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PB试验技术在凿岩爆破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祥龙 张志平 +3 位作者 王建国 侯得峰 张智宇 黄永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8-181,共4页
“凿岩爆破工程”课程是采矿专业实验教学的基础课程,对SHPB设备结构、实验过程、原理进行了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SHPB实验原理和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借助SHPB装置与“凿岩爆破工程”理论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 “凿岩爆破工程”课程是采矿专业实验教学的基础课程,对SHPB设备结构、实验过程、原理进行了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SHPB实验原理和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借助SHPB装置与“凿岩爆破工程”理论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及科研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为大学生推开科研之路的第一扇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SHPB实验 采矿工程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空孔间距对爆破槽腔断面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祥龙 张志平 +2 位作者 王建国 李强 王子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142,共12页
为了探究空孔间距对巷道掘进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基于大红山铜矿某巷道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双大直径空孔不同布孔间距条件下的掏槽爆破成腔断面积,并对最优方案开展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孔间距d_(v)=1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164... 为了探究空孔间距对巷道掘进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基于大红山铜矿某巷道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双大直径空孔不同布孔间距条件下的掏槽爆破成腔断面积,并对最优方案开展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孔间距d_(v)=1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1641 m^(2);当d_(v)增加到d_(v)=2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2116 m^(2),断面积增大28.94%;当d_(v)增加到35 cm时,槽腔断面面积为0.2436 m^(2),断面积增大15.1%;但当d_(v)增大到45 cm时,槽腔面积为0.1740 m^(2),断面积减小17.8%;当d_(v)增大到55 cm时,槽腔面积为0.0951 m^(2),断面积减小45.3%。对成腔断面积最大的空孔间距d_(v)=35 cm的布孔方案进行现场试验,2号现场试验测得槽腔断面宽度、高度及断面积分别比模拟结果小4.0%、3.4%和4.98%,多次试验与模拟结果误差均在5%以内,能够为地下巷道掏槽爆破成腔体积预测的数值方法构建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掏槽爆破 数值模拟 空孔间距 空孔效应 槽腔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RHT本构的爆破碎裂判定方法优化及验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永辉 孙博 +3 位作者 张智宇 钱正乾 王军 李洪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5-574,共10页
为补充RHT本构在岩石爆破中损伤分区研究方面的不足,基于岩石损伤准则与RHT本构方程建立了碎裂判定分区的计算方法,开展数值仿真与现场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损伤半径计算公式进行了进一步划分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物质点法... 为补充RHT本构在岩石爆破中损伤分区研究方面的不足,基于岩石损伤准则与RHT本构方程建立了碎裂判定分区的计算方法,开展数值仿真与现场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损伤半径计算公式进行了进一步划分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物质点法能很好地模拟出以变钠质熔岩为主要岩性下根据损伤临界阈值Dcr与碎裂区临界阈值Dcf所划分的碎裂区域,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模拟拟合度高,RHT本构的碎裂判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爆破漏斗各项数据随着埋深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埋深590mm时达到最大;不同埋深条件下,变钠质熔岩破碎区半径在近自由面位置最大,之后随着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成果能够在爆破数值模拟中损伤分区计算方面提供一定方法,为相关爆破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RHT本构 损伤分区 数值模拟 爆破漏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岩屑抗剪性能及水孔填塞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智宇 张全龙 +2 位作者 曾继鹏 李卓 黄永辉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2,共9页
针对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矿山采矿大孔径露天台阶深孔爆破中的水孔填塞质量及冲孔问题,通过炮孔填塞基础理论、岩屑颗粒抗剪性能基础力学实验、矿山生产现场爆破漏斗实验等方法,对矿山大理岩岩屑颗粒粒径对填塞体的力学性能和填塞... 针对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矿山采矿大孔径露天台阶深孔爆破中的水孔填塞质量及冲孔问题,通过炮孔填塞基础理论、岩屑颗粒抗剪性能基础力学实验、矿山生产现场爆破漏斗实验等方法,对矿山大理岩岩屑颗粒粒径对填塞体的力学性能和填塞质量影响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分别构建了爆破漏斗体积及爆破漏斗半径随填塞料粒径大小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大于0.5 mm的牙轮钻岩屑颗粒占比较高区域集中在岩屑堆短边0.2~0.7 m、长边0.2~1.2 m范围内;水孔填塞效果判定的主要力学参数为岩屑颗粒抗剪性能,随着岩屑颗粒粒径的增加内摩擦角呈现增大趋势,黏聚力则明显下降,可认为是无黏性颗粒堆积体;爆破漏斗体积及半径随粒径增长呈现指数的先增长后稳定的变化趋势,最佳填塞料粒径区间为1~3 mm。经现场生产实验,冲孔率由27%降低至4.6%,大块率下降了8%,故一定粒径范围的岩屑颗粒能很好地解决露天水孔填塞爆破效果问题。该研究结果不仅对水孔填塞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还为水孔填塞技术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孔爆破 岩屑粒径 抗剪性能 填塞效果 爆破漏斗 冲孔率 大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动载下高温水冷后玄武岩的动力特性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泽辉 何童 +1 位作者 杜光钢 刘磊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73,共14页
为研究地应力、地温和动力扰动下岩石的动力特性,利用带围压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常温(25℃)和经历不同高温水冷(100、300、450和600℃)后的玄武岩试样开展了恒定动载下不同围压等级(2、4和6 MPa)的动态压缩实验,借助静态力学实... 为研究地应力、地温和动力扰动下岩石的动力特性,利用带围压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常温(25℃)和经历不同高温水冷(100、300、450和600℃)后的玄武岩试样开展了恒定动载下不同围压等级(2、4和6 MPa)的动态压缩实验,借助静态力学实验及微观实验的测试结果,分别探讨了温度和围压对玄武岩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并基于Weibull分布理论,构建了恒定动载下高温水冷后玄武岩的动态本构模型。结果表明:3组围压下,玄武岩的动态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均存在温度劣化效应,且围压越高,温度劣化效应越显著;常温和经历100~600℃高温水冷后玄武岩的动态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均存在围压强化效应,但该围压强化效应在600℃时有所减弱。围压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破碎程度不断加剧;温度一定时,随着围压的升高,试样的破碎程度逐渐降低。所建立的玄武岩动态本构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预测玄武岩在高温水冷和主动围压耦合作用下的动态力学行为,从而为地下资源开发及地下工程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高温水冷 动力特性 破坏特征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下结晶灰岩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卓 刘浩杉 +2 位作者 张智宇 李恒 钱青云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1,60,共9页
针对保留围岩在爆炸荷载下的稳定性问题,基于SHPB、二波分析和分形理论等,对不同应变率加载下云南某矿区结晶灰岩的应力-应变曲线、破碎形态、分型维数及能量耗散特性开展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应变率为49.64s^(-1)时,岩石试件破坏模... 针对保留围岩在爆炸荷载下的稳定性问题,基于SHPB、二波分析和分形理论等,对不同应变率加载下云南某矿区结晶灰岩的应力-应变曲线、破碎形态、分型维数及能量耗散特性开展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应变率为49.64s^(-1)时,岩石试件破坏模式主要为轴向劈裂破坏;应变率为87.05s^(-1)时的破坏模式为劈裂-剪切组合破坏;在动态抗压强度方面,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与之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静态抗压强度相比,动态强度增长因子由1.19增长至2.86;随着应变率增加,分形维数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规律,应变率在30.37~138.18s^(-1)时,Df值从1.96增加至2.23,但随着应变率的增加Df最终趋于某一阈值;耗能密度随入射能量呈指数增长。研究结果提供了不同应变率冲击荷载下结晶灰岩的动态破碎和耗能规律,为此类矿区安全高效的爆破施工及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SHPB 分形维数 耗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