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高原湖泊城市滨湖传统人居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明滇池湖畔村落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卢雨奇 周峰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5,共8页
中国西南地区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城市湖泊环境提升迫在眉睫。文章以城市与湖泊交界处的传统村落为切入点,选取昆明滇池湖畔乌龙村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人文-社会3个层面,构建滨湖传统村落PSR(压力-状态-响应)可持续发展模型,通过对压力... 中国西南地区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城市湖泊环境提升迫在眉睫。文章以城市与湖泊交界处的传统村落为切入点,选取昆明滇池湖畔乌龙村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人文-社会3个层面,构建滨湖传统村落PSR(压力-状态-响应)可持续发展模型,通过对压力指标以及状态指标的分析,形成了以政策、技术以及参与者3个层面为核心的响应指标体系。文章旨在通过PSR模型的构建形成适应西南高原湖泊城市滨湖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治理 传统村落 PSR模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城市下沉式广场空间形态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恒 周峰越 季翔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5,共8页
城市下沉式广场连通地下空间室内外,其风热环境对使用者体验有直接影响。文章旨在研究城市下沉式广场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微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研究采用了响应面法(RSM),分析了不同空间形态要素对生理等效温度(PET)的影响及其交... 城市下沉式广场连通地下空间室内外,其风热环境对使用者体验有直接影响。文章旨在研究城市下沉式广场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微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研究采用了响应面法(RSM),分析了不同空间形态要素对生理等效温度(PET)的影响及其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分析中,PET受开口长宽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因素交互分析中,夏季开口长宽比与通风口数量的组合对热环境影响较大,冬季则为开口边数与开口长宽比的组合。研究建立的PET和各空间要素的关系模型为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现状进行形态优化,可有效提高地下空间的热环境质量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沉式广场 空间形态 微气候 人体热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