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纯工业硅除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奎先 马文会 +3 位作者 戴永年 杨斌 徐文婷 刘大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87-2089,共3页
为了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制备太阳能级硅,根据工业硅凝固过程中铝在固相和液相中溶解度的差异,采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铝。实验结果表明,铝的去除效率可达98%,说明利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铝是可行的。但由于在结晶过程... 为了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制备太阳能级硅,根据工业硅凝固过程中铝在固相和液相中溶解度的差异,采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铝。实验结果表明,铝的去除效率可达98%,说明利用定向凝固法去除工业硅中的铝是可行的。但由于在结晶过程中晶界上会富集部分铝元素,因而定向凝固法并不能除去这一部分杂质。结合金相实验中样品腐蚀前后晶界上的变化,可以知道利用酸浸可以除去晶界上的杂质铝。还研究了先酸浸后定向凝固法相结合除铝,实验结果表明铝的含量可以降到1.6×10-5,铝的去除率达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级硅 冶金级硅 定向凝固 酸浸 除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学菊 马文会 +2 位作者 杨斌 戴永年 刘荣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1-756,共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SOFC的广泛应用还有待于其关键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介绍了SOFC对阳极材料的基本要求,对阳极材料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对...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SOFC的广泛应用还有待于其关键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介绍了SOFC对阳极材料的基本要求,对阳极材料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对各种阳极材料(金属、YSZ金属陶瓷、Cu基金属陶瓷、Ce基氧化物以及钙钛矿氧化物等)性能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着重介绍了钙钛矿阳极材料(铬酸镧基氧化物)的进展情况,对改进阳极材料性能的各种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材料 金属陶瓷 钙钛矿 混合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离子掺杂对LiFePO_4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成林 代建清 +1 位作者 戴永年 易惠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7-149,共3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用Ti4+对LiFe-PO4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Ti掺杂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Li3PO4为锂源,(C4H9O)4Ti为掺杂源,合成了单一相...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用Ti4+对LiFe-PO4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Ti掺杂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Li3PO4为锂源,(C4H9O)4Ti为掺杂源,合成了单一相Li1-xTixFePO4(x=0.005、0.01、0.02和0.03)。实验研究表明,掺入少量的Ti4+,可以减小晶胞体积,有效地提高了LiFePO4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当(C4H9O)4Ti的掺入量为1mol%时,在50mA/g的充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3mAh/g;经过60次循环后,容量基本上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Ti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制备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学磊 戴永年 姚耀春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1-643,共3页
分别以乙炔黑和蔗糖为碳源用固相碳热还原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碳含量的LiFePO_4/C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 分别以乙炔黑和蔗糖为碳源用固相碳热还原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碳含量的LiFePO_4/C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FePO_4均为纯相,但是用蔗糖的样品颗粒更细小,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用乙炔黑的样品,其中含碳9.3%的样品0.1、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9、116mAh/g,且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三氧化二铁 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热还原法制备超微细无定形硼粉 被引量:7
5
作者 伍继君 马文会 +3 位作者 张广立 翟玉春 杨斌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34-2039,共6页
以B2O3为原料,Mg粉为还原剂,通过自蔓延镁热还原反应获得还原产物,经过对还原产物的盐酸溶浸后,制备出超微细无定形硼粉。研究镁热还原工艺对产物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无定形硼粉的粒径,用静态表面吸附仪测定77.3 K下硼粉的氮... 以B2O3为原料,Mg粉为还原剂,通过自蔓延镁热还原反应获得还原产物,经过对还原产物的盐酸溶浸后,制备出超微细无定形硼粉。研究镁热还原工艺对产物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无定形硼粉的粒径,用静态表面吸附仪测定77.3 K下硼粉的氮吸附等温曲线,通过XRD和SEM分别对还原产物和无定形硼粉的物相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B2O3-Mg体系中,影响硼粉纯度的杂质主要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不溶物MgBx、BxO、Mg2SiO4、FeBx及较难溶物xMgO.B2O3等,在镁热还原过程中应尽量抑制该类化合物的生成。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在w(B2O3)/w(Mg)为3.0的条件下,制备出硼含量为94.6%、比表面积8.2 m2/g、等效粒径0.36μm的形貌不规则的超微细硼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硼粉 超微细 镁热还原法 比表面积 富燃料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高能燃料无定形硼粉的自蔓延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6
作者 伍继君 杨斌 +4 位作者 马文会 刘大春 戴永年 张广立 翟玉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73-2076,共4页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用高活性金属Mg粉还原B20。粉,通过镁热还原反应B2O3+3Mg→2B+3MgO制备出超细高能燃料无定形硼粉,研究镁热还原工艺对还原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盐酸溶浸后的还原产物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用高活性金属Mg粉还原B20。粉,通过镁热还原反应B2O3+3Mg→2B+3MgO制备出超细高能燃料无定形硼粉,研究镁热还原工艺对还原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盐酸溶浸后的还原产物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还原过程中生成的酸不溶物MgB3、BxO、Mg2SiO4、FeB49是影响硼粉纯度的主要杂质。利用费歇尔粒度测试仪(F.S.S.S)检测无定形硼粉的平均粒径和比表面积。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在B2O3/Mg(质量分数,%)为3.0、反应体系温度为850℃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纯度高于94%、比表面平均粒径为0.5~0.7gm、比表面积这4~6m^2/g的超细无定形硼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镁热还原 超细无定形硼粉 酸不溶物 一次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废渣制备锰锌铁氧体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宁 钟晓林 +1 位作者 姜宏伟 严玉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6-148,155,共4页
研究了钕铁硼废渣制备锰锌铁氧体。以MnSO4·H2O、ZnSO4·7H2O、NH4HCO3、NH3·H2O和提取稀土后的钕铁硼二次废渣经H2SO4浸出除杂3次重结晶后得到的FeSO4·7H2O等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微波干燥、煅烧、烧结等工序... 研究了钕铁硼废渣制备锰锌铁氧体。以MnSO4·H2O、ZnSO4·7H2O、NH4HCO3、NH3·H2O和提取稀土后的钕铁硼二次废渣经H2SO4浸出除杂3次重结晶后得到的FeSO4·7H2O等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微波干燥、煅烧、烧结等工序制备锰锌铁氧体。通过TG-DTA、XRD、TEM、ICP-AES等系列现代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纯度进行检测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在800℃下煅烧2h得到尖晶石相含量在40%以上、粒度为0.4μm、颗粒大小均匀、呈球形的锰锌铁氧体微粉,微粉经造粒、压坯,在1300℃烧结5h后得到晶粒大、气孔较少的锰锌铁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废渣 浸出 共沉淀法 烧结 锰锌铁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无水氯化铟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姜宏伟 宋宁 +1 位作者 严玉环 焦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0,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制备无水氯化铟的简易方法。以纯度为99.99%的金属铟和盐酸为原料,以环己烷为脱水剂,采用有机物共煮沸法脱除四水合氯化铟中的结晶水制得无水氯化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对温度控制严格、设备复杂、产率... 提出了一种制备无水氯化铟的简易方法。以纯度为99.99%的金属铟和盐酸为原料,以环己烷为脱水剂,采用有机物共煮沸法脱除四水合氯化铟中的结晶水制得无水氯化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对温度控制严格、设备复杂、产率低、污染较严重等缺点,进而表现出新方法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易行、反应时间短、氯化铟的产率高(可达90%以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水氯化铟 脱水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合三氯化铟的脱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宏伟 宋宁 严玉环 《江西有色金属》 2009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差热/差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InCl3.4H2O的失水过程,研究分析了脱水过程中温度对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氮气作保护气体的条件下,低温时(170℃以下)InCl3.4H2O直接脱去一个水分子,当高于170℃时,开始脱剩余的三分子水,在200℃... 通过差热/差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InCl3.4H2O的失水过程,研究分析了脱水过程中温度对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氮气作保护气体的条件下,低温时(170℃以下)InCl3.4H2O直接脱去一个水分子,当高于170℃时,开始脱剩余的三分子水,在200℃之前,只能脱掉晶体中的三个结晶水,最后一个结晶水的脱除则需更高的温度(3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合三氯化铟 脱水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