阐述了米团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从该属植物中共分离出6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倍半萜类、黄酮类、苯乙醇苷类、酰基糖苷类和酚类等。其中一些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昆虫拒食、抗真菌、抑制脯氨酰内肽酶(PEP)以及抗血管新生等多种活性。因此,开展米团花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团花(L canum Smith)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激素对毛竹丛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云海 杨荣莲 +1 位作者 陈丽华 姚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35-135,140,共2页
以毛竹试管苗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6-BA不同浓度的4个处理,探索6-BA不同浓度对毛竹丛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浓度为3.0 mg/L时毛竹试管苗芽数增殖最多,且苗的长势也较好。
关键词 毛竹 激素浓度 组织培养 丛芽诱导 6-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培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云海 陈丽华 +1 位作者 杨荣莲 陈李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35-135,137,共2页
以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对其丛芽诱导培养的影响。试验在MS培养基中设置了6-BA 4个浓度梯度的处理,分别为1.0、1.5、2.0、2.5 mg/L。结果表明,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初代培养较适宜的6-BA浓... 以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对其丛芽诱导培养的影响。试验在MS培养基中设置了6-BA 4个浓度梯度的处理,分别为1.0、1.5、2.0、2.5 mg/L。结果表明,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初代培养较适宜的6-BA浓度为2.0 mg/L。在此培养基中培养40 d后,其芽的增殖倍数可达到4.9倍,苗长势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龙竹 组织培养 种子无菌苗 丛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9
5
作者 梁良 李正玲 +3 位作者 范怀华 吕婷 戴蓉 陈明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8-416,共9页
昆明翠湖是昆明越冬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的日间行为模式,掌握其活动规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和2018年11月-2019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在翠湖水域对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 昆明翠湖是昆明越冬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的日间行为模式,掌握其活动规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和2018年11月-2019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在翠湖水域对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时段内越冬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采用Pearson检验法检验了各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越冬期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44.01±1.70)%、休息(18.84±0.93)%、修整(9.44±1.00)%、警戒(2.45±0.57)%、行走(3.01±0.39)%、游泳(13.77±1.01)%和飞行(8.47±0.68)%。其中,行走和飞行行为在日间各时段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明显的日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觅食(F=9.112,P<0.01)、休息(F=12.798,P<0.01)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警戒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8,P<0.05),具有明显的月节律性变化。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在整个越冬期间以补充、积累能量为主;日间行为存在明显的"上午觅食+中午休息+下午觅食"的行为模式,一天中最主要的行为是觅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越冬 瞬时扫描法 日间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40%溴酰·噻虫嗪SC灌根处理对苹果绵蚜防控效果评价
6
作者 马永翠 马仲炼 +4 位作者 马永平 马列 普松权 马永琼 李平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85-1589,共5页
为明确不同浓度40%溴酰·噻虫嗪SC对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效及苹果品质的影响,2018年在云南昭阳区苹果主产区果园,采用以清水灌根为对照,40%溴酰·噻虫嗪SC 500倍液、750倍液、1000倍液在落花期至幼果形成期灌根处理进行防控苹果绵... 为明确不同浓度40%溴酰·噻虫嗪SC对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效及苹果品质的影响,2018年在云南昭阳区苹果主产区果园,采用以清水灌根为对照,40%溴酰·噻虫嗪SC 500倍液、750倍液、1000倍液在落花期至幼果形成期灌根处理进行防控苹果绵蚜效果评价。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40%溴酰·噻虫嗪SC溶液均可持续降低苹果绵蚜虫落数,增加虫口减退率,对苹果绵蚜均有较好较长的防效,其中750倍液40%溴酰·噻虫嗪SC对绵蚜防效最好,500倍液和1000倍液的防效次之;品质分析表明,40%溴酰·噻虫嗪SC处理可增加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从降低农药施用量及保证苹果品质出发,生产中建议以750倍液、1000倍液40%溴酰·噻虫嗪SC防治苹果绵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溴酰·噻虫嗪SC 苹果绵蚜 防效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