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含量对AgCuOIn_(2)O_(3)SnO_(2)ZnO材料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滕汶宋 周晓龙 +3 位作者 胡晨 于杰 刘满门 王立惠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59-2166,共8页
实验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了4种ZnO含量不同的AgCuO(10)In_(2)O_(3)(2)SnO_(2)(2)ZnO(x),(x=0.5、1、1.5、1.8)电接触材料并制成电触头铆钉,通过XRD、SEM、JR04C触点测试机等测试手段,分析了ZnO含量对材料电接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实验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了4种ZnO含量不同的AgCuO(10)In_(2)O_(3)(2)SnO_(2)(2)ZnO(x),(x=0.5、1、1.5、1.8)电接触材料并制成电触头铆钉,通过XRD、SEM、JR04C触点测试机等测试手段,分析了ZnO含量对材料电接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电压的同时增大,材料电弧侵蚀现象更为明显;ZnO含量对接触电阻、熔焊力、阳极损耗及材料转移有着不同规律的影响,ZnO含量为1.8%(质量分数)的触头具有相对稳定且较低的接触电阻,当ZnO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平均熔焊力最低,随着ZnO含量的增大,阳极损耗及质量转移质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ZnO含量对于燃弧能量的影响不明显;电弧侵蚀后的阳极表面形成凹坑,阴极表面形成凸峰,ZnO含量的不同,阳极表面侵蚀面积及侵蚀形貌略有不同。对比发现,添加一定含量的ZnO对于AgCuO(10)In_(2)O_(3)(2)SnO_(2)(2)材料的电接触性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In_(2)O_(3)SnO_(2)ZnO 电接触材料 电接触性能 原位反应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Mg-Al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与加工图 被引量:8
2
作者 段永华 孙勇 +2 位作者 何建洪 方东升 郭中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319,共9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Pb-Mg-Al合金在变形温度453~613 K、应变速率0.01~1 s-1条件下的热压缩流变行为,计算应力指数和变形激活能,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法构建合金的高温变形的本构关系,基于Murty准则,建立Pb-Mg-Al合金...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Pb-Mg-Al合金在变形温度453~613 K、应变速率0.01~1 s-1条件下的热压缩流变行为,计算应力指数和变形激活能,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法构建合金的高温变形的本构关系,基于Murty准则,建立Pb-Mg-Al合金的加工图。结果表明:Pb-Mg-Al合金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该合金的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双曲正弦函数本构方程和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其平均变形激活能为149.524 4kJ/mol;从加工图分析并结合激活能,确定Pb-Mg-Al合金的最优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533 K和0.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g-Al合金 本构关系 变形激活能 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烧结制备CoFe_2O_4及其性能
3
作者 廉舒冰 张家敏 +2 位作者 易健宏 甘国友 包广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以Fe和Co_2O_3为原料,通过微波烧结法制备CoFe_2O_4,并与管式炉烧结样品进行比较。采用SEM和XRD对烧结样品进行分析,测量了烧结样品密度和初始磁导率。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样品微观组织均匀,平均晶粒尺寸较小,均显现尖晶石结构相。与管式... 以Fe和Co_2O_3为原料,通过微波烧结法制备CoFe_2O_4,并与管式炉烧结样品进行比较。采用SEM和XRD对烧结样品进行分析,测量了烧结样品密度和初始磁导率。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样品微观组织均匀,平均晶粒尺寸较小,均显现尖晶石结构相。与管式炉烧结相比,微波烧结可使样品迅速实现致密化,且样品组织均匀。微波烧结1100℃、保温40 min的样品密度和结晶度均高于管式炉烧结1200℃、保温2 h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COFE2O4 微观组织 相结构 初始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掺杂K_(0.5)Na_(0.5)NbO_3无铅压电陶瓷相结构和电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根生 严继康 +3 位作者 徐腾威 李震宇 易健宏 甘国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8-342,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在1060℃制备(K_(0.5)Na_(0.5)Nb_(1-x)Sb_xO_3(KNNS,x=0、0.01、0.02、0.03和0.04)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Sb掺杂对KNN陶瓷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b可以取代钙钛矿结构中B位的Nb位置,Sb取...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在1060℃制备(K_(0.5)Na_(0.5)Nb_(1-x)Sb_xO_3(KNNS,x=0、0.01、0.02、0.03和0.04)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Sb掺杂对KNN陶瓷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b可以取代钙钛矿结构中B位的Nb位置,Sb取代Nb的最大量为0.03≤x≤0.04,当x=0.04时产生杂相;通过XRD图谱分析表明,x=0时陶瓷为单一的正交相结构,0.02≤x≤0.03时为正交-四方相共存,x=0.04时转变为三方相结构。Sb的掺杂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随着Sb含量的增加,晶粒平均尺寸减小,晶粒大小变得均匀,介电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固相烧结法 KNN 钙钛矿结构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掺杂KNN-LiNbO_3无铅压电陶瓷的压电与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震宇 甘国友 +5 位作者 徐腾威 郭根生 杜景红 张家敏 严继康 易健宏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67-1772,共6页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 98K_(0. 5)Na_(0. 5)NbO_3-0. 02 Li NbO_3-x CeO_2(0.98KNN-0.02LN+x CeO_2)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不同CeO_2掺杂含量(x=0、0.01、0.02、0.03、0.04)对0.98KNN-0.02LN陶瓷显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 98K_(0. 5)Na_(0. 5)NbO_3-0. 02 Li NbO_3-x CeO_2(0.98KNN-0.02LN+x CeO_2)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不同CeO_2掺杂含量(x=0、0.01、0.02、0.03、0.04)对0.98KNN-0.02LN陶瓷显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eO_2掺杂含量从x=0.00到x=0.01和从x=0.02到x=0.03时,样品出现了正交-四方相转变。当x=0.00和x=0.02时,样品都处于正交与四方两相共存状态。CeO_2少量掺杂时Ce4+完全进入晶格,表现为"受主"掺杂的特性;而大量CeO_2掺杂时,有杂相的生成,主要起到烧结助剂的作用。样品在1080℃下烧结,当掺杂含量为x=0.02时取得最佳的综合性能:d33=104 p C/N,Qm=2201,kp=0.24423,εr=804.2,tanδ=8.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钾钠 掺杂改性 无铅压电陶瓷 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