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茎泽兰个体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1
1
作者 刘伦辉 刘文耀 +1 位作者 郑征 荆桂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6-70,共5页
紫茎泽兰为滇南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荒山害草。为控制其危害,我们开展了从种子生态学到繁殖特性等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目的在于掌握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中提出有效的防除措施。 本文报道了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 紫茎泽兰为滇南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荒山害草。为控制其危害,我们开展了从种子生态学到繁殖特性等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目的在于掌握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中提出有效的防除措施。 本文报道了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光合特性,不同年龄级杂革的有性繁殖能力,种子在土层中的分布与萌发,以及无性繁殖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个体生态 生态学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北郊水源保护区圣诞树人工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文耀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7-334,共8页
昆明北郊松华坝水源保护区10年生圣诞树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37.926t/hm2,净生产量为24.128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30.418t/hm2,净生产量为19.369t/hm2·a,下木和草... 昆明北郊松华坝水源保护区10年生圣诞树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37.926t/hm2,净生产量为24.128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30.418t/hm2,净生产量为19.369t/hm2·a,下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0.935t/hm2和0.609t/hm2·a,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和林分凋落物量分别为6.573t/hm2和4.150t/hm2·a。在林分产量结构方面,10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98.37%,4~12m之间枝、叶生物量分别占整个枝、叶生物量的85.51%和94.90%,地下根系在离地面20cm深土层内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73.04%。目前,该类林分群落结构不合理,整体效应较差,保持水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应及时进行间伐,调整群落产量结构;注重对林下地被植物及枯枝落叶层的保护,以提高其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诞树 豆科 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生态经济茶园建设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木兰 朱启忠 +1 位作者 肖时英 扈克明 《茶叶》 1996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系“思茅山区经济与生态综合开发研究课题”的部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了以无性系茶树良种为基础建立的生态经济茶园,开发良种生态名优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发展茶叶生产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经济茶园 无性系良种 良种生态名优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研究李氏禾生态浮床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杨 王芳 +2 位作者 杨海滟 潘珉 杜劲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03-1911,共9页
【目的】分析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态浮床联合氧气物理修复法净化污水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为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了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 【目的】分析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态浮床联合氧气物理修复法净化污水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为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了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态浮床联合氧气物理修复法净化污水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结果】污水中的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发生动态变化,每个处理中的优势微生物群及相对含量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几种污水处理中最为优势的功能微生物群,种植李氏禾与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微生物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微生物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与红杆菌属(Rhodobacter)为几种处理中共有的优势微生物菌属,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新增了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如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赤杆菌科(Erythrobacteraceae)、海生杆菌属(Sediminibacterium)、Emticicia属、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与苍黄杆菌属(Luteolibacter)的微生物。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富集具有解磷功能菌属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红杆菌属(Rhodobacter)。【结论】污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污水的净化无明显正相关性,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静态污水对照聚集在一起,而种植李氏禾与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相似度较高。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有利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污水中COD的去除。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富集解磷功能菌,有利于污水中磷源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污水净化 功能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城市河流——盘龙江水生植被跟踪调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珉 郭艳英 +4 位作者 韩亚平 何锋 宋任彬 杨琏 杜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395-11398,11422,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昆明城市河流盘龙江水生植被演变状况及其原因。[方法]开展盘龙江2006~2007及2011年水生植被跟踪调查研究,盘龙江水质监测及相关资料收集工作。[结果]耐污性较强的蓖齿眼子菜、黑藻等水生植物是盘龙江的优势物种。2006~... [目的]调查研究昆明城市河流盘龙江水生植被演变状况及其原因。[方法]开展盘龙江2006~2007及2011年水生植被跟踪调查研究,盘龙江水质监测及相关资料收集工作。[结果]耐污性较强的蓖齿眼子菜、黑藻等水生植物是盘龙江的优势物种。2006~2007年共采集到33种水生植物,2011年采集到35种水生植物。盘龙江综合整治后水质明显改善,2011年较2006~2007年水生植被呈现喜清水的水生植物种类有所增加、沉水植被分布区域增大、群落结构更丰富稳定、外来入侵种分布明显缩小等特点。[结论]随着盘龙江综合整治的大力推进,盘龙江水质及水生植被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江 水生植物 水环境 跟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物候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谢寿昌 盛才余 李寿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60,共10页
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14个主要树种为材料,研究了树种物候的主要特征,编制了物候谱,考察了树种物候期与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各物候期平均温度和≥5℃积温与树木的物候表现最为密切。... 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14个主要树种为材料,研究了树种物候的主要特征,编制了物候谱,考察了树种物候期与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各物候期平均温度和≥5℃积温与树木的物候表现最为密切。对于树木开花期的诱导,光照和温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在萌动-展叶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哀牢山 主要树种 物候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生长发育及生物量分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文耀 刘伦辉 和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91-292,F003,共3页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原产墨西哥,是一种多年生浅根恶性草本植物,约在本世纪40—50年代由缅、越边境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云南南部已大面积地蔓延,严重地危及着农、林、牧业的发展及山地的合理利用。 泽兰实蝇(Procecid...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原产墨西哥,是一种多年生浅根恶性草本植物,约在本世纪40—50年代由缅、越边境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云南南部已大面积地蔓延,严重地危及着农、林、牧业的发展及山地的合理利用。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紫茎泽兰重要的专食性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兰实蝇 紫茎泽兰 生长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望天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学农 刘伦辉 +1 位作者 高圣义 唐继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32,共8页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相邻格子样方法阐明了望天树种群的结构类型和群落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其种群结构类型可分为初始增长型(类型I),增长型种群前期类型(类型Ⅱ),增长型种群(类型Ⅲ)和稳定性种群(类型Ⅳ).其群落演替模式...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相邻格子样方法阐明了望天树种群的结构类型和群落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其种群结构类型可分为初始增长型(类型I),增长型种群前期类型(类型Ⅱ),增长型种群(类型Ⅲ)和稳定性种群(类型Ⅳ).其群落演替模式遵从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Ⅳ模式,即具有更新镶嵌和循环的特点.探讨了群落演替过程中伴生种的变化规律,并就望天树种群的合理保护和群落重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望天树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渗漏水养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甘健民 薛敬意 谢寿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在云南哀牢山生态站对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进行定位研究,根据1991~1993年的观测资料,对土层10,25,45,65cm土壤渗漏水养分浓度、养分迁移及养分滞留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阔叶林 土壤 渗漏水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枯落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文耀 荆贵芬 郑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47-355,共9页
本文以滇中高原为背景。研究了通海秀山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的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季节变化规律、营养元素(N、P、K、Ca、Mg、Cu、Mn、Fe)含量、以及林地枯枝落叶层的现量,研究结果表明滇中地区森林的年凋落量是较大的,营养元素含量... 本文以滇中高原为背景。研究了通海秀山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的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季节变化规律、营养元素(N、P、K、Ca、Mg、Cu、Mn、Fe)含量、以及林地枯枝落叶层的现量,研究结果表明滇中地区森林的年凋落量是较大的,营养元素含量及贮量也是丰富的。两类森存林的凋落规律相似,常绿阔叶林的凋落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其贮量都大于云南松林,但两类森林的枯枝落叶现存量则相接近,说明常绿阔叶林的物质循环周期较云南松林短。文章提出为了提高森林土壤肥力、加快生物循环过程,增加生物产量,要注意保存林地内还原于土壤中的所有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云南松林 枯落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橡胶林冠面温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友鑫 张克映 刘玉洪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8,共6页
根据红外测温法和小气候观测,研究了云南西南季风区(景洪、瑞丽)橡胶林冠面温度(Tc)基本特征及其与林冠上方1.5m处气温(Ta)的差异(△T=Tc-Ta)。结果表明:在09—18时橡胶林冠具有加热作用,Tc较Ta平均... 根据红外测温法和小气候观测,研究了云南西南季风区(景洪、瑞丽)橡胶林冠面温度(Tc)基本特征及其与林冠上方1.5m处气温(Ta)的差异(△T=Tc-Ta)。结果表明:在09—18时橡胶林冠具有加热作用,Tc较Ta平均高5—6℃;强光、干燥的午后(14—15时)则达9—11℃;在最低温度出现时,Tc与Ta差异不显著。还详细讨论了其它环境因子对Tc或△T的影响,指出本区较高Tc有利于橡胶树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冠面温度 环境因子 橡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庄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高富 沙丽清 许建初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保山市西庄河山地流域内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耕地、茶园、灌丛)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保山市西庄河山地流域内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耕地、茶园、灌丛)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林地>茶园>耕地;磷、钾元素表现为耕地>茶园>林地>灌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表现为耕地>茶园>灌丛>林地;盐基饱和度表现为耕地>灌丛>林地>茶园;农业耕作活动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肥力 山地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次生演替中昆虫群落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陶滔 扈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3-377,共5页
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4块处于次生性演替恢复阶段,不同年代林中,所设固定样地中昆虫群落的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群落中昆虫的数量、种类、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年度变化看:昆虫个体数... 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4块处于次生性演替恢复阶段,不同年代林中,所设固定样地中昆虫群落的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群落中昆虫的数量、种类、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年度变化看:昆虫个体数和植食性昆虫数在雨季是最大的。优势度在演替阶段后期是雨季大于旱季,而在前期则是旱季大于雨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演替后期是旱季大于雨季,而演替前期则是雨季大于旱季。从演替年代变化看:随着演替年代的递增,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增加的趋势,而昆虫数量和植食性昆虫数量减少的趋势。对昆虫群落稳定性的讨论,试引入“变异系数”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物 热带雨林 次生演替 昆虫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水葫芦控制性种养适宜区域选择研究Ⅰ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迎颖 刘海琴 +4 位作者 王亚雷 张志勇 严少华 何峰 宋任彬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为了筛选水葫芦生长适宜区域,在滇池草海与外海共选择了6个试验点,采用围栏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开展不同水域条件下水葫芦生长特性与氮、磷吸收能力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试验点中,草海水面平稳,水体接近中性,氮磷浓度最高,是最适宜... 为了筛选水葫芦生长适宜区域,在滇池草海与外海共选择了6个试验点,采用围栏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开展不同水域条件下水葫芦生长特性与氮、磷吸收能力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试验点中,草海水面平稳,水体接近中性,氮磷浓度最高,是最适宜水葫芦生长的区域,该点水葫芦生物累积量最高,氮磷吸收能力最强;龙门村水域需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形成优势种群,方能与大量富集的蓝藻构成生物竞争;富善村水域风浪拍打造成水葫芦植株损伤严重,不适宜水葫芦生长;白山湾地处湖湾,成片的水葫芦对风浪有消减作用,该点水葫芦生物累积量较大,氮磷吸收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滇池 生长 适宜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复合栽培结构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乙明 王剑文 《生态经济》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根据小粒种咖啡(CoffeaarabicaL.)喜荫的生态特性,模拟热带在林多层多种的特征,以柚子、波萝蜜、芒果和荔枝等果为上层,咖啡为中层,波萝、豆科作物和蔬菜等作为下层;组成以咖啡为主的复会栽培结构,由于增加了层... 根据小粒种咖啡(CoffeaarabicaL.)喜荫的生态特性,模拟热带在林多层多种的特征,以柚子、波萝蜜、芒果和荔枝等果为上层,咖啡为中层,波萝、豆科作物和蔬菜等作为下层;组成以咖啡为主的复会栽培结构,由于增加了层次和种类,引起了光、温和相对湿度等一系列小气候因子变化,从而对咖啡的生长、抗逆性和产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多年来在滇南定位研究结果,本文仅就对复合结构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生态效益 咖啡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咖啡群落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龙乙明 王剑文 李光华 《生态经济》 1995年第6期34-36,共3页
根据柚子和小粒种咖啡的生理生态特点,构建柚子─—咖啡人工群落。此结构具改善栽培环境,促进咖啡生长,增强咖啡抗病虫害能力等良好的生态效益。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收入比纯咖啡园有明显提高,减少了咖啡种植的经济风险,是滇南咖啡园... 根据柚子和小粒种咖啡的生理生态特点,构建柚子─—咖啡人工群落。此结构具改善栽培环境,促进咖啡生长,增强咖啡抗病虫害能力等良好的生态效益。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收入比纯咖啡园有明显提高,减少了咖啡种植的经济风险,是滇南咖啡园中较优的组合栽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 咖啡 人工群落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冠面温度气候学模拟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克映 马友鑫 +1 位作者 李佑荣 刘玉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根据 M onteith 的植冠面热量平衡方程来讨论植冠面温度计算的气候学模型方法。讨论了:(1)植冠显热( H )、潜热( L E) 和净辐射( Rn) 各通量与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的联系;(2) Rn 项中晴天有效辐射( Eo)... 根据 M onteith 的植冠面热量平衡方程来讨论植冠面温度计算的气候学模型方法。讨论了:(1)植冠显热( H )、潜热( L E) 和净辐射( Rn) 各通量与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的联系;(2) Rn 项中晴天有效辐射( Eo) 实验公式中湿度函数f (e) 在中国应用时的季节修正;(3) 植被土壤热通量( G) 的估算与其误差的影响;(4)根据气象台站的气候背景资料与参考植被的生物生理特征参数,运用 New ton Raphson 迭代方法求解植冠面温度;(5)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热量平衡 气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茶人工群落胶带内增热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友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5,共7页
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最冷月胶茶人工群落(PRG)与纯橡胶园(RTC)之间的胶带下层热量平衡各分量和小气候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RTC使土壤释热和地表有效辐射分别减少0.12和0.15MJ/m ̄2·d,而净辐射和... 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最冷月胶茶人工群落(PRG)与纯橡胶园(RTC)之间的胶带下层热量平衡各分量和小气候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RTC使土壤释热和地表有效辐射分别减少0.12和0.15MJ/m ̄2·d,而净辐射和感热则增加1.6和2.5倍;RTC内空气(1.5m高处)和地面的月平均14:00和最高温度分别提高0.9、1.8℃及2.8、2.6℃。这种增温效应在晴天时更明显。在4O-60cm处有一最大增温层,而地温的增加仅发生在地表层(O-10cm).0.5m高处东北侧橡胶树干0.8cm深日平均温度RTC比PRG高0.6℃。这些结果说明,合理的RTC结构有利于减轻橡胶树低温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热效应 橡胶树 茶树 人工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种类型土壤固定磷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晓海 雷永和 +1 位作者 殷端 王平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应用 ̄(32)P, ̄(86)Rb研究云南3种类型土壤固定磷、钾的规律。结果表明,红壤固定磷、钾能力强,水稻土次之,紫色土较弱。3种土壤固定磷能力比固定钾能力高10.o%~14.o%;随着土壤淹水时间的增加,固定磷量也... 应用 ̄(32)P, ̄(86)Rb研究云南3种类型土壤固定磷、钾的规律。结果表明,红壤固定磷、钾能力强,水稻土次之,紫色土较弱。3种土壤固定磷能力比固定钾能力高10.o%~14.o%;随着土壤淹水时间的增加,固定磷量也有增加的趋势。水稻土和紫色土固定钾也有类似的规律。但红壤随着土壤淹水时间增加,固定钾反而有所减少。土壤中加入磷、钾量与固定磷、钾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定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生态系统退化成因、格局特征与分区分步恢复策略 被引量:52
20
作者 李根保 李林 +6 位作者 潘珉 谢志才 李宗逊 肖邦定 刘贵华 陈静 宋立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496,共12页
选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份: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分布状况数据,结合水质变化情况,揭示了滇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在外因上,污染物持续输入以及围湖造田、直立堤岸和水量交换缓慢等外力干扰加剧系统组分失衡... 选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份: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分布状况数据,结合水质变化情况,揭示了滇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在外因上,污染物持续输入以及围湖造田、直立堤岸和水量交换缓慢等外力干扰加剧系统组分失衡是直接原因;在内因上,由于滇池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蓝藻生物量对营养盐增加的响应远高于其他湖泊(太湖、巢湖),草型向藻型湖泊的转换进程更快;与太湖和东湖的生态系统比较,高原湖泊滇池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如物种的同域分化、窄生态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通过对滇池生态格局特征、湖岸带结构的分析,将滇池划分为5个生态区:草海重污染区、藻类聚集区、沉水植被残存区、近岸带受损区和水生植被受损区,并提出"五区三步,南北并进,重点突破,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的滇池生态系统分区分步治理的新策略和"南部优先恢复;北部控藻治污;西部自然保护;东部外围突破"的总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退化成因 格局特征 生态分区 恢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