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养殖模式下草鱼幼鱼生长与肌肉组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建勇 李晓东 +3 位作者 李林 高攀 徐军 刘晶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2-67,共6页
试验对池塘内循环水养殖和普通池塘养殖的草鱼的生长与肌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组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对照组为普通池塘养殖。试验期132 d。结果显示,试验组草鱼增重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草鱼肌肉必需氨基酸中苏氨... 试验对池塘内循环水养殖和普通池塘养殖的草鱼的生长与肌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组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对照组为普通池塘养殖。试验期132 d。结果显示,试验组草鱼增重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草鱼肌肉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Th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味氨基酸中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苯丙氨酸(Phe)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草鱼肌肉棕榈一烯酸、α-亚麻酸、花生二烯酸、木蜡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饱和脂肪酸中仅棕榈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评分(AAS)显示,缬氨酸(Val)均为两组模式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Met)+半胱氨酸(Cys)为试验组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Ile为对照组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在化学评分(CS)方面,(Met+Cys)、Ile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Ile、(Met+Cys)。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必需氨基酸指数较池塘主养模式高10.33%。研究表明,池塘内循环水养殖草鱼优于普通池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养殖模式 生长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性饵料投喂下两种养殖模式对罗非鱼生长与肌肉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建勇 李晓东 +3 位作者 李林 刘晶 徐军 高攀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8-42,共5页
试验比较浮性饵料投喂下,罗非鱼在两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形体指标、肌肉质构特征及营养组分。对照组为土池塘主养罗非鱼模式,试验组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期143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罗非鱼的末重显著升高(P<0.0... 试验比较浮性饵料投喂下,罗非鱼在两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形体指标、肌肉质构特征及营养组分。对照组为土池塘主养罗非鱼模式,试验组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期143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罗非鱼的末重显著升高(P<0.05),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罗非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除谷氨酸(Glu)、精氨酸(Arg)降低外,其他氨基酸均不同程度升高,EAA中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含量显著升高(P<0.05)。从AAS和CS结果看,试验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Val)、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Met+Cys)、异亮氨酸(Ile);对照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Val、Ile,其他氨基酸评分结果均优于FAO/WHO标准模式或全鸡蛋蛋白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脂肪酸(TFA)、不饱和脂肪酸(TUFA)、饱和脂肪酸(TSFA)含量提高(P>0.05),不饱和脂肪酸C20∶1、C20∶3含量显著增加(P<0.05),C18∶3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下的罗非鱼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肉质和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罗非鱼 生长性能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区利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系统养殖草鱼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林 李晓东 +2 位作者 高攀 胡建勇 徐军 《科学养鱼》 2023年第6期15-16,共2页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寒旱区,池塘养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表现在:池塘分布分散、相对独立,养殖水源主要依赖地下水,加上干旱少雨,蒸发量极大,带来养殖水环境管理难度大、养殖风险高的问题。因此,推广应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养殖方式的生态...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寒旱区,池塘养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表现在:池塘分布分散、相对独立,养殖水源主要依赖地下水,加上干旱少雨,蒸发量极大,带来养殖水环境管理难度大、养殖风险高的问题。因此,推广应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养殖方式的生态养殖模式,也是破解干旱地区池塘养殖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试验引进了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系统,开展了草鱼养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制约 池塘养殖 养殖风险 寒旱区 循环流 生态养殖模式 养殖系统 养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水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林 胡建勇 +2 位作者 李晓东 高攀 徐军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6期433-436,共4页
为探索利用池塘内循环水与传统模式养殖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区别,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昌吉县示范基地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比较试验。选择3条流水槽开展养殖试验,净化单元放置... 为探索利用池塘内循环水与传统模式养殖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区别,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昌吉县示范基地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比较试验。选择3条流水槽开展养殖试验,净化单元放置生物浮床,对照池塘面积20亩,在同等条件下经过144d的养殖试验,记录养殖数据,分析比较两种养殖模式的斑点叉尾鮰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和对照池塘比较,虽然单产相当,但亩均效益大幅提高,主要在人工费、水资源费、生产管理环节和投入品用量等方面支出明显减少,流水槽系统较传统池塘低4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传统模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