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曹阳
宋兵
+2 位作者
张恒
王亮
钱晓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由于其原料和成型技术的组合多样性而备受青睐。然而,在现有的制备工艺中,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存在如能耗大、难以细旦化和污染环境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和高质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
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由于其原料和成型技术的组合多样性而备受青睐。然而,在现有的制备工艺中,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存在如能耗大、难以细旦化和污染环境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和高质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原料选择、组件使用及工艺调控等因素都对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合理调控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过程中各阶段影响因素对其综合性能进一步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全面理解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的本质,本文以桔瓣型纤维和海岛型纤维为研究基体,探究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的纺丝成型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多样的开纤工艺(机械开纤、化学开纤和热能开纤);归结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在合成革、空气过滤和医疗卫生等材料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超细纤维
双组分熔融纺丝
纺丝机理
机械开纤
热能开纤
超细纤维合成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收缩聚酯/聚酰胺6中空橘瓣型纺黏针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秋歌
郭寻
+5 位作者
朵永超
吴若楠
钱晓明
宋兵
符浩
赵宝宝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49,共9页
为解决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纺黏长丝铺网针刺后存在纤维开纤裂离效果差的问题,对HSPET/PA6针刺布采用干热处理、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和转鼓机洗处理4种物理开纤方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转鼓机洗处理温度和时...
为解决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纺黏长丝铺网针刺后存在纤维开纤裂离效果差的问题,对HSPET/PA6针刺布采用干热处理、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和转鼓机洗处理4种物理开纤方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转鼓机洗处理温度和时间对HSPET/PA6针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SPET/PA6针刺布的开纤率为18.9%,干热处理后的HSPET/PA6针刺布开纤率并未改变;经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及转鼓机洗处理后的HSPET/PA6针刺布开纤率分别为24.0%、32.6%、75.5%,转鼓机洗能有效提高HSPET/PA6针刺布的开纤率;在最佳转鼓机洗处理温度60℃下,随着转鼓机洗处理时间的延长,开纤率逐渐提高,HSPET/PA6针刺布的柔软度及力学性能随着开纤率的提高逐渐得到改善,而HSPET/PA6针刺布的透气透湿性能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橘瓣型纤维
双组分纺黏工艺
针刺非织造布
超细纤维
开纤率
涤纶
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细纤维绒面革热湿舒适性能的预测与分析
3
作者
吴若楠
许秋歌
+4 位作者
郭寻
朵永超
钱晓明
宋兵
刘雍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统计回归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建立了以水性聚氨酯(WPU)含量、固化温度和超纤革的减量程度为变量的数学模型,对超细纤维绒面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预测。对模型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评估...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统计回归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建立了以水性聚氨酯(WPU)含量、固化温度和超纤革的减量程度为变量的数学模型,对超细纤维绒面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预测。对模型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WPU含量对透湿性有显著影响,减量程度对透气性影响最大。透气性和透湿性在统计回归预测模型中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871和0.865,而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997和0.989。综合来看,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优于统计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绒面革
水性聚氨酯
热湿舒适性
预测
回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曹阳
宋兵
张恒
王亮
钱晓明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
明新旭腾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3306)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21100310500)
+1 种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3A54000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J201805)。
文摘
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由于其原料和成型技术的组合多样性而备受青睐。然而,在现有的制备工艺中,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存在如能耗大、难以细旦化和污染环境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和高质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原料选择、组件使用及工艺调控等因素都对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合理调控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过程中各阶段影响因素对其综合性能进一步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全面理解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的本质,本文以桔瓣型纤维和海岛型纤维为研究基体,探究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的纺丝成型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多样的开纤工艺(机械开纤、化学开纤和热能开纤);归结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在合成革、空气过滤和医疗卫生等材料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双组分超细纤维
双组分熔融纺丝
纺丝机理
机械开纤
热能开纤
超细纤维合成革
Keywords
bicomponent ultra-fine fibers
bicomponent melt spinning
spinning mechanism
mechanical fiber splitting
thermal fiber splitting
microfiber synthetic leather
分类号
TS102.64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Q340.642 [化学工程—化纤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收缩聚酯/聚酰胺6中空橘瓣型纺黏针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秋歌
郭寻
朵永超
吴若楠
钱晓明
宋兵
符浩
赵宝宝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明新旭腾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49,共9页
基金
天津市研究生研究创新项目(2021YJSB236)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7PTSYJC00150)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08085QE139)。
文摘
为解决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6(PA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纺黏长丝铺网针刺后存在纤维开纤裂离效果差的问题,对HSPET/PA6针刺布采用干热处理、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和转鼓机洗处理4种物理开纤方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转鼓机洗处理温度和时间对HSPET/PA6针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SPET/PA6针刺布的开纤率为18.9%,干热处理后的HSPET/PA6针刺布开纤率并未改变;经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及转鼓机洗处理后的HSPET/PA6针刺布开纤率分别为24.0%、32.6%、75.5%,转鼓机洗能有效提高HSPET/PA6针刺布的开纤率;在最佳转鼓机洗处理温度60℃下,随着转鼓机洗处理时间的延长,开纤率逐渐提高,HSPET/PA6针刺布的柔软度及力学性能随着开纤率的提高逐渐得到改善,而HSPET/PA6针刺布的透气透湿性能逐渐下降。
关键词
中空橘瓣型纤维
双组分纺黏工艺
针刺非织造布
超细纤维
开纤率
涤纶
聚酰胺
Keywords
hollow pie-segmented fiber
two-component spunbond process
needle-punching nonwoven
microfiber
fiber splitting rate
polyester
polyamide 6
分类号
TS174.8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细纤维绒面革热湿舒适性能的预测与分析
3
作者
吴若楠
许秋歌
郭寻
朵永超
钱晓明
宋兵
刘雍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明新旭腾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文摘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统计回归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建立了以水性聚氨酯(WPU)含量、固化温度和超纤革的减量程度为变量的数学模型,对超细纤维绒面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预测。对模型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WPU含量对透湿性有显著影响,减量程度对透气性影响最大。透气性和透湿性在统计回归预测模型中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871和0.865,而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997和0.989。综合来看,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优于统计回归模型。
关键词
超细纤维
绒面革
水性聚氨酯
热湿舒适性
预测
回归
神经网络
Keywords
microfiber
suede leather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thermal and humidity comfort
prediction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s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曹阳
宋兵
张恒
王亮
钱晓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收缩聚酯/聚酰胺6中空橘瓣型纺黏针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许秋歌
郭寻
朵永超
吴若楠
钱晓明
宋兵
符浩
赵宝宝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超细纤维绒面革热湿舒适性能的预测与分析
吴若楠
许秋歌
郭寻
朵永超
钱晓明
宋兵
刘雍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