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角度旋转控制平台的隧道瞬变电磁三维自动探测装备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钰 刘明伟 +1 位作者 曾知法 陈敦理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89-297,共9页
为了实现隧道开挖前方及周边部位地下水情况的探测预报,提高瞬变电磁现场数据采集时角度控制精度、降低现场数据采集的安全风险,提高瞬变电磁探测结果出图的时效性,开展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智能预报设备和系统的研发。该装备以瞬变电磁定... 为了实现隧道开挖前方及周边部位地下水情况的探测预报,提高瞬变电磁现场数据采集时角度控制精度、降低现场数据采集的安全风险,提高瞬变电磁探测结果出图的时效性,开展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智能预报设备和系统的研发。该装备以瞬变电磁定点转角度三维探测技术为基础,通过无线WIFI或者蓝牙通讯,实现远程控制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出图等,提高了瞬变电磁探测成果资料提交的时效性,降低了探测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在渝黔某高铁隧道现场探测应用,揭露结果与实际对应较好,验证该装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质预报 三维瞬变电磁 定点转角度 设备研发 自动角度控制 智能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掺法温拌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布鹏 陈飞 +4 位作者 王永俊 陈钰 解斌 张林艳 杨晓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70-3575,共6页
针对在路面结构病害不突出、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改善原路面路表功能性衰退或早期病害等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应用后掺法工艺对骨架密实型SMA-10温拌环氧沥青超薄罩面进行研究。通过系列实验系统地评价了其力学性能、水稳定性能、抗裂性能... 针对在路面结构病害不突出、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改善原路面路表功能性衰退或早期病害等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应用后掺法工艺对骨架密实型SMA-10温拌环氧沥青超薄罩面进行研究。通过系列实验系统地评价了其力学性能、水稳定性能、抗裂性能、抗滑持久性及层间粘结性能。结果表明,温拌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具有稳定且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玄武岩纤维对其抗裂性能提升显著,较木质纤维而言,其抗弯拉应变、冲击韧性和抗裂指数分别提高了16.7%,93.9%和130.4%;环氧沥青混合料抗滑持久性能较SBS改性沥青更优,可显著改善沥青路面功能性的快速衰退;同时,环氧沥青作为粘结料,其黏结性能显著优于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且建议高温地区宜合理减少粘层材料的洒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沥青 超薄罩面 抗裂性能 层间粘结性能 抗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常温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布鹏 王永俊 +4 位作者 高家贵 陈钰 柏耘 张林艳 陈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0-3037,共8页
在检索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材料组成、强度形成机理方面较为系统地对常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类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综合比较各类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特点,对下一步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工程师合理设... 在检索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材料组成、强度形成机理方面较为系统地对常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类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综合比较各类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特点,对下一步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工程师合理设计常温沥青混合料与促进绿色道路创新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沥青 环保 水基型 溶剂型 反应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泄水洞“取芯+劈裂”非爆法施工技术及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43-450,共8页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不允许爆破)硬岩(如Ⅱ、Ⅲ级围岩)小断面隧洞非爆掘进工法选择难题,基于非爆工法适用性比选,采用“周边取芯+中部劈裂”非爆开挖进行现场施工,分别对其环境影响及施工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周边取芯+中...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不允许爆破)硬岩(如Ⅱ、Ⅲ级围岩)小断面隧洞非爆掘进工法选择难题,基于非爆工法适用性比选,采用“周边取芯+中部劈裂”非爆开挖进行现场施工,分别对其环境影响及施工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周边取芯+中部劈裂”非爆开挖技术较适用于复杂环境条件下整体性良好的硬岩或中硬岩(Ⅱ、Ⅲ级围岩)隧洞掘进;小型“周边取芯+中部劈裂”机具施工时,其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不高,安全性亦不佳,日进尺在1 m左右。为提高非爆条件下大断面硬岩或中硬岩(Ⅱ、Ⅲ级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掘进,研制或应用大型钻劈一体机及其施工工艺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爆开挖 泄水洞 小断面 铁路运营隧道 坚硬岩 取芯劈裂 钻裂一体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5
作者 柏耘 朱林楦 +1 位作者 周志军 魏晓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6-1403,共8页
为研究不同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产生的影响,依托吴定高速公路,开展旋挖钻孔、冲击钻孔以及人工挖孔3种成孔方式灌注桩的现场静载对比试验,得到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顶位移等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挖孔... 为研究不同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产生的影响,依托吴定高速公路,开展旋挖钻孔、冲击钻孔以及人工挖孔3种成孔方式灌注桩的现场静载对比试验,得到不同成孔方式灌注桩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顶位移等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挖孔桩的极限承载力最大,冲击钻孔桩的极限承载力最小;3种成孔方式桩基的桩身轴力衰减速率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人工挖孔桩桩身轴力的衰减速率最大,冲击钻孔桩的最小;此外,在同一荷载作用下,人工挖孔桩的桩侧阻力最大,桩端阻力最小而冲击钻孔桩的桩端阻力最大,桩侧阻力最小。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灌注桩基础选择合理的成孔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且有利于桩基承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灌注桩 成孔方式 极限承载力 桩侧摩阻力 桩端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