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娄东晓
严冬
+3 位作者
郭敏
王庆
蒋翠花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探究毛萼香茶菜醇提物的解热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SD大鼠发热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扑热息痛组(150 mg/kg)、毛萼香茶菜醇提物低高剂量组(200 mg/kg、800 mg/kg)、迷迭香酸组(150 mg/kg)、蓟黄素...
为探究毛萼香茶菜醇提物的解热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SD大鼠发热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扑热息痛组(150 mg/kg)、毛萼香茶菜醇提物低高剂量组(200 mg/kg、800 mg/kg)、迷迭香酸组(150 mg/kg)、蓟黄素组(150 mg/kg)、毛萼晶D组(150 mg/kg)。动物造模4 h后给药治疗,造模8 h后眼眶采血和组织取材。通过测定造模后各组大鼠肛温的变化考察药效,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 AMP)和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初步探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肛温的上升,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AVP含量,并降低下丘脑中PGE2、c AMP及脑腹中隔区AVP的含量。但迷迭香酸、蓟黄素和毛萼晶D对发热大鼠肛温的上升抑制不明显,且不影响发热大鼠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生致热源TNF-α、中枢体温正调节介质c AMP和PGE2的分泌,以及促进中枢体温负调节介质AVP的分泌有关,但作用物质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萼香茶菜
醇提物
发热
干酵母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萼香茶菜中黄酮和二萜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俊
蔡灵巧
+4 位作者
严冬
郭敏
王庆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0-586,共7页
从毛萼香茶菜中分离制备2种黄酮和2种二萜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病毒活性。首先采用硅胶、ODS、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方法,从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蓟黄素(1)、蓟黄素(2)、假细锥甲素(3...
从毛萼香茶菜中分离制备2种黄酮和2种二萜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病毒活性。首先采用硅胶、ODS、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方法,从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蓟黄素(1)、蓟黄素(2)、假细锥甲素(3)、毛萼晶D(4)。然后对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和4个化合物开展了体外抗流感病毒(H1N1,H3N2)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和4个化合物对流感病毒H1N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和2的抑制效果较优,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4. 45±4. 90)和(24. 54±3. 82)μmol/L。但化合物1和2对H3N2和RSV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以上结果表明,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及化合物1~4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病毒作用的有效物质之一,本研究为毛萼香茶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萼香茶菜
对映-贝壳杉烷二萜
黄酮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金丹丸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大君
陈羡芙
+4 位作者
申刚
蒋金凤
朱体贞
高洪
李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女金丹丸
TLC
香附
白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娄东晓
严冬
郭敏
王庆
蒋翠花
殷志琦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制剂系&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转化医学实验室
昆明生达制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摘
为探究毛萼香茶菜醇提物的解热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SD大鼠发热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扑热息痛组(150 mg/kg)、毛萼香茶菜醇提物低高剂量组(200 mg/kg、800 mg/kg)、迷迭香酸组(150 mg/kg)、蓟黄素组(150 mg/kg)、毛萼晶D组(150 mg/kg)。动物造模4 h后给药治疗,造模8 h后眼眶采血和组织取材。通过测定造模后各组大鼠肛温的变化考察药效,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 AMP)和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初步探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肛温的上升,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AVP含量,并降低下丘脑中PGE2、c AMP及脑腹中隔区AVP的含量。但迷迭香酸、蓟黄素和毛萼晶D对发热大鼠肛温的上升抑制不明显,且不影响发热大鼠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生致热源TNF-α、中枢体温正调节介质c AMP和PGE2的分泌,以及促进中枢体温负调节介质AVP的分泌有关,但作用物质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毛萼香茶菜
醇提物
发热
干酵母
抗炎
Keywords
Isodon eriocalyx
ethanol extracts
fever
yeast
anti-inflammatory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萼香茶菜中黄酮和二萜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俊
蔡灵巧
严冬
郭敏
王庆
张健
殷志琦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
制药
系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转化医学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昆明生达制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0-586,共7页
文摘
从毛萼香茶菜中分离制备2种黄酮和2种二萜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病毒活性。首先采用硅胶、ODS、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方法,从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蓟黄素(1)、蓟黄素(2)、假细锥甲素(3)、毛萼晶D(4)。然后对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和4个化合物开展了体外抗流感病毒(H1N1,H3N2)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和4个化合物对流感病毒H1N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和2的抑制效果较优,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4. 45±4. 90)和(24. 54±3. 82)μmol/L。但化合物1和2对H3N2和RSV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以上结果表明,毛萼香茶菜乙醇提取物及化合物1~4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病毒作用的有效物质之一,本研究为毛萼香茶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毛萼香茶菜
对映-贝壳杉烷二萜
黄酮
抗病毒活性
Keywords
Isodon eriocalyx(Dunn.)Hara
ent-kauranoid
flavonoid
antiviral activity
分类号
R931.6 [医药卫生—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金丹丸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大君
陈羡芙
申刚
蒋金凤
朱体贞
高洪
李燕
机构
昆明生达制药有限公司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女金丹丸
TLC
香附
白芍
分类号
R927.1 [医药卫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娄东晓
严冬
郭敏
王庆
蒋翠花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毛萼香茶菜中黄酮和二萜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
王俊
蔡灵巧
严冬
郭敏
王庆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女金丹丸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韩大君
陈羡芙
申刚
蒋金凤
朱体贞
高洪
李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