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万富 徐期莹 +1 位作者 罗彦 周春山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4-83,共10页
城乡规划设计行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如何提高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依据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利用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城乡规划设... 城乡规划设计行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如何提高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依据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利用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较高;人格特质并未显著地影响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对生理、安全保障、情感关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总体上会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积极影响;需求层次越高,对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越突出。因此,文章建议规划设计单位应在生理需求、安全保障需求、情感关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方面给予职工最大限度的满足,以提高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并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能为我国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 人格特质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工人村社区职住空间特征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2
作者 陈芯洁 徐苗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作为单位制时期的产物,中国大城市工人村社区在经历经济、政治、空间等多重转型后面临更为严峻的职住空间失衡问题。以重庆市主城区3个典型工人村社区为例,对工人村社区居民职住关系特征及其潜在空间影响要素进行探究后发现,区位和企业... 作为单位制时期的产物,中国大城市工人村社区在经历经济、政治、空间等多重转型后面临更为严峻的职住空间失衡问题。以重庆市主城区3个典型工人村社区为例,对工人村社区居民职住关系特征及其潜在空间影响要素进行探究后发现,区位和企业发展弱势的工人村社区以及社区内产业工人、高就业福利者、房产继承者等群体的职住空间失配问题最为严重。此外,居住和就业地用地混合度高、直达公交线路可达性强、就业地教育设施可达性强对工人村社区的职住关系具有积极影响,而搬迁企业的岗位供给、社区居民强烈的福利保障观念等因素会削弱社区周边高就业岗位密度或商业设施可达性对职住关系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村社区 职住空间失配 空间要素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铁客流的时空动态波动特征与比较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润彩 戢晓峰 +2 位作者 尹安藤 陈方 赵润林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0-1222,共13页
不同时段下行为主体生活方式的客观变化导致活动者地铁出行空间与模式发生改变,区别不同时段地铁客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有助于引导城市功能更新与集约增长。以深圳市为案例,运用时空数据挖掘与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从整体、站点、O... 不同时段下行为主体生活方式的客观变化导致活动者地铁出行空间与模式发生改变,区别不同时段地铁客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有助于引导城市功能更新与集约增长。以深圳市为案例,运用时空数据挖掘与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从整体、站点、OD多视角考察工作日、周末与节假日地铁客流在流量、流向、联系、结构上的时空动态波动特征。研究表明:1)网络整体视角下,工作日、节假日、周末表现为3种不同类型的地铁客流模式,分别呈现“双峰”“平峰”和“小双峰+平峰”形态。2)站点视角下,仅少数站点在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客流量及分担率差异显著,工作日客流高度集中于就业功能主导型站点,非工作日客流集中于交通枢纽型及综合型站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高混合度有助于客流分散和抗扰。3)OD视角下,地铁网络OD客流呈幂律分布且层级分异明显;地铁拓扑网络中心与不同时段下的客流中心均呈空间双耦合特征;周末与节假日的多元化出行以及城市中心的高密度混合开发模式弱化客流对特定线路的依赖,其客流联系易呈圈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客流 工作日 周末 节假日 时空异质性 多视角 OD客流 社区发现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南岸稻作聚落的多尺度人居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宇亮 罗丹 角媛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30,共11页
针对稻作聚落研究的学科分野,本文从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要素切入,以元江流域、大瓦遮河子流域、少数民族聚落3个不同尺度的“嵌套”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贯穿多尺度的多学科方法,旨在阐明多尺度空间的典型特征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研... 针对稻作聚落研究的学科分野,本文从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要素切入,以元江流域、大瓦遮河子流域、少数民族聚落3个不同尺度的“嵌套”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贯穿多尺度的多学科方法,旨在阐明多尺度空间的典型特征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流域层面具有“山水-水水平行”的空间特征与“均衡分布”效应,子流域层面以垂直分异的空间特征形成“分层异构”效应,聚落层面表现为各民居聚落差异化的“异质格局”效应。研究结论如下:不同尺度的“嵌套”空间之间通过人-地互动得以紧密联系;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的“分辨率”存在显著差异,必须采用贯穿多尺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效应 多尺度空间 元江南岸 稻作聚落 人居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规划编制人员的知识更新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肖颖 申峻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8-84,共7页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最先受到知识与能力双重挑战的是规划编制人员。当前规划编制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主要来自城乡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文章首先聚焦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最先受到知识与能力双重挑战的是规划编制人员。当前规划编制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主要来自城乡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文章首先聚焦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分别分析属于城乡规划和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的本科教育所构建的知识底盘,在此基础上,参考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中明确要求的编制内容,以及作者在规划编制和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体会,总结出拥有这两个专业背景的规划编制人员所面临的知识缺口,并从支撑国土规划开展的“国土空间构成要素、国土空间使用和规划的知识”3个知识类型出发,向拥有这两个专业背景的规划编制人员提出针对性的知识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知识短板 知识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改进BP神经网络的城市地面沉降预测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定义 左小清 +2 位作者 赵志芳 喜文飞 葛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4-1783,共10页
针对现有城市地面沉降预测方法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以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时序多因子角度提出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在城市地面沉降中的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主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值,然后通过S... 针对现有城市地面沉降预测方法过度依赖沉降数据、模型单一等问题,以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时序多因子角度提出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在城市地面沉降中的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主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值,然后通过SPSSAU软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因子分析选取主城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与获取的沉降监测值从多因子多时序角度构建GA-BP和PSO-BP预测模型,最后,得出最优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BAS-InSAR能有效监测城市地面沉降;GA-BP算法相比PSO-BP算法在城市地面沉降预测中性能更好、精度更高;该方法可对长时间、大范围城市地面沉降预测和对某一沉降点多期沉降趋势进行预测。该方法可作为城市地面沉降预测的有效手段,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地面沉降 影响因子 B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