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门铜业Φ2.4×3.6 m球磨机磨矿介质配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应宝 伏彦雄 +2 位作者 裴英杰 周强 肖庆飞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163-170,共8页
针对易门铜业Φ2.4×3.6 m球磨机装补球制度不合理、磨矿产品细度低、分级机效率偏低及循环负荷偏高等问题,基于矿石的力学性质及粒度组成分布情况,采用段氏球径半理论公式对推荐初装介质配比进行计算,最终确定初装球方案为Φ80 mm... 针对易门铜业Φ2.4×3.6 m球磨机装补球制度不合理、磨矿产品细度低、分级机效率偏低及循环负荷偏高等问题,基于矿石的力学性质及粒度组成分布情况,采用段氏球径半理论公式对推荐初装介质配比进行计算,最终确定初装球方案为Φ80 mm∶Φ60 mm∶Φ50 mm∶Φ40 mm=30%∶25%∶25%∶20%。将推荐钢球配比方案与现场方案进行实验室磨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场方案相比,推荐方案的过粗级别+0.150 mm产率降低了2.38个百分点,磨矿细度(-0.074 mm占比)提高了5.14个百分点,中间级别-0.150+0.010 mm产率提高了1.08个百分点,磨矿技术效率增长了3.3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采用推荐初装钢球配比作为易门铜业Φ2.4×3.6 m球磨机磨矿介质,其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 介质配比 磨矿产品 磨矿优化 中间级别 推荐钢球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中含铜物相赋存特性研究
2
作者 余小吕 杨应宝 +4 位作者 晏滔 罗京 周世伟 李博 魏永刚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探究含铜物相在渣中的赋存特性对提高其后续高温还原、浮选及湿法浸出等资源化回收处理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MLA、SEM-EDS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揭示了铜在渣中的物相存在形式及其与各相间的赋存关系。结果表明,渣中含铜物相包括Cu... 探究含铜物相在渣中的赋存特性对提高其后续高温还原、浮选及湿法浸出等资源化回收处理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MLA、SEM-EDS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揭示了铜在渣中的物相存在形式及其与各相间的赋存关系。结果表明,渣中含铜物相包括Cu_(2)S、Cu_(5)FeS_(4)、Cu及CuSb,其含量分别为3.01%、0.28%、2.38%及0.04%。Cu_(2)S、Cu_(5)FeS_(4)颗粒粒度主要分布区间分别为6.8~75μm(69.74%)、3.4~27μm(79.46%)。粒径大于53μm的金属铜颗粒占比为58.4%。CuSb颗粒较小,93.32%的颗粒粒径在6.8~38μm。Cu_(2)S、Cu_(5)FeS_(4)主要与渣中Fe_(3)O_(4)、Fe_(2)SiO_(4)、(Pb,Zn,Fe,Al,Ca,K)SiO_(4)呈连生或包裹状态,其自由表面积比例分别为79.57%、74.74%。自然铜与Fe_(3)O_(4)、Fe_(2)SiO_(4)、Cu_(2)S连生或被其包裹,部分包裹少量PbS,其自由表面积比例为50.40%。CuSb在渣相中含量低,主要被Cu_(2)S、Cu、Fe3O4、Fe_(2)SiO_(4)所包裹,自由表面积比例仅为28.14%。研究结果为制定渣中不同含铜物相高效分离回收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铜物相 赋存特性 共生 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过程碳排放及自热熔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晏滔 余小吕 +3 位作者 杨应宝 周世伟 李博 魏永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双碳”背景下,我国铜冶炼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需突破资源、能源、供求关系等多重制约因素,方能迈上铜工业低碳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用熔炼系统能量流平衡模型研究其能源利用收支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富氧底吹熔... “双碳”背景下,我国铜冶炼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需突破资源、能源、供求关系等多重制约因素,方能迈上铜工业低碳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用熔炼系统能量流平衡模型研究其能源利用收支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富氧底吹熔炼过程的低碳可持续化高效生产。通过计算铜冶炼厂底吹熔炼体系各类热量的收入和支出行为,解析无碳质燃料投入工况下的热量收支平衡关系,继而提出无碳自热熔炼的优化改进方案。因此,从原料适配、操作制度、设备优化等多方式调控以实现富氧底吹无碳自热熔炼。从碳源上减少或避免煤粉的加入,从而降低过程碳排放,以期为铜冶炼的清洁生产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底吹熔炼 自热熔炼 热量平衡 碳排放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分布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应宝 戚永辉 +3 位作者 余小吕 周世伟 李博 魏永刚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探究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等杂质元素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熔炼参数与杂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关系,对低品位、高杂质复杂铜精矿的冶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理论分析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Pb... 探究底吹熔炼过程中Pb、Zn、As等杂质元素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熔炼参数与杂质元素分布规律的关系,对低品位、高杂质复杂铜精矿的冶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理论分析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Pb、Zn、As在产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温度升高,有利于Pb、Zn挥发进入烟尘降低其在渣和铜锍中的占比,也有利于促进渣中As向烟尘中转化脱除,但会导致As在铜锍中占比增加;渣铁硅比增加,会使得Pb、Zn在渣中分布占比逐渐降低,在铜锍和渣中占比逐渐升高,而As在渣中的占比会增加;渣中CaO含量升高,会使得Pb、Zn在渣中分布占比降低,在烟尘和铜锍中增加,As在渣中的占比会增加,在烟尘中占比降低;实际生产操作中,可通过提高冶炼温度促进部分杂质元素挥发,在适当降低渣铁硅比提高Pb、Zn脱除率的同时,可配合添加CaO促进As向渣中迁移。实际生产数据统计表明,Pb在铜锍、渣、烟尘中的分布占比分别为23.86%、33.12%、43.02%,Zn分别为4.47%、88.54%、6.99%,As分别为16.58%、15.34%、6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底吹熔炼 Pb、Zn、As 分布特征 杂质脱除 温度 CaO含量 渣铁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制酸尾气脱硫工艺的改造实践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冲 孔德颂 +1 位作者 戚永辉 王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1,共3页
易门铜业有限公司铜冶炼工艺技改后,原制酸尾气脱硫系统难以满足环保排放要求,经过对比分析,最终采用双氧水脱硫工艺对原尾气脱硫工艺进行改造,投运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铜冶炼 制酸尾气 双氧水 脱硫 工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道底吹喷枪搅拌的数值模拟与强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世旺 王仕博 +2 位作者 王华 汪雨慧 陈全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63-3573,共11页
底吹富氧搅拌是熔池熔炼的一种关键强化技术,对品位低、杂质多的矿产资源具有很好适应性,底吹喷枪是其关键工艺设备。本文将数值模拟与数理统计相结合,建立了多孔道底吹喷枪强化搅拌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通过水力学模型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 底吹富氧搅拌是熔池熔炼的一种关键强化技术,对品位低、杂质多的矿产资源具有很好适应性,底吹喷枪是其关键工艺设备。本文将数值模拟与数理统计相结合,建立了多孔道底吹喷枪强化搅拌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通过水力学模型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针对模型计算结果,以气泡上升时间、液体的气含率方差和平均湍流强度等为评价标准,对直管及多孔道底吹喷枪搅拌过程的混合均匀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多孔道喷枪喷吹方式在提高熔体搅动能的同时能使中上部熔体的混合更为充分,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吹搅拌 多孔道喷枪 气液两相流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酸两段硫化除砷工艺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晨龙 杨应宝 +2 位作者 陈全坤 杨庆飞 沈强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了处理污酸中的砷,研究利用硫化钡作为除砷剂,采取了一段间接-二段直接的两段硫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一段工艺中投2.4倍计算量的硫化钡,50℃下反应80min;二段工艺中投1.6倍计算量的硫化钡,在室温下反应60min,污酸中砷的浓度从8810mg/... 为了处理污酸中的砷,研究利用硫化钡作为除砷剂,采取了一段间接-二段直接的两段硫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一段工艺中投2.4倍计算量的硫化钡,50℃下反应80min;二段工艺中投1.6倍计算量的硫化钡,在室温下反应60min,污酸中砷的浓度从8810mg/L降至0.5mg/L以下,综合除砷率99.99%以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污酸除砷影响因素中硫化钡投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此工艺产生的硫化渣量较小,可大大降低企业堆存压力,并且可将产生的硫酸钡二次利用,减小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二段除砷后液中未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降低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钡 硫化法 污酸 两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吹喷枪结构对熔池搅拌效果的影响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体富 陈全坤 +5 位作者 杨应宝 余小吕 段亚明 李建福 汪雨慧 王仕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3,共8页
针对目前底吹熔池熔炼过程中,如何改变喷枪结构起到强化搅拌目的的难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底吹熔池熔炼炉多相流非稳态数学模型,构建了多层栅栏结构的氧枪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氧气底吹过程具有周期性,可分割成大气泡形成、气流... 针对目前底吹熔池熔炼过程中,如何改变喷枪结构起到强化搅拌目的的难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底吹熔池熔炼炉多相流非稳态数学模型,构建了多层栅栏结构的氧枪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氧气底吹过程具有周期性,可分割成大气泡形成、气流柱形成和气流冲破熔池液面三个过程,并对有无栅栏喷枪结构在这三个过程下的相图、面平均湍动能、平均压力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多层栅栏枪口结构有助于强化熔池内部搅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喷枪结构 二值化 氧气底吹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流程强化底吹炼铜炉炉型升级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全坤 张体富 +5 位作者 杨应宝 余小吕 孔德颂 王冲 毕巧灵 王仕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2,共8页
建立了三维底吹熔炼炉数学模型,对熔池气相分布和动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底吹炉炉体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基准和重要参数。根据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提出易门铜业底吹炉设备本体改造方案及现场施工方案的细化。底吹炉本体采用三托辊支撑,并... 建立了三维底吹熔炼炉数学模型,对熔池气相分布和动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底吹炉炉体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基准和重要参数。根据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提出易门铜业底吹炉设备本体改造方案及现场施工方案的细化。底吹炉本体采用三托辊支撑,并在厂房内进行现场切割加长改造;底吹炉加长段现场施工空间狭小,创新现场改造方案,采用特殊设备折壁吊在原有厂房内实施炉体吊装,实现了41天完成现场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吹炉 炉体模拟计算 三托辊 现场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碲制备碲粉新工艺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竞成 李玉东 +5 位作者 叶钟林 章尚发 王鹏程 李鑫 朱思毅 徐勇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6,共7页
二氧化碲盐酸浸出-二氧化硫还原是生产碲的新工艺,该工艺流程短、设备配置简单、回收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考察该工艺中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预还原时间、还原时间、还原温度等参数对碲回收率的影响,并创新性地提... 二氧化碲盐酸浸出-二氧化硫还原是生产碲的新工艺,该工艺流程短、设备配置简单、回收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考察该工艺中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预还原时间、还原时间、还原温度等参数对碲回收率的影响,并创新性地提出铁粉深度还原降低后液含碲措施,以提升碲还原率及回收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在浸出温度65℃、浸出时间60 min、浸出液固比3:1、预还原时间5 min、还原时间6 h、还原温度70℃的条件下,碲的浸出率为95.5%,还原率为91.5%,碲粉经洗涤浇铸后可获得满足Te9995牌号标准的精碲。通过铁粉深度还原含碲后液,可将碲的还原率进一步提升至96%,流程碲回收率达91.68%。相比于电积工艺,新工艺可缩短生产周期95%,实现了碲产品高效产出与经济效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碲 盐酸浸出 二氧化硫还原 预还原 铁粉深度还原 电积工艺 高纯碲粉 高效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