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探究七味糖脉舒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云琪 许宵钰 +5 位作者 车晓洋 樊丽娟 张伟 段银 罗云 孙晓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7-1258,共12页
目的观察七味糖脉舒胶囊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ETCM等数据库查询七味糖脉舒胶囊中所有成分及其靶点;利用OMIM,DrugBank等数据库搜索2型糖尿病的靶点;通过Venny 2.1.... 目的观察七味糖脉舒胶囊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ETCM等数据库查询七味糖脉舒胶囊中所有成分及其靶点;利用OMIM,DrugBank等数据库搜索2型糖尿病的靶点;通过Venny 2.1.0将2型糖尿病与七味糖脉舒胶囊成分的靶点取交集。利用Metascape网站对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设七味糖脉舒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34,468,936 mg/kg),二甲双胍(MET)组(200 mg/kg)治疗给药干预2周,治疗前后测量小鼠体质量,检测空腹血糖。给药2周后,检测空腹胰岛素(insulin,INS);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岛形态,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protease 3,Caspase3)和INS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细胞的凋亡及胰岛β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促凋亡蛋白bcl2-associated X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七味糖脉舒胶囊活性成分靶点1260个;2型糖尿病靶点1205个。Venny交集靶点312个,核心靶点涉及Akt1,TNF,IL-6,TLR4等;富集分析确定了240条KEGG通路,其中“INS抵抗”和“PI3K/Akt信号通路”是富集到的关键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七味糖脉舒胶囊和二甲双胍治疗型给药干预后的血糖,INS抵抗均显著改善;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增加;Bax表达含量降低,Bcl2表达含量明显升高,且上调了p-PI3K,p-Akt的表达。结论七味糖脉舒胶囊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恢复INS敏感性、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糖脉舒胶囊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胰岛素抵抗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灯盏花素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评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莉 王永 +5 位作者 杨春雷 骆永伟 姜娟 贾玉玲 桂博 孙祖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5-271,共7页
目的通过《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G中药注射液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过敏反应检查法"(以下简称为"药典法")和《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5版中载明的方法(以下... 目的通过《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G中药注射液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过敏反应检查法"(以下简称为"药典法")和《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5版中载明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指导原则法")分别评价并比较灯盏花素对豚鼠全身过敏反应,为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将豚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注射用灯盏花素5和50 mg·kg-1组,分别按照"药典法"和"指导原则法"观察豚鼠对注射用灯盏花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致敏阶段,豚鼠ip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溶液每只0.5 m L,剂量分别为5和50 mg·kg-1,隔日1次,共3次。"药典法"在首次致敏后第14和21天ip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每只1 m L激发;"指导原则法"在末次注射后第12天激发1次,观察豚鼠的过敏症状和过敏时间。结果 "药典法":第1次激发(首次致敏后第14天)注射用灯盏花素5 mg·kg-1组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喷嚏1声和(或)搔鼻1次的现象,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kg-1组不同时间点出现喷嚏1声或2声和(或)搔鼻1次等现象,判定过敏反应阴性。第2次激发(首次致敏后第21天)灯盏花素5 mg·kg-1组给药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发抖、喷嚏1声或2声和(或)搔鼻1次的现象,判定过敏反应阴性;注射用灯盏花素剂量50 mg·kg-1组4只豚鼠(4/4)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出现喷嚏1声和3声、咳嗽1声和2声、搔鼻1次以及排尿等现象;1只豚鼠(1/4)出现连续喷嚏3声和发抖,判定过敏反应阳性。"指导原则法":末次注射后第12天激发,注射用灯盏花素5 mg·kg-1组激发后10 min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症状,其中3只豚鼠出现搔鼻症状,为弱阳性;3只豚鼠出现喷嚏和(或)排尿症状,为阳性。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kg-1组过敏症状包括搔鼻、喷嚏、咳嗽和(或)排尿症状,为阳性。结论在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豚鼠全身过敏试验过程中,从动物数量、评定标准、观察时间和剂量设置等多方面要采取2种方法的优势,利用"药典法"对供试品进行初筛,一旦有疑似反应,最好采用"指导原则法"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超敏反应 药物评价 临床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及其药物灯盏花素中酚类成分的鉴定和含量测定(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人伟 樊献俄 +2 位作者 李来伟 林隆泽 James M.Harnly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2-970,共9页
本研究采用一个标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PDA-ESI/MS)分析方法和酚类成分定量方法确定了灯盏花中的33个肉桂酸衍生物和16个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中18个黄酮类化合物。使用干燥后的绿原酸(326 nm)作为标准品,根据326 nm处紫外吸收峰... 本研究采用一个标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PDA-ESI/MS)分析方法和酚类成分定量方法确定了灯盏花中的33个肉桂酸衍生物和16个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中18个黄酮类化合物。使用干燥后的绿原酸(326 nm)作为标准品,根据326 nm处紫外吸收峰相对强度和克分子(mole)相对响应因子(MRRF)确定了每个肉桂酸衍生物的含量。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干燥后的芹菜素(336 nm)和芦丁(354 nm)确定了8个芹菜素,3个木犀草素,3个黄酮醇3-糖苷和7-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这是首次报道十余微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灯盏花素,以及灯盏花全植物中每个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全草 灯盏花素 肉桂酸衍生物 黄酮苷 HPLC-PDA-ESI/MS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的现代化——注射用灯盏花素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人伟 樊献俄 李来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1037-1042,共6页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综述,强调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主要是口服或外用,无注射使用的先例。为保证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必须使用现代科技,先分离有效的先导化合物作为注射剂的原料或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解决药物的...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综述,强调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主要是口服或外用,无注射使用的先例。为保证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必须使用现代科技,先分离有效的先导化合物作为注射剂的原料或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解决药物的水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按新药注册审批办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注射用灯盏花素作为实例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先导化合物 注射用灯盏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