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唐正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1-698,727-728,共10页
头寨滑坡方量约900×10^4m^3,其中400×10^4m^3滑离源区;后缘到堆积体前缘的斜长、水平投影及高差分别为3423m、3330m和763m,平均坡降13°。堆积体主要由玄武岩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级配不连续,无分选,空间变化不显著。1.5... 头寨滑坡方量约900×10^4m^3,其中400×10^4m^3滑离源区;后缘到堆积体前缘的斜长、水平投影及高差分别为3423m、3330m和763m,平均坡降13°。堆积体主要由玄武岩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级配不连续,无分选,空间变化不显著。1.5~5m的巨块石、20cm以下的碎块石—粉砂粒和以粘土矿物为主的层状硅酸盐分别占堆积物的10%、81%和9%。滑床基岩为无斑玄武岩,滑床纵断面从上向下由倾角分别为48°、38°和15°的三段组成,第一段为主滑带。该滑坡是介于典型岩滑和典型土滑之间的风化玄武岩滑坡,是岩体长期演化的结果。以杏仁状玄武岩薄层为基础发育的破劈理化层间错动带是主滑带雏形,而以侧向卸荷为基础的物理—化学耦合风化最终使其转变为松散的易滑介质。褶皱运动产生的构造裂隙与柱状节理的叠加使滑体玄武岩呈现碎裂—镶嵌结构,而沿结构面发生的化学风化形成的腐岩壳使岩体进一步转变为“石夹土”结构,加剧了坡体的时效变形。坡体滑出源区碰撞解体后,来自腐岩壳、具有润滑和密封功效的以粘土矿物为主的细粒组分弥漫于核心石之间,不仅使土石集合体呈现流体特性,而且还使其在进入地效区后能够暂时封闭其下方空气,实现其在气垫上的远程滑移。风化过程及其产物对滑坡的发生及滑体的高速远程滑移均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寨滑坡 玄武岩 岩体演化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区酸雨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状况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志刚 杨圣元 +2 位作者 刘铮 麦伟静 李红永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7,共5页
为获得昆明地区混凝土结构受酸雨侵蚀的情况,对市区主要混凝土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混凝土房屋建筑、桥梁、变电站和电杆等结构。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侵蚀,部分结构老化较为严重,一些结构使用时间仅10年左右;... 为获得昆明地区混凝土结构受酸雨侵蚀的情况,对市区主要混凝土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混凝土房屋建筑、桥梁、变电站和电杆等结构。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侵蚀,部分结构老化较为严重,一些结构使用时间仅10年左右;针对大量老化部位的腐蚀形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酸雨对混凝土腐蚀的外在特征,即溶蚀、结晶、结石钟乳和盐霜等形式,不同的雨水作用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腐蚀特征;结合调研结果,总结评价了几种常见抵抗酸雨侵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酸雨 侵蚀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长岩溶隧道涌水预测的系统辨识方法 被引量:44
3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罗杏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0-54,共5页
本文首先对隧道标高附近及其以上庞大空间范围内的岩溶水进行系统识别与划分 ,同时完成对每个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不同精度的描述。根据各个系统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及其它相关信息 ,确定系统向隧道供水的可能性 ,并进行分级 ;根据可能成为隧... 本文首先对隧道标高附近及其以上庞大空间范围内的岩溶水进行系统识别与划分 ,同时完成对每个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不同精度的描述。根据各个系统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及其它相关信息 ,确定系统向隧道供水的可能性 ,并进行分级 ;根据可能成为隧道充水水源的系统的径流量及导水通道的水力学特征 ,对隧道涌水量作出预测。本文通过地球化学、深部物探及常规勘探等手段 ,利用上述方法对正在建设的渝怀铁路圆梁山特长隧道的涌水量及隧道疏干影响范围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涌水 系统辨识 渝怀铁路 导水通道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作业对临近建筑物振动舒适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志刚 白羽 金伟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9-133,共5页
爆破会产生明显的地面振动从而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振动,评估这些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工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爆破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评估过程。通过观测周围建筑裂缝状况,测定离起爆点最近建筑处地面运动速度和地... 爆破会产生明显的地面振动从而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振动,评估这些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工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爆破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评估过程。通过观测周围建筑裂缝状况,测定离起爆点最近建筑处地面运动速度和地面、楼面运动加速度,结果表明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安全性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振动舒适性问题,进一步评估了居住区的振动舒适性,并结合振动剂量法估计了爆破作业对居民居住舒适性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振动 舒适性 振动剂量 V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盆地粉土的特性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阮永芬 刘岳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99-202,共4页
通过对昆明盆地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结合昆明地区的工程实践经验,对昆明盆地粉土的高粘粒、高砂粒、低粉粒含量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利用,同时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粉土 粉砂 盆地 粉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岩爆灾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6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1 位作者 范柱国 吴培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4,共9页
岩爆是长大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岩爆研究对于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岩爆机理研究是岩爆预测及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由于现有理论的不完善,以之为基础的预报体系及控制技术还不能... 岩爆是长大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岩爆研究对于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岩爆机理研究是岩爆预测及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由于现有理论的不完善,以之为基础的预报体系及控制技术还不能对岩爆灾害进行准确预报和有效控制。岩石静力学理论在岩爆研究中是重要的,但它还不能阐明岩爆的全部机理。钻爆法开挖过程中,各炮层的顺序起爆、周边眼起爆后开挖轮廓面的瞬时大幅卸载及岩爆事件本身所产生的各类高幅值、陡波前应力波以及它们的叠加效应对于围岩,尤其是处于双向受压、一侧临空、具有发生破坏潜势的既有炮次围岩的扰动作用应该是显著的。围岩也许不会在上述动荷载的一次作用下就发生宏观破坏,但这些应力波的多次扰动,却会在微观-细观尺度上引起围岩累积性损伤的加剧与局部应力环境的恶化,并最终导致裂纹的大规模瞬时动力扩展,伴随晶间、粒间瞬态应变能的高速释放,围岩便会以岩爆的形式失稳。因此,系统进行岩爆灾害的岩石动力学机理研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隧道施工 地质灾害 机理 岩石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爆过程释放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徐则民 吴培关 +1 位作者 王苏达 唐正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能量积累与耗散是岩爆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研究一般将岩爆过程释放的能量归结为隧道围岩的弹性应变能。分析表明,开挖状态下,围岩可以积蓄的宏观弹性应变能小于岩爆过程释放的总能量。根据理论物理学、结晶学及矿物学相关理... 能量积累与耗散是岩爆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研究一般将岩爆过程释放的能量归结为隧道围岩的弹性应变能。分析表明,开挖状态下,围岩可以积蓄的宏观弹性应变能小于岩爆过程释放的总能量。根据理论物理学、结晶学及矿物学相关理论与岩爆特征,岩爆能量应属于破裂面两侧断裂晶体的应变能,并非围岩整体的应变能。岩爆破裂面断裂晶体的应变能是在裂纹到达的瞬间因晶体被拉伸到极限状态而达到最大值并高速释放的,因此,岩爆能量的积累过程是短暂的、瞬时的。岩爆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化为表面能、动能及热能等形式,而动能是裂纹持续快速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能量 脆性断裂 破裂面 晶体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灾害孕育—激发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 被引量:57
8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范柱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降雨造成的地下水与斜坡岩土体之间的复杂作用———水 -岩相互作用不仅是滑坡灾害的主要激发因素,它在滑坡孕育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滑坡激发有关的空隙水压力、基于空隙水压力效应的滑坡临界降雨量、... 降雨造成的地下水与斜坡岩土体之间的复杂作用———水 -岩相互作用不仅是滑坡灾害的主要激发因素,它在滑坡孕育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滑坡激发有关的空隙水压力、基于空隙水压力效应的滑坡临界降雨量、地下水富集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水 -力耦合及地下水对岩石的软化效应等方面。孕育过程在滑坡研究中居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以流-固耦合等理论为基础对岩体进行时效变形预测,对于斜坡演化研究是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多数滑坡的孕育都是在近地表的侵蚀性地球化学环境中进行的,与深埋地下空间的开挖问题存在明显区别。作为水 -岩相互作用主要类型之一的水-岩化学作用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深入开展滑坡灾害孕育过程中的水-岩化学作用研究不仅对斜坡维护、加固及滑坡预报是重要的,而且可以促进水-力双重耦合、水-热-力及水-热-力-化学多重耦合等复杂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孕育过程 激发过程 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地形下入射波散射效应对地震动影响解析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家明 徐则民 +1 位作者 田林 裴银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44,共14页
局部地形条件对地震动放大有显著影响,解析法和数值法均可研究该问题,而解析法可以分析问题的物理本质和检验数值法的精度。将局部地形分为无盖层凹陷地形、有盖层凹陷地形(沉积谷地)、凸起地形和复合地形;分别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各种局... 局部地形条件对地震动放大有显著影响,解析法和数值法均可研究该问题,而解析法可以分析问题的物理本质和检验数值法的精度。将局部地形分为无盖层凹陷地形、有盖层凹陷地形(沉积谷地)、凸起地形和复合地形;分别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各种局部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的解析解研究成果。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和讨论当前研究成果:①研究方法;②计算介质模型;③各局部地形研究水平的不均衡;④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未来该领域应加强研究局部地形对Rayleigh波地震动响应规律,开展局部地形对多种波耦合入射下的地震动响应规律的研究,运用非线性波动理论研究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和开展三维非线性地震动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地形 地震动 解析解 研究方法 计算模型 非线性波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则民 唐正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1-427,I0007-I0008,共9页
碳酸盐岩风化剖面非饱和带内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应属碳酸盐岩腐岩,剖面上部覆盖有一定厚度的土层是此类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昆明富民石灰岩风化剖面的研究表明,石灰岩腐岩呈白色或灰白色,结构疏松,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8081g/... 碳酸盐岩风化剖面非饱和带内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应属碳酸盐岩腐岩,剖面上部覆盖有一定厚度的土层是此类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昆明富民石灰岩风化剖面的研究表明,石灰岩腐岩呈白色或灰白色,结构疏松,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8081g/cm3、32.65%和774.8139×10-3μm2,其母岩的对应指标分别为2.6966g/cm3、0.05%和0.0084×10-3μm2,综合差异显著。石灰岩腐岩吸水性强、给水能力差,容水度30%,持水度25%。基于铸体薄片的显微观察发现,腐岩粒间孔隙及溶蚀孔隙发育,面孔率达19%;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泥晶方解石集合体之间的蜂窝状溶孔和方解石颗粒之间的粒间孔。石灰岩向腐岩的转变是通过其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扩展实现的。微观尺度上,石灰岩结构体属非连续的颗粒集合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潜在吸附能力。覆盖有土层的非饱和带多属潮湿环境,能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当在压力及浓度梯度驱动下侵入石灰岩结构体的水汽分子凝结为液态水时,可对方解石颗粒产生楔裂作用,削弱粒间或粒内的结构连接,使其集合体发生一定程度的体膨胀,从而形成腐岩壳。随着时间加长,风化前锋逐渐扩展,岩石结构体最终转化为腐岩结构体。石灰岩腐岩是在高湿度包气带环境中经吸湿膨胀作用形成的,是石灰岩物理风化的产物;渗入水的溶滤作用主要发生在腐岩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岩体演化 风化 腐岩 红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典型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与城市规划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润秋 徐则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94-906,共13页
西南地区的昆明、重庆和成都分属高原湖畔城市、沿江山区城市和平原城市,地质环境各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城市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昆明面临的是地面沉降和软弱地基问题,频繁的崩塌... 西南地区的昆明、重庆和成都分属高原湖畔城市、沿江山区城市和平原城市,地质环境各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城市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昆明面临的是地面沉降和软弱地基问题,频繁的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制约了重庆的发展与扩展,而位于川西平原地下水库上的成都的高速发展已使岷江巨型冲洪积扇地下水系统的完整性及径流交替能力受到严重破坏。环境地质问题应成为城市规划首先考虑的最基本因素,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及针对性条款是遏制地质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典型城市 环境地质 可持续发展 地面沉降 斜坡灾害 地下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深埋隧道岩爆灾害控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思妤 徐则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4,共8页
岩爆灾害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已经成为硬岩隧道勘测设计及施工组织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岩爆控制领域已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但这些进展主要是建立在岩石静力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据此提出的大... 岩爆灾害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已经成为硬岩隧道勘测设计及施工组织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岩爆控制领域已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但这些进展主要是建立在岩石静力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据此提出的大部分措施的控制效果还不甚理想,与从根本上控制岩爆还有较大距离。完整硬脆性岩体、较高地应力和一次或多次动力干扰应该是岩爆发生的3个必要条件,岩爆控制应综合考虑动-静应力的耦合效应。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岩爆控制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缺乏深入研究。开展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深埋长大隧洞岩爆灾害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岩爆控制 动-静应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寨滑坡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志兵 徐则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利用化学全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测试、观察手段,分析了头寨滑坡发生的岩体玄武岩及其腐岩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与核心石在除Fe外,其它组分无明显的改变;核心石在转变为腐岩过程中Si... 利用化学全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测试、观察手段,分析了头寨滑坡发生的岩体玄武岩及其腐岩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与核心石在除Fe外,其它组分无明显的改变;核心石在转变为腐岩过程中Si、Ca、Na、Mg等元素逐渐流失,Fe、Al等逐渐富集,同时烧失量LOI和化学蚀变指数CIA显著增加,硅铝比逐渐减少。薄片鉴定表明主要矿物化学风化作用顺序为玻璃质、辉石、斜长石,与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序列一致,腐岩中主要的次生矿物为蒙皂石及绿泥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风化前锋形态曲折,风化前锋附近矿物呈现物理裂痕,沿着解理面更易出现,风化前锋两侧的岩石矿物形态差异显著。岩体的化学-物理耦合风化作用不仅表现在宏观尺度上,而且在细观-微观的尺度上更为明显。铁元素的价态变化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形成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导致岩石体积增大,从而产生物理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寨滑坡 玄武岩 腐岩壳 化学-物理耦合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灾难性崩滑事件的地质构造约束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滇东台褶带内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滑坡的规模、失稳方向及其灾难性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了区内地质构造的严格约束。喜马拉雅运动使得包括P3β在内的地台盖层褶皱回返;赋存于单斜断块或褶皱翼部的P3β的倾斜状态为其顺层滑移奠... 滇东台褶带内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滑坡的规模、失稳方向及其灾难性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了区内地质构造的严格约束。喜马拉雅运动使得包括P3β在内的地台盖层褶皱回返;赋存于单斜断块或褶皱翼部的P3β的倾斜状态为其顺层滑移奠定了基础。滇东台褶带构造线相对稀疏,P3β整体性较好,这对于其发生大规模失稳是重要的;控制P3β岩层产状的断裂和褶皱主要为北东向,这决定了其大规模失稳的主体方向只能为南东向或北西向。北东向构造线控制的不同级别河流下切所形成的同向线状空间为P3β顺层失稳提供了不同序次基准面。北东向干流的支流一般与其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它们的溯源侵蚀是P3β盖层剥离、P3β斜坡塑造、滑坡物质运移通道与堆积场所形成的直接贡献者。P3β滑坡的灾难性一方面与不同级别北东向干流及其北西向支流构成的网状负地形空间网络有关,同时还与P3β盖层建造特征有关。北东向干流河谷,尤其是其与支流汇合处多具较高的人口密度。北西向支流穿越的P3β盖层为一套易于风化成壤的陆相沉积岩系,不同支流之间的山地具有较高的土地开发程度或植被盖度。土(林)地及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共同导致北西向支流沟谷也具较高的人口密度。这样,P3β潜在滑坡运移路径及主堆积区内均有密集的人口分布,而滑坡一旦发生,结果很可能就是灾难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头寨滑坡 烂泥沟滑坡 地质构造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昔格达组地层研究中需要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28
15
作者 徐则民 刘文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6-270,共15页
昔格达组与下伏、上覆冲积卵石层之间的垂向叠置关系具有重要的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主要由水平纹层状杂色细粒沉积构成的昔格达组常夹有数十厘米厚的冲积砂卵石层,而粉细砂层中还常见交错纹理和交错层理,成因研究应充分考虑其冲湖积特征... 昔格达组与下伏、上覆冲积卵石层之间的垂向叠置关系具有重要的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主要由水平纹层状杂色细粒沉积构成的昔格达组常夹有数十厘米厚的冲积砂卵石层,而粉细砂层中还常见交错纹理和交错层理,成因研究应充分考虑其冲湖积特征和湖底底流;不同地区昔格达组细粒沉积的矿物成分和卵石层的岩石类型各异,基本无可比性。有些地区昔格达组地层中发育有同生变形构造,有些还见有较多的地质构造形迹。昔格达组地层露头区的平面离散性很大,但对现今河流体系高度依赖,要么追踪不同序次干流及支流形成树枝状结构,要么仅沿干流分布、不受支流影响,形成棒状结构,表明昔格达组地层形成于现今河流之后,而且与河流密切相关;垂向上,不同昔格达组地层露头区之间的最大高差达2 290m,不同露头之间常存在标高突变。昔格达组地层的沉积环境主要是不同序次河流岸坡失稳形成的滑坡坝堰塞湖,其次为沿断裂带发育的河流局部下陷演变而来的过水断陷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冲湖积 同生变形构造 地质构造 滑坡堵江 堰塞湖 断陷湖盆 青藏高原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毅 王东 +1 位作者 廖忠勇 邓娟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8期4258-4261,共4页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技术之一。过去几十年曾为我国的建筑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建筑工程向高大化、大型化和重载荷的趋势发展,脚手架整架稳定性降低,倒塌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技术之一。过去几十年曾为我国的建筑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建筑工程向高大化、大型化和重载荷的趋势发展,脚手架整架稳定性降低,倒塌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基于这种实际情况,从脚手架理论模型、水平荷载影响、构造措施三个方面阐述了脚手架计算安全技术理论的不完善,最后提出了脚手架可靠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整体稳定性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光弹方法研究隧道岩爆的爆破扰动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锋 徐则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2-636,共5页
利用动态光弹性方法,以Lamb模型为依据,研究了不同荷载形式下,模型内应力波的传播、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刻槽的拦截效应。实验结果与弹性动力学解答基本一致:(1)倾斜冲击荷载作用下,模型内传播的有P波、S波和Rayleigh波,其中P波和Rayleigh... 利用动态光弹性方法,以Lamb模型为依据,研究了不同荷载形式下,模型内应力波的传播、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刻槽的拦截效应。实验结果与弹性动力学解答基本一致:(1)倾斜冲击荷载作用下,模型内传播的有P波、S波和Rayleigh波,其中P波和Rayleigh波对岩爆有突出贡献;(2)等差条纹图的分布规律,可以合理解释岩爆高发区段与开挖面的位置关系;(3)模型表面的刻槽,可以实现对Rayleigh波的大量拦截,说明隧道表面切槽的岩爆控制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破扰动机理 动光弹 岩爆 Lamb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与斜坡非饱和带大空隙 被引量:24
18
作者 徐则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142,共9页
在气候温湿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根系通道、动物通道、干裂缝及团聚体间的结构性孔隙等大空隙普遍存在于斜坡非饱和带中。植被是控制大空隙形成、规模及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除形成根系通道外,细小根系及与植被相关的菌丝还可网捕土体颗粒形... 在气候温湿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根系通道、动物通道、干裂缝及团聚体间的结构性孔隙等大空隙普遍存在于斜坡非饱和带中。植被是控制大空隙形成、规模及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除形成根系通道外,细小根系及与植被相关的菌丝还可网捕土体颗粒形成团聚体,而来自根系、枯枝落叶及真菌的腐殖化有机质不仅是重要的团聚体胶结物,也是打洞的土体动物的食物来源。枯枝落叶层是大空隙抵御环境因素扰动的重要屏障。大空隙系统可以显著优化地下水的补给环境,促进斜坡水循环,引起地下水径流模数持续增大及岩体综合质量的渐进性衰退。对于重要的工程高边坡,不宜植树种草;对发育次生植被的非稳定斜坡,可通过调整利用方式来遏制大空隙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非饱和带 大空隙 优先流 植被 有机质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体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Ⅱ):玄武岩斜坡地下水及浸泡液水文地球化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8-1306,共9页
岩石风化过程中的元素活动性评价除应考虑该元素在风化产物中残留与淋失状况及在淋滤液(地下水及室内浸泡液等)中的浓度外,还应考虑其在母岩中的相对含量。峨眉山玄武岩斜坡地下水及室内浸泡液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值与母岩中对应比值之... 岩石风化过程中的元素活动性评价除应考虑该元素在风化产物中残留与淋失状况及在淋滤液(地下水及室内浸泡液等)中的浓度外,还应考虑其在母岩中的相对含量。峨眉山玄武岩斜坡地下水及室内浸泡液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值与母岩中对应比值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造岩矿物的非全等溶解特征显著。综合考虑风化过程中的岩石成分变化、斜坡地下水及室内浸泡液化学成分确定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过程中的元素活动性顺序为Ca>Na>Mg≥Si>K>Fe。活动性强或惰性程度高、对风化程度变化响应敏感应成为岩石风化程度指示性元素的选择标准,Ca和Fe应成为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的首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峨眉山玄武岩 风化 元素活动性 地下水 浸泡液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体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Ⅳ):风化指数FF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42-1948,共7页
岩石化学风化程度评价指标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即与风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对风化程度变化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易于确定和不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作为铁镁质岩石的主要代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除考虑可引起组分... 岩石化学风化程度评价指标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即与风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对风化程度变化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易于确定和不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作为铁镁质岩石的主要代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除考虑可引起组分淋失与富集的水解反应外,还应充分考虑二价铁的氧化反应。新鲜峨眉山玄武岩中并存的二价铁和三价铁的含量总体稳定,910个样品的FeO、Fe2O3平均含量分别为8.45%和5.15%,以均匀、随机的方式赋存于辉石、橄榄石、杏仁体中的绿泥石、磁铁矿及火山玻璃中。风化玄武岩、玄武岩斜坡地下水及新鲜玄武岩浸泡液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FeO及Fe2O3含量对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组分,同时铁又是玄武岩风化过程中活动性最差的元素之一。三价铁和二价铁的摩尔数比值(FF)适合于峨眉山玄武岩整个风化过程的风化程度判别,比既有风化指数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对风化初期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化学风化指数 三价铁与二价铁摩尔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