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宁 胡隆基 +2 位作者 廖伟 苏艳 李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4,178,共3页
目的评价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12月在青岛明基眼科医院接受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86例,其中男37例,女4... 目的评价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12月在青岛明基眼科医院接受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86例,其中男37例,女49例。分别于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回答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光晕、暗视力下降和眩光。随时间的推移,除单眼复视外各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逐渐下降,视觉质量明显改善,3个月时基本稳定,并且症状已不明显。术后6个月,98.8%的患者对手术的综合评价为满意。结论虹膜定位的波前引导个体化LASIK对患者的视觉质量影响轻微,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定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上皮瓣的Epi-LASIK与传统的Epi-LASIK术后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显江 刘德杰 胡隆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Epi-LASIK手术的临床特性及其与传统Epi-LASIK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对28例双眼近视患者(屈光度<-6.00D)一眼行去上皮瓣的Epi-LASIK(去上皮瓣组),另一眼行传统的Epi-LASIK(传统组),术毕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为期...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Epi-LASIK手术的临床特性及其与传统Epi-LASIK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对28例双眼近视患者(屈光度<-6.00D)一眼行去上皮瓣的Epi-LASIK(去上皮瓣组),另一眼行传统的Epi-LASIK(传统组),术毕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身对比观察,随诊时间分别为1d、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术后角膜刺激征、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状态、Haze等指标进行评价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5d去上皮瓣组疼痛感和流泪症状明显轻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上皮瓣组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3.57±0.88)d,传统组为(4.22±0.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去上皮瓣组裸眼视力即可达到0.95±0.19,明显高于传统组的0.83±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去上皮瓣组在术后7d、1个月时残余柱镜度数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3个月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期末,两组Haze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去上皮瓣的Epi-LASIK能明显减轻术后角膜刺激征,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对散光的矫正效果明显,且不加重Haze的发生,是角膜厚度偏薄的中低度近视患者的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EPI-LASIK 角膜上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