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ResNet网络的复杂工况下间歇运动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1
作者 肖剑 刘畅 +2 位作者 贺飞飞 刘韬 许磊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4-283,共10页
间歇式运动设备是智能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针对间歇运动设备运行过程轴承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复杂工况下有效数据获取困难且故障样本稀缺导致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精度较低的问题,提... 间歇式运动设备是智能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针对间歇运动设备运行过程轴承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复杂工况下有效数据获取困难且故障样本稀缺导致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模块(SAM)改进ResNet50网络(SResNet)的复杂工况下间歇运动设备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间歇工况识别方法用于提高状态数据的有效性;然后,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将处理后的一维状态数据转化为故障特征信息更丰富的二维时频图谱;最后,提出基于SAM改进ResNet50网络,利用SAM增强网络对重要特征的关注,提升轴承故障诊断准确性和稳定性。使用轴承故障状态模拟实验数据集验证所提方法的故障诊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工况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轴承的故障进行分类识别,且分类准确率可达到99%以上。与其他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诊断效果和泛化性能上均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运动设备 轴承 连续小波变换 残差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装箱填充率的改进鲸鱼模拟退火算法
2
作者 陈皓宇 罗璟 +3 位作者 杨灏泉 冯仁宇 袁锐波 甘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477-6485,共9页
针对多约束、大规模的三维装箱问题,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改进鲸鱼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元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对鲸鱼算法进行离散化处理,包括个体编码方式及更新机制等,利用模拟退火解决局部最优陷阱,并设计启发式... 针对多约束、大规模的三维装箱问题,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改进鲸鱼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元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对鲸鱼算法进行离散化处理,包括个体编码方式及更新机制等,利用模拟退火解决局部最优陷阱,并设计启发式装载规则进行解码,优化装箱方案。利用Bischoff和Ratcliff教授在OR-Library所提供的三维装箱标准算例和实际企业货物订单数据作为仿真案例,涵盖了从弱异构到强异构的货物类型。本研究所提算法同时兼顾了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在面对多种箱子类型时,具有较高的填充率,其中弱异构型货物平均容器填充率为92.24%,强异构型货物平均容器填充率为88.78%,总体平均容器填充率达91.29%,为三维装箱问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装箱 改进鲸鱼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启发式装载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力矩耦合矢量推进装置设计
3
作者 罗鹏 李军 许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矢量推进技术的提出有效改变了水下航行器在低速航行时较弱舵效的困境。由于推力的矢量化,使水下航行器具备直接的推力偏转能力,从而具备优秀的机动能力。本文以并联机器人控制技术出发,基于三台直线电动缸+球笼式万向节的方式,重点讨... 矢量推进技术的提出有效改变了水下航行器在低速航行时较弱舵效的困境。由于推力的矢量化,使水下航行器具备直接的推力偏转能力,从而具备优秀的机动能力。本文以并联机器人控制技术出发,基于三台直线电动缸+球笼式万向节的方式,重点讨论矢量控制技术研究。其创新之处在于推进电机无需装载在偏转运动机构中,而可搭载于航行器内部,再将力矩耦合至矢量舵偏转机构上,从而突破了矢量推进电机的体积和重量限制,为大功率矢量推进装置的研制提供了解决方案。仿真结果和实验显示所提出的矢量推进技术稳定可控,可以实现螺旋桨在俯仰和偏航2个自由度方向±15°的偏转,控制精度±0.2°/1°,速度15°/s,从而实现推力的矢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推进 并联机器人 球笼式万向节 力矩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结构参数对螺旋推进车行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录甜 许磊 +2 位作者 李军 罗鹏 陈刘波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7期56-61,共6页
为优化螺旋推进车结构设计,基于多体动力学和离散单元法对车辆行驶过程进行协同仿真,通过改变螺旋结构参数,包括螺旋角和螺旋线数,研究其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驱动速度和转速下,综合考虑螺旋角为30°时车... 为优化螺旋推进车结构设计,基于多体动力学和离散单元法对车辆行驶过程进行协同仿真,通过改变螺旋结构参数,包括螺旋角和螺旋线数,研究其对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驱动速度和转速下,综合考虑螺旋角为30°时车辆具有更好的行驶情况和驱动性能;螺旋线数量从1线增加为2线时,车辆滑转率明显降低,偏航角减小,行驶过程更平稳。研究结果可为螺旋推进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推进 协同仿真 行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