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R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成长鑫 王波 +4 位作者 张艳 陈琳玉 撒璐 张应从 李琛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高血压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诱因,会引起心脏结构变化、冠脉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显得格外重要。临床上常用于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工具为超声心动图,但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 高血压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诱因,会引起心脏结构变化、冠脉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显得格外重要。临床上常用于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工具为超声心动图,但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较其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功能、多参数成像的优点,可通过电影序列、T2WI、灌注成像序列、早期强化序列以及延迟强化序列(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增强前后T1 mapping对高血压心脏病(hypertensiveheartdisease,HHD)进行全方位评估。本文通过总结这些技术对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心肌纤维化、收缩舒张功能降低、冠脉微循环障碍等方面进行的定量、定性分析,对指导临床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并有望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 高血压心脏病 左心室肥厚 心肌纤维化 心肌应变 T1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淋巴系统帕金森病的MRI研究进展
2
作者 撒璐 王波 +1 位作者 成长鑫 陈琳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4-1110,共7页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脑内异常蛋白的沉积相关,但至今具体病因尚不明确。2012年人类在小鼠试验中首次证实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类似淋巴管的结构,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清除细胞代谢废物的重要机制。帕金...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脑内异常蛋白的沉积相关,但至今具体病因尚不明确。2012年人类在小鼠试验中首次证实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类似淋巴管的结构,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清除细胞代谢废物的重要机制。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与类淋巴系统密切相关,借助影像学技术实现类淋巴系统的可视化将能极大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帕金森病。本文总结了类淋巴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影响因素,以及基于类淋巴系统机制对帕金森病在磁共振影像学方面所做的研究进展及最新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增强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先虹 毕秋 毕国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2-186,202,共6页
传统影像学观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和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的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效能尚待提高。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超声、CT、MRI等医学影像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其... 传统影像学观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和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的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效能尚待提高。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超声、CT、MRI等医学影像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其通过高通量提取数据特征,可观测到肉眼无法识别的病灶内部异质性。目前,AI分析广泛运用于EC和CC的诊疗研究中,但尚缺乏基于MRI的AI分析在EC和CC中应用的系统性评价。本文就AI的定义及医学应用、基于MRI的AI分析在EC和CC中的术前诊断、分期、病理组织学评估和预后预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实现对EC和CC患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精准预后。期待未来基于MRI的AI技术能够深入到病理、分子甚至基因水平,为推动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诊断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尧鑫 吴昆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0-634,共5页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术前对其精确分级、分期及评估高危因素有助于患者的精准化及个体化治疗。影像组学具有无创、精确的特点,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了一种与病理活检互补的方法。近年基于CT、MRI和PET/CT...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术前对其精确分级、分期及评估高危因素有助于患者的精准化及个体化治疗。影像组学具有无创、精确的特点,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了一种与病理活检互补的方法。近年基于CT、MRI和PET/CT的影像组学研究应用于子宫内膜癌,主要领域包括进行术前风险分层、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等,本文对以上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扩散张量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