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春云 常丽仙 +6 位作者 李俊义 祁燕伟 李卫昆 李惠敏 张映媛 高建鹏 刘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进行肝脏损伤程度及肝纤维化的评价,为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HBV DNA水平≥107 IU/mL、ALT≤40 U/L且临床资料完整者300例,收集其年... 目的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进行肝脏损伤程度及肝纤维化的评价,为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HBV DNA水平≥107 IU/mL、ALT≤40 U/L且临床资料完整者300例,收集其年龄、性别、感染HBV时间、血生化、HBsAg、HBV DNA等资料,并对患者的肝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炎症分级分为两组(G<2组和G≥2组),根据纤维化程度分为两组(S<2组和S≥2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G2和纤维化程度≥S2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患者中,G≥2组213例(71%),S≥2组120例(40%),基线年龄(26.06±9.01)岁,男性占48%,感染时间(5.62±5.09)年。单因素分析显示,G<2组和G≥2组ALT、ALP、Alb、PLT、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677、-11.612、2.149、5.410、-6.092、-2.911,P值均<0.05);S<2组与S≥2组比较,感染时间、ALT、ALP、Alb、HBV DNA、PLT、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20、-6.694、-7.880、2.349、4.552、19.160、-5.782、-5.622,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T(OR=10.270,95%CI:2.212~47.672,P=0.003)、ALP(OR=1.097,95%CI:1.013~1.188,P=0.023)是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炎症≥G2的独立危险因子;ALP(OR=1.034,95%CI:1.015~1.054,P<0.001)、PLT(OR=0.913,95%CI:0.886~0.938,P<0.001)、HBV DNA(OR=0.198,95%CI:0.062~0.636,P=0.007)和感染时间(OR=1.176,95%CI:1.033~1.340,P=0.015)是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纤维化≥S2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大多数免疫耐受期患者都有显著的肝组织学病变。ALT、ALP是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显著炎症的影响因素,ALP、HBV DNA、PLT和感染时间是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显著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耐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