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在湿法冶金过程强化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国 钟震 +4 位作者 夏洪应 胡途 王仕兴 李世伟 张利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4,共18页
传统湿法冶金技术存在反应速度慢、处理效率低、能耗高以及环境污染等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限制,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湿法冶金强化手段,因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超声技术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包括其基本原... 传统湿法冶金技术存在反应速度慢、处理效率低、能耗高以及环境污染等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限制,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湿法冶金强化手段,因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超声技术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包括其基本原理、作用机制,以及在浮选、矿物粉碎、浸出、萃取、金属电沉积、吸附/脱附过程和纳米材料合成等多个环节中的积极作用。超声技术通过增强化学反应过程,加速浸出,提升金属提取效率,同时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此外,超声技术还在提高产品纯度、改善晶体生长和沉积物形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有望在推动湿法冶金行业向更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湿法冶金 过程强化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捕集电厂-电转气-液化天然气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
2
作者 骆钊 杨林燕 +3 位作者 王华 张杨 沈鑫 郑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8-448,共11页
为解决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碳排放量高、供气不足等难题,提出一种含碳捕集电厂-电转气-液化天然气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首先,考虑碳捕集电厂和电转气设备的“碳耦合”以及液化天然气站的“电-气耦合”,构建含碳捕集电厂-... 为解决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碳排放量高、供气不足等难题,提出一种含碳捕集电厂-电转气-液化天然气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首先,考虑碳捕集电厂和电转气设备的“碳耦合”以及液化天然气站的“电-气耦合”,构建含碳捕集电厂-电转气-液化天然气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其次,引入阶梯型碳交易机制,提出碳捕集电厂-电转气-液化天然气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以云南某大型工业园区为例,验证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风光消纳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低碳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液化天然气 综合能源系统 碳交易 电转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冶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3
作者 李家荣 罗七斤 +3 位作者 查国正 蒋文龙 杨斌 刘大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8,共15页
真空冶金作为现代有色金属高效提炼的重要工艺,因其金属回收率高、工艺流程短、纯化效率高、绿色低碳等显著优势,已成为推动绿色冶金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对现阶段常见的真空冶金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工业中使用较多的... 真空冶金作为现代有色金属高效提炼的重要工艺,因其金属回收率高、工艺流程短、纯化效率高、绿色低碳等显著优势,已成为推动绿色冶金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对现阶段常见的真空冶金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工业中使用较多的真空冶金案例,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真空冶金技术在铟、锡、锌、铅、硒、碲、银、金等关键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旨在推动我国真空冶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冶金 有色金属 资源回收 合金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CUS和P2G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优化调度 被引量:11
4
作者 骆钊 黎博文 +3 位作者 毕贵红 王华 张涛 沈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6-3496,I0009-I0011,共14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成为探索可再生能源低碳高效利用及多能耦合的主要途径。为兼顾综合能源系统在低碳优化时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一种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电转气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优化策略。首先...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成为探索可再生能源低碳高效利用及多能耦合的主要途径。为兼顾综合能源系统在低碳优化时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一种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电转气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优化策略。首先,对电转气过程精细化建模,研究氢能的多方面效益,建立CHP-CCUS-P2G耦合模型,并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提出一种基于阶梯式碳交易机制的CHP-CCUS-P2G低碳经济调度方法;其次,考虑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以调度系统中可用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构建数据驱动下min-max-min的两阶段鲁棒调度模型,采用1-范数和∞-范数约束场景概率分布模糊集;最后,基于列约束生成算法对模型反复迭代求解。算例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提高了IES的风光消纳率和经济性,并降低了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电转气 阶梯式碳交易 分布鲁棒 综合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捕集-电转气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调度 被引量:15
5
作者 骆钊 罗蒙顺 +3 位作者 沈鑫 王华 刘德文 喻品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双碳”战略目标下,为促进风光消纳与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提高矿区能源利用率,提出一种含伴生能源和碳捕集与电转气耦合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综合考虑瓦斯、乏风、涌水等矿区伴生能源利用,建立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基... “双碳”战略目标下,为促进风光消纳与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提高矿区能源利用率,提出一种含伴生能源和碳捕集与电转气耦合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综合考虑瓦斯、乏风、涌水等矿区伴生能源利用,建立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基本模型,并以碳捕集和电转气设备为耦合单元,促进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然后,引入奖惩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以矿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中国云南某大型煤矿为例,通过设置不同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促进矿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提高风光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综合能源系统 碳捕集 电转气 伴生能源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绿色氢能证书和水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 被引量:10
6
作者 骆钊 刘德文 +3 位作者 贾芸睿 王华 沈鑫 代昕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5-1454,I0017-I0021,共15页
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富余电力电解水制氢,绿色氢能实现了生产源头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绿色氢能证书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绿色氢能证书组合双向拍卖和水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 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富余电力电解水制氢,绿色氢能实现了生产源头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绿色氢能证书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绿色氢能证书组合双向拍卖和水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首先,为解决园区内绿色氢能证书价格和数量匹配不均衡的问题,提出绿色氢能证书组合双向拍卖(combinatorial double auction,CDA)交易机制竞价模型;其次,建立含水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并将绿色氢能证书组合双向拍卖机制引入其中;最后,以某省含水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能有效提高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的运行经济性,也能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氢能证书 组合双向拍卖 综合能源系统 运行优化 水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及仿真模拟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泽英 林国 +5 位作者 胡途 钟震 王仕兴 夏洪应 李世伟 张利波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超声波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冶金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超声波及其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超声技术在湿法冶金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概述了超声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超声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了展望,就超声辅助技术在湿法... 超声波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冶金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超声波及其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超声技术在湿法冶金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概述了超声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超声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了展望,就超声辅助技术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超声辅助技术在湿法冶金中的更好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湿法冶金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应力分布的研究
8
作者 李涛 吕国强 +2 位作者 李遇贤 钱益超 张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5,共7页
在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可能导致硅片损伤,硅片上应力的分布及硅片上最大应力位置的确定对于降低硅片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矩形板的Levy解模型,计算冲洗过程中不同尺寸硅片上的挠度和应力值;然后,运用ABAQU... 在光伏单晶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可能导致硅片损伤,硅片上应力的分布及硅片上最大应力位置的确定对于降低硅片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矩形板的Levy解模型,计算冲洗过程中不同尺寸硅片上的挠度和应力值;然后,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硅片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运用矩形板Levy解模型计算时,特定比值下,当硅片的长宽比b/a=2、1、0.5时,最大应力值出现在自由边上(y=b)或固支边上(y=0)。当硅片宽度a固定、长度b逐渐增加时,在固支边上长宽比b/a=0.5时应力值最大,在自由边上长宽比b/a=0.9时应力值最大;当硅片的长宽比b/a=0.1~1.5时,硅片的最大应力分布在固支边上;当硅片的长宽比b/a=1.5~2时,硅片的最大应力分布在自由边上。通过最大挠度确定最大应力位置,虽然能减少大量计算,但是不够全面和准确。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出的结果与矩形板Levy解模型计算得出的应力分布规律一致,但是应力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将矩形板Levy解模型得出的结果与莫尔理论结合,推导出硅片上冲洗压力与硅片厚度的关系公式。利用该公式,当硅片厚度确定时,能计算出硅片上承受的最大冲洗压力;当冲洗压力确定时,能得出硅片冲洗时不被破坏的最小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单晶硅 矩形板Levy解 单晶硅片冲洗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分布式光伏-EV互补系统智能调度
9
作者 陈宁 李法社 +3 位作者 王霜 张慧聪 唐存靖 倪梓皓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4-1463,共10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大规模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的问题,通过建立分布式光伏-EV互补调度模型,以平抑光伏并网波动、增加EV用户经济性为目标,考虑光伏出力的随机性、负荷功率波动、EV接入时间及电量... 针对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大规模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的问题,通过建立分布式光伏-EV互补调度模型,以平抑光伏并网波动、增加EV用户经济性为目标,考虑光伏出力的随机性、负荷功率波动、EV接入时间及电量随机性、实时电价、电池老化成本等因素,提出采用梯度随机扰动的改进型近端策略优化算法(gradient random perturbation-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algorithm,GRP-PPO)进行求解,通过对模型目标函数的调整,得到基于不同优化目标的2种实时运行策略。通过算例可知,实时调度策略可有效地平抑并网点功率波动,调度效果较传统PPO算法提高了3.48%;策略一以用户的出行需求及平抑并网点功率波动为首要目标,能够保证用户的24h用车需求,同时并网点功率稳定率达到91.84%;策略二以用户经济效益为首要优化目标,全天参与调度的EV收益可达82.6元,可起到鼓励用户参与调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电动汽车 V2G 深度强化学习 实时调度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钴酸锂材料Mg/Se共掺直接再生研究
10
作者 张世玲 田乐 +1 位作者 孟奇 董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1,共7页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废旧正极材料短流程高值再生是重要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高温固相烧结以及Mg/Se共掺杂策略,来解决废旧钴酸锂材料的升级再生难题。主要是将废旧钴酸锂粉末在高温烧结补锂的同时...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废旧正极材料短流程高值再生是重要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高温固相烧结以及Mg/Se共掺杂策略,来解决废旧钴酸锂材料的升级再生难题。主要是将废旧钴酸锂粉末在高温烧结补锂的同时引入掺杂元素,一同实现体相的掺杂改性。研究发现这种直接再生协同掺杂改性的方式可以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优异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保持率,但并不改变材料的层状结构和颗粒形貌。再生材料在3.0~4.6 V工作电压下,可以释放194.6 mAh/g的首圈比容量,并且循环50圈的容量保持率可以高达71.58%,并且具有优异的大倍率电化学性能,有望为其他废旧正极材料提供新的再生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锂材料 高电压 结构稳定性 直接再生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1
作者 王兴明 胡雨琴 +5 位作者 范廷玉 董众兵 梁淑英 董鹏 储昭霞 邓瑞来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7,共15页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USEPA模型对微量元素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陷塘中Cd大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最高达11.78μg·L^(−1),Cu、Zn浓度最小值分别为13.75μg·L^(−1)、34.85μg·L^(−1),均大于长江河源区背景值3.01μg·L^(−1)、6.46μg·L^(−1),呈现一定富集现象,其中,Zn富集程度较高;与无光伏沉陷塘相比,沉陷塘微量元素浓度较低,没有受到光伏面板材料的影响或光伏面板影响较小,整体表现为漂浮型光伏电站>立柱型光伏电站>无光伏沉陷塘;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发现沉陷塘污染水平整体表现为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光伏沉陷塘>无光伏沉陷塘,沉陷塘>非沉陷塘;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显示,漂浮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冶金化工、汽车排放,立柱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矿业开采、道路交通、燃煤和农业肥料,无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内源污染,非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农业肥料和道路交通;健康风险评价发现沉陷塘中非致癌物质通过饮水摄入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最大为0.133,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致癌物质Cr、Cd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CR小于1×10^(−6),认为无致癌风险或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塘 微量元素 污染评价 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激振动驱动的串并列双柱群水动力特性及俘能研究
12
作者 罗竹梅 晁浩诚 +2 位作者 张晓旭 李俊 杨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6,共9页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对串列及并列布置的两个刚性连接三圆柱柱群结构涡激振动(VIV)响应特性及俘能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串列群间间距比Z=8、12和16和并列群间距比Z_(y)=4、6、8,约化速度U^(*)=2~13范围内,串列及并列布置中柱群结构...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对串列及并列布置的两个刚性连接三圆柱柱群结构涡激振动(VIV)响应特性及俘能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串列群间间距比Z=8、12和16和并列群间距比Z_(y)=4、6、8,约化速度U^(*)=2~13范围内,串列及并列布置中柱群结构的水动力干扰特性及俘能大小、俘能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组串列双柱群,串并列刚性连接的柱群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水动力特性和响应结果,在柱群间隙流与尾流的相互作用以及柱群的相互干扰作用下,两柱群结构的振幅响应出现了从涡激振动到驰振的过渡区。串列柱群后尾涡形式主要以2P、2S和2T形式脱落,个别约化速度下出现碎涡及带状涡。随着群间间距比的增加,柱群间相互干扰作用减弱。间距比对串列刚性连接柱群的俘能影响不明显,柱群的俘能值和能量密度随着U^(*)的增加而增加,当初始分支转换到上端分支时,上下游柱群的能量获取优势发生了变化。并列柱群间干扰通过尾涡相互作用后实现,因此柱群间相互作用微弱,Z_(y)=8时,其涡激振动响应与单柱群响应特性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能 俘能结构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俘能特性 刚性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评价
13
作者 骆钊 喻品钦 +3 位作者 王华 梁河森 李家浩 郑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7-243,共7页
为评估单晶硅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1 kW单晶硅光伏系统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运行环节、回收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 kW单晶硅光伏系统安装在昆明的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量... 为评估单晶硅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1 kW单晶硅光伏系统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运行环节、回收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 kW单晶硅光伏系统安装在昆明的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量为992.08 kWh,碳排放为2033.24 kg,能量回收期和碳排放回收期分别为0.90、16.96 a,都小于光伏系统的使用寿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中,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占比最大,其次是平衡组件生产和单晶硅片生产;改进太阳能级多晶硅、平衡组件和单晶硅片的生产技术,提高废弃光伏系统的回收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此外,运输距离和安装地点会对能量回收期和碳排放回收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光伏 生命周期评价 能量回收期 碳排放回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驼峰区能量损失与不稳定内流关联研究
14
作者 罗竹梅 董广贺 +2 位作者 曾云 杨涛 李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相较于传统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带有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在高水头、大容量和高比转速的工作条件下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以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水泵水轮机出现的驼峰特性和迟滞效应问题,对导叶小开度下的泵工况进行数值... 相较于传统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带有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在高水头、大容量和高比转速的工作条件下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以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水泵水轮机出现的驼峰特性和迟滞效应问题,对导叶小开度下的泵工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结合熵产理论与内流状态对水力损失进行分析,深入开展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泵工况驼峰区不稳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在导叶小开度运行时,也存在驼峰特性并伴随迟滞效应。在驼峰区运行时,转轮出口与导叶间无叶区高水力损失区域主要分布在长叶片尾缘,与传统叶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迟滞特性 水力损失 分流叶片 内流特性 水泵水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导叶空蚀的混流式水轮机内流场分析
15
作者 于凤荣 冉启立 +3 位作者 周明夫 潘泓江 刘宇晨 武文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90-997,共8页
为分析活动导叶不同空蚀程度下混流式水轮机的内流场演变规律,基于HLA855a-LJ-250型水轮机,根据活动导叶不同空化空蚀发展时期,分别建立完好、麻点状空蚀凹坑、蜂窝状空蚀凹坑、连片状空蚀凹坑共4种模型.机组在额定工况下运行,采用Reali... 为分析活动导叶不同空蚀程度下混流式水轮机的内流场演变规律,基于HLA855a-LJ-250型水轮机,根据活动导叶不同空化空蚀发展时期,分别建立完好、麻点状空蚀凹坑、蜂窝状空蚀凹坑、连片状空蚀凹坑共4种模型.机组在额定工况下运行,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宽频噪声模型进行稳态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导叶空化空蚀程度的提升,活动导叶部件湍动能数值和范围逐渐增大,空蚀凹坑处的水流冲击、摩擦等现象是引起能量耗散的重要原因;出现空化空蚀的机组转轮负压更低,转轮更容易发生空化空蚀,尾水管流线紊乱,严重制约尾水管能量回收利用,且空蚀程度越严重,其回收效率越低;空蚀程度还与活动导叶部件的声强呈高关联性,表现为声压级的数值和分布范围与空蚀程度呈正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机组状态监测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活动导叶 流致噪声 空化空蚀 声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基CO氧化抗硫催化剂中Gd_(2)O_(3)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利 袁姜勇 +7 位作者 李志强 李跃伦 赵云昆 杨冬霞 王成雄 王华 程显名 李孔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724,共12页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三种催化剂1%Pt/CZLY,1%Pt/CZLGd和1%Pt/CZLYGd。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RR、TEM、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稀土Gd元素可有效地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Ce^(3+...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三种催化剂1%Pt/CZLY,1%Pt/CZLGd和1%Pt/CZLYGd。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RR、TEM、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稀土Gd元素可有效地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Ce^(3+)物种和Olatt的形成。Gd作用下使得Pt颗粒更小和分散更均匀。1%Pt/CZLYGd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CO催化氧化活性(t90=95℃,GHSV=45000 mL/(g·h)),能够在反应条件下持续作用24 h转化率不下降,表现出良好的抗SO_(2)中毒性。Gd_(2)O_(3)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催化效率,增强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耐硫稳定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这对于开发工业应用高抗硫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基复合储氧材料 CO催化氧化 Pt基催化剂 GD 抗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烷改性UIO-66催化剂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一帆 纳薇 +1 位作者 高文桂 黄浩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3-1138,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有机硅烷改性的UiO-66铜基催化剂(CuO/Si-UiO-66),并对其进行了有关CO_(2)加氢制甲醇的实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等表征方法考察了有机硅烷改性对催化...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有机硅烷改性的UiO-66铜基催化剂(CuO/Si-UiO-66),并对其进行了有关CO_(2)加氢制甲醇的实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等表征方法考察了有机硅烷改性对催化剂的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有机硅烷改性后的催化剂相较于UiO-66的CO_(2)转换率、甲醇选择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稳定性方面有了显著的增强。这可能是因为有机硅烷中硅的进入到UiO-66骨架中使其结构稳定性得以保持,从而可以更好的限制分布较均匀的CuO纳米粒子。此外,还对催化剂进行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测试。在180℃、3 MPa的反应条件下CH3OH的时空产率最高,达到了72.4 mmol/(gMeoH·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CuO纳米颗粒 有机硅烷 CO_(2)甲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磷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宗魁 田阳 +5 位作者 徐宝强 杨斌 孔令鑫 梁栋 王立鹏 张嘉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4-74,共11页
随着半导体和电子仪器等关键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高纯磷的需求急剧增加。高纯磷是这些领域的重要原料,尤其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6N及以上高纯磷主要采用湿法制备,仍存在工艺流程长、磷收率低等问... 随着半导体和电子仪器等关键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高纯磷的需求急剧增加。高纯磷是这些领域的重要原料,尤其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6N及以上高纯磷主要采用湿法制备,仍存在工艺流程长、磷收率低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全球高纯磷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对高纯磷制备工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潜力。本文以高纯磷制备方法为主线,介绍了高纯磷火法及湿法制备工艺的原理及研究进展,对比了各自的工艺流程及优缺点,并探讨了高纯磷提纯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材料 分离纯化 火法制备 湿法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气开采用海洋立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潇 韩伟 +6 位作者 李拔 翁宇庆 贾书君 刘清友 张赢 王雪 曹宇曦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海洋立管作为连接海洋平台和海底管道的关键装备,是深水油气开采全系统中重要而又薄弱的环节,事关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在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系统梳理深水油气开采用海洋立管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前瞻未来发展... 海洋立管作为连接海洋平台和海底管道的关键装备,是深水油气开采全系统中重要而又薄弱的环节,事关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在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系统梳理深水油气开采用海洋立管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前瞻未来发展,兼具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价值。本文从抗疲劳、耐腐蚀两方面分析了深水油气开采用海洋立管的严苛服役性能要求,针对钻井隔水管、钢悬链立管、张力腿平台筋腱立管3种最为典型且应用广泛的海洋立管形式,综述了相应研究现状,比对了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差距并展望了对应的发展方向。整体上,深水油气开采用海洋立管作为高风险、高难度、高附加值的石油钻采装备,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相关核心材料和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国产海洋立管材料存在强度波动大、断裂韧性低、抗疲劳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全面满足严苛复杂的海洋服役条件,制约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平。亟需系统布局,引导上下游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相关产品的基础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加快实施海洋立管制造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立管 钻井隔水管 钢悬链立管 张力腿平台筋腱立管 抗疲劳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气化提纯制备高纯金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散同玉 孔祥峰 +1 位作者 刘大春 杨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高纯金属材料比粗金属具有更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等,是航空、电子等高科技领域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真空气化技术制备高纯金属优势特征明显,工艺流程短、纯化效率高、绿色低碳,成为当前的... 高纯金属材料比粗金属具有更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等,是航空、电子等高科技领域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真空气化技术制备高纯金属优势特征明显,工艺流程短、纯化效率高、绿色低碳,成为当前的主流方法。本文围绕真空气化挥发理论和工艺研究,简要介绍了纯物质饱和蒸气压、分离系数、气液相平衡图等真空气化基本原理,具体描述了立式单级冷凝装置、间歇式多级冷凝装置、三级冷凝装置等真空气化设备和国内外镁、锌、铅等高纯金属提纯现状。基于真空气化提纯高纯金属的现状,提出模拟计算结合实验研究明晰微量杂质的真空气化挥发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未来需完善砷、镓等战略金属的真空解离、挥发等扩散传递过程涉及的物理化学理论。文章对短流程、清洁高效制备高纯金属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金属 真空气化 深度纯化 杂质分离 绿色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