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配位体模型预测铜对剑水蚤毒性及其受水质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陈瑞 吴敏 +4 位作者 王万宾 吴爱民 赵婧 陈季康 潘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6-723,共8页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剑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_(50)为141—566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剑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_(50)为141—566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L^(-1),表明BLM对铜的毒性预测良好.pH升高、DOC以及钙、镁、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对铜毒性有不同程度减弱作用,钾离子对铜毒性影响较小,BLM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较好.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不同水参数条件下铜形态分布进行模拟,辅助解释实验现象,发现钙、镁、钠、钾离子对铜形态分布影响较小.DOC的加入则使络合态铜含量增加,而pH升高导致游离态铜浓度下降,水合态铜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预测铜对剑水蚤的毒性要充分考虑水质参数的影响,BLM在铜对剑水蚤的毒性预测方面表现了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水蚤 铜毒性 生物配体模型 水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有机质模型化合物在无机矿物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惠莹 梁妮 +3 位作者 周丹丹 刘洋 吴敏 潘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4-571,共8页
天然有机质(NOM)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无机矿物对有机碳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以Fe2O3(纳米和微米颗粒)和高岭土为吸附剂,探讨复杂多组分NOM模型化合物(单宁酸、没食子酸、富马酸钠和油酸钠)在无机矿物表面的吸附稳定机理.... 天然有机质(NOM)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无机矿物对有机碳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以Fe2O3(纳米和微米颗粒)和高岭土为吸附剂,探讨复杂多组分NOM模型化合物(单宁酸、没食子酸、富马酸钠和油酸钠)在无机矿物表面的吸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4种不同性质的模型化合物在矿物表面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吸附.纳米氧化铁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有利于其对模型化合物的吸附,但是其比表面积的有效性最低,显示其极大的吸附潜力.不管是芳香性还是脂肪性化学物质,大分子模型化合物的吸附显著高于小分子模型化合物,说明NOM的模型化合物中大分子组分更倾向于吸附在无机矿物表面,这一现象提示NOM在无机矿物表面发生选择性吸附时,有可能优先吸附大分子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质 模型化合物 无机矿物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照条件下固体颗粒表面氧化铁对苯酚降解的抑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惠莹 魏晨辉 +3 位作者 李浩 廖绍华 张迪 潘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9,共7页
在负载氧化铁的硅胶颗粒(HMT-silica)表面探讨紫外光照下氧化铁对苯酚降解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硅胶表面负载的氧化铁可以降低苯酚的降解.光照50 h,吸附在硅胶上的苯酚(固相浓度0.75±0.17μg·mg^(-1))降解率为69.3%,而吸附在... 在负载氧化铁的硅胶颗粒(HMT-silica)表面探讨紫外光照下氧化铁对苯酚降解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硅胶表面负载的氧化铁可以降低苯酚的降解.光照50 h,吸附在硅胶上的苯酚(固相浓度0.75±0.17μg·mg^(-1))降解率为69.3%,而吸附在负载氧化铁硅胶颗粒上的苯酚降解率仅为17.7%.改变苯酚的固相浓度或者硅胶表面氧化铁的负载比例也出现同样的现象,排除了苯酚挥发和不同固体颗粒吸光度差别造成的影响.由自由基信号检测结果表明,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在含氧化铁系统中生成的环境持久性自由基阻碍了苯酚的进一步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氧化铁 紫外光照射 降解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C60)在纳米碳管和无机矿物中的吸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璇莉 李浩 吴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6-1371,共6页
为了揭示纳米碳管和无机矿物与富勒烯(C60)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出富勒烯胶体悬浮液,选取三种多壁纳米碳管:[羟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H)、羧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C)、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G)]和五种无机矿物:[二氧化硅(SiO2)、... 为了揭示纳米碳管和无机矿物与富勒烯(C60)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出富勒烯胶体悬浮液,选取三种多壁纳米碳管:[羟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H)、羧基化多壁纳米碳管(MC)、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G)]和五种无机矿物:[二氧化硅(SiO2)、蒙脱土K10(ML-K10)、蒙脱土KSF(ML-KSF)、高岭土325(KL-325)、高岭土6000(KL-6000)]作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富勒烯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三种纳米碳管和五种无机矿物均对富勒烯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Freundlich模型对其吸附行为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在三种纳米碳管中,由于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使得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G)对富勒烯的吸附能力最强;而五种无机矿物对富勒烯的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ML-KSF>ML-K10≈KL-6000>KL-325≈SiO2。这可能与无机矿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C60) 纳米碳管 无机矿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