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昌吉州荒漠化防治中造林树种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马靖 孙桂丽 周建会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荒漠化防治造林树种,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北部荒漠化防治树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从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经济性及观赏性4个方面开展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建议选取梭梭、沙拐枣、多枝柽柳、胡杨... 为筛选出适宜荒漠化防治造林树种,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北部荒漠化防治树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从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经济性及观赏性4个方面开展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建议选取梭梭、沙拐枣、多枝柽柳、胡杨、黑果枸杞、沙棘作为中度以上荒漠化区的首选树种,建议选取白蜡、白榆、新疆杨、宁夏枸杞作为轻度以下荒漠化区的首选树种。(2)防风固沙树种建议选择排名靠前的梭梭、沙拐枣、多枝柽柳,其生态适应性强,防风固沙性能优良;水土保持林建议选择梭梭、柽柳、沙拐枣和柠条锦鸡儿;农田防护林建议选择白蜡、白榆、新疆杨、梭梭。(3)经济林树种建议选取梭梭接种肉苁蓉、宁夏枸杞和沙棘为主栽树种,黑果枸杞、文冠果、细枝岩黄耆可作为试验推广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吉州 荒漠化防治 造林树种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的昌吉州荒漠化时空变化监测与评价
2
作者 马靖 孙桂丽 +1 位作者 禹明柱 冉亚军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36-43,81,共9页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荒漠化动态变化为研究对象,基于NDVI数据对植被动态变化、植被覆盖率年际变化开展荒漠化动态变化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昌吉州植被指数呈现增加趋势,低覆盖植被面积最大,占比均值为45.09%;中覆盖植被和高...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荒漠化动态变化为研究对象,基于NDVI数据对植被动态变化、植被覆盖率年际变化开展荒漠化动态变化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昌吉州植被指数呈现增加趋势,低覆盖植被面积最大,占比均值为45.09%;中覆盖植被和高覆盖植被面积占比分别为20.70%和22.69%;较高覆盖率植被面积占比为11.13%;无植被面积占比均值最小,为0.39%。(2)昌吉州轻度荒漠化面积在逐渐减少,中度荒漠化面积波动幅度较小,年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非荒漠化面积波动较大,年度变化呈现增长趋势。(3)2000—2019年荒漠化总体上由中度向轻度荒漠化转移,轻度荒漠化向非荒漠化转移。(4)2010—2015年重度荒漠化区域增加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部平原区,从发生位置和时间看,主要原因为2010年开始的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2015年后随着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重度荒漠化面积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吉州 荒漠化 植被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玛纳斯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分析
3
作者 马靖 孙桂丽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29-132,共4页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利用2013-2022年7-9月的MODIS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原理,建立植被覆盖度的估算模型,对玛纳斯县近10年来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探究2013-2022年玛纳斯县植...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利用2013-2022年7-9月的MODIS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原理,建立植被覆盖度的估算模型,对玛纳斯县近10年来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探究2013-2022年玛纳斯县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2年,玛纳斯县植被覆盖度整体维持在36.71%~43.42%,变化幅度不大,反映出该地区植被生长状况良好,玛纳斯县植被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和中部平原区;玛纳斯县植被覆盖度在这10年间略有减少,其中,植被覆盖度减少了2.51%,植被面积减少了277.78km^(2),但在不同年份呈不同程度的波动。通过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因子,得出降水量对玛纳斯县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起到正向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引起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像元二分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玛纳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4个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评价
4
作者 朱文煜 对山开勒得·热合木江 王玉祥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茎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物候期无显著差异;HSY12的平均株高最高,为70.52 cm,CK的次之,为68.87 cm,HSY6最低,仅为64.77cm;HSY11的干鲜比最高,为20.16%,是对照的1.03倍;HSY6的叶茎比最高(0.9427),HSY11的次之(0.8834),分别是对照的1.17倍和1.05倍;全年(三茬)鲜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130.70 t/hm^(2),CK的次之,为120.93 t/hm^(2);全年(三茬)干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26.80t/hm^(2),CK次之,为23.30t/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与其他3份材料相比,新品系HSY11更适合作为青鲜草和干草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株高 茎叶比 干鲜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