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3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机电流瞬时频率极坐标视图及其在RV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徐凯 伍星 +1 位作者 王东晓 柳小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6-1334,共9页
电机电流监测系统凭借非侵入式、成本低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常用的电流频谱分析容易受到固有谐波以及安装误差的影响,并且高幅值基频会弱化故障特征。为了揭示齿轮故障导致的啮合刚度降低对电机电流频率调制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包含... 电机电流监测系统凭借非侵入式、成本低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常用的电流频谱分析容易受到固有谐波以及安装误差的影响,并且高幅值基频会弱化故障特征。为了揭示齿轮故障导致的啮合刚度降低对电机电流频率调制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包含故障齿轮啮合刚度的电机电流模型,并推导了瞬时频率表达式。针对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瞬时频率估计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高阶同步压缩变换(HSST)的瞬时频率极坐标视图方法,用来提取齿轮故障特征。该方法通过检测与故障齿啮合周期同步的频率调制特征来直观地展示齿轮箱故障,避免了固有谐波和基频的干扰,具有齿轮故障特征的唯一性。通过对RV齿轮箱实验台的电机电流信号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电机电流模型与故障特征分布规律的准确性,以及基于HSST的瞬时频率极坐标视图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RV齿轮箱 电机电流分析 高阶同步压缩变换 啮合刚度 瞬时频率极坐标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创新实验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军芳 刘畅 郭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5,共6页
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立足理论基础知识,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出三内容三阶段的实验改革。实验课程三内容为:背景调研,实验项目实施、分析总结;而实验项目实施又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阶段。学生通过背景调研,在实验项目实... 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立足理论基础知识,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出三内容三阶段的实验改革。实验课程三内容为:背景调研,实验项目实施、分析总结;而实验项目实施又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阶段。学生通过背景调研,在实验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进行自主探索、自主设计电路、自主编写测试程序、自主想象场景并完成系统设计。最后通过答辩、交流、讨论对整个实验项目进行分析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多元化教学 创新实验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切片设备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学军 李厚旭 韩鹏剑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共8页
文中针对一种新型旋转式三七切片设备运行状态不稳定、振动较大等问题,对切片设备进行振动特性分析。首先,对切片设备开展整机模态仿真分析,得到切片设备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其次,采用锤击法对切片设备进行整机模态试验,对比仿真结果和试... 文中针对一种新型旋转式三七切片设备运行状态不稳定、振动较大等问题,对切片设备进行振动特性分析。首先,对切片设备开展整机模态仿真分析,得到切片设备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其次,采用锤击法对切片设备进行整机模态试验,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模态仿真的准确性。结合模态分析结果对切片设备不同部件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切片设备的薄弱环节是支撑柱。通过更改支撑柱的材料及直径对切片设备进行减振优化并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支撑柱直径的增大,其工作振幅显著减小;优化后切片设备的3阶固有频率由74.38 Hz提高到113.57 Hz,避开切片设备最高工作频率,避免设备发生共振;支撑柱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4.985 mm,提高了切片设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切片设备 旋转机械 振动特性 结构优化 固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RELM多特征优选的烟叶多部位正反面识别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婷 赵晓琳 +5 位作者 张冀武 盖小雷 张晓伟 刘宇晨 王燕 龙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针对现有烟叶分级模型多基于平整烟叶的正面特征构建,分级模型准确率和实用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正则化极限学习机(GA-RELM)多特征优选的烟叶多部位正反面识别方法。首先,对自然状态下的烟叶进行多尺度正反面特征提取,构... 针对现有烟叶分级模型多基于平整烟叶的正面特征构建,分级模型准确率和实用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正则化极限学习机(GA-RELM)多特征优选的烟叶多部位正反面识别方法。首先,对自然状态下的烟叶进行多尺度正反面特征提取,构建正反面数据集,根据特征重要性和特征间的潜在关系,实现特征降维并构建新特征组合。其次,对正则化极限学习机(RELM)进行隐藏层偏置寻优,以提高模型实际应用性和分类精度。结果表明:与原极限学习机(ELM)相比,GA-RELM对自然状态下的烟叶正反面和多部位正反面的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0.84%和7.88%,运算时间分别减少2.56 s和5.72 s;与其他烟叶分级算法相比,GA-RELM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评分等多个指标上表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叶分级 多特征优选 遗传算法 正则化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浆输送中隔膜泵动态特性及阀滞后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韩世昌 申哲 +1 位作者 李妍 解天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8-564,共7页
为了分析隔膜泵的动态特性,在矿浆管道输送背景下,以GEHO TZPM 1600隔膜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隔膜泵机械-液压联合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转速对隔膜泵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针对曲柄转速、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等参数对吸、排液阀启闭滞... 为了分析隔膜泵的动态特性,在矿浆管道输送背景下,以GEHO TZPM 1600隔膜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隔膜泵机械-液压联合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转速对隔膜泵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针对曲柄转速、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等参数对吸、排液阀启闭滞后时间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排液阀动态特性受曲柄转速变化的影响更大,曲柄转速从10 r/min增加到30 r/min时,排液阀开启速度最大增加了9.449 m/s,关闭速度最大增加了0.945 m/s,阀口流量脉冲增加的最大值为17220.0 L/min,回流流量增加的最大值为1071.5 L/min.吸、排液阀启闭滞后时间主要与曲柄转速、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有关.吸液阀开启滞后时间受转速影响更大,增加转速后开启滞后时间降低了0.117 s,关闭滞后时间更易受曲柄长度和泵入口压力的影响,随曲柄长度增加滞后时间增加了0.261 s.曲柄转速、曲柄长度、泵入口压力改变主要影响排液阀开启滞后时间.研究结果为矿浆输送中隔膜泵的技术改进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浆输送 隔膜泵 联合仿真 动态特性 滞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温室UWB定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兆国 朱时亮 +3 位作者 王法安 解开婷 张炅昊 李漫漫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2,522,共10页
针对农业温室环境中,由于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技术干扰免疫差和统计特性未知而面临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Improved adaptive Kalman filter,IAKF)算法的UWB定位技术。首先,引入异常检测... 针对农业温室环境中,由于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技术干扰免疫差和统计特性未知而面临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Improved adaptive Kalman filter,IAKF)算法的UWB定位技术。首先,引入异常检测机制,以识别滤波过程中的发散现象;进而,通过实时更新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抑制滤波发散,在噪声强波动情况下增强算法适应性;同时,开展3种不同环境噪声下仿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UWB、IAKF、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daptive Kalman filter,AKF)及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IAKF算法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及鲁棒性。以自主开发农用履带车辆为定位载体,于农业温室环境中开展UWB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环境中,履带车辆在视距(Line of sight,LOS)和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场景下,较AKF和KF算法,IAKF算法定位精度分别提高22.2%、13.0%和20.0%、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精确定位 超宽带 改进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水电直流外送柔直同频控制与常直FLC协同控制策略
7
作者 束洪春 邵宗学 +1 位作者 赵伟 何廷一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196,共8页
云南电网与主网经直流异步联网后,难以实现全网调频资源实时、自动共享,系统频率稳定性问题突显,频率调控难题突出。柔性直流同频控制可实现频率无差调节,响应速度快,无调频死区,频率调节期间可以主动提供电压支撑。与柔性直流同频控制... 云南电网与主网经直流异步联网后,难以实现全网调频资源实时、自动共享,系统频率稳定性问题突显,频率调控难题突出。柔性直流同频控制可实现频率无差调节,响应速度快,无调频死区,频率调节期间可以主动提供电压支撑。与柔性直流同频控制相比,常规直流频率限制器(FLC)的功率调节量大,备用充足,但常规直流FLC存在调频死区,调频期间易引发电压波动问题。结合两者优势,文中提出基于柔性直流同频控制与常规直流FLC的协同控制策略。系统发生扰动时,柔性直流同频控制优先启动,当柔性直流同频控制输出超过限幅后,常规直流FLC启动。此外,常规直流FLC动作期间,柔性直流无功支援控制投入。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背靠背直流测试系统与直流异步大电网系统,验证了所提协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异步联网 柔性直流 常规直流 同频控制 频率限制器 无功支援 电压支撑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应力分布的研究
8
作者 李涛 吕国强 +2 位作者 李遇贤 钱益超 张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5,共7页
在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可能导致硅片损伤,硅片上应力的分布及硅片上最大应力位置的确定对于降低硅片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矩形板的Levy解模型,计算冲洗过程中不同尺寸硅片上的挠度和应力值;然后,运用ABAQU... 在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可能导致硅片损伤,硅片上应力的分布及硅片上最大应力位置的确定对于降低硅片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矩形板的Levy解模型,计算冲洗过程中不同尺寸硅片上的挠度和应力值;然后,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运用矩形板Levy解模型计算时,特定比值下,当硅片的长宽比b/a=2、1、0.5时,最大应力值出现在自由边上(y=b)或固支边上(y=0)。当硅片宽度a固定、长度b逐渐增加时,在固支边上长宽比b/a=0.5时应力值最大,在自由边上长宽比b/a=0.9时应力值最大;当硅片的长宽比b/a=0.1~1.5时,硅片的最大应力分布在固支边上;当硅片的长宽比b/a=1.5~2时,硅片的最大应力分布在自由边上。通过最大挠度确定最大应力位置,虽然能减少大量计算,但是不够全面和准确。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出的结果与矩形板Levy解模型计算得出的应力分布规律一致,但是应力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将矩形板Levy解模型得出的结果与莫尔理论结合,推导出硅片上冲洗压力与硅片厚度的关系公式。利用该公式,当硅片厚度确定时,能计算出硅片上承受的最大冲洗压力;当冲洗压力确定时,能得出硅片冲洗时不被破坏的最小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单晶硅 矩形板Levy解 单晶硅片冲洗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L-U2-Net的盆底超声图像轻量级分割及参数测量
9
作者 刘孝保 甘博敏 +1 位作者 姚廷强 申吉泓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2,共16页
准确地分割超声图像中盆底区域,是实现盆底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环节.针对盆底形态复杂、边界模糊、分割算法参数量庞大以及参数测量精度有限等问题,搭建了一种轻量级语义分割网络MDL-U2-Net并提出修补算法AC-F.首先,对基准U2-Net... 准确地分割超声图像中盆底区域,是实现盆底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环节.针对盆底形态复杂、边界模糊、分割算法参数量庞大以及参数测量精度有限等问题,搭建了一种轻量级语义分割网络MDL-U2-Net并提出修补算法AC-F.首先,对基准U2-Net进行结构优化和通道数调整,以有效地降低模型参数量;其次,融入复合损失函数以缓解训练损失波动并提升边界保持能力,提高网络对模糊边界的分割准确性;之后,提出深度非对称多尺度混洗卷积模块,以捕获特征空间采样的位置偏移信息,弥补轻量网络感受野不足和特征提取能力较弱的缺陷,提高网络对盆底复杂形态的建模能力;最后,采用修补算法对分割盆底进行精细化填补,以提高盆底完整性和参数测量的精度.在自制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DL-U2-Net对盆底分割的Jaccard,Recall和HD95指标分别达到91.226%,93.589%和1.074,与基准U2-Net相比,模型参数量缩减了94.37个百分点;此外,经AC-F算法处理后的区域面积测量百分误差降至1.25%,ICC达到0.998且有95%(76/80)的数据在95%LoA内,能够实现轻量级分割和精确参数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图像 轻量化 复合损失函数 深度非对称通道混洗卷积模块 参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铝合金自冲铆接头裂纹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邢保英 陈锦聪 +3 位作者 阎治铭 张洪申 曾凯 邹春芽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针对2024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底部易出现裂纹的问题,通过铆接实验来分析裂纹形成机理,并结合2024铝合金板材先退火再铆接的工艺开展裂纹抑制研究;同时,对比了接头剖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 针对2024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底部易出现裂纹的问题,通过铆接实验来分析裂纹形成机理,并结合2024铝合金板材先退火再铆接的工艺开展裂纹抑制研究;同时,对比了接头剖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接头断口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失效机理,进而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接头力学性能和失效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板材经360℃退火处理后,其塑性和延伸率显著提高,硬度下降了23.6%。当2024铝合金板材未经退火处理直接进行铆接时,裂纹萌生点位于铆钉管腿尖区域,接头底部出现沿径向分布的宏观裂纹;退火处理后接头底部无明显裂纹,连接点的密封性、抗腐蚀性能显著增强。未退火处理组接头剖面的晶粒结构粗大、不规则,且铆钉管腿尖区域的变形较大,而退火处理组接头剖面的晶粒结构细化且更匀称。退火处理组接头的静强度下降了12.93%,但失效位移和能量吸收值分别提高了27.3%和19.31%,其失效形式由上板完全断裂转变为下板撕裂,且连接点底部被铆扣拉穿,断口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研究结果可为自冲铆接工艺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铝合金 自冲铆接头 裂纹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流壁面射流模拟带倾角下击暴流方法研究
11
作者 何伟 张宇 刘千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6,共11页
考虑下击暴流研究主要基于冲击射流模型,但对射流倾角的研究有限,且缩尺比较小不利于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研究。为此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带倾角冲击射流的风场特性,得到了倾角对下击暴流出流段的风速衰减系数表达式,然后针对壁面射... 考虑下击暴流研究主要基于冲击射流模型,但对射流倾角的研究有限,且缩尺比较小不利于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研究。为此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带倾角冲击射流的风场特性,得到了倾角对下击暴流出流段的风速衰减系数表达式,然后针对壁面射流可得到大尺度下击暴流出流段风场,但忽略了倾角对风速衰减的影响,因此引入协同流以减小射流周围黏性阻力,并采用烟迹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得到了协同流对风速衰减的系数表达式,最后分析了壁面射流模拟下击暴流倾角致效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带倾角冲击射流风场呈三维非对称特性,前侧最大水平风速的衰减速率随倾角增大而变缓,风剖面半高水平风速在倾角为30°时增幅达77.8%;②烟迹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壁面射流风场与下击暴流前侧出流段相似,引入协同流能够有效减缓水平风速的衰减速率;③通过建立协同流致风速衰减系数和倾角致风速衰减系数的对应关系,可实现采用壁面射流模拟任意倾角下的下击暴流平均风剖面,为模拟大尺度的带倾角下击暴流提供了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冲击射流 壁面射流 倾角 协同流 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VFFN—CNTR—PT的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两阶段评价——以烤烟智能分级机为例
12
作者 侯开虎 罗建平 +3 位作者 龙杰 刘宇晨 张晓伟 张冀武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11,327,共12页
针对专家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群体共识和非理性心理因素导致现有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难以评价的问题,提出区间Fermatean(IVFFN)模糊环境下结合复杂信任关系网络(CNRT)与前景理论(PT)的IVFFN—CNTR—PT群决策方法,并针对农产品智能分... 针对专家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群体共识和非理性心理因素导致现有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难以评价的问题,提出区间Fermatean(IVFFN)模糊环境下结合复杂信任关系网络(CNRT)与前景理论(PT)的IVFFN—CNTR—PT群决策方法,并针对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评价的特点,以智能分级成熟度评价为先决条件,再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建立两阶段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的实际生产运作情况,建立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的制造成熟度、复杂性和多学科性,使得评价存在不确定性和群体意见难以共识问题,利用IVFFN充分表达专家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Dombi算子聚合专家评价信息,提出基于CNTR改进的个性化反馈调整机制进行群体共识,并基于群体共识对设备智能分级成熟度进行初评;然后,对初评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为解决专家心理偏好和相关利益性产生的非理性心理,提出基于博弈论的相关系数熵法和优序法获取指标组合权重,并运用前景理论模拟分析专家心理因素进行决策;最后,以5种不同烤烟智能分级机的综合性能评价为研究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设备智能分级成熟度前4个厂商等级为Ⅱ级、第5个厂商为Ⅰ级,评分为0.6130(Ⅱ)、0.5334(Ⅱ)、0.5369(Ⅱ)、0.5285(Ⅱ)、0.4211(Ⅰ),第二阶段综合性能评价值为1.6915、0.9224、0.9729、1.0127和0,第一个厂商设备最优,并通过灵敏度和方法对比分析,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智能分级设备 不确定性 群体共识 非理性心理 两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BO-BP的喷墨印刷液滴质量预测的方法研究
13
作者 李莹 娄杨伟 +2 位作者 李海山 何自芬 刘梦莲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4-184,共11页
目的实现喷墨印刷液滴质量的精准预测和控制,提升喷墨印刷质量。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器(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来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模型,以精确预测喷墨印刷过程中的液滴质量。首先,... 目的实现喷墨印刷液滴质量的精准预测和控制,提升喷墨印刷质量。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器(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来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模型,以精确预测喷墨印刷过程中的液滴质量。首先,采用动态反向学习策略初始化种群,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其次,引入黄金正弦因子,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同时平衡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结果通过对9个基准测试函数的性能评估,IDBO算法展现出更优的收敛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应用IDBO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液滴质量预测,IDBO-BP模型显著降低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bsolute error,MAE),最高分别降低了48%和38%,同时拟合优度(R^(2))提升了3%。结论结果证实IDBO-BP模型在预测喷墨印刷液滴质量方面的优越性能,并验证了其在喷墨印刷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蜣螂优化器 动态反向学习策略 黄金正弦因子 IDBO-BP模型 喷墨液滴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GBM算法的烤烟正面表面积测量
14
作者 侯开虎 石书绮 +3 位作者 白帆 张林 林雅婷 龙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3,200,共8页
为解决当前单目图像测定烤烟表面积带来的表型信息表征不全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GBM算法的烤烟正面表面积测量方法。首先,通过相机标定参数并结合Census变换融合BT算法的SGBM算法得出视差图,利用引导滤波对视差图孔洞进行填充... 为解决当前单目图像测定烤烟表面积带来的表型信息表征不全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GBM算法的烤烟正面表面积测量方法。首先,通过相机标定参数并结合Census变换融合BT算法的SGBM算法得出视差图,利用引导滤波对视差图孔洞进行填充,得到图像中各点的空间三维信息;其次,使用统计滤波、点云分割进行点云预处理;最后,采用泊松算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并计算重建的正面表面积得到烟叶面积。对比网格法、二维图像法、本方法计算的烤烟正面表面积,结果表明,以网格法计算的正面表面积作为真实值,所提方法测量的烟叶表面积与二维图像法相比更接近真实值,平均准确率提高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表面积 双目视觉 三维点云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工艺质量预测
15
作者 阴艳超 施成娟 +1 位作者 邹朝普 刘孝保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4,共12页
针对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整体工序繁多,工序间耦合严重,多维工艺数据间时序关系及其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高维多尺度工艺过程质量预测方法。在分析多工序工艺数据特点,以及运用Seq2Seq模型进行编码解码过程面... 针对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整体工序繁多,工序间耦合严重,多维工艺数据间时序关系及其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高维多尺度工艺过程质量预测方法。在分析多工序工艺数据特点,以及运用Seq2Seq模型进行编码解码过程面临的难题的基础上,引入时序注意力机制来构造长距离变化的时域信息矩阵。设计卷积神经网络和BiLSTM作为编码组件,学习工艺过程时序数据的工艺参数关联性和双向时序关系等潜在深度特征,并结合时序注意力机制抽取关键信息,实现对工艺质量相关的工艺参数时序数据的非线性相关特征和时序依赖性的自适应地学习。最后,通过对制丝生产工艺过程质量的单输出和多输出预测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多工序耦合的流程制造过程质量的精准预测提供了方法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序时序耦合 工艺质量预测 Seq2Seq 时序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直流传导电磁泵多目标优化
16
作者 陈观慈 杨进 +2 位作者 张文斌 杨照林 陈永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4-200,共7页
高集成度芯片和电子设备的热障问题已成为制约其集约化发展的瓶颈之一,利用直流传导电磁泵(DC-EMP)驱动液态金属进行传热与散热可以有效解决水冷系统沸点低、热导率低且易发生沸腾相变的问题。为提高DC-EMP的驱动效率,本工作建立了Krig... 高集成度芯片和电子设备的热障问题已成为制约其集约化发展的瓶颈之一,利用直流传导电磁泵(DC-EMP)驱动液态金属进行传热与散热可以有效解决水冷系统沸点低、热导率低且易发生沸腾相变的问题。为提高DC-EMP的驱动效率,本工作建立了Kriging代理模型,以作用区长度L、流道宽度W、流道高度H和输入电流I作为设计变量,压力P和驱动效率η为目标函数,采用NSGA-Ⅱ算法和TOPSIS决策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对初始方案和优化结果进行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优化后,DC-EMP在设计工况下的压力和效率均有所提高,相较于初始方案分别提升了32.72%和8.85%;优化后泵内平均磁感应强度增大了约36.58%,分布不均匀性降低了19.36%,流道内流体相对速度分布更均匀,削弱了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效应对液态金属流动的影响;基于优化结果,在流道内安装与流速方向平行的绝缘板可以有效减小电流在作用区端部的扩散效应,提高作用区内的有效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直流传导电磁泵 KRIGING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图谱和语义信息的烟叶分级问答系统
17
作者 陈婷 朱昌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9,共13页
针对烟叶分级领域知识冗余且没有专业化平台用于学术检索的现状,采集多源烟叶分级数据并结合自顶向下的方法构建烟叶分级知识图谱,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智能问答系统。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1)采集烟叶分级数据,经过命名实体识别(NER)以及关... 针对烟叶分级领域知识冗余且没有专业化平台用于学术检索的现状,采集多源烟叶分级数据并结合自顶向下的方法构建烟叶分级知识图谱,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智能问答系统。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1)采集烟叶分级数据,经过命名实体识别(NER)以及关系抽取(RE)后提取三元组信息,并将其导入Neo4j平台储存;2)对于问句语义解析,采用融合图谱数据的BERT-BiGRU-MHSA-CRF模型提升问句实体识别效果,同时将自注意力机制融入BERT-TextCNN模型中,用于解析用户分级意图,再通过匹配模板并替换槽位信息以便自动化构建cypher查询语句,在Neo4j知识库中查询最精确的答案并返回。结果表明:构建的知识图谱包含6 620个实体,超过14 000条关系;基于问句实体识别模型BERT-BiGRU-MHSA-CRF的调和平均值F1为94.12%,分级意图识别模型BERT-TextCNN-Attention的F1为98.77%。综上,该系统实现了对烟叶分级相关的多类问题的快速检索和精确回答,可以为分级人员提供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知识图谱 语义解析 问答系统 烟叶分级 问句实体识别 意图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节扭矩平衡的机器人末端负载建模及辨识
18
作者 高贯斌 赵思郭 李映杰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8-1197,共10页
针对现有末端负载辨识方法质心参数解耦困难且难以在控制器不开放的机器人上实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扭矩平衡的机器人末端负载建模及辨识方法。通过对关节扭矩平衡下的末端负载可辨识条件进行分析,构建了末端负载质量和质心位置的辨... 针对现有末端负载辨识方法质心参数解耦困难且难以在控制器不开放的机器人上实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扭矩平衡的机器人末端负载建模及辨识方法。通过对关节扭矩平衡下的末端负载可辨识条件进行分析,构建了末端负载质量和质心位置的辨识模型。为解耦质量和质心参数,设计了一种依次辨识负载质量,质心位置x、y坐标,质心z坐标的三步辨识策略,并消除了辨识模型中扭矩投影带来的误差项。通过负载辨识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不开源6自由度机器人自带辨识方法相比,质量辨识平均误差从0.103 kg减小至0.032 kg,质心位置辨识平均误差从50.25 mm减小至4.14 mm;与动力学参数辨识相比,质量辨识的平均误差从0.179 kg减小至0.083 kg,质心位置辨识平均误差从10.13 mm减小至4.3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末端负载 扭矩平衡 参数辨识 力矩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TT并联机器人的误差分析与补偿
19
作者 陈明方 梁鸿键 +1 位作者 魏松坡 何朝银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0-302,共13页
对并联机器人进行标定是提高位姿精度的有效措施。但传统标定方法存在误差参数多、误差累积及超静定方程组不易获得最优解等问题。为此,本文以3-PTT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正运动学方程建立包含21个误差项的误差模型,细分18种... 对并联机器人进行标定是提高位姿精度的有效措施。但传统标定方法存在误差参数多、误差累积及超静定方程组不易获得最优解等问题。为此,本文以3-PTT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正运动学方程建立包含21个误差项的误差模型,细分18种情况并向其中添加误差值,系统地分析铰链点安装坐标误差及连杆长度误差对动平台位置精度的影响关系。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连杆长度和静平台铰链点z坐标误差对末端精度影响显著,3个自由度方向上的误差均已超过1 mm。同时,为克服传统方法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逆运动学误差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将机构误差转化为关节输入误差,减少了传统算法中的误差参数,大幅降低了优化方程的求解难度,提高了补偿效率。随后,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误差修正目标函数寻优,以此获得滑块补偿量,将其与理想滑块输入量叠加作为滑块修正量驱动机器人完成误差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补偿后动平台位置误差均无限趋于0;实验结果显示:动平台在x、y、z轴自由度方向的误差最大值分别由10.89、12.42、2.12 mm降至0.97、1.14、0.72 mm,距离误差最大值由15.35 mm降至1.36 mm,补偿效果明显;误差均值分别由5.86、8.02、1.12 mm降至0.45、0.46、0.33 mm,距离误差均值降至0.82 mm,运行精度提高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误差分析 误差补偿 改进粒子群算法 位姿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隔膜泵单向阀端盖螺栓优化设计
20
作者 韩世昌 王杰 +3 位作者 李茜 解天华 李妍 康宇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3-469,476,共8页
为改善铁精矿矿浆输送管线隔膜泵入口单向阀端盖的螺栓连接问题,建立单向阀三维模型及矿浆固液两相流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分析阀芯不同开度下端盖受力载荷谱及螺栓的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遗传优化算法对单向阀端盖螺栓进行布局... 为改善铁精矿矿浆输送管线隔膜泵入口单向阀端盖的螺栓连接问题,建立单向阀三维模型及矿浆固液两相流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分析阀芯不同开度下端盖受力载荷谱及螺栓的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遗传优化算法对单向阀端盖螺栓进行布局优化设计,获取不同性能等级螺栓的优化布局,并验证优化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螺栓性能等级为12.9级的情况下,可将原有8颗螺栓增加为10颗,单颗螺栓的直径减小6 mm,螺栓总体积降低8.2%,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并降低了单颗螺栓的受力;若保持现有螺栓数量及直径不变,螺栓性能等级可降低为10.9级,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技改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单向阀的升级和改进提供一定依据,并且在轻量化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泵 单向阀 螺栓布局 流固耦合 矿浆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