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0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技术在航空材料领域的应用
1
作者 何玄 宋鹏 +2 位作者 孔德昊 黄太红 李青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104,共20页
机器学习技术在航空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材料选择、设计和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简要论述机器学习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优势和潜力,概述机器学习的技术发展、算法类别和特征及其局限性,介绍机器学习在科学研究中,特... 机器学习技术在航空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材料选择、设计和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简要论述机器学习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优势和潜力,概述机器学习的技术发展、算法类别和特征及其局限性,介绍机器学习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复杂材料数据形式下的常规的或潜在的应用。其次,主要关注机器学习在航空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近年来利用机器学习辅助高温合金材料、高强度结构材料、热防护涂层材料及功能与智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阐述机器学习驱动航空材料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对机器学习辅助航空材料研发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通过推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深化领域知识和物理规律在机器学习模型中的融合,以及不同类型数据的特征一致性转换,助力航空材料研究向大数据驱动的材料科学第四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航空材料 高温合金 热障涂层 结构与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a共掺杂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曾勇谋 刘莹 +4 位作者 胡梦晗 王铁彬 于捷 曹宇 周晓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了研究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Si和Ga原子掺杂金刚石/铜界面结构形成能、态密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形成能越低掺杂的界面结构越稳定,所以Si原子掺杂间隙2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 为了研究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Si和Ga原子掺杂金刚石/铜界面结构形成能、态密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形成能越低掺杂的界面结构越稳定,所以Si原子掺杂间隙2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界面模型最稳定(-7.339 eV),Si原子掺杂第一层Cu原子位置金刚石(111)/铜(111)界面最稳定(-2.846 eV),Ga原子掺杂间隙1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界面模型最稳定(-5.791 eV),Ga原子掺杂第一层Cu原子位置金刚石(111)/铜(111)界面最稳定(-0.895 eV).由于Si-Ga原子共掺杂金刚石(100)和铜(111)界面形成能降低(Ef=-13.259 eV),费米能级处态密度有所增加(7.578 electrons/eV),电子转移形成键合,Si-Ga原子共掺杂金刚石(100)/铜(111)间隙位置的界面最稳定.因此Si-Ga原子共掺杂是提高金刚石/铜界面界面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界面性能 复合材料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正极材料Cr_(8)O_(2)1 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周航毅 侯宏英 +2 位作者 吕安 吴润杰 廖浪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Cr_(8)O_(2)1的理论比容量(642 mAh/g)和工作电位[3.0 V(vs.Li+/Li)]较高,成为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以CrO_(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中经煅烧工艺制备纯相Cr_(8)O_(2)1晶体粉末,利用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SEM及电... Cr_(8)O_(2)1的理论比容量(642 mAh/g)和工作电位[3.0 V(vs.Li+/Li)]较高,成为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以CrO_(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中经煅烧工艺制备纯相Cr_(8)O_(2)1晶体粉末,利用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及储锂性能。Cr_(8)O_(2)1粉末由平均粒径5μm的不规则颗粒组成,结晶度和纯度高。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1.0 C放电至1.5 V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和比能量分别达到366.5 mAh/g和1008.4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Cr_(8)O_(2)1 正极材料 固体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对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雷云 黄洁 +2 位作者 颜廷亭 李真 陈庆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5,共4页
以氨水为交联剂,冰乙酸为改性剂,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降解生物材料魔芋葡甘聚糖(KGM)、壳聚糖(CS)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HAP)为基本原料,在碱性溶液环境下将三者机械混合得到凝胶,经熟化、除碱和冷冻干燥等工艺手段,制备得到魔芋葡甘聚... 以氨水为交联剂,冰乙酸为改性剂,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降解生物材料魔芋葡甘聚糖(KGM)、壳聚糖(CS)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HAP)为基本原料,在碱性溶液环境下将三者机械混合得到凝胶,经熟化、除碱和冷冻干燥等工艺手段,制备得到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KHC)复合多孔支架。通过抗压强度和气孔率测试,以及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探讨KGM含量对复合支架材料结构与物化性能的影响,其后对实验较优组进行CS酸改性处理,并与未改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KGM含量为原比例(1KGM)时,支架材料有机相包裹无机相的能力最好,当KGM含量大于原比例(5/4KGM、3/2KGM)时,有机相包裹能力逐渐减弱;原比例组CS经酸改性后支架的包裹性能将进一步提升,酸改性组支架抗压强度最高,达到了1.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魔芋葡甘聚糖 机械混合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锈红和废锂箔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的储锂性能
5
作者 侯宏英 贾彦鹏 +2 位作者 于晓华 荣菊 兰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1-245,共5页
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大、市场垄断而导致原材料价格日益高涨。以铁锈红和废锂箔为原材料,采用磷酸铁工艺制备了LiFePO_(4)/C粉末,并测试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LiFePO_(4)/C粉末由粒径尺寸为110~400nm的颗粒组成,在1.0C循环350圈后... 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大、市场垄断而导致原材料价格日益高涨。以铁锈红和废锂箔为原材料,采用磷酸铁工艺制备了LiFePO_(4)/C粉末,并测试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LiFePO_(4)/C粉末由粒径尺寸为110~400nm的颗粒组成,在1.0C循环350圈后的可逆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29.7mAh/g和98.0%,与商业LiFePO_(4)正极材料性能相当。可见,该结果降低了LiFePO 4的制备成本,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铁锈红 废锂箔 循环经济 制备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镁基支架的制备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再久 夏臣平 +1 位作者 刘明诏 金青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骨组织工程为受损骨、病变骨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如何获得易于骨修复、高强度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是当前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的技术难点和研究热点之一。支架材料的种类及制备方法是影响骨组织工程结构及性能的主要因素。... 骨组织工程为受损骨、病变骨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如何获得易于骨修复、高强度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是当前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的技术难点和研究热点之一。支架材料的种类及制备方法是影响骨组织工程结构及性能的主要因素。镁基合金因在生物相容性、降解行为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前景广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常见的骨组织工程镁基支架制备方法有熔体发泡法、渗流铸造法、固/气共晶定向凝固法和增材制造法等,然而现有制备方法在孔隙结构精细控制及造孔残留物对镁基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骨组织工程镁基支架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影响镁基支架孔隙结构和性能的因素,总结了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镁基支架 制备方法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宝 梁祯 +3 位作者 张雁南 孟奇 董鹏 张英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0-391,407,共13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在电动汽车、3C电子产品和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产销量的日益剧增,其退役后带来的金属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有必要大力开发绿色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 随着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在电动汽车、3C电子产品和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产销量的日益剧增,其退役后带来的金属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有必要大力开发绿色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艺,实现金属资源的周期性利用。回顾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艺的最新进展。概述了现有的回收工艺,详细介绍了预处理、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生物浸出和直接回收等回收工艺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比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综合讨论了各工艺的回收效率、安全性和经济价值。最后,展望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利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直接化、高值化、规模化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预处理工艺 回收工艺 直接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超高温热障涂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梁迎雪 余威 +7 位作者 周云轩 干梦迪 魏燕 张健康 陈永泰 叶波 种晓宇 冯晶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8-112,共15页
材料基因工程作为材料领域的变革性前沿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材料从设计到应用的进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成为一种全新的材料研发模式。主要介绍了运用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对超高温热障涂层体系进行的前期研究,包括超高温稀土钽酸... 材料基因工程作为材料领域的变革性前沿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材料从设计到应用的进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成为一种全新的材料研发模式。主要介绍了运用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对超高温热障涂层体系进行的前期研究,包括超高温稀土钽酸盐陶瓷隔热层和Pt-Ir基高温合金黏结层的研发,同时对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在超高温热障涂层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基因工程 稀土钽酸盐 Pt–Ir基高温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殷勤红 杨黎华 +2 位作者 王浩 王维之 朱艳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41,共8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感。为了解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分子印聚合物在法医学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复合材料 法医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方式对CNTs/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游远琪 李才巨 +3 位作者 杨超 邢辕 彭言之 易健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7,345,共8页
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方式制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铝的复合粉体,再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结合热挤压的工艺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 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方式制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铝的复合粉体,再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结合热挤压的工艺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干法球磨,湿法球磨可以更好地分散碳纳米管,且显著减少对其结构的破坏;乙醇球磨介质具有冷却作用,在减少粉体冷焊的同时有助于细化Al基体晶粒,从而使复合材料获得出色的力学性能。乙醇湿法球磨6 h后烧结并热挤压的2%CNTs/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达到20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球磨工艺 湿法球磨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引入元路径相似性度量的材料实体检索方法
11
作者 黄华泽 胡紫璇 +3 位作者 游进国 黄星瑞 陶静梅 易健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81-2786,共6页
近年来,随着材料数据的积累以及“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普及,面对大量需要处理和管理的材料数据,快速准确地检索并获取相应信息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检索方法由于仅能查询某一材料的相关信息,并且存在检索结果不全面、无法处理复杂... 近年来,随着材料数据的积累以及“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普及,面对大量需要处理和管理的材料数据,快速准确地检索并获取相应信息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检索方法由于仅能查询某一材料的相关信息,并且存在检索结果不全面、无法处理复杂语义关系等问题,难以获取相似程度较高的材料。为了快速、准确地找到与某种材料相似的材料,提出可度量不同节点的加权材料相似度计算模型WM-PathSim。首先,使用metapath2vec学习材料节点的嵌入表示;其次,引入TFIDF-CBOW模型学习材料路径实例的存在概率,进而计算不同元路径的权重;最后,加权求和符合条件的元路径得到最后的相似性度量,来预测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似程度。在真实数据集上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路径关系中,所提模型相比于基线方法在性能上有较大提升,其AUC和precision指标分别提升了0.37~5.02百分点和1~7.33百分点,说明所提模型得到材料间的相似程度更加准确和有效,从而能够获得相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相似度 metapath2vec TFIDF-CBOW 元路径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对ZTA_(p)/钢基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龚文豪 卢德宏 胥长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4-88,共5页
研究不同基体成分对空间结构复合材料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复合区内基体Cr含量不同的空间结构ZTA_(p)/40Cr钢基复合材料,经850℃淬火及200℃低温回火,进行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并和纯高锰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 研究不同基体成分对空间结构复合材料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复合区内基体Cr含量不同的空间结构ZTA_(p)/40Cr钢基复合材料,经850℃淬火及200℃低温回火,进行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并和纯高锰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区中基体Cr含量由2wt%、5wt%、15wt%逐渐升高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分别为8.02×10-4、5.37×10-4、5.46×10-4 cm3/min,趋势为先降低,然后趋于稳定。而高锰钢体积磨损率则为7.57×10-4 cm3/min,因此,含5wt%Cr复合材料耐磨性比高锰钢提高了41%。分析表明:具有一定Cr含量的ZTA_(p)/40Cr钢基复合材料磨损机制主要为磨料磨损,强韧适中的基体能保证良好的支撑和吸能,与增强相互相协同,使得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磨料磨损 钢基复合材料 挤压铸造 基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网络结构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的切屑形貌研究
13
作者 刘阳杰 姚碧波 +1 位作者 黎振华 叶荣瑜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为了探究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貌以明确其切削加工机理,对316L网络结构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和ZA8锌合金进行了切削试验及切削模拟仿真,分析了两者切屑形貌的异同,并着重探讨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切削三要素下和不同增强体孔径下... 为了探究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貌以明确其切削加工机理,对316L网络结构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和ZA8锌合金进行了切削试验及切削模拟仿真,分析了两者切屑形貌的异同,并着重探讨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切削三要素下和不同增强体孔径下的切屑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切屑长度和结构完整性显著低于ZA8,试验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类似,同时随着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增大,复合材料切屑更容易出现条纹状碎裂和崩碎现象,进给速度对材料的影响则相反。此外,复合材料增强体孔径越小,切屑长度越短,碎裂缺陷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ZA8锌合金 切屑形貌 切削加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团修饰苯基吡啶类铱磷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桥稳 张柯 +6 位作者 黄光英 李诺楠 刘伟平 白福全 晏彩先 冯洋洋 左川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为研究取代基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2,4-二(2,4-二取代基苯基)吡啶[2,4-(2,4-2R-phenyl)2py,R=甲基(HL1)、甲氧基(HL2)、氟(HL3)、三氟甲基(HL4)]为主配体,即在主配体上2个苯基的2位和4位同时引入4个相同的甲基、甲氧基、... 为研究取代基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2,4-二(2,4-二取代基苯基)吡啶[2,4-(2,4-2R-phenyl)2py,R=甲基(HL1)、甲氧基(HL2)、氟(HL3)、三氟甲基(HL4)]为主配体,即在主配体上2个苯基的2位和4位同时引入4个相同的甲基、甲氧基、氟或三氟甲基,同时以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4个铱磷光配合物(Ln)2Ir(acac)[n=1(Ir1)、2(Ir2)、3(Ir3)、4(Ir4)]。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铱磷光配合物的组成、空间结构和分子堆积。通过溶液和固态光致发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和理论计算对铱磷光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铱磷光配合物均呈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中心IrⅢ分别与2个主配体的C和N原子配位形成五元螯合环,同时和辅助配体acac-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稳定的六元螯合环。配合物Ir1、Ir2、Ir3和Ir4在溶液状态下的发射波长分别为537、515、514和553 nm,溶液中量子产率分别为68%、83%、88%和81%,荧光寿命分别为26.75、163.93、64.50和330.39 ns。4个铱磷光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电子云分布特征,取代基能够调控电子云在苯环上的分布,进一步实现发射波长、发光颜色,荧光寿命和分子堆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取代基 苯基吡啶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MCrAlY粉末对纳米结构YSZ热障涂层热循环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李超 程玉贤 +1 位作者 王璐 陈卫杰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分析目前国际燃气轮机制造商和维修商常用的3种Al含量高于8%(质量分数)的MCrAlY金属黏结层对HVOF-MCrAlY+APS-纳米结构YSZ(nYSZ)热障涂层在室温至1150℃之间的热循环行为的影响。HVOF-A386-2.5+APS-nYSZ的平均热循环寿命最高,HVOF-A9624... 分析目前国际燃气轮机制造商和维修商常用的3种Al含量高于8%(质量分数)的MCrAlY金属黏结层对HVOF-MCrAlY+APS-纳米结构YSZ(nYSZ)热障涂层在室温至1150℃之间的热循环行为的影响。HVOF-A386-2.5+APS-nYSZ的平均热循环寿命最高,HVOF-A9624+APS-nYSZ的平均热循环寿命最低,但是三者差别并不十分明显。3种HVOF-MCrAlY+APS-nYSZ热障涂层在热循环环境中的失效方式与传统的HVOF-MCrAlY+APSYSZ(mYSZ)的失效方式完全相同,主要是由于nYSZ/mYSZ和m YSZ/mYSZ界面开裂引起在靠近APSYSZ/HVOF-MCrAlY界面的APS-nYSZ层中的裂纹扩展与合并。HVOF-A9624表面的TGO生长速率最高,HVOF-A386-2.5表面的TGO生长速率最低,但是三者差别并不明显。由此可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HVOFMCrAlY+APS-nYSZ热障涂层热循环寿命:增加HVOF-MCrAlY的表面粗糙度以改善APS-nYSZ/HVOFMCrAlY界面的结合强度;提高APS-nYSZ层中的YSZ/YSZ界面的结合力以避免YSZ/YSZ界面和APS-nYSZ外表面的开裂;控制HVOF-MCrAlY中的Al含量、添加适量能够减缓扩散速率的合金元素,以降低TGO生长速率和防止生成大量的CSN混合氧化物,或能减缓热障涂层中的裂纹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热障涂层 HVOF-MCrAlY APS-nYSZ 热生长氧化物 裂纹扩展 热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纳米Mo改善液态金属基SiC/石墨烯混合纳米流体分散性与流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佳骏 吴张永 +5 位作者 孟仙 刘大仲 母昆杨 刘文龙 朱启晨 蔡昌礼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8-188,共11页
针对现有方法制备的液态金属基纳米流体存在分散性和流动性难以平衡的问题,本工作利用Mo纳米颗粒极高的表面能来改善液态金属与非金属混合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能量关系,以期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液态金属基混合纳米流体的分散性。理... 针对现有方法制备的液态金属基纳米流体存在分散性和流动性难以平衡的问题,本工作利用Mo纳米颗粒极高的表面能来改善液态金属与非金属混合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能量关系,以期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液态金属基混合纳米流体的分散性。理论分析了Mo纳米颗粒与液态金属在0.2~0.4 nm短特征距离的能量势垒变化,以及由此对SiC/石墨烯混合纳米颗粒的“捕获”机制,并设计润湿性实验和“捕获”实验予以证实。进一步分析了液态金属中Mo纳米颗粒与混合纳米颗粒之间在0.4~10 nm长特征距离范围内的相互作用,并得出正范德华势排斥作用带来的分散行为。以Ga_(68.5)In_(21.5)Sn_(10)为基础液,SiC纳米颗粒和物理法石墨烯(Graphene)为分散相,Mo纳米颗粒为中介物,制备液态金属基SiC/石墨烯-Mo混合纳米流体,遴选出稳定性良好的样品,利用SEM+EDS、涡流电导率仪、热常数分析仪和特制流变仪分析纯液态金属、新方法样品与传统氧化法样品的性能差异,并搭建液压回路测试不同介质条件下齿轮泵的温升特性,结果表明,新方法制备的样品分散性更好,导电性、导热性和流动性更佳,在齿轮泵中温升更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混合纳米流体 分散性 流动性 能量势垒 润湿性 范德华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超低镍含量Zn-Ni合金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平 王胜民 +3 位作者 王志斌 邱文利 苗杨 何飞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探究450℃下于Q345钢基体表面制备的锌镍镀层(浸镀5、10、30、60、120 s)的组织特征和耐腐蚀性能,并与纯锌镀层对比从而研究镀层中镍的作用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分析镀层的组织结构,采用电化学极化法、中性盐雾加... 探究450℃下于Q345钢基体表面制备的锌镍镀层(浸镀5、10、30、60、120 s)的组织特征和耐腐蚀性能,并与纯锌镀层对比从而研究镀层中镍的作用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分析镀层的组织结构,采用电化学极化法、中性盐雾加速腐蚀、全浸实验测试分析了镀层的动电位极化曲线、耐盐雾腐蚀和耐盐水浸泡性能,采用XRD分析了镀层盐雾实验200 h时的白锈产物。结果表明:在10 s内,Ni含量为0.045wt.%的锌镍合金锌浴对镀层ζ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ζ相更致密,厚度较纯锌镀层明显减薄;在浸镀120 s时,对ζ相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锌镍合金锌浴制备的镀层厚度变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耐中性盐雾腐蚀能力和耐盐水浸泡性能较好,中性盐雾实验200 h产生的白锈较少,白锈产物与纯锌镀层的腐蚀产物成分相同,均为Zn_(5)(OH)_(8)Cl_(2)H_(2)O、Zn_(4)(CO_(3))(OH)_(6)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镍合金 热浸镀 镀层组织 耐蚀性能 盐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WC增强Ni基复合涂层组织和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超 陈轩 +3 位作者 肖寒 尹正培 李广杰 罗醒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实验选用具有高硬度、高熔点的WC硬质颗粒和韧性较好的Ni粉作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了致密WC增强Ni基复合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显微硬度仪对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物... 实验选用具有高硬度、高熔点的WC硬质颗粒和韧性较好的Ni粉作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了致密WC增强Ni基复合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显微硬度仪对熔覆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成分、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采用WC∶Ni质量比为7∶3的粉末配比,在Ti-6A1-4V基体上制备了WC金属基复合涂层。涂层主要是由Ti2Ni、NiTi、WC、W_(2)C、TiC、α-Ti等组成,杆状、枝晶状的黑亮TiC、块状的WC分布于整个涂层中和部分针状物分布于靠近界面基体一侧。涂层显微硬度平均硬度大约为760 HV,基体的硬度大约为380 HV,涂层较基体硬度提高了约2倍,且从涂层表面到基体呈现平稳过渡的硬度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涂层 WC增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材料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应武 夏宇 +4 位作者 王志平 叶金龙 左孝青 周颖 王志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分析总结了泡沫铝的优良性能,介绍了泡沫铝作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应用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原理。同时,将泡沫铝材料与传统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指出了今后泡沫铝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泡沫铝 孔结构 电磁屏蔽 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陶静梅 洪鹏 +1 位作者 陈小丰 易健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本文针对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对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了粉末冶金法、电化学法以及其他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强调了制备方法和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碳纳米管增强... 本文针对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对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了粉末冶金法、电化学法以及其他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强调了制备方法和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并概述和总结了其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指出改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得分散均匀的碳纳米管且与铜基体结合良好的复合材料是提高其综合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铜基复合材料 制备 界面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