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印迹微球在水相介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思涛 刘智敏 许志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氢键通常是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模板分子的主要机制,由于水分子等诸多影响因素带来的干扰,有效识别水环境中的分析物一直是分子印迹技术面临的一大挑战。表面印迹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和易于修饰等特性,能够被灵活运用以满足各种水相样品... 氢键通常是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模板分子的主要机制,由于水分子等诸多影响因素带来的干扰,有效识别水环境中的分析物一直是分子印迹技术面临的一大挑战。表面印迹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和易于修饰等特性,能够被灵活运用以满足各种水相样品前处理的需求,是克服水相识别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相识别表面印迹微球的各种制备策略及其代表性应用,包括不同基底、亲水性识别、非氢键的协同识别和基于特殊组件的表面印迹微球;从作用力和识别机制层面讨论了在水相介质中识别分子时的干扰因素及其调控策略,并进一步介绍了表面印迹微球在水相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表面印迹微球在水相样品前处理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印迹微球 水相识别 样品前处理 制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COFs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新兴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自宇 刘智敏 许志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4,共13页
新兴污染物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以及在环境中痕量存在等特点而备受全球众多国家关注。因此,对环境、食品以及生物样品中的新兴污染物进行高灵敏检测至关重要。传统样品前处理技术存在耗时长、吸附剂用量大,以及对不... 新兴污染物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以及在环境中痕量存在等特点而备受全球众多国家关注。因此,对环境、食品以及生物样品中的新兴污染物进行高灵敏检测至关重要。传统样品前处理技术存在耗时长、吸附剂用量大,以及对不稳定污染物的分析准确性差等缺点,因此,亟需开发设计具有高选择性、高传质效率的新型材料作为前处理技术的吸附剂,以实现新兴污染物的高选择、高灵敏检测。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特别是功能化的COFs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设计、稳定且构筑基元丰富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新兴污染物的富集。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功能化COFs材料的合成策略及其作为样品前处理吸附剂在环境、食品和生物样品中新兴污染物中的分析应用,并对该类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 功能化COFs材料 样品前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强化学习求解多目标旅行商问题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健 宋姝谊 +1 位作者 粟宇 陈智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8-44,共17页
多目标旅行商问题(MOTSP)是一个具有显著应用价值的组合优化问题(COP),在物流配送、生产调度和网络通信等领域广泛存在。MOTSP不仅需要在多个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还要求找到不同的帕累托解集,这些解集代表了MOTSP在不同目标之间的全局或... 多目标旅行商问题(MOTSP)是一个具有显著应用价值的组合优化问题(COP),在物流配送、生产调度和网络通信等领域广泛存在。MOTSP不仅需要在多个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还要求找到不同的帕累托解集,这些解集代表了MOTSP在不同目标之间的全局或局部最优解。传统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解决MOTSP时,通常面临计算复杂度高和求解效率低的挑战,尤其是在均衡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多样性时,难以有效找到多样化的帕累托最优解。近年来,深度强化学习(DRL)在处理复杂优化问题上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为解决MOTSP及其帕累托解集的多样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介绍了MOTSP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讨论了强化学习(RL)中的优化策略和深度学习(DL)的神经网络模型;总结了利用DRL求解MOTSP的理论方法,分析了各代表性模型的优化效果与时效性,突出不同DRL模型在大规模MOTSP问题中的性能表现,并探讨了其局限性、改进方向和适用场景,同时提出了应对局部最优问题的策略。最后,归纳了MOTSP的四大应用研究领域,并指出了MOTSP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DRL) 多目标旅行商问题(MOTSP) 帕累托最优解 优化策略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改性电石渣低温共脱除COS和CS_(2)的影响
4
作者 唐银香 朱风 +4 位作者 范莹莹 龙雨欣 代雍 邓春玲 黄小凤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39-3650,共12页
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_(2))常共存于钢铁行业的含硫污染物中。通过超声辅助浸渍法制备不同改性电石渣用于低温下共脱除COS和CS_(2),研究不同活性组分、组分含量及煅烧温度对改性电石渣共脱除COS和CS_(2)的影响,借助XRD、N_(2)-BET、... 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_(2))常共存于钢铁行业的含硫污染物中。通过超声辅助浸渍法制备不同改性电石渣用于低温下共脱除COS和CS_(2),研究不同活性组分、组分含量及煅烧温度对改性电石渣共脱除COS和CS_(2)的影响,借助XRD、N_(2)-BET、XPS、FTIR和TG-DTA等方法进行表征,以探究其脱除机理。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750℃、活性组分为6.25%(质量分数)KOH时制备的改性电石渣催化水解效果最佳,总硫容达到180.68 mg/g;在共脱除COS和CS_(2)的过程中,负载的KOH为催化水解提供—OH基团,水解产物硫化氢(H_(2)S)一部分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一部分与金属离子结合,并最终生成硫酸盐和金属硫化物达到固硫作用。本文可为电石渣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COS和CS_(2)高效催化水解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电石渣 羰基硫 二硫化碳 催化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标签发现与独热编码的链路预测方法
5
作者 李鑫阳 柳亚云 +2 位作者 姜麟 孙玉清 张志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9-1615,共7页
为解决当前链路预测因节点和网络拓扑等信息有限而导致的预测性能受限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标签发现与独热编码的链路预测方法。采用标签发现算法,深入挖掘网络中具有相同标签的节点;结合节点标签与独热编码定义节点的标签特征向量,将... 为解决当前链路预测因节点和网络拓扑等信息有限而导致的预测性能受限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标签发现与独热编码的链路预测方法。采用标签发现算法,深入挖掘网络中具有相同标签的节点;结合节点标签与独热编码定义节点的标签特征向量,将两节点标签特征向量间夹角的余弦值作为这两个节点的相似性度量指标;提出基于该相似性度量指标的链路预测算法,区别于传统算法基于网络中已知的结构信息定义相似性指标,该算法利用的是网络中未知的结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链路预测的准确性并且具有较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路预测 网络拓扑 标签发现 独热编码 标签特征向量 相似性指标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铜阳极泥中铜、硒的选择性浸出
6
作者 颜婉晴 张德超 +3 位作者 林玥 刘荣权 字富庭 胡显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5-2206,共12页
铜阳极泥是许多稀贵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提取贵金属之前需将铜、硒等贱金属选择性去除,本文提出一种选择性脱除铜阳极泥中的铜,再进一步选择性提取硒的湿法工艺。结果表明:所选择的铜阳极泥的主要物相为PbSO_(4)、Cu_(5)FeS_(4)和Ag_(2)Se... 铜阳极泥是许多稀贵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提取贵金属之前需将铜、硒等贱金属选择性去除,本文提出一种选择性脱除铜阳极泥中的铜,再进一步选择性提取硒的湿法工艺。结果表明:所选择的铜阳极泥的主要物相为PbSO_(4)、Cu_(5)FeS_(4)和Ag_(2)Se,在K_(2)S_(2)O_(8)浓度为10g/L,温度为60℃,时间为2h,液固比为12∶1的条件下,铜浸出率为97.53%,此阶段硒的浸出率低于11%;浸铜渣物相中主要含Pb、Te的氧化物,其他主要物相没有发生变化,在NaCl质量浓度为10g/L,H_(2)SO4质量浓度为0.4mol/L,H_(2)O_(2)质量浓度为12%,温度为70℃,时间为3h,液固比为40∶1的优化条件下,硒浸出率为97.15%。在浸出全过程中Au、Ag均未浸出,分别富集到0.34%和20%。既实现了Cu、Se的选择性分离,又避免了其他贵金属的损失,简化了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过硫酸钾 过氧化氢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双酚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万园媛 刘莼 +1 位作者 刘智敏 许志刚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9-773,共15页
双酚类环境雌激素是著名的内分泌干扰物,作为新污染的一大分支,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以及环境中难降解等特点而备受全球众多国家关注。因此,对环境、食品以及生物样品中的双酚类环境雌激素进行高灵敏检测至关重要。... 双酚类环境雌激素是著名的内分泌干扰物,作为新污染的一大分支,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以及环境中难降解等特点而备受全球众多国家关注。因此,对环境、食品以及生物样品中的双酚类环境雌激素进行高灵敏检测至关重要。传统的吸附剂存在耗时长、用量大,以及痕量污染物的富集效果差等不足而影响定量的准确性。因此,亟需开发设计具有高选择性、高富集性能的新型材料作为前处理技术的吸附剂,以实现双酚类环境雌激素的高选择、高灵敏分析。分子印迹具有结构可预测性、识别特异性和应用普遍性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用于痕量污染物的富集。该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识别机制,重点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新策略以及将其作为样品前处理吸附剂在环境、食品和生物样品中双酚类环境雌激素的分析应用,总结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双酚类环境雌激素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双酚 环境雌激素 新污染物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度空间和模糊截集的推荐算法研究
8
作者 范敏 赵闽蜀 李金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51,共13页
针对协同过滤推荐中数据稀疏性与网络结构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将形式概念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空间和模糊截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通过定义加权融合相似度,构建对象网络空间与属性网络空间;其次,将相... 针对协同过滤推荐中数据稀疏性与网络结构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将形式概念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空间和模糊截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通过定义加权融合相似度,构建对象网络空间与属性网络空间;其次,将相似度关系映射为模糊关系,在对象网络空间中结合节点重要性与对象相似度模糊截集,构建以专家节点为核心的模糊相似社区;最后,在专家社区对应的属性网络空间中利用属性相似度模糊截集进行推荐。在7个数据集上与11种推荐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精确度、召回率和F1值3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比算法,它们分别平均提高了21.50%、26.66%和20.52%,且该文算法在5个数据集上取得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背景 概念认知 相似性度量 模糊截集 协同过滤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全息在光致聚合物暗反应检测中的优势
9
作者 黄俊豪 张永安 +3 位作者 张亚萍 刘德发 刘霈 高梓欣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748,共8页
本文针对在光致聚合物暗反应的光学检测中,传统检测光源红光可能引发的光敏吸收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作为相干光源进行暗反应的全息检测,显著降低了光源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额外光敏吸收干扰。以Irgacure785/PMMA光致聚合物... 本文针对在光致聚合物暗反应的光学检测中,传统检测光源红光可能引发的光敏吸收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作为相干光源进行暗反应的全息检测,显著降低了光源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额外光敏吸收干扰。以Irgacure785/PMMA光致聚合物作为材料,通过对其进行吸收光谱分析以及绿光(敏感光)、红光、红外光照射下的折射率变化对比实验,发现相对于绿光和红光,红外光对材料引发的折射率变化极小,更适合作为材料的检测光源。同时使用红外数字全息技术检测了光致聚合物材料的暗反应折射率变化,得到了可视化的光栅相位分布与光栅峰值折射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研究表明,红外光源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暗反应全息检测过程中由检测光源引发的额外光反应干扰,提高光致聚合物材料折射率变化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数字全息 折射率 光致聚合物 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路参考激励信号参数辨识的非接触电压测量方法
10
作者 陈小涛 张文斌 +1 位作者 索春光 谭向宇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9,共10页
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压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导线线径、绝缘层厚度、线芯与感应极板的相对位置不同会影响导线线芯与感应极板间的耦合电容大小,并且导线会对感应极板与接地极板间的结构电容产生附加效应,所引起的边缘效应会使结构电容大... 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压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导线线径、绝缘层厚度、线芯与感应极板的相对位置不同会影响导线线芯与感应极板间的耦合电容大小,并且导线会对感应极板与接地极板间的结构电容产生附加效应,所引起的边缘效应会使结构电容大小也发生变化,使之无法凭借常规LCR仪预先精确测量,造成传感器增益不确定从而导致非接触电压测量精度受限。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参考激励信号参数辨识的非接触电压测量方法,以实现测量过程中传感器增益的自标定。首先给出含寄生参数的等效模型并剖析其传递函数,将传感器多个内参数简化为2个集总内参数,通过仿真揭示了待测导线影响结构电容边缘效应从而改变其大小的规律。随后提出传感器参数辨识方法,获得考虑寄生参数和导线影响后的传感器内参数作为一固定参量参与电压重构以提升电压测量精度。制作传感器样机并搭建实验平台,完成参数辨识后进行多项实验。结果表明,幅值精度实验中幅值误差在1%以内,相位精度测试中相位差为0.13°,线径适应性实验可适应不同规格导线且误差最大仅0.15%,干扰信号屏蔽能力测试证实带屏蔽腔的同轴探头抗干扰性能良好。为提高非接触电压测量精度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压测量 阻抗变换 寄生电容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稳定收敛的偏正态联合位置与尺度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
11
作者 薛潇 吴刘仓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传统的迭代算法(例如牛顿算法,EM算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初始值较为敏感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强稳定的收敛算法——Upper-crossing/Solution算法(以下称US算法)被提出,这种算法虽然在求解一元非线性函数时具有强稳定性,但... 传统的迭代算法(例如牛顿算法,EM算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初始值较为敏感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强稳定的收敛算法——Upper-crossing/Solution算法(以下称US算法)被提出,这种算法虽然在求解一元非线性函数时具有强稳定性,但是不能推广到多元的情形.那么针对多元情形,本文将结合偏正态分布的随机表示,对偏正态联合位置与尺度模型的似然函数进行分层,并且利用MM算法得到一元的情形,再使用US算法构造强稳定的收敛算法.最后通过随机模拟分析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了US算法较牛顿迭代法大大降低了算法对初值的敏感度以及显著地提高了收敛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态联合位置与尺度模型 牛顿迭代法 US算法 强稳定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全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
作者 刘霈 张永安 +3 位作者 张兵 高梓欣 碧文彬 付瑞锦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红外波段位于可见光波段与微波波段之间,相比较可见光具有热效应、不可见以及穿透性强等特点。随着以红外激光作为相干光源的红外全息技术迅速发展,红外全息技术在无损检测和无透镜成像领域已经表现出可见光全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 红外波段位于可见光波段与微波波段之间,相比较可见光具有热效应、不可见以及穿透性强等特点。随着以红外激光作为相干光源的红外全息技术迅速发展,红外全息技术在无损检测和无透镜成像领域已经表现出可见光全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回顾了红外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红外数字全息(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y,IRDH)技术、扫描红外数字全息(Scanning 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y,SIRDH)技术、红外数字全息显微(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IRDHM)技术的研究状况,归纳总结了红外全息技术的检测优势和典型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红外全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全息技术 无损检测 无透镜成像 红外数字全息技术 扫描红外数字全息技术 红外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E-YOLO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
13
作者 大妹 姜麟 +1 位作者 陶友凤 胡淼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3,共9页
针对红外成像面积小、分辨率低、易被遮挡导致漏检、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SE-YOLO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在YOLOv8s的基础上引入深度非跨步卷积模块,避免检测过程中细粒度信息的丢失并提高特征学习的效率;其次在特... 针对红外成像面积小、分辨率低、易被遮挡导致漏检、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SE-YOLO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在YOLOv8s的基础上引入深度非跨步卷积模块,避免检测过程中细粒度信息的丢失并提高特征学习的效率;其次在特征提取阶段增加专门针对小目标的检测层,以提升模型对红外小目标的提取能力;此外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双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dual-attention mechanism,EDAM),自适应地学习每个通道和空间位置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关键信息;然后使用Shape_IoU损失函数来聚焦边框自身形状与自身尺度,进一步提高边框回归的精确度;最后在FLIR数据集和艾睿光电公司拍摄的数据集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两种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分别达到了89.8%与92.1%,相比于原始的模型分别提高了3.3%与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s 红外小目标检测 深度非跨步卷积 Shape_IoU损失函数 双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提升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
14
作者 张淏元 乔盼节 +1 位作者 刘文奇 张永文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4-704,共11页
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渝等地,频繁受到气候变化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些灾害的频发与降水异常密切相关。尽管传统的统计方法和大气模式在降水预测方面已有一定成效,但面对降水数据复杂的时... 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渝等地,频繁受到气候变化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些灾害的频发与降水异常密切相关。尽管传统的统计方法和大气模式在降水预测方面已有一定成效,但面对降水数据复杂的时空特征,仍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融合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onvLSTM)在研究时空序列问题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降水预测领域。为了更准确地预测中国西南地区未来一年的夏季降水(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全球海表温度和中国西南地区降水数据的数据集,采用ConvLSTM进行训练,并将其命名为SST-ConvLSTM。该模型不仅能够捕捉实况降水数据中的时空特征,而且能够从全球海表温度数据中学习到一些信息,从而增强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不考虑海表温度的ConvLSTM和大气模式,SST-ConvLSTM模型在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在数值方面,SST-Conv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况降水数据最为接近,且变化趋势相似。相比之下,ConvLSTM和传统大气模式的预测结果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2)在空间分布上,SST-ConvLSTM模型同样表现较好。其预测结果与实况降水数据的分布较为一致,能够准确反映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3)在模型评估中,本文采用了三种评估指标对SSTConvLSTM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SST-ConvLSTM模型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表现较好,取得了最佳成绩。这些发现为未来西南地区的降水预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深度学习 ConvLSTM 海表温度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架空线路局放的近场磁场探头研究
15
作者 徐志鹏 张文斌 赵晶晶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5,共8页
局部放电检测常用于判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在架空线路上,若发生局部放电现象,则存在绝缘子污秽、老化,线路断股,树木以及建筑物与输电线路接触等安全隐患。若不及时检测和排除,局部放电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导致严重事故。针对上述问题,... 局部放电检测常用于判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在架空线路上,若发生局部放电现象,则存在绝缘子污秽、老化,线路断股,树木以及建筑物与输电线路接触等安全隐患。若不及时检测和排除,局部放电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导致严重事故。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近场磁场探头,用于检测架空线路上局部放电产生的电磁波信号。所设计的探头主要结构为电小环结构,探头主要采用无人机搭载的方式对架空线路进行近场局放检测。探头最终尺寸为长166 mm、宽104 mm、厚2 mm,重量为30 g。最后通过搭建局部放电实验平台验证了探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局部放电 电小环天线 磁场探头 近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施氏矿物的合成及其对铜(Ⅱ)-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砷吸附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李娇 杨仁聪 +2 位作者 张弛 李鑫容 字富庭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改性施氏矿物(Sch)制备吸附剂TTAB@Sch,应用该吸附剂从铜(Ⅱ)-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吸附砷,研究了Cu^(2+)浓度、乙二胺浓度、S_(2)O_(3)^(2-)浓度、溶液pH值、初始砷质量浓度对TTAB@Sch吸附砷的影响... 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改性施氏矿物(Sch)制备吸附剂TTAB@Sch,应用该吸附剂从铜(Ⅱ)-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吸附砷,研究了Cu^(2+)浓度、乙二胺浓度、S_(2)O_(3)^(2-)浓度、溶液pH值、初始砷质量浓度对TTAB@Sch吸附砷的影响。结果表明,FeSO_(4)·7H_(2)O、KMnO_(4)、TTAB用量分别为10、1、2 g/L时,所制备的吸附剂TTAB@Sch具有较佳的吸附性能;铜(Ⅱ)-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Cu^(2+)浓度5 mmol/L、乙二胺浓度12.5 mmol/L、初始砷质量浓度12.29 mg/L、pH=10时,TTAB@Sch对浸金液中砷的吸附率达87.2%。FT-IR和XPS分析结果表明砷可能通过Fe—O—As的形式吸附在TTAB@Sch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矿物 吸附 硫代硫酸盐 浸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的关联性分析
17
作者 李绎冉 赵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3,共11页
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深入分析系统内各服务站间的关联性对改善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中前一个站的输出过程为后一个站的到达过程,站与站之间存在依赖关系。由于各服务站的输出... 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深入分析系统内各服务站间的关联性对改善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中前一个站的输出过程为后一个站的到达过程,站与站之间存在依赖关系。由于各服务站的输出过程较为复杂,导致理论上无法精确求解系统的性能指标。该文利用内在比对具有无限缓冲区的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的瓶颈扩散、非瓶颈扩散、瓶颈阻塞、非瓶颈阻塞及扩散和阻塞混合的现象进行分析。数值实验结果显示当内在比大于1时,服务站的平均排队时间出现扩散现象,服务站的平均排队时间大于对应ASIA系统的平均排队时间;当内在比小于1时,服务站的平均排队时间出现阻塞现象,服务站的平均排队时间小于对应ASIA系统的平均排队时间;内在比可以作为分析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关联性的数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服务器串联排队系统 内在比 瓶颈站 平均排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视差光学扫描全息的研究
18
作者 曹文昊 张永安 +2 位作者 姚勇伟 周锦浩 蔡年芝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光学扫描全息术目前存在着存储数据量大、数值再现运算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扫描全息术的光路模型,以获得存储数据量更小、再现计算速度更快的水平视差(Horizontal Parallax-Only,HPO)全息图。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 光学扫描全息术目前存在着存储数据量大、数值再现运算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扫描全息术的光路模型,以获得存储数据量更小、再现计算速度更快的水平视差(Horizontal Parallax-Only,HPO)全息图。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对三维物体的扫描全息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全息图在保证再现像质量的同时可减少近80%的数据存储量,降低了全息图再现运算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光学扫描全息术的再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扫描全息 一维菲涅尔波带板 水平视差全息图 相关解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CSR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改进融合方法
19
作者 朱榕 郑万波 +1 位作者 王耀 谭春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8-568,共11页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由于二者之间存在互补特性而成为图像融合研究领域重要的源图像。目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图像中纹理信息的细节保存能力有限。为解决此问题,首先采用基于直方图均衡化(HE)的方法分别对配准后红...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由于二者之间存在互补特性而成为图像融合研究领域重要的源图像。目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图像中纹理信息的细节保存能力有限。为解决此问题,首先采用基于直方图均衡化(HE)的方法分别对配准后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灰度值的范围进行动态扩展,实现图像增强,使得图像中的纹理信息更加突出,同时图像的背景与纹理细节之间的对比度也得以提高。其次,采用L0梯度最小化滤波器分别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图像的背景层,然后通过源图像与背景层进行差运算得到细节层,实现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分解。再次,将卷积稀疏表示(CSR)与特征相似性分析结合应用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对两个包含丰富纹理信息的细节层采用基于卷积稀疏表示的融合策略进行融合,该过程中为了降低卷积稀疏表示的误配敏感度,采用基于窗口的平均策略对图像活动水平图进行处理,使卷积稀疏表示对误配不敏感;针对背景图像中存在大量冗余信息的问题,对两个背景层进行特征相似性分析,并以此作为确定二者在的融合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的依据。最后,通过L0梯度最小化图像分解的逆变换重构初步融合后的细节层和背景层,得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结果。采用TNO数据集中21个场景的场景1(建筑)和场景2(树林)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视觉分析,观测结果表明基于HE-CSR的融合方法较现有CVT、DTCWT、FPDE、GTF、IFEVIP、LP、RP和CSR共8种图像融合典型方法,在视觉上更好地保留了图像中的纹理细节;同时,进一步对TNO数据集所有场景图像融合效果进行客观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基于HE-CSR的融合结果的SF、SD、SCD、AG、EN、CC的6个评价指标值分别为7.3166、37.3505、1.7041、5.5714、6.7563和0.7446,分别提高了19.54%、21.87%、13.11%、31.31%、2.17%和8.2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E-CSR融合方法在主观视觉分析和客观指标评价上都优于其他典型方法,为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提供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模型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直方图均衡化 特征相似性分析 卷积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和FNN的昆明市气候舒适度相关气象指标预测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沛 刘文奇 郑万波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13-117,共5页
针对昆明市缺乏较好区域气候舒适度预测模型、气象指标预测方法性能不佳的问题,结合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方面和前馈神经网络(FNN)的数据整合以及增强相关性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LSTMFNN模型的昆明市气候舒适度相关气象指... 针对昆明市缺乏较好区域气候舒适度预测模型、气象指标预测方法性能不佳的问题,结合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方面和前馈神经网络(FNN)的数据整合以及增强相关性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LSTMFNN模型的昆明市气候舒适度相关气象指标预测方法;并根据适宜旅游区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提出季节划分下的气候舒适度相关气象指标预测方法。利用昆明市气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平均数据,构造273 d气象数据的训练集和92 d气象数据的测试集对LSTM-FNN预测模型进行实验,日平均气温、相对空气湿度和日均风速三项指标的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对比所得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是0.14℃、0.45%、0.13 m/s;LSTM-FNN预测模型与实验参数下的原始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和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RNN)相比,日均气温MAE分别降低了0.05℃、0.27℃、0.09℃,其余两项气象指标预测性能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象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前馈神经网络 仿真建模 数据分析与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