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
被引量:
20
1
作者
黄红
李燕
+5 位作者
周燕
陈丽仙
张静
叶海琼
洪熙
孟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清晨血压水平分为晨峰增高组58例和非晨峰增高组142例。分析2组患者ACE基因I/D、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和血浆RAAS参数的差异。结果 2组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20,P=0.000;χ^2=42.040,P=0.000)。2组CYP11B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878;χ^2=0.198,P=0.656)。晨峰增高组DD+TC、DD+TT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3.5%,12.1%vs 2.1%,P<0.01);晨峰增高组II+TT、II+TC基因型比例明显低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vs 29.6%,P<0.05;5.2%vs 22.5%,P<0.01)。晨峰增高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CC、DD+TC、DD+TT、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为血压晨峰的重要影响因素(OR=8.084,95%CI:1.261~51.832,P=0.027;OR=14.459,95%CI:3.804~54.964,P=0.000;OR=9.753,95%CI:2.255~42.181,P=0.002;OR=1.816,95%CI:1.258~2.620,P=0.001;OR=0.634,95%CI:0.437~0.921,P=0.017)。结论 ACE基因DD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是血压晨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色素P450
CYP11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
被引量:
20
1
作者
黄红
李燕
周燕
陈丽仙
张静
叶海琼
洪熙
孟强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干科
昆明理工大学
附属
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
科
昆明理工大学
附属
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
科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基金
云南省卫生内设研究机构项目(2016NS201)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FB202)
文摘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清晨血压水平分为晨峰增高组58例和非晨峰增高组142例。分析2组患者ACE基因I/D、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和血浆RAAS参数的差异。结果 2组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20,P=0.000;χ^2=42.040,P=0.000)。2组CYP11B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878;χ^2=0.198,P=0.656)。晨峰增高组DD+TC、DD+TT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3.5%,12.1%vs 2.1%,P<0.01);晨峰增高组II+TT、II+TC基因型比例明显低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vs 29.6%,P<0.05;5.2%vs 22.5%,P<0.01)。晨峰增高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CC、DD+TC、DD+TT、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为血压晨峰的重要影响因素(OR=8.084,95%CI:1.261~51.832,P=0.027;OR=14.459,95%CI:3.804~54.964,P=0.000;OR=9.753,95%CI:2.255~42.181,P=0.002;OR=1.816,95%CI:1.258~2.620,P=0.001;OR=0.634,95%CI:0.437~0.921,P=0.017)。结论 ACE基因DD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是血压晨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色素P450
CYP11B2
Keywords
hypertension
circadian rhythm
angiotensinⅡ
cytochrome P-450CYP11B2
分类号
R54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
黄红
李燕
周燕
陈丽仙
张静
叶海琼
洪熙
孟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