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17
1
作者 卞蓉蓉 赵丽囡 +6 位作者 马熠熠 徐德超 高翔 戴兵 张玉强 郁胜强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已行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的血管通路通畅情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已行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的血管通路通畅情况以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共纳入82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68例(82.93%)患者既往有中心静脉临时插管病史。82例患者中,中心静脉双支病变13例(15.85%)、单支病变69例(84.15%);5例(6.10%)为轻度病变、17例(20.73%)为中度病变、35例(42.68%)为重度病变、25例(30.49%)为完全闭塞病变。82例患者中,57例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9例接受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PTS)治疗后获得血管再通。术后随访时间12~62个月。术后6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75.76%(50/66),术后12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68.18%(45/66),整个随访期间总体血管通路通畅率为59.09%(39/66)。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狭窄后,可影响血管通路使用寿命,对于有症状且不能缓解的患者,建议积极干预,介入治疗是中心静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以减少中心静脉狭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腔内介入治疗 支架 气囊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脱习服小鼠运动能力下降与骨骼肌线粒体损伤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高也卉 尚慧莹 +7 位作者 程宏愽 韩伟业 周维 余志平 汤响林 肖成荣 刘献 高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5-1382,共8页
目的:基于小鼠高原脱习服模型,探讨骨骼肌线粒体受损在脱习服所致运动功能下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高原脱习服模型组和平原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置于低压低氧舱中模拟海拔7000 m处理2周后,转移至平原环境继... 目的:基于小鼠高原脱习服模型,探讨骨骼肌线粒体受损在脱习服所致运动功能下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高原脱习服模型组和平原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置于低压低氧舱中模拟海拔7000 m处理2周后,转移至平原环境继续饲养8天,对照组在平原环境中饲养相同天数。自返回平原日起第0、1、3、5天进行小鼠抓力与爬杆测试,评估脱习服小鼠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于第4天和第8天进行跑台实验,评估小鼠运动耐力。第8天跑台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检测小鼠血清中乳酸(lactic acid,LA)、葡萄糖(glucose,GLU)、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水平以及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肌肉组织中线粒体生成、分裂、融合和氧化磷酸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脱习服模型组小鼠抓力下降,爬杆T-转时间和总时间延长,跑步力竭总时间和总路程减少。(2)跑台实验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LA、CK、LDH、ALT和AST含量升高,GLU含量下降;此外,模型组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降低。(3)至脱习服期结束,模型组小鼠上述异常指标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脱习服模型组小鼠肌肉组织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蛋白(ATP6V1A和Mt-CO2)、线粒体生成蛋白(PGC-1α和FGF21)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和MFN1)表达水平升高,而线粒体分裂蛋白(FIS1和DRP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高原脱习服期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在肌肉力量、运动协调性和运动耐力相关指标。此现象与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生成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习服 运动能力 骨骼肌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生成 线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