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北龙街地区泥盆系热液白云岩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1
作者 曾毓灿 魏爱英 +6 位作者 薛传东 周红琳 马怀昆 陆双交 李徽琪 毛荣威 周发帅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7,共17页
热液白云岩(HDS)是MVT Pb-Zn矿床的重要赋矿围岩。然而,热液白云岩的特征沿断层的展布规律不明,使其作为MVT矿床的找矿指示尚不明确。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MVT Pb-Zn矿集区普遍具有HDS赋矿的特点。本文选取滇东北龙街勘查区的赋矿HDS为... 热液白云岩(HDS)是MVT Pb-Zn矿床的重要赋矿围岩。然而,热液白云岩的特征沿断层的展布规律不明,使其作为MVT矿床的找矿指示尚不明确。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MVT Pb-Zn矿集区普遍具有HDS赋矿的特点。本文选取滇东北龙街勘查区的赋矿HDS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填图和岩相学观察,结合矿物的元素组成和C-O同位素分析,并与埋藏白云岩对比,系统查明了容矿HDS沿断层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1)赋矿HDS沿走滑正断层或逆冲断层上盘的次级断裂产出,且沿断层上盘的展布范围大于断层下盘。HDS通过交代断层两侧的灰岩或白云岩而形成,离断层的距离越近颜色越浅,白云石结晶粒度越大;(2)赋矿HDS中V、Cr、Cu、Zr、Rb、Ba含量高于埋藏白云岩,其含量距离断层越远反而越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型,具有δCe负异常(0.61~0.98)及δEu弱正异常(0.74~1.07),且均沿断层向两侧递减;(3)区内HDS的白云石化处于还原环境,经历了由埋藏到构造热液作用过程,流体沿断层向两侧运移。因而,HDS的V、Rb、Zn、Pb含量及δ^(13)C值由断层向围岩递增,可作为MVT Pb-Zn矿床的找矿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HDS) 岩石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 C-O同位素 泥盆系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外围斑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任翔 余海军 +2 位作者 张传昱 江佳雯 苏肖宇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33,共23页
近年来,随着普朗超大型铜矿的投产,滇西北格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铜资源基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普朗外围的斑岩体研究及找矿成为该区下一步工作重点。本文对普朗北段和东段的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岩... 近年来,随着普朗超大型铜矿的投产,滇西北格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铜资源基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普朗外围的斑岩体研究及找矿成为该区下一步工作重点。本文对普朗北段和东段的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岩石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显示石英二长斑岩结晶年龄北段为(206.31±0.76) Ma、东段(211.00±0.64) Ma,与普朗主矿体含矿斑岩体年龄一致,属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化学组成上,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二者总体富Al_(2)O_(3)、富碱(Na_(2)O+K_(2)O),显示出I型准铝-弱过铝质(A/CNK值为0.72~1.06)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特征;石英闪长玢岩相比石英二长斑岩具有更低的SiO_(2)、Mg O、Mg~#值、P_(2)O_(5)、Y、Yb_(N)和稀土元素总量,但二者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K、Ba、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i、P、Nb、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说明普朗外围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与板片俯冲有关的弧环境,且早阶段的石英闪长玢岩显示出经典岛弧岩石特征,可能主要以板片部分熔融为主,而晚阶段的石英二长斑岩更接近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可能有下地壳部分熔融物质的参与。结合前人普朗主矿体含矿斑岩体研究成果资料,本研究认为普朗北段和东段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与普朗主矿体含矿斑岩体一致,与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消减有关,具备岛弧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条件,矿化蚀变强烈,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化学 岩相学 普朗外围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盆区第四系粘性土中的粘土矿物与地面沉降 被引量:7
3
作者 薛传东 谈树成 +2 位作者 李峰 刘星 秦德先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用X衍射和扫描电镜法研究了昆明盆区第四系粘性土中粘土矿物的矿物学、微结构等特征 ,讨论了在地下水抽汲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粘土矿物微结构的改变对地面沉降灾害效应的影响 ,认为粘土矿物含量与微结构是在相同外界条件下... 用X衍射和扫描电镜法研究了昆明盆区第四系粘性土中粘土矿物的矿物学、微结构等特征 ,讨论了在地下水抽汲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粘土矿物微结构的改变对地面沉降灾害效应的影响 ,认为粘土矿物含量与微结构是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引起地面沉降差异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微结构 地面沉降 昆明盆区 第四纪 X衍射 扫描电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热田岩溶地下热水系统中溶质运移的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薛传东 普传杰 +2 位作者 刘星 杨浩 李保珠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1-257,共7页
通过对昆明地热田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考虑温压变化和越流条件的岩溶热储层中地下热水的水流和溶质(污染物)运移的准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开采条件下地热田 块段地下热水系统中水位及F... 通过对昆明地热田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考虑温压变化和越流条件的岩溶热储层中地下热水的水流和溶质(污染物)运移的准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开采条件下地热田 块段地下热水系统中水位及F-、Cl-、NH+4、SO2-4浓度的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仿真性。模型可预测不同条件下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流场和溶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为防治地下热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岩溶含水系统 溶质运移 数值模型 昆明地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电气石地球化学组成和硼同位素特征——对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竑宇 李超 +4 位作者 江小均 杨富成 韩嶂 芦磊 陈耀坤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90,共16页
个旧锡矿集区发育与晚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世界级Sn-Cu多金属矿床,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流体演化过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个旧地区电气石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花岗岩及矽卡岩中,但对电气石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电气石与成矿之间的... 个旧锡矿集区发育与晚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世界级Sn-Cu多金属矿床,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流体演化过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个旧地区电气石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花岗岩及矽卡岩中,但对电气石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电气石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不同类型电气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LA-ICP-MS微量元素和硼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电气石都属于碱性电气石,TurⅠ、TurⅡ、TurⅣ为热液成因,TurⅢ为岩浆成因。岩浆电气石相比于热液电气石具有更低的Mg、Ca等元素,TurⅠ电气石高含量的Sr表明受到了围岩的混染。电气石的微量元素变化表明,从似斑状花岗岩到等粒花岗岩,随着岩浆分异程度逐渐增加,Sn在岩浆中逐渐富集,在似斑状花岗岩和接触带矽卡岩中沉淀卸载。个旧不同类型电气石具有均一的δ11B值(−15.2‰~−12.8‰),与花岗岩的组成范围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均来源于花岗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硼同位素 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床 个旧锡矿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体系中的应用——以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芬 柴建华 +2 位作者 严清高 江小均 孔志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2-1047,共16页
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与典型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伟晶岩以及变质沉积岩的Li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花岗岩δ7Li值与变沉积岩变化... 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与典型稀有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伟晶岩以及变质沉积岩的Li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花岗岩δ7Li值与变沉积岩变化范围基本一致,暗示了花岗岩起源于深部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作用。部分花岗岩δ7Li值比变沉积岩略高,指示了部分熔融过程中可能涉入了来自下地壳的脱挥发分流体。伟晶岩和花岗岩总体一致的Li同位素特征,表明伟晶岩与花岗岩具有亲缘性。在晚期花岗质岩浆流体出溶、富水伟晶岩熔/流体分离等演化过程中,7Li大量进入流体系统,可能是造成富Li伟晶岩相对贫Li伟晶岩δ7Li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尽管Li同位素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上的应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随着高精度Li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Li同位素的推广应用,Li同位素将成为探索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重要的地球化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同位素 花岗岩 伟晶岩 稀有金属 松潘—甘孜—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缘东炉房Cu-Mo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召艳 张有名 +4 位作者 杨新强 杜斌 伍建兢 杨富成 江小均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529,共15页
东炉房Cu-Mo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矿床发育与石英二长斑岩相关的斑岩型Mo(-Cu)矿和接触带矽卡岩型Cu矿。前人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斑岩Mo矿化的成因,但是对矽卡岩型Cu矿化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基于系统整理项目组对该矿床的勘查成... 东炉房Cu-Mo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矿床发育与石英二长斑岩相关的斑岩型Mo(-Cu)矿和接触带矽卡岩型Cu矿。前人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斑岩Mo矿化的成因,但是对矽卡岩型Cu矿化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基于系统整理项目组对该矿床的勘查成果,对矽卡岩型Cu矿化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白垩世,与格咱弧晚白垩世W-Mo(Cu)成矿作用时代一致。石英闪长玢岩具有高硅(SiO_(2)=60.74%~63.36%)、富碱(Na_(2)O+K_(2)O=7.03%~9.29%)特征,属准铝质(A/CNK=0.63~0.86)、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岩石具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右倾型)和典型的埃达克质岩亲和性特征,可能为幔源岩浆注入中-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岩源区性质、围岩类型等条件决定了东炉房矿床的矿化分带性,深部石英二长斑岩的钾化带内发育斑岩型Mo(-Cu)矿化,浅部石英闪长玢岩和碳酸盐岩接触带发育矽卡岩型Cu(-Mo)矿化,外围大理岩局部发育脉状Pb-Zn-Au-Ag矿化。矿床由深到浅、由内到外构成了Mo(-Cu)→Cu(-Mo)→Pb、Zn、Au、Ag的斑岩成矿系统。通过区域综合对比认为格咱弧晚白垩世岩浆岩及相关成矿作用向南延伸至扬子陆块西缘,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由北往南岩浆分异程度逐渐降低,幔源岩浆贡献逐渐增多,导致成矿作用差异明显(休瓦促W-Mo→热林Mo-W→红山、铜厂沟Mo(-Cu)→东炉房Cu(-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玢岩 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晚白垩世 东炉房 扬子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老王寨金矿区蛇纹岩的地球化学与铂族元素组成特征:对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
8
作者 吴雪璐 谢志鹏 +2 位作者 薛传东 王维 徐琴如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5-855,共11页
滇西老王寨金矿床位于哀牢山构造带的北段,区内大规模出露主要由蛇纹岩化超镁铁质岩组成的早石炭世蛇绿混杂岩。由于对蛇绿混杂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认识不清,限制了对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通过系统野外调查观测... 滇西老王寨金矿床位于哀牢山构造带的北段,区内大规模出露主要由蛇纹岩化超镁铁质岩组成的早石炭世蛇绿混杂岩。由于对蛇绿混杂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认识不清,限制了对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通过系统野外调查观测和蛇纹岩新鲜样品采集,开展了岩石学、全岩化学组成与铂族元素组成分析,综合探讨了蛇纹岩的原岩与成因。蛇纹岩主要由等细粒蛇纹石组成,含有少量的水镁石、磁铁矿等。全岩具高的MgO、Ni、Cr及Mg^(#)值(96.6~97.8),低w(Al_(2)O_(3))(1.60%~2.30%)。微量元素原始地幔值标准化图解显示,蛇纹岩具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i)的特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整体呈平坦型分布,无明显的Eu异常。蛇纹岩高的Ir族PGE(IPGE:Ir值范围为0.78×10^(–9)~2.9×10^(–9),Os值范围为2.40×10^(–9)~6.50×10^(–9),Ru值范围为1.10×10^(–9)~4.00×10^(–9))和高IPGE/PPGE值(1.8~2.2),具残留地幔岩特征,而非火成熔体堆晶成因。老王寨金矿区蛇纹岩与邻区早石炭世双沟方辉橄榄岩具相似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均为经历了一定程度熔体抽离后的地幔岩,代表了古特提斯洋岩石圈地幔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岩 地球化学 铂族元素 地幔岩 古特提斯洋 老王寨金矿区 哀牢山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珠街萤石-锑矿区含矿岩系凝灰岩锆石U-Pb年龄与沉积时代
9
作者 张涵 王维 薛传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0-1410,共31页
兰坪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造山带与扬子地台西缘结合部的重要含矿沉积盆地之一,其西南部的笔架山萤石-锑矿集区的层控热液成矿特点突出,长期备受关注。前人将其含矿岩系与下伏、上覆地层皆归为上三叠统,但缺乏准确的年... 兰坪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造山带与扬子地台西缘结合部的重要含矿沉积盆地之一,其西南部的笔架山萤石-锑矿集区的层控热液成矿特点突出,长期备受关注。前人将其含矿岩系与下伏、上覆地层皆归为上三叠统,但缺乏准确的年代学证据,影响了对区域地层格架、构造演化和矿床成因的合理认识。本文对笔架山矿集区北部的珠街萤石-锑矿区含矿岩系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研究,发现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或层间网脉状集中赋存在三合洞组的硅质岩、硅质角砾岩夹晶屑玻屑凝灰岩构成的火山-沉积岩组合(T_(3)s^(3-2))中;上覆麦初箐组(T3m)碎屑岩中夹多层凝灰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T_(3)s^(3-2)赋矿凝灰岩的锆石U-Pb平均年龄为239.4 Ma,T3m凝灰岩夹层的锆石U-Pb平均年龄为252.2~216.1 Ma,且具有相似的继承锆石年龄谱。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区内T_(3)s^(3-2)含矿岩系沉积时代应为中三叠世晚期,代表了一套弧火山岩的同期近源沉积;而麦初箐组是晚三叠世弧岩浆岩带隆升剥蚀的充填堆积产物。因而,区内萤石-锑矿床属同火山期的火山热液沉积型矿床,硅质岩与凝灰岩组合是本区及邻区类似矿床重要的找矿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中三叠世 珠街萤石-锑矿区 兰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稀散金属Cd、Tl的矿化富集规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靖坤 薛传东 +4 位作者 王维 薛力鹏 李国 张佳慧 潘东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2-656,共15页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共(伴)生丰富的稀散元素Cd和Tl,其资源量分别为176.2kt、8.2kt,占全国总量(Cd 351kt,Tl 11.8kt)的50.2%、69.5%,但其富集规律及与主成矿元素(Pb、Zn和Fe)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制约了找矿勘查和资源评价进程。本文尝试...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共(伴)生丰富的稀散元素Cd和Tl,其资源量分别为176.2kt、8.2kt,占全国总量(Cd 351kt,Tl 11.8kt)的50.2%、69.5%,但其富集规律及与主成矿元素(Pb、Zn和Fe)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制约了找矿勘查和资源评价进程。本文尝试运用三维地质建模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Cd、Tl和主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模型,揭示北厂和架崖山两个主矿段中Cd、Tl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并阐明其与主成矿元素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Cd与Zn、Tl与Fe分别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2)砂岩型和灰岩型矿体均富集Cd、Tl,但后者(单位体积金属量均值Cd 0.341t,Tl 0.022t)富集强度高于前者(Cd 0.141t,Tl 0.002t),且均集中分布于逆断层上盘围岩的张性空间中,并表现出多个富集中心,可能是多幕次富集成矿的产物;究其原因,前者是选择性富集的结果,受控于矿物组合及稀散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后者则是差异性富集的产物,受控于赋矿围岩岩性及控矿构造。(3)矿床中Cd、Tl与主成矿元素属同一成因,均表现出盆地卤水与油气流体混合成矿的特点。经重新估算,北厂和架崖山矿段的Cd、Tl资源量分别为159.2kt和7.1kt。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显示青藏高原北东-东南缘的西南三江成矿带上同类矿床均不同程度地富集Cd、Tl,具有重要的稀散金属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金属 三维地质建模 空间分析 富集规律 金顶超大型Pb-Zn矿床 三江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近代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薛传东 刘星 +4 位作者 亓春英 魏海霞 宋雪丽 刘勇强 郝百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2-590,共9页
在滇池水域采集了10个近代沉积物芯柱,系统测定了2个芯柱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和8个芯柱的总磷(TP)及磁化率。研究表明,元素垂向分布上多存在分段富集的特征:自下而上,Al2O3、Fe2O3、K2O、TiO2、Cu、Co、Ni、Pb、Zn、Cd... 在滇池水域采集了10个近代沉积物芯柱,系统测定了2个芯柱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和8个芯柱的总磷(TP)及磁化率。研究表明,元素垂向分布上多存在分段富集的特征:自下而上,Al2O3、Fe2O3、K2O、TiO2、Cu、Co、Ni、Pb、Zn、Cd、Sr、U、Zr、TP含量逐渐增加;P2O5和CaO含量逐渐升高,在表层沉积物中(12~0cm)达最高;MgO、Na2O、MnO、Cr、V、Rb、Sc、Th、Cs、Ba含量总体较稳定,但在上部有降低趋势;稀土元素总量略微降低,各稀土元素含量也表现出差异变化趋势;磁化率也缓慢增加,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物源输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对滇池近代沉积物的137Cs定年结果,确定了滇池约150年以来的沉积速率,其污染历史主要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而70年代末期以来的30多年是Cu、Ni、Pb、Zn和Cr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时期,还发现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还存在一次沉积环境的改变事件。滇池近代沉积环境的演化与昆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历史相吻合,人为活动日趋加剧应是导致滇池近代沉积物污染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沉积物 元素地球化学 垂向分布 环境意义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5
12
作者 薛传东 韩润生 +4 位作者 杨海林 杨志明 田世洪 刘勇强 郝百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氢、氧、碳、硫、硅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溶液中水、碳、硅、硫和铅的来源以及成矿流体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V1矿体中矿石的石英δ18O水值变化范围为6·1‰~7·6‰,平均为6·7‰,其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00‰^-108‰,平均为-104‰,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分异水,并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地层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水值分别为-6·6‰^-5·9‰和5·0‰~5·2‰,反映成矿流体的碳、氧具有深部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的特征。硅、硫和铅同位素具深部岩浆或地幔来源的特点,但遭受后期壳源物质的混染。据此提出该矿床是与深部岩浆热液或幔源流体贯入有关的构造热液脉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受控于深部过程的驱动和控制,可为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 幔源流体 核桃坪铅锌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甭哥正长岩体成因: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姜丽莉 薛传东 +1 位作者 侯增谦 向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4-3246,共13页
滇西北甭哥金矿区赋矿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辉石正长岩、黑云母正长岩及正长斑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黑云辉石正长岩和黑云母正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13.8±2.2Ma和219.1±4.7Ma,形成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时期。... 滇西北甭哥金矿区赋矿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辉石正长岩、黑云母正长岩及正长斑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黑云辉石正长岩和黑云母正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13.8±2.2Ma和219.1±4.7Ma,形成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时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三类岩石均高钾富碱,属于钾玄质系列,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Hf、Ti等),具有高的Mg#、Zr/Nd比值、Cr和Ni含量,黑云辉石正长岩和黑云母正长岩锆石εHf(t)值多集中于-2^+2之间,显示源区为俯冲板片物质交代的富集地幔。二阶段Hf模式年龄(978~1317Ma和998~1611Ma)远大于结晶年龄,结合从黑云母正长岩的部分锆石中获得510~534Ma、598~945Ma和1096~1206三组晚古生代-元古代的年龄信息,显示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经历了壳源物质的混染。推测此次岩浆活动可能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大洋板片断离,形成弧后拉张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HF同位素 滇西北甭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建荣 薛传东 +1 位作者 黄河远 靳纪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1-730,共10页
核桃坪铅锌矿床产于滇西保山古生代地块内,是近年来在西南"三江"地区勘查发现的大型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也是该区为数不多的以断控脉状矽卡岩赋矿为特征的矿床。详细研究了区内铅锌矿体的各种赋矿围岩、蚀变(脉)体及矿石的... 核桃坪铅锌矿床产于滇西保山古生代地块内,是近年来在西南"三江"地区勘查发现的大型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也是该区为数不多的以断控脉状矽卡岩赋矿为特征的矿床。详细研究了区内铅锌矿体的各种赋矿围岩、蚀变(脉)体及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围岩的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粘土矿物中,上侵的矽卡岩流体萃取了围岩中的稀土元素,并使自身稀土元素组成发生改变;当前揭露浅部矽卡岩的成岩流体为中—低温、酸—弱酸性流体,其酸度随流体演化而不断增加。认为核桃坪铅锌矿床可能是一个远端矽卡岩型矿床,矽卡岩及伴生铅锌(铜银)的成岩成矿作用均受控制于隐伏的岩浆-热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围岩 远端矽卡岩 核桃坪铅锌矿床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盆地石炭纪—中二叠世沉积-古地理特征与富Li黏土岩物源分析
15
作者 张佳慧 闫臻 +6 位作者 薛传东 俞良军 魏爱英 付长垒 王维 王宇 周红琳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0-1133,共14页
滇中盆地石炭系—中二叠统产有铝土矿、煤、方解石矿、石灰岩等矿产,并伴生大量的富Li黏土岩,其成矿环境受沉积环境及其构造古地理时空演变的制约。系统的野外调查研究显示,滇中盆地石炭系是一套形成于滨岸潮坪-潟湖环境的陆源碎屑岩和... 滇中盆地石炭系—中二叠统产有铝土矿、煤、方解石矿、石灰岩等矿产,并伴生大量的富Li黏土岩,其成矿环境受沉积环境及其构造古地理时空演变的制约。系统的野外调查研究显示,滇中盆地石炭系是一套形成于滨岸潮坪-潟湖环境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下—中二叠统则为潟湖-潮坪-开阔台地相沉积组合。其中,下石炭统大塘组主体表现为潮坪环境的碳酸盐岩夹泥页岩组合,潟湖相沉积仅出现在牛首山古陆周缘;上石炭统威宁组和马平组仅在牛首山古陆旁侧零星出露,为滨岸潮坪相沉积;下二叠统倒石头组是一套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组合,局部夹少量灰岩透镜体,产有铝土矿、煤矿及富Li黏土岩,形成于潮坪-潟湖环境;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为藻屑灰岩、白云质亮晶生屑灰岩及中—粗晶白云岩组合,为开阔台地相沉积。空间上,大塘组和倒石头组厚度变化较大,总体具有向南地层厚度变薄且煤层和铝土质岩层数减少的趋势,显示水体向南逐渐变浅;栖霞组和茅口组向北的出露面积和厚度增大,与古水流分析揭示的早、中二叠世滇中地区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古地貌特征相一致。这说明,滇中盆地东南侧的牛首山古隆起是该盆地倒石头组的主要沉积物供给区。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倒石头组为富Al和Li的黏土岩,并受物源区风化强度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当Al_(2)O_(3)<55%、Al_(2)O_(3)/SiO_(2)<3时,Li与Al_(2)O_(3)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均呈负相关关系。区域资料分析显示,牛首山古隆起以前寒武纪中—基性火山岩和相关沉积岩为主,在早石炭世—中二叠世受古特提斯洋持续打开的影响发生区域隆升,导致其火山-沉积地层发生风化剥蚀并伴随区域火山活动,从而成为其旁侧的滇中盆地铝土矿和富Li黏土岩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中二叠世 沉积-古地理环境 物源分析 富Li黏土岩 牛首山古陆 滇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六枝地区梁山组沉积环境与锂在黏土岩中的富集机制
16
作者 张佳慧 闫臻 +5 位作者 付勇 王登红 陈慧 向忠金 付长垒 薛传东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60-2278,共19页
黔西六枝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是一套形成于滨岸潮坪-潟湖环境的灰黑色碳质泥岩、泥质灰岩夹灰岩透镜体组合,其中产有萤石矿,且赋存有丰富的锂资源。本文在对六枝地区梁山组沉积环境调查基础上,对平桥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工作。... 黔西六枝地区下二叠统梁山组是一套形成于滨岸潮坪-潟湖环境的灰黑色碳质泥岩、泥质灰岩夹灰岩透镜体组合,其中产有萤石矿,且赋存有丰富的锂资源。本文在对六枝地区梁山组沉积环境调查基础上,对平桥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工作。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碳质泥岩中Li含量(395×10^(-6)~4063×10^(-6),平均2138×10^(-6))明显高出泥质灰岩(284×10^(-6)~1191×10^(-6),平均797×10^(-6))和灰岩(417×10^(-6)~1021×10^(-6),平均682×10^(-6))数倍;Li主要富集于潟湖相碳质泥岩中,其含量与Al_(2)O_(3)含量成正相关,而与CaO含量和烧失量构成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黏土矿物是Li的主要载体矿物;Ga含量、δU值、V/(V+Ni)比值、Sr/Cu比值与CIA值共同表明,早二叠世时期六枝地区为温湿气候环境,该时期的梁山组沉积水体处于海陆过渡部位的半咸水-淡水环境,具有氧化-弱还原状态。萤石矿体及相关的热液蚀变带中Li的含量总体远高于地壳平均值,且Li与W、Sn等热液流体相关元素的含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即随着远离萤石矿体顶板的距离增大而升高。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X)及元素相关性结果显示,绿泥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在萤石脉体周围富集程度更高,且绿泥石是主要的富Li黏土矿物,高岭石和伊利石次之。上述证据共同表明,六枝地区梁山组地层中Li的初始富集及富Li岩浆热液流体的补给是区内Li异常富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二叠统 梁山组 富Li黏土岩 沉积环境 富集作用 黔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建国 谈树成 +3 位作者 晏建国 董燕 范柱国 唐从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5-590,共6页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 ,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 ,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 元素因子平面图 ,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 ,按象限进...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 ,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 ,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 元素因子平面图 ,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 ,按象限进行分类 ,探讨其样品 元素分类规律。其次 ,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 (F1)所代表的Sn、Cu、Pb、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 ,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 ,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 ,还与周围基性岩体 (脉 )和围岩密切相关 ,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 ,在上升运移过程中 ,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元素地球化学 共生组合规律 成矿作用 成因解释 区域构造应力 花岗岩 成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老厂深部斑岩钼(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晓勇 李峰 杨帆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2-722,共11页
通过对云南澜沧老厂深部斑岩钼(铜)矿的S、Pb、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隐伏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斑岩钼(铜)矿体主要硫化物的δ34S在-3.99‰^+1.8‰之间,平均值为-1.32‰,分布范围较窄,指示硫具有... 通过对云南澜沧老厂深部斑岩钼(铜)矿的S、Pb、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隐伏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斑岩钼(铜)矿体主要硫化物的δ34S在-3.99‰^+1.8‰之间,平均值为-1.32‰,分布范围较窄,指示硫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隐伏的成矿花岗斑岩和矿石中主要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和平均值均具明显的相似性,206Pb/204Pb比值变化于17.863~18.701之间(平均值为18.411),207Pb/204Pb值变化于15.448~15.733之间(平均值为15.628),208Pb/204Pb值变化于37.753~39.104之间(平均值为38.615),指示矿区斑岩型矿体中的原始铅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深部地幔也是重要源区之一;斑岩型钼(铜)矿体脉石矿物石英的δ18OH2O在-9.51‰^+9.41‰之间,δD在-93‰^-46.2‰之间,指示斑岩矿体成矿流体介质水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其中,在远离主岩体的外接触带大气降水(雨水)参与成矿的程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钼(铜)矿体 成矿物质来源 同位素地球化学 澜沧老厂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缘陆内构造转换系统与构造-岩浆-成矿效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文昌 江小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横跨欧亚呈东西延伸的特提斯构造域是全球最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该带向东到达扬子陆块后转向东南,位于转折部位的扬子西缘近年发现系列大型-超大型Cu-Au矿床。以往认为,扬子西缘金沙江-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切穿岩石圈,诱发岩浆上侵... 横跨欧亚呈东西延伸的特提斯构造域是全球最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该带向东到达扬子陆块后转向东南,位于转折部位的扬子西缘近年发现系列大型-超大型Cu-Au矿床。以往认为,扬子西缘金沙江-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切穿岩石圈,诱发岩浆上侵,形成富碱斑岩带。本文通过对扬子西缘剑川老君山、鹤庆北衙、姚安老街子-干沟、大姚吁支拉和永仁直苴等多个富碱岩体进行调查和构造应力分析,表明富碱斑岩在沿金沙江-红河断裂两侧分布的同时,也有大量岩体(脉)进入扬子板块内部,沿EW向断裂展布,其成岩成矿年龄为36.87~30.70Ma,与富碱斑岩带一致,同时岩浆活动表现出由西向东时代变新,碱质增加等自西向东运移的特征;对近EW向岩体(脉)及节理的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表明,控岩构造具有东西挤压南北伸展的应力特征,与北西向大型走滑构造配套。由此提出,扬子陆块西缘新生代发育大规模陆内构造转化系统,陆块内部系列富碱岩浆,其形成与深切的NW向大型走滑构造有关,自西而东就位于派生的SN向、EW向次级构造,发育斑岩Cu-Au等成矿作用,成岩成矿与陆内构造转化系统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新生代 陆内构造转换系统 富碱斑岩 成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火山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进宝 吴静 +2 位作者 李峰 肖浩飞 汝珊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073-4078,4085,共7页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目前发现的最重要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主要含矿建造为大凹子组火山岩系。大凹子组火山岩系主要岩性为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细碧岩,其次还含多层硅质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碳质或钙质...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目前发现的最重要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主要含矿建造为大凹子组火山岩系。大凹子组火山岩系主要岩性为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细碧岩,其次还含多层硅质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碳质或钙质页岩及碳酸盐岩等。通过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和最新的地球化学数据,对该区域的火山岩构造环境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矿区细碧岩、英安岩等明显地Na2O>K2O;而凝灰岩和蚀变流纹岩则相反。矿区主要火山岩均以相对富集U、Th、La、Nd、Hf、Sm和相对亏损Rb、Ba、Nb、Sr、Ti、P为特征。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体上具有LREE>HREE的特点,LREE略微富集。综合大平掌火山岩主量、痕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凹子组火山岩系形成于消减作用环境下的火山岛弧与弧后裂陷盆地的过渡带,并具有裂陷带双峰系列火山岩组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平掌 铜多金属矿床 火山岩 大凹子组 地球化学 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