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金属材料在隐身涂层中的应用概述
1
作者 张晓琴 韦克川 +3 位作者 王献 王学航 陈登权 魏燕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共8页
隐身涂层在服役过程中常常需应对雷达与红外双重探测手段的威胁,其关键问题在于高频吸波性能不足及高温红外发射率失稳。贵金属材料(Au、Ag、Pt等)凭借高电导率、可调介电特性及热稳定性,促进实现多频谱隐身。贵金属材料通过界面极化与... 隐身涂层在服役过程中常常需应对雷达与红外双重探测手段的威胁,其关键问题在于高频吸波性能不足及高温红外发射率失稳。贵金属材料(Au、Ag、Pt等)凭借高电导率、可调介电特性及热稳定性,促进实现多频谱隐身。贵金属材料通过界面极化与磁-介电协同增强雷达吸波效率,结合高反射特性实现高温低红外发射率。通过对贵金属单质、合金以及复合体系的分层设计,结合梯度阻抗设计与热辐射管理,实现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本文分析了贵金属隐身机制,分析多种体系下的设计原理,探讨优化策略与实际应用,揭示其仍面临着厚度-性能-成本的综合提升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材料 隐身涂层 兼容隐身 梯度阻抗设计 热辐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粉制备技术及其在贵金属领域中的应用
2
作者 韦克川 张晓琴 +3 位作者 王献 陈力 武海军 魏燕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2-81,共10页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制备技术正快速发展,粉末作为金属增材制造的关键原料,其性能对增材制造成形件的质量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贵金属球形粉的制备是贵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本工作聚焦分析金属球形粉的国...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制备技术正快速发展,粉末作为金属增材制造的关键原料,其性能对增材制造成形件的质量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贵金属球形粉的制备是贵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本工作聚焦分析金属球形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当下制备金属球形粉的制备工艺,包括雾化法、球化法等,简要总结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讨论其在贵金属材料上的应用。低制备成本、球形度高、损耗率低、杂质含量少及粒径小的贵金属球形粉制备技术会是未来贵金属球形粉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粉末 雾化法 制备技术 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中的应用现状
3
作者 沈传志 陈松 +3 位作者 王塞北 徐明玥 宁德魁 谢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创新和实用性,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其中就包括珠宝首饰行业,尤其是贵金属饰品。本文以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为主题,首先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应用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介绍了... 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创新和实用性,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其中就包括珠宝首饰行业,尤其是贵金属饰品。本文以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为主题,首先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制造领域应用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介绍了贵金属饰品用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随后在贵金属饰品用3D打印技术的概述中,详细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中粉末的制备、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的软件、3D打印贵金属饰品的设备以及工艺;最后对3D打印技术在贵金属饰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贵金属首饰 软件 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绿色铱磷光材料的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4
作者 常桥稳 张柯 +4 位作者 黄光英 晏彩先 刘伟平 冯洋洋 侯文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黄绿色铱磷光材料可用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研制。以2,4-双(3,5-二甲基苯基)吡啶[2,4-(3,5-dmp)_(2)py]为主配体,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铱磷光材料[2,4-(3,5-dmp)_(2)py]_(2)Ir(acac)。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包括^... 黄绿色铱磷光材料可用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研制。以2,4-双(3,5-二甲基苯基)吡啶[2,4-(3,5-dmp)_(2)py]为主配体,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铱磷光材料[2,4-(3,5-dmp)_(2)py]_(2)Ir(acac)。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包括^(1)H-NMR和^(13)C-NMR)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材料的组成和空间结构进行了表征,光物理性能研究显示该铱磷光材料是一种潜在的黄绿光(565 nm)发射磷光材料(量子产率79%),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为356℃,能够满足OLED使用要求。进一步以制备得到的铱磷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制备了OLEDs器件。经过对铱磷光材料掺杂浓度的细致优化,发现在5%的掺杂浓度下,OLED器件的性能达到最优,实现了高效的黄绿光发射。该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为564 nm,在CIE色坐标的位置为(0.4856,0.5083)。该器件具有卓越的电致发光性能,在构建高性能互补色白光OLED器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黄绿光 发光性能 OLEDs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和文献信息的氧化物强化铂基材料发展分析
5
作者 陈松 沈传志 +3 位作者 王塞北 宁德魁 徐明玥 谢明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氧化物强化铂基材料是一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玻纤漏板、光学玻璃和晶体生长中坩埚、测温热电偶、部分仪器以及汽车中的火花塞等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关键材料。本文从专利分析、文献报道和发展历史角度,对国内外该材料的... 氧化物强化铂基材料是一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玻纤漏板、光学玻璃和晶体生长中坩埚、测温热电偶、部分仪器以及汽车中的火花塞等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关键材料。本文从专利分析、文献报道和发展历史角度,对国内外该材料的科研工作和专利技术的发展、进步和趋势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并给出该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基材料 氧化物 专利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银钨合金粉中银的硝酸浸出工艺与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陆品佳 彭春生 +5 位作者 陈昌明 杨镇源 赵雨 管有祥 袁源 田相亮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2-138,共7页
探究了硝酸浸出工艺参数对银浸出率的影响及浸出动力学。以废银钨粉末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硝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搅拌速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硝酸浓度5 mol/L、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2 h、搅拌速度300 r/m... 探究了硝酸浸出工艺参数对银浸出率的影响及浸出动力学。以废银钨粉末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硝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搅拌速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硝酸浓度5 mol/L、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2 h、搅拌速度300 r/min,此时银浸出率99.15%。动力学分析表明,硝酸浸出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通过对扩散控制与化学反应控制模型的拟合及表观活化能(E_(a))计算,E_(a)=19.58 kJ/mol,确定内扩散为浸出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动力学方程为1-3(1-x)^(2/3)+2(1-x)=0.00638 t。该研究为废银钨合金粉中银的高效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对贵金属复合材料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银钨合金粉 硝酸浸出 浸出动力学 内扩散控制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稀土Ce对Ag-4Cu-0.5Ni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马洪伟 方继恒 +5 位作者 谢明 王塞北 段云昭 刘国化 杨有才 宁德魁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使用直径3 mm,长为10 mm的Ag-4Cu-0.5Ni和Ag-4Cu-0.5Ni-0.6Ce各一对;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两种合金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摩擦磨损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载流1、2、3、4 A对摩擦系数及磨损量的影响;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使用直径3 mm,长为10 mm的Ag-4Cu-0.5Ni和Ag-4Cu-0.5Ni-0.6Ce各一对;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两种合金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摩擦磨损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载流1、2、3、4 A对摩擦系数及磨损量的影响;在负载为8.3 N、转速为300 r/min、载流为3、4 A条件下,磨损时间30、60、120 min对Ag-4Cu-0.5Ni-0.6Ce合金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影响。通过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发现稀土Ce的添加使得合金组织细化,球化,均匀化更明显;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发现稀土Ce的添加使合金磨损量及摩擦系数相对减小,耐磨性上升;载流为3A时,Ag-4Cu-0.5Ni-0.6Ce合金耐磨性更好,摩擦磨损系数和磨损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 负载 摩擦系数 磨损量 Ag-4Cu-0.5Ni Ag-4Cu-0.5Ni-0.6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O氧化的铂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鑫宇 王成雄 +3 位作者 刘光信 夏臻玮 吴应龙 赵云昆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CO污染问题,铂催化氧化法作为高效去除CO的有效手段而备受关注。提高铂分散度和化学元素掺杂改性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催化剂性能调控策略。本文综述了不同铂分散状态、化学元素掺杂对铂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和抗硫性...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CO污染问题,铂催化氧化法作为高效去除CO的有效手段而备受关注。提高铂分散度和化学元素掺杂改性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催化剂性能调控策略。本文综述了不同铂分散状态、化学元素掺杂对铂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和抗硫性能的影响;总结出提高催化剂反应活性和抗硫性能的方法,同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为催化剂的调控提供理论计算依据和数据支撑;最后对高性能铂基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为设计开发高效、长寿命铂基CO氧化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CO氧化 抗硫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环辛二烯)二氯合铂(Ⅱ)单晶结构的研究
9
作者 刘冉冉 柳知莹 +2 位作者 朱元琦 常桥稳 姜婧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4-197,共4页
针对病原真菌耐药性危机及现有抗真菌药物毒性大、种类少等问题,优化合成了具有显著抗真菌潜力的铂(Ⅱ)配合物Pt(1,5-COD)Cl_(2),并进行结构表征。以氯亚铂酸钾(K_(2)PtCl_(4))为起始原料,在冰醋酸体系中与1,5-环辛二烯(1,5-COD)加热反... 针对病原真菌耐药性危机及现有抗真菌药物毒性大、种类少等问题,优化合成了具有显著抗真菌潜力的铂(Ⅱ)配合物Pt(1,5-COD)Cl_(2),并进行结构表征。以氯亚铂酸钾(K_(2)PtCl_(4))为起始原料,在冰醋酸体系中与1,5-环辛二烯(1,5-COD)加热反应,获得目标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测定(1,5-环辛二烯)二氯合铂的晶体结构。结构结果表明Pt(1,5-COD)Cl_(2)具有典型的平面正方形分子构型,中心离子Pt^(2+)与两个氯离子以及1,5-COD配体通过配位键稳定结合。1,5-COD配体以其π电子云与Pt^(2+)配位,在配合物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碳骨架结构。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通过这些特定的键长和键角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几何构型,分子间则通过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进行堆积,构成了整个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环辛二烯)二氯合铂 合成 表征 单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代η^(3)-烯丙基钯前驱体的C-C偶联催化性能研究
10
作者 郭旭虎 张春涛 +1 位作者 李金书 匡飞平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7-193,共7页
有机钯(Ⅱ)卤化络合物(R-Pd(Ⅱ)-X)是整个钯催化偶联反应的核心和枢纽,是高效的“分子装配手”,也是新生L_(n)Pd(0)的重要前驱体。本研究制备了溴代η^(3)-烯丙基钯([Pd(η^(3)-C_(3)H_(5))Br]_(2)),采用元素分析、IR、NMR和单晶XRD确... 有机钯(Ⅱ)卤化络合物(R-Pd(Ⅱ)-X)是整个钯催化偶联反应的核心和枢纽,是高效的“分子装配手”,也是新生L_(n)Pd(0)的重要前驱体。本研究制备了溴代η^(3)-烯丙基钯([Pd(η^(3)-C_(3)H_(5))Br]_(2)),采用元素分析、IR、NMR和单晶XRD确定其结构,测试了以溴代物和苯硼酸为底物对的Suzuki偶联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前驱体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两端由η^(3)-C_(3)H_(5)与Pd(Ⅱ)配位,通过Pd-Br-Pd桥键连接,形成刚性对称结构的二聚体,Pd-Br键长>Pd-C键,Pd-Br-Pd键角约90°,键角张力大,与Pd-C键相比,Pd-Br易被PPh_(3)等进攻脱Br。在偶联反应中,η^(3)-C_(3)H_(5)与PPh_(3)配体通过空间位阻协同作用,快速转金属化,实现L_(n)Pd(0)的新生,增强了对溴代底物的选择性,产物的收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Pd(η^(3)-C_(3)H_(5))Br]_(2)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烯丙基溴化钯二聚体 钯催化前驱体 晶体结构 SUZUKI偶联 配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在银基电接触材料中的应用
11
作者 沈传志 唐孜葳 +3 位作者 曹战 李金果 陈松 陈永泰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28,共5页
电接触材料需要满足高导电/导热性、低接触电阻、抗熔焊等特性,纯Ag材料强度低、耐磨损性差,需要通过添加增强相(如碳基材料)优化银基复合材料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碳质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作为增强相在银基电接触材料中的优... 电接触材料需要满足高导电/导热性、低接触电阻、抗熔焊等特性,纯Ag材料强度低、耐磨损性差,需要通过添加增强相(如碳基材料)优化银基复合材料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碳质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作为增强相在银基电接触材料中的优势及其对电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碳质材料的微观结构、复合机制及其对材料导电性、抗电弧、抗磨损等关键性能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电接触材料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石墨 增强相 电接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钯铜丝中钯层对可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宋嘉豪 梁辰 +3 位作者 周文艳 裴洪营 孔建稳 王钊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半导体封装中,键合丝是决定元器件性能的关键性材料。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键合丝市场正在进行由传统金丝过渡到新型键合丝的转型。目前,镀钯铜丝是较为理想的金丝替代品之一,具有成本低、抗氧化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而... 在半导体封装中,键合丝是决定元器件性能的关键性材料。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键合丝市场正在进行由传统金丝过渡到新型键合丝的转型。目前,镀钯铜丝是较为理想的金丝替代品之一,具有成本低、抗氧化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而镀钯铜丝中钯层对键合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镀钯铜丝中钯层在成球过程中的分布状态和转移规律、钯元素对键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和键合工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展望未来镀钯铜丝的一些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钯铜丝 钯元素 金属间化合物(IMC)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Ti活性钎料润湿陶瓷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俊逸 刘满门 +3 位作者 赵智浩 刘绍宏 裴洪营 王钊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7,共9页
在半导体封装中,AMB(活性金属钎焊)陶瓷基板凭借其优异的热导率与可靠性在高铁、风能、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钎焊的关键是活性钎料的选择,不同组分的活性钎料对不同陶瓷润湿性的影响差别很大。本文介绍了三种主... 在半导体封装中,AMB(活性金属钎焊)陶瓷基板凭借其优异的热导率与可靠性在高铁、风能、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钎焊的关键是活性钎料的选择,不同组分的活性钎料对不同陶瓷润湿性的影响差别很大。本文介绍了三种主流的润湿性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从Ti含量方面对不同含Ti钎料体系润湿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三类陶瓷体系后润湿性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润湿性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金属钎焊 可靠性 活性钎料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氟化对β-二酮钯前驱体的溶剂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张春涛 郭旭虎 +1 位作者 李金书 刘俊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0-186,共7页
钯(Ⅱ)催化前驱体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对偶联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合成具有梯度氟代结构的β-二酮钯(Ⅱ)前驱体:Pd(acac)_(2)、Pd(tfac)_(2)和Pd(hfac)_(2),采用元素分析、IR和NMR等表征它们的化学结构,利用UV-Vis光... 钯(Ⅱ)催化前驱体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对偶联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合成具有梯度氟代结构的β-二酮钯(Ⅱ)前驱体:Pd(acac)_(2)、Pd(tfac)_(2)和Pd(hfac)_(2),采用元素分析、IR和NMR等表征它们的化学结构,利用UV-Vis光谱研究它们在常见溶剂中稳定性。结果表明:β-二酮与钯(Ⅱ)配位能力及β-二酮钯(Ⅱ)前驱体的产率与配体氟代程度呈正相关:Pd(acac)_(2)>Pd(tfac)_(2)>Pd(hfac)_(2)。配体氟代程度与溶剂的极性、配位能力等性质共同调控β-二酮钯(Ⅱ)前驱体的稳定性。表现在配体的氟取代增加,β-二酮钯(Ⅱ)前驱体的吸收光谱蓝移明显,溶液稳定性增强;强极性且具有配位能力的溶剂与β-二酮钯(Ⅱ)前驱体配位,易溶剂化为[Pd(DMSO)_(x)](acac)_(2)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钯 三氟乙酰丙酮钯 六氟乙酰丙酮钯 合成方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基催化剂在甲醇蒸汽重整制氢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金建飞 何建云 +3 位作者 张潇 刘锋 张爱敏 蒋云波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甲醇作为氢能载体,利用蒸汽重整反应能够原位生成富氢气体,可以满足工业、氢燃料电池等对高纯氢气的需求。本文综述了Pd基催化剂在甲醇蒸汽重整中的应用进展,阐明了贵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主要反应路径。基于Pd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的... 甲醇作为氢能载体,利用蒸汽重整反应能够原位生成富氢气体,可以满足工业、氢燃料电池等对高纯氢气的需求。本文综述了Pd基催化剂在甲醇蒸汽重整中的应用进展,阐明了贵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主要反应路径。基于Pd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原位分解以及Pd基催化剂的辅助增强机制,归纳出影响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对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及再生机制加以分析。本文旨在对Pd基催化剂上甲醇蒸汽重整反应的内在机理提出见解,并为开发新型商用高效Pd基催化剂提供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蒸汽重整 Pd基催化剂 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ubbs一代催化剂的批量制备方法
16
作者 黄光英 姚默鎏昕 +2 位作者 李天赐 张柯 晏彩先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3-217,共5页
以苯甲醛-对甲苯磺酰腙、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RuCl_(2)(PPh_(3))_(3))和三环己基膦(PCy_(3))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高效合成Grubbs一代催化剂(RuCl_(2)(PCy_(3))(=CHPh)(PPh_(3)))。通过优化反应参数,可有效控制副产物生成,提高催化剂... 以苯甲醛-对甲苯磺酰腙、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RuCl_(2)(PPh_(3))_(3))和三环己基膦(PCy_(3))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高效合成Grubbs一代催化剂(RuCl_(2)(PCy_(3))(=CHPh)(PPh_(3)))。通过优化反应参数,可有效控制副产物生成,提高催化剂的纯度和稳定性。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适用于批量制备目标催化剂,为Grubbs催化剂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行方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ubbs一代催化剂 批量制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双(2-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的合成及表征
17
作者 姚默鎏昕 黄光英 +2 位作者 王文轩 刘金辉 李子璇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8-203,共6页
本文合成了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铱配合物(2,2'-联吡啶)双(2-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Ir(ppy)_(2)(bpy)PF_(6)],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通过将2,2'-联吡啶、二(2-苯基吡啶)氯化铱二聚体与六... 本文合成了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铱配合物(2,2'-联吡啶)双(2-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Ir(ppy)_(2)(bpy)PF_(6)],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通过将2,2'-联吡啶、二(2-苯基吡啶)氯化铱二聚体与六氟磷酸钾反应,以93.04%的高收率合成了Ir(ppy)_(2)(bpy)PF_(6)。采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质谱及红外光谱等多种表征手段对该铱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结果均与预期配合物一致。晶体结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m。在光物理性能方面,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铱配合物在577 nm处展现出优异的黄橙色磷光发射,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该配合物在OLED与PLED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潜力,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并优化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铱配合物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 合成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菲罗啉类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能
18
作者 王文轩 刘金辉 +1 位作者 姚默鎏昕 蒋婧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4-179,共6页
以2-(2,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为C^N主配体,4,7-二苯基-1,10-菲罗啉为N^N辅助配体,六氟磷酸根作为抗衡阴离子,成功合成出一种新的菲罗啉类铱配合物,(4,7-二苯基-1,10-菲罗啉)双[2-(2,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六氟磷酸铱(Ⅲ){[Ir(dFMepp... 以2-(2,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为C^N主配体,4,7-二苯基-1,10-菲罗啉为N^N辅助配体,六氟磷酸根作为抗衡阴离子,成功合成出一种新的菲罗啉类铱配合物,(4,7-二苯基-1,10-菲罗啉)双[2-(2,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六氟磷酸铱(Ⅲ){[Ir(dFMeppy)_(2)(Bphen)]PF_(6),dFMeppy=2-(2,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Bphen=4,7-二苯基-1,10-菲罗啉},产率可达92.77%。通过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红外吸收光谱(I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化学和空间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与光致发光光谱研究其光物理特性。测试结果显示,在常温条件下,该配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28 nm处,展现出典型的绿色发光,在电化学发光池(ELC)和光化学等领域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罗啉铱配合物 4 7-二苯基-1 10-菲罗啉 2-(2 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配体共轭程度对钌光敏剂光物理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刘金辉 王文轩 +3 位作者 付博昊 姚默鎏昕 张智明 陈洪来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8-173,共6页
以1,10-菲罗啉或4,7-二苯基-1,10-菲罗啉为配体,设计合成出两种Ru(N^N)_(3)PF_(6)型钌光敏剂[三(1,10-菲罗啉)钌(Ⅱ)双(六氟磷酸盐):Ru1,三(4,7-二苯基-1,10-菲罗啉)钌(Ⅱ)双(六氟磷酸盐):Ru2]。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 以1,10-菲罗啉或4,7-二苯基-1,10-菲罗啉为配体,设计合成出两种Ru(N^N)_(3)PF_(6)型钌光敏剂[三(1,10-菲罗啉)钌(Ⅱ)双(六氟磷酸盐):Ru1,三(4,7-二苯基-1,10-菲罗啉)钌(Ⅱ)双(六氟磷酸盐):Ru2]。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现代表征手段确认了钌光敏剂的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探究了钌光敏剂的光物理性能,并分析共轭程度对钌光敏剂光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了光敏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Ru1和Ru2均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空间群分别为C2/c和Pna21,晶系分别为三斜和正交;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600、621 nm,共轭程度增大,发射波长红移21 nm;二者热分解温度约为425℃,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光敏剂 共轭程度 菲罗啉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银粉制备技术综述
20
作者 彭春生 杨镇源 +3 位作者 陈昌明 田相亮 陆品佳 袁源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7-71,共5页
银作为电导率与热导率最高的贵金属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特殊光学特性,已成为电子器件、能源装置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核心功能材料。本文梳理了微纳米银粉制备技术,重点围绕化学还原法和机械球磨法两种核心方法,探讨不同工艺参数... 银作为电导率与热导率最高的贵金属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特殊光学特性,已成为电子器件、能源装置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核心功能材料。本文梳理了微纳米银粉制备技术,重点围绕化学还原法和机械球磨法两种核心方法,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银粉微观形貌、粒度分布等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高性能导电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粉 机械球磨法 化学还原法 光诱导法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