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火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含量研究
1
作者 吕世懂 曲良冉 +4 位作者 吴万富 张继光 尹艳梅 蒋绍松 陈春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9,共9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火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含量情况,以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火麻籽制备的油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麻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Δ^(9)-THC含量,并用奇亚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和核桃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学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区分,并找出引起它们差异的关键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火麻籽油相对密度分别在0.9228~0.9238之间,折光指数分别在1.4770~1.4778之间;火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并且γ-亚麻酸仅在火麻籽油中检出。在火麻籽油样品中,都不同程度检出了Δ^(9)-THC,含量在0.15~42.76 mg/kg之间。结合脂肪酸组分及含量,PCA、CA和OPLS-DA能较好实现不同类型油脂的区分,并且油酸、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是实现不同类型油脂区分的关键变量。实验结果证明火麻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含有的Δ^(9)-THC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我国对火麻籽油及火麻相关食品中Δ^(9)-THC实施检测识别,并制定相关检测和限量要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油 脂肪酸组成 Δ^(9)-四氢大麻酚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识别不同比例大豆油和菜籽油调配的调和油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世懂 张慧君 +2 位作者 杨学芳 吴万富 张继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在以不同比例低芥酸菜籽油和大豆油调配的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随调和比例的改变而呈现一定趋势的增加或减小。结合脂肪酸组成,对所有的139个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大豆油和菜籽油可以互相实现区分,不同比例的调和油样品分布在调配的溯源样品之间,基本按照比例关系分布成一条直线。研究通过对菜籽油、大豆油及其不同比例调配的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它们之间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一些识别分析,为规范调和油的生产和保障公平有序的调和油市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菜籽油 调和油 脂肪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廉明 吕世懂 +3 位作者 吴远双 周降生 王晨 孟庆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为了解我国4种名优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滇红、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0种,滇红茶中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 为了解我国4种名优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滇红、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0种,滇红茶中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甲酯、2-戊基呋喃和橙花叔醇,祁红中主要是十六碳酸、植酮、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植醇和蒽等,正山小种中主要是植酮、香叶醇、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和芳樟醇氧化物,而金骏眉中主要是香叶醇、咖啡因、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苯乙醇、橙花叔醇和植醇;他们共同成分有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叶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植醇等。4种红茶在挥发性组成及含量上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32种;醇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其中滇红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高达69.08%;而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中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化合物之间比例和阈值的不同,形成了4种红茶各自独特的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晒青红茶与烘青红茶香气成分对比 被引量:24
4
作者 吕世懂 吴远双 +4 位作者 王晨 高雪梅 李江兵 张文睿 孟庆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2-6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找出这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结果表明,2种红茶中一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6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中分别占57.43%和60.45%,主要包括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和橙花叔醇等萜烯醇类物质。通过对比发现,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在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似性。但通过使用PCA和CA,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之间能实现较好的区分,说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这2种红茶的香气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结合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实现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红茶 烘青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多元统计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黄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廉明 吕世懂 +3 位作者 吴远双 周降生 王晨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1-286,共6页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我国两种黄茶(君山银针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我国两种黄茶(君山银针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在两种黄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5种,共有香气成分66种,它们的香气含量及组成较类似;两种黄茶香气成分均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50.95%和40.75%;君山银针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三烷、δ-杜松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十二烷等;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醇、十三烷、芳樟醇、咖啡因、δ-杜松烯、十二烷、β-紫罗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山银针 霍山黄芽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香气成分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晨 吕世懂 +1 位作者 廉明 孟庆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3,共9页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该类茶树制成的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和普洱生茶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分别为9种和67种,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于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之中,这些成分均具有一定香气特性。本研究表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可作为独立饮品,有类似于茶叶的香味感受,或者可与茶叶混合以提高或改善茶叶产品的香气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 普洱生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及特征指标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学芳 张继光 +1 位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7-223,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对密度范围为0.9188~0.9215;折光指数为1.4560~1.4669;碘值为108.4~116.2 g/100 g;皂化值为188.9~192.4 mg/g;共检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亚油酸含量在44.7%~55.5%,油酸含量在23.8%~33.1%,10个南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78.2%;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310~4446 mg/kg),与橄榄油相当,明显高于茶叶籽油、澳洲坚果油、核桃油、牛油果油等。综合考虑油脂色泽、角鲨烯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猜测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和油脂的制取工艺有关,部分南瓜籽油在深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角鲨烯。南瓜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对进一步挖掘南瓜籽开发应用前景,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特征指标 角鲨烯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油特征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学芳 吴万富 +1 位作者 吕世懂 张继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46,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不同产地的13个成品沙棘油及3份实验室提取的沙棘油(分籽油、全果油、果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特征指标(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份沙棘... 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不同产地的13个成品沙棘油及3份实验室提取的沙棘油(分籽油、全果油、果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特征指标(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份沙棘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折光指数(n40)、相对密度(d2020)、碘值3个特征指标基本是按籽油、果油、全果油的顺序依次减小,皂化值则较为接近。沙棘籽油以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88.1%;全果油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9%~70.4%;果油以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9%~89.1%。沙棘油与3个进口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在比例与含量上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沙棘油是一种营养丰富、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油 特征指标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种子性状及甜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研究
9
作者 张慧君 朱秀秀 +3 位作者 袁于舒 许润哲 李虎 吕世懂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8-203,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色马泡瓜、包瓜等30个甜瓜品种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种子形态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与面积比和角鲨烯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水平,但百粒重与面积比的极显著关系为负相关,即面积比越大,百粒重越小,而角鲨烯含...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色马泡瓜、包瓜等30个甜瓜品种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种子形态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与面积比和角鲨烯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水平,但百粒重与面积比的极显著关系为负相关,即面积比越大,百粒重越小,而角鲨烯含量却随着百粒重的增加有所增加。这30个品种甜瓜籽油中角鲨烯的含量较高(641.7~2858.3 mg/kg),主成分分析表明,共有4个主成分对其贡献率较大。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4类,其中第1、2类群,面积比和单个质量较小,但角鲨烯含量较高,第3、4类群则长/宽均值较大,角鲨烯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种子 种子性状 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继光 吴万富 +2 位作者 杨学芳 李悦 吕世懂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101,109,共9页
为深入了解云南特种木本油脂的营养价值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铁核桃油、青刺果油、澳洲坚果油、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橡胶籽油、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中的脂肪... 为深入了解云南特种木本油脂的营养价值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铁核桃油、青刺果油、澳洲坚果油、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橡胶籽油、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用橄榄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聚类及相似情况。在所有的9种特种木本油脂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共有成分8种,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等为主,各种油脂之间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差异较大,各具特色;除了漆树籽油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质量分数为77.2%,其他油脂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质量分数均不低于70.0%,其中美藤果油和铁核桃油甚至超过90.0%。9种特种木本油脂中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和澳洲坚果油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角鲨烯,铁核桃油和青刺果油中含量稍低,而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和橡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均小于10 mg/kg。结合脂肪酸组分及比例,PCA和CA能实现9种特种木本油脂之间各自的较好区分,并进一步分析发现澳洲坚果油与辣木籽油;铁核桃油与美藤果油;漆树籽油与牛油果油;普洱茶叶籽油与橄榄油、青刺果油、橡胶籽油,它们之间在聚类图上相似距离较近。总之,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都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结果能为繁荣我国食用油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木本油脂脂肪酸组成 角鲨烯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特征指标与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2 位作者 杨学芳 李悦 张继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70,共8页
采用化学滴定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自云南普洱的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及8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指标(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折光指数为1.4629~1.4634;相对密度为0.91... 采用化学滴定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自云南普洱的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及8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指标(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折光指数为1.4629~1.4634;相对密度为0.9148~0.9167;碘值为859~903 g·kg^(-1);皂化值为189.0~193.2 g·kg^(-1);棕榈酸含量为14.29%~15.75%;油酸含量为57.83%~61.41%;亚油酸含量为18.81%~23.11%;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7.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2%~82.4%。大叶种茶树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油茶籽油、橄榄油较为接近,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3∶1,脂肪酸的组成比例较为均衡,极具研发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籽油 气相色谱 特征指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瓜类种子性状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秀秀 张慧君 +5 位作者 袁于舒 许润哲 李虎 范玉朋 韩阳瑞 吕世懂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为探究不同瓜类种子性状与含油量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相关性,以苦瓜、瓜蒌、籽瓜和南瓜等15个品种的瓜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单粒质量、百粒质量、长、宽、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瓜种子单粒质... 为探究不同瓜类种子性状与含油量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相关性,以苦瓜、瓜蒌、籽瓜和南瓜等15个品种的瓜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单粒质量、百粒质量、长、宽、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瓜种子单粒质量最大、长度最长、宽度最宽,分别为0.2552 g、0.632 mm和0.383 mm;阿根廷蛇瓜种子百粒质量最大,为24.9193 g;砍瓜种子的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41.14%和2525.8 mg/kg;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长度越长,宽度越宽有利于单粒质量和百粒质量的增加,油中角鲨烯含量与干基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西葫芦、青皮绿肉酥、砍瓜、早熟南瓜和南瓜在籽油角鲨烯含量选育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砍瓜为种子高含油量及其油中高角鲨烯含量的瓜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种子性状 角鲨烯 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脂肪酸值测定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维香 张继光 +1 位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影响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对振荡器振幅、实验用水、指示剂、标准滴定溶液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振荡器振幅对测定结果存在显著影响,用三级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水溶剂氢氧化钾... 影响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对振荡器振幅、实验用水、指示剂、标准滴定溶液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粮食脂肪酸值测定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振荡器振幅对测定结果存在显著影响,用三级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水溶剂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代替现行方法中的不含CO_( 2)的蒸馏水、酚酞指示剂、95%乙醇溶剂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对测定结果不存在显著影响。经优化后的方法简化了实验用水的制备,提高了测定效率;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易于观察,解决了“终点判定难”的问题;手工滴定法适用范围更广,不仅适用于普通粮食的脂肪酸值测定,还适用于其他“有色”粮食的脂肪酸值测定;水溶剂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长期稳定性、短期稳定性都优于乙醇溶剂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减少了因标准滴定溶液带来的误差。优化后的方法易于掌握,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脂肪酸值 影响因素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组成的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模式识别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继光 吴万富 吕世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47-252,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对2种不同茶树种(油茶树和茶叶树)制取的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同时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挖掘它们... 采用气相色谱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对2种不同茶树种(油茶树和茶叶树)制取的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同时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挖掘它们的特征差异物。结果表明,在14个茶籽油(7个茶叶籽油和7个油茶籽油)中检出脂肪酸14种,共有成分12种,成分均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余脂肪酸含量均较低;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在茶籽油中平均占81.8%,在油茶籽油中平均占89.9%。利用统计学的手段,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能较好地区分2种的茶籽油,并进一步分析发现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十七烷酸、花生一烯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可能是区别2种茶籽油的特征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油茶籽油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 模式识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地涌金莲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明冲 周旭红 +3 位作者 李南 茹月蓉 镡思怡 王振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02-3313,共12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地涌金莲多酚的工艺条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地涌金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涌金莲花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依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选择超声波功率(X_(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地涌金莲多酚的工艺条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地涌金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涌金莲花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依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选择超声波功率(X_(1))、提取温度(X_(2))、提取时间(X_(3))和料液比(X4)为试验因素,多酚提取量(Y)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FRAP)为指标,评价地涌金莲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各因素对地涌金莲多酚提取量的影响排序:X_(2)>X_(3)>X_(1)>X4;X_(1)X_(2)、X_(1)X_(3)的交互作用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X_(2)X_(3)的交互作用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显著(P<0.05)。模型方程优化为Y=100.73-4.87X_(1)X_(2)-5.03X_(1)X_(3)-4.09X_(2)X_(3)-11.13X_(1)^(2)-9.06X^(2)_(2)-12.05X_(3)2-10.46X42,此时的地涌金莲多酚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360 W、提取温度55°C、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的地涌金莲多酚提取量为10.51 mg/g,与理论值(10.08 mg/g)接近。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地涌金莲多酚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0.03和39.68μg/mL,FRAP值为47.540μg/mL,且抗氧化能力高于槲皮素。【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地涌金莲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开发为一种安全、天然、可食用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涌金莲 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光度滴定法测定粮食中的脂肪酸值方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维香 张继光 +1 位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5期200-206,共7页
以磁力搅拌器作为提取装置,用无水乙醇提取试样中的脂肪酸,百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用全自动光度滴定仪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样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以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计算脂肪酸值。仪器自动完成从样液提取、过滤、... 以磁力搅拌器作为提取装置,用无水乙醇提取试样中的脂肪酸,百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用全自动光度滴定仪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样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以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计算脂肪酸值。仪器自动完成从样液提取、过滤、定量转移、滴定、计算全过程。研究表明,方法滴定精密度高,测定的重复性、准确性、稳定性符合国标方法的要求;仪器台间一致性可以达到国标方法的重复性要求;测定用时稻谷是电位滴定法、手工滴定法的三分之一,玉米是电位滴定法的五分之二、手工滴定法的二分之一,小麦粉是电位滴定法、手工滴定法的二分之一。方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测定过程受人为因素干扰小,适用于批量和快速测定;为基层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粮食时的储存品质把关检验和粮食检测机构大批量脂肪酸值检测工作提供适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脂肪酸值 全自动光度滴定法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电位模拟手工滴定法测定粮食脂肪酸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维香 吕世懂 张继光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通过建立与手工滴定法相关联的自动电位滴定法,研究更为稳定、可靠的脂肪酸值测定方法。按照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规定进行样品前处理,以自动电位滴定代替手工滴定,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样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同... 通过建立与手工滴定法相关联的自动电位滴定法,研究更为稳定、可靠的脂肪酸值测定方法。按照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规定进行样品前处理,以自动电位滴定代替手工滴定,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样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同时测定滴定过程中待测溶液pH的变化,绘制相应的pH-滴定体积实时变化曲线,到达设定的终点pH值即停止滴定,滴定过程以酚酞指示剂监测终点。结果表明,该法滴定过程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准确性与手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结果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再现性和稳定性,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值 自动电位滴定 粮食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不同地区青梅矿物质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3
18
作者 和玉凤 李南 +3 位作者 白永霞 吕燕 穆洪瑞 何学凯 《云南农业》 2023年第3期80-81,共2页
为研究地域差异对青梅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通过选取大理州洱源县、丽江市玉龙县、迪庆州开发区的青梅,用ICP-MS测定其中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青梅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地域对不同类别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有着较大差别。
关键词 青梅 矿物质元素 影响因素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兔眼蓝莓花青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粱光丽 和玉凤 +3 位作者 李南 吕燕 和春龙 穆洪瑞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蓝莓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以昆明、红河、丽江、楚雄、玉溪5个地区的兔眼蓝莓为测试对象,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芍药色素。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蓝莓均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含量...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蓝莓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以昆明、红河、丽江、楚雄、玉溪5个地区的兔眼蓝莓为测试对象,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芍药色素。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蓝莓均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含量,但是产地差异显著,蓝莓中花青素含量与温差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蓝莓 不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粮食中汞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南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2期255-256,共2页
利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测定方法对粮食中汞元素的痕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测定仪器的选择、测定条件的选择以及微波消解方法对样品的消解处理、微波消解光谱测定方法最佳参数的设定进行了实验测定与研究,研究表明:测定实验测得的... 利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测定方法对粮食中汞元素的痕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测定仪器的选择、测定条件的选择以及微波消解方法对样品的消解处理、微波消解光谱测定方法最佳参数的设定进行了实验测定与研究,研究表明:测定实验测得的粮食作物中汞含量数值与检验部分测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度法 粮食 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