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Al改性LiMn_(2)O_(4)正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郭昱娇 梁其梅 +2 位作者 林杰 宁平 郭俊明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5-1755,1840,共12页
以Li2CO_(3)、MnCO_(3)、Al(NO_(3))_(3)·9H_(2)O和Cr(CH_(3)COO)_(3)为原料,采用固相燃烧法和Cr/Al共掺杂优化暴露晶面取向策略,制备了不同Al掺杂量(x)LiCr_(0.02)Al_(x)Mn_(1.98–x)O_(4)(LCAMO-x,x=0.03、0.05、0.08和0.10,与... 以Li2CO_(3)、MnCO_(3)、Al(NO_(3))_(3)·9H_(2)O和Cr(CH_(3)COO)_(3)为原料,采用固相燃烧法和Cr/Al共掺杂优化暴露晶面取向策略,制备了不同Al掺杂量(x)LiCr_(0.02)Al_(x)Mn_(1.98–x)O_(4)(LCAMO-x,x=0.03、0.05、0.08和0.10,与总金属物质的量之比,下同)正极材料。采用XRD、SEM、TEM、XPS对LCAMO-x进行了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实验,考察了在Cr低掺杂量时,不同Al掺杂量对LCAMO-x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Al共掺杂未改变LiMn_(2)O_(4)的晶体结构,促进了材料晶粒及(111)、(100)和(110)晶面的生长,形成了截角八面体单晶颗粒形貌;LCAMO-0.05形成的单晶截角八面体颗粒形貌最完整,颗粒数量最多。由LCAMO-0.05制备的电极,在1 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21.1 mA·h/g,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2.6%;LCAMO-0.05电极在15 C和20 C的高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9.1和78.1 mA·h/g,循环1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1.6%和76.7%;在55℃和1 C倍率条件下,LCAMO-0.05电极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3.6 mA·h/g,2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5.6%;LCAMO-0.05电极的Li+扩散系数为5.85×10^(–12) cm^(2)/s,表观活化能为29.09 kJ/mol;5 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LCAMO-0.05的晶体结构和截角八面体颗粒形貌变化较小,表现出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锰酸锂 Cr/Al共掺杂 高倍率性能 正极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共掺杂和形貌调控制备LiMn_(2)O_(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琴 马姣 +3 位作者 钱志慧 李萌 郭昱娇 郭俊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6-1253,1269,共9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不同焙烧温度(600、650、700和750℃)下制备了LiZn_(0.05)Al_(0.03)Mn_(1.92)O_(4)正极材料,采用XRD、SEM、XPS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n-Al共掺杂和焙烧温度...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不同焙烧温度(600、650、700和750℃)下制备了LiZn_(0.05)Al_(0.03)Mn_(1.92)O_(4)正极材料,采用XRD、SEM、XPS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n-Al共掺杂和焙烧温度未改变LiMn_(2)O_(4)的晶体结构,正极材料的结晶性随焙烧温度(<750℃)的升高而增加,650℃及以上时形成了较多包含高暴露(111)晶面、小面积(110)、(100)晶面的截断八面体形貌晶粒,但750℃时正极材料发生部分分解。焙烧温度650℃的样品(LZAMO-650)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5 C和10 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1.3、99.9 mA·h/g,循环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1.5%、74.3%;LZAMO-650样品极化作用较小,有较好的循环可逆性,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132.14Ω)和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Li^(+)=3.65×10^(–16)cm^(2)/s)。Zn-Al共掺杂和形貌调控改性LiMn_(2)O_(4)正极材料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形成的截断八面体颗粒形貌降低了Mn的溶解,同时提供了更多的Li^(+)迁移三维通道,从而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燃烧法 尖晶石LiMn_(2)O_(4) Zn-Al共掺 形貌调控 焙烧温度 JAHN-TELLER效应 Mn溶解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燃烧制备纳米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马姣 钱志慧 +3 位作者 朱琴 白玮 郭昱娇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采用熔盐燃烧法在300℃、400℃、500℃和600℃下燃烧反应1h,然后经650℃焙烧3h,制得4种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所制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的原有立方尖晶石结构均没有被改变,随燃烧反应温度递增,粒... 采用熔盐燃烧法在300℃、400℃、500℃和600℃下燃烧反应1h,然后经650℃焙烧3h,制得4种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所制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的原有立方尖晶石结构均没有被改变,随燃烧反应温度递增,粒径略微增大,由纳米类球形颗粒变为亚微米多面体类球形颗粒。其中,燃烧反应优化温度500℃制备的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为纳米级多面体类球形颗粒,电化学性能优良,在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和1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分别是103.8mAh/g和90.3%,而5C和更高倍率10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8.4mAh/g和88.2mAh/g,分别经500和1000次循环后仍有79.0%和76.1%的容量保持率。该材料具有较小的表观活化能(25.7kJ/mol)及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3.54×10^(-16)cm^(2)/s)。Ni掺杂提高了循环过程中LiMn 2O 4晶体结构稳定性,抑制了Jahn-Teller畸变,适宜的燃烧反应温度可制备纳米级颗粒样品,提升其高倍率容量和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熔盐燃烧法 镍掺杂 JAHN-TELLER畸变 纳米尺寸 高倍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灵仙中锌、锰、铜的初级形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昱娇 林杰 +1 位作者 宁平 郭俊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2-517,共6页
为探讨云南威灵仙锌、铜、锰微量元素的形态分布及评价其健康风险,采取正辛醇-水分配体系模拟威灵仙水煎液中锌、铜、锰在人体胃肠中的分配情况。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威灵仙原药、水煎液和水溶态、醇溶态中锌、铜、锰的质量比,并对... 为探讨云南威灵仙锌、铜、锰微量元素的形态分布及评价其健康风险,采取正辛醇-水分配体系模拟威灵仙水煎液中锌、铜、锰在人体胃肠中的分配情况。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威灵仙原药、水煎液和水溶态、醇溶态中锌、铜、锰的质量比,并对3种微量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威灵仙原药中锌、铜和锰元素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0.10μg/g、21.44μg/g和372.74μg/g,其中锰质量比约为锌质量比的37倍;水煎液锌、铜和锰元素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27μg/g、3.79μg/g和66.47μg/g,溶出率分别为32.42%、17.66%和17.83%,以锌元素的溶出率最高,而铜和锰溶出率较低且基本相同;锌、铜和锰元素主要存在于水溶态中,少量存在于醇溶态中;锌和锰元素的吸收可能分别主要集中在肠部和胃部,铜则在胃、肠中均可能吸收较多;服用原药和水煎液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健康风险,在醇溶态中3种微量元素也没有非致癌健康风险。从健康风险的角度看,以威灵仙水煎液服用可进一步降低非致癌健康风险;在原药、水煎液和醇溶态中锌、铜、锰对人体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程度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威灵仙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量元素 形态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燃烧法制备Ni-Cr共掺LiMn_(2)O_(4)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昱娇 罗学英 +2 位作者 林杰 宁平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2,共7页
采用熔盐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制备了一系列尖晶石型LiNi_(0.05)Cr_(0.05)Mn_(1.90)O_(4)(LNCMO)正极材料,研究了焙烧温度对LNCMO的结构、微观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都归属于LiMn_(2)O_(4... 采用熔盐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制备了一系列尖晶石型LiNi_(0.05)Cr_(0.05)Mn_(1.90)O_(4)(LNCMO)正极材料,研究了焙烧温度对LNCMO的结构、微观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都归属于LiMn_(2)O_(4)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随焙烧温度升高,样品颗粒逐渐增大,其中550℃制备的为纳米级颗粒,其余为亚微米级。其中600℃焙烧温度制备的LNCMO样品展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5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9.1mAh/g,5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75.7%。电流密度增大到15C和30C时,经800次循环后该样品仍有64.4%和60.6%的容量保持率,并且其具有最大的Li+扩散系数(6.31×10^(-16) cm^(2)/s)和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89.0Ω)。Ni-Cr共掺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适宜的二次焙烧温度有利于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提高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Ni-Cr共掺杂 熔盐燃烧法 焙烧温度 正极材料 JAHN-TELLER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e共掺LiMn_(2)O_(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紫林 刘红雷 +4 位作者 郭昱娇 吉颖 向明武 刘晓芳 郭俊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32,共7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快速合成了LiNi_(0.08)Fe_(x)Mn_(1.92-x)O_(4)(x≤0.08)正极材料,并探究了正极材料样品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及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Fe共掺没有改变LiMn_(2)O_(4)的立方尖晶石结构,促进了其晶体发育和{111}、{1... 采用固相燃烧法快速合成了LiNi_(0.08)Fe_(x)Mn_(1.92-x)O_(4)(x≤0.08)正极材料,并探究了正极材料样品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及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Fe共掺没有改变LiMn_(2)O_(4)的立方尖晶石结构,促进了其晶体发育和{111}、{110}、{100}晶面的择优生长,部分颗粒形成了以高暴露{111}晶面为主和少量{110}、{100}晶面的截断八面体形貌。LiNi_(0.08)Fe_(0.05)Mn_(1.87)O_(4)样品在较低倍率(≤5 C)时,其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在25℃下,1 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6.1 mAh/g, 1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2.0%;5 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0.1 mAh/g, 2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2.8%。LiNi_(0.08)Fe_(0.05)Mn_(1.87)O_(4)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5×10^(-15)cm^(2)/s和26.52 kJ/mol,表明其有较好的Li+迁移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Ni-Fe共掺杂 截断八面体 固相燃烧法 JAHN-TELLER畸变 Mn溶解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燃烧法制备LiNi_(0.10)Cr_(0.05)Mn_(1.85)O_(4)的性能
7
作者 郭昱娇 罗学英 +1 位作者 林杰 郭俊明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1-655,共5页
元素掺杂可抑制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Jahn-Teller畸变。采用熔盐燃烧法制备Ni、Cr共掺杂LiNi_(0.10)Cr_(0.05)Mn_(1.85)O_(4)。Ni、Cr共掺杂和焙烧未改变产物的晶体结构,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颗粒粒径变大,结晶性提高。焙烧... 元素掺杂可抑制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Jahn-Teller畸变。采用熔盐燃烧法制备Ni、Cr共掺杂LiNi_(0.10)Cr_(0.05)Mn_(1.85)O_(4)。Ni、Cr共掺杂和焙烧未改变产物的晶体结构,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颗粒粒径变大,结晶性提高。焙烧温度在650℃及以下的样品为纳米级;700℃及以上的为亚微米级;750℃是颗粒突然增大的突变温度。焙烧温度为600℃的样品,电荷转移阻抗最小、Li^(+)扩散系数最大,性能较好。在3.0~4.5 V循环,1.0 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7.3 mAh/g,循环1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2.8%;10.0 C和20.0 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7.6 mAh/g和66.6 mAh/g,循环1000次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56.7%和66.7%。焙烧温度可调控LiNi_(0.10)Cr_(0.05)Mn_(1.85)O_(4)的颗粒尺寸;Ni、Cr共掺杂可抑制Jahn-Teller畸变,稳定晶体结构,延长高倍率循环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共掺杂 熔盐燃烧 焙烧 JAHN-TELLER畸变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