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地区稻田养殖芙蓉鲤鲫对照试验及分析——以昆明市寻甸县为例
1
作者 熊清海 安莉 +3 位作者 胡国华 曲品 丁石花 张丽媛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7期81-83,共3页
芙蓉鲤鲫自2012年引入云南昆明、开远等地进行养殖,由于该鱼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易养殖、耐运输、耐操作等优良性状,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现已成为滇中地区稻田主要套养品种。笔者团队在滇中地区稻田放养不同规格和密度的芙蓉鲤鲫,进行稻... 芙蓉鲤鲫自2012年引入云南昆明、开远等地进行养殖,由于该鱼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易养殖、耐运输、耐操作等优良性状,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现已成为滇中地区稻田主要套养品种。笔者团队在滇中地区稻田放养不同规格和密度的芙蓉鲤鲫,进行稻渔综合种养试验,通过平均增重率指标分析适合当地的最优放养模式。结果显示:放养密度是影响平均增重率的主要因素。每亩放养30kg规格为150g/尾~200g/尾的芙蓉鲤鲫鱼种,经过一个种养周期,芙蓉鲤鲫平均增重率最高达63.42%,可实现亩产稻花鱼49.03kg,稻谷约650kg,综合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殖 放养模式 滇中地区 云南昆明 寻甸县 不同规格 综合效益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濒危动物银白鱼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2
作者 王慧 曲品 +2 位作者 张丽媛 刘立国 蒋荣明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0期38-40,共3页
银白鱼是滇池特有土著鱼类,现被列入濒危等级。本文根据2019年~2023年调查数据,对银白鱼野生种群年龄、生长及繁殖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物种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银白鱼(Anabarilius alburnops)地方名“小白鱼”,隶属鲤形目... 银白鱼是滇池特有土著鱼类,现被列入濒危等级。本文根据2019年~2023年调查数据,对银白鱼野生种群年龄、生长及繁殖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物种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银白鱼(Anabarilius alburnops)地方名“小白鱼”,隶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中小型鱼类,野生种群的分布地仅为滇池湖体,是滇池特有土著鱼,滇池代表性鱼类之一。曾是滇池鱼类优势种和主要经济鱼类。随着滇池水环境变化,受诸多因素影响,银白鱼种群几近消失,该物种被《IUCN Red List》(Version 2022)《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银白鱼作为滇池水生态系统和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保护 濒危动物 水环境变化 野生种群 银白鱼 水生态系统 水产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短吻银鱼移殖滇池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礼存 庄大栋 +2 位作者 迟金钊 陈丽莉 张吉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9-88,共10页
1979-1985年对移入滇池后的太湖短吻银鱼个体、群体生态和资源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滇池全年均具有适合太湖短吻银鱼生长、繁殖的良好理化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基础,因而缩短了它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周期.如1979年引进的银鱼,经几个月... 1979-1985年对移入滇池后的太湖短吻银鱼个体、群体生态和资源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滇池全年均具有适合太湖短吻银鱼生长、繁殖的良好理化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基础,因而缩短了它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周期.如1979年引进的银鱼,经几个月的生长,当年11月份就达到性成熟,孵出的仔鱼生长到次年8-9月份又成熟产卵,孵出的仔鱼生长到第三年4-5月份又成熟产卵,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生殖群体,即春群、秋群和冬群,但寿命仍然是一年.因而其种群发展极快,1980-1986年总捕捞量达10000t,最高年产(1984年)达3200t,平均亩产达7.16kg,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短吻银鱼 生殖群体 性成熟 饵料基础 种群发展 肥满度 雌鱼 雄鱼 产卵期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宗海鱼虾中砷、镉、铅、汞含量
4
作者 张丽媛 熊清海 +5 位作者 田敏 卯小见 王慧 蒋荣明 李晶 董学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目的】分析阳宗海鱼虾中砷等重金属的含量。【方法】于2022年9月采集阳宗海鱼虾样本15种,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其无机砷、镉、铅和总汞含量,运用均值型指数法评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对比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 【目的】分析阳宗海鱼虾中砷等重金属的含量。【方法】于2022年9月采集阳宗海鱼虾样本15种,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其无机砷、镉、铅和总汞含量,运用均值型指数法评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对比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以评估食用安全性。【结果】鱼虾样本中的无机砷含量为未检出(not detected,ND)~0.190 mg/kg,镉含量为ND~0.023 mg/kg,铅含量为ND~0.071 mg/kg,总汞含量为ND~0.120 mg/kg。虾中的无机砷和镉含量较高,且与鱼类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鱼类中的总汞含量显著高于虾。在鱼类中,尼罗罗非鱼的无机砷含量最高,高体鳑鲏对无机砷、镉和铅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虾的污染指数为0.107,属于微污染;鱼类的污染指数低于0.5,属于未污染或轻污染。根据鱼虾的重金属含量,计算得出人均每周重金属摄入量占PTWI标准值的0.020%~3.500%。【结论】阳宗海鱼虾样本中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无公害食品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总体污染程度为未污染或轻、微污染。初步推测阳宗海鱼虾的食用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宗海 鱼类 重金属污染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5
作者 张玲 李晓辉 +1 位作者 田敏 张志雄 《云南农业》 2025年第7期28-29,共2页
思茅区宜渔水域面积较大,水库渔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糯扎渡库区水域面积大、水质优、资源丰富,为渔业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思茅区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5.21亿m^(3),居全市第七位;人均占有量3629 m^(3),居全市第十位。全区共建有136座蓄... 思茅区宜渔水域面积较大,水库渔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糯扎渡库区水域面积大、水质优、资源丰富,为渔业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思茅区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5.21亿m^(3),居全市第七位;人均占有量3629 m^(3),居全市第十位。全区共建有136座蓄水工程,总库容1.46亿m^(3),水资源利用率为4.8%,居全市第二位。这些蓄水工程包括2座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61座小(二)型水库、15座小型水库、8座坝塘以及7座小水电站。此外,全区有25座水库作为饮用水源,糯扎渡电站库区水面达6113 hm2,涉及思茅港、龙潭、云仙3个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区 糯扎渡库区 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名贵观赏水草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彭军 黄茂 胡景荣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分别采用名贵观赏水草小卷浪和珍珠草成熟母株的芽胚和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成功获得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用75%的乙醇浸6 s后加入0.05%的升汞溶液浸12 min,再用无菌水配制1%的链霉素液浸泡2 h,消毒效果较好,存活... 分别采用名贵观赏水草小卷浪和珍珠草成熟母株的芽胚和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成功获得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用75%的乙醇浸6 s后加入0.05%的升汞溶液浸12 min,再用无菌水配制1%的链霉素液浸泡2 h,消毒效果较好,存活率最高;继代扩繁采用MS+6-BA 0.2 mg/L+NAA0.2 mg/L培养基,壮苗和生根采用MS+6-BA 0.1 mg/L+NAA 0.3 mg/L培养基,可批量快速培育出带有根系的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水草 组织培养 无性繁殖 小卷浪 珍珠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和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永仙 《云南农业》 2008年第6期17-17,共1页
抗生素是水产养殖中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要尽量减少用药量,由于抗生素产生药物残留,耐药性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已逐步表现出了阻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和绿色食品的青睐,抗生素... 抗生素是水产养殖中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要尽量减少用药量,由于抗生素产生药物残留,耐药性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已逐步表现出了阻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和绿色食品的青睐,抗生素在水产饲料以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迟早会成为历史,因此要逐步用中草药来替代抗生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药物 水产养殖业 中草药 疾病防治 药物残留 细菌性疾病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嵩明白鱼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军 严晖 +5 位作者 刘进海 李建忠 肖勇 杨剑虹 杨辉明 黄茂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2期69-71,共3页
为保护、开发利用云南土著鱼类资源,开展了嵩明白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催产药物和剂量对嵩明白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发现,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加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效果好,效应时间为21 h,人工... 为保护、开发利用云南土著鱼类资源,开展了嵩明白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催产药物和剂量对嵩明白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发现,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加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效果好,效应时间为21 h,人工采卵流畅,催产率为100%;而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效果较差,只有6尾雌鱼产卵,人工采卵不流畅,催产率为50%。在水温16℃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96 h,孵化积温为1536℃·h。试验共孵化出嵩明白鱼水花鱼苗4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明白鱼 人工繁殖 催产率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甸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清海 安莉 +3 位作者 杨剑虹 田敏 曲品 蒋荣明 《科学养鱼》 2023年第3期26-27,共2页
寻甸县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牛栏江穿流其中,山泉众多,水资源十分充沛,适宜稻田养鱼面积1 666.67公顷。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广布的稻田,近年来寻甸县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形成了以芙蓉鲤鲫为主养品种的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种养... 寻甸县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牛栏江穿流其中,山泉众多,水资源十分充沛,适宜稻田养鱼面积1 666.67公顷。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广布的稻田,近年来寻甸县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形成了以芙蓉鲤鲫为主养品种的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种养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 000亩以上,平均亩产稻谷660千克、稻花鱼42.5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寻甸县 牛栏江 南盘江 综合种养 水资源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四春 张友存 +1 位作者 杨崇保 彭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293-294,共2页
收集从抚仙湖捕获的野生杞麓鲤原种36尾,通过人工驯养培育,获得性成熟杞麓鲤亲本4尾,模拟自然生态产卵环境,布设人工仿生产卵池,通过近5年的探索研究,2013年首次繁殖产卵,获得鱼卵6万粒,孵化水花4.9万尾,培育成规格6 cm以上鱼种2.8万尾... 收集从抚仙湖捕获的野生杞麓鲤原种36尾,通过人工驯养培育,获得性成熟杞麓鲤亲本4尾,模拟自然生态产卵环境,布设人工仿生产卵池,通过近5年的探索研究,2013年首次繁殖产卵,获得鱼卵6万粒,孵化水花4.9万尾,培育成规格6 cm以上鱼种2.8万尾,杞麓鲤人工驯养繁育获得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麓鲤 人工驯养 繁育 抚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四春 夏黎亮 +4 位作者 张友存 王宝云 张培青 杨崇保 彭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278-280,283,共4页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倒刺鲃 人工驯养繁殖 抚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虹鳟鱼发眼卵分批孵化研究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媛 杨春林 胡仁云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0期65-67,共3页
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2016年3月分3个批次从美国引进4万粒、4万粒、5万粒三倍体虹鳟鱼发眼卵进行孵化试验研究。孵化设施和步骤相同,孵化条件除孵化时间和孵化水温不同外皆相似或相同,详细记录孵化过程和条件。发现试验温度5~13℃... 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2016年3月分3个批次从美国引进4万粒、4万粒、5万粒三倍体虹鳟鱼发眼卵进行孵化试验研究。孵化设施和步骤相同,孵化条件除孵化时间和孵化水温不同外皆相似或相同,详细记录孵化过程和条件。发现试验温度5~13℃区间,温度越高,开始破膜和全部破膜天数越短。9~10℃对应上浮率和生长至3 cm长度成活率最高,12~13℃时最低,5~6℃时居中。3批次孵化水温中,较理想的水温为9~10℃,对应时间为1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虹鳟鱼 发眼卵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13
作者 李一朝 李凌 《农技服务》 2015年第8期184-184,共1页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消化道可分为口、食道、小肠和直肠,没有明显的胃结构。文章探讨了半滑舌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消化道 组织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的阳宗海鱼类行为特征及其资源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丽媛 杨剑虹 +6 位作者 熊清海 田敏 王慧 曲品 蒋荣明 寇春妮 武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阳宗海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为评估其鱼类分布特征及资源现状,分别于2022年3、5、8和10月采集渔获物,并于6月20—21日昼夜利用鱼探仪进行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阳宗海共采集鱼类24种,隶属于7目14科23属,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阳宗海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为评估其鱼类分布特征及资源现状,分别于2022年3、5、8和10月采集渔获物,并于6月20—21日昼夜利用鱼探仪进行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阳宗海共采集鱼类24种,隶属于7目14科23属,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子陵吻鰕虎(Rhinogobius giurinus)、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为阳宗海鱼类优势种。其中,太湖新银鱼、子陵吻鰕虎等小个体鱼类,数量占比超90%。整体来看,鱼类水平空间分布无明显昼夜差异,高密度区均分布在南北2个浅水区。鱼类垂直分布、行为特征存在显著昼夜差异,表现为夜间大量弱声信号聚集于5~10 m水层,白天则分散分布;夜间75%的鱼类向上游动而昼间则相反,中小型鱼类在夜间小幅上浮,而大型鱼类在夜间垂直迁移更为活跃。初步估算,阳宗海鱼类昼夜平均密度分别为0.033和0.038尾·m−3。结果表明,目前阳宗海已形成了以外来鱼类为优势种、土著鱼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的新群落结构。建议加大对太湖新银鱼等小型鱼类的捕捞,继续开展鲢、鳙和中上层土著肉食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来调整鱼类群落结构,以达到调控水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评估 水声学 种类组成 空间分布 昼夜节律 阳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河段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玉姣 张铭枭 +5 位作者 黄松茂 武祥伟 姚创 刘霄 彭军 孔令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59-64,86,共7页
为了解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河段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交汇处桥梁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开展了资源调查。3个采样点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57种,硅藻门物种最多,有27种,表现为明显的河流相;浮游动物26种,原生动物、轮虫占绝对优势;底栖动物34... 为了解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河段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交汇处桥梁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开展了资源调查。3个采样点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57种,硅藻门物种最多,有27种,表现为明显的河流相;浮游动物26种,原生动物、轮虫占绝对优势;底栖动物34种,各采样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日本沼虾和萝卜螺;调查区域共采集到鱼类5目12科26种,以鲤形目的鱼类占绝大多数,鲤科鱼类为主体鱼,占本目的82.35%,南腊河流域的鱼类以定居型土著鱼类为主,多产黏沉性卵,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处的桥梁建设对水生生物会造成局部影响,但对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从水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来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须对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继续监测,为今后保护区鱼类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腊河 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宗海鱼类群落结构及变化
16
作者 张丽媛 熊清海 +5 位作者 田敏 刘淑伟 王慧 曲品 蒋荣明 杨剑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目的】摸清阳宗海鱼类资源现状,分析鱼类变迁,为鱼类管理和湖泊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22年3、5、8和10月在阳宗海的10个采样点,使用8种网目刺网和2种地笼开展4次实地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划定优势种,采用Shannon-W... 【目的】摸清阳宗海鱼类资源现状,分析鱼类变迁,为鱼类管理和湖泊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22年3、5、8和10月在阳宗海的10个采样点,使用8种网目刺网和2种地笼开展4次实地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划定优势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析鱼类多样性。【结果】采集到鱼类32976尾,共计791694 g,隶属7目11科23属24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11种,占45.83%;外来种19种,占79.17%;优势种为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nobilis)和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渔获物中,3月个体数量最多,占41.62%;8月种类数量最多,占95.83%,渔获量也最大,占40.84%;明珠湾个体数量最多,占22.06%,渔获量也最大,占15.82%;阳宗大河口种类数量最多,占91.67%;小型鱼类数量占95.04%;外来种数量占99.27%、质量占97.40%。鱼类多样性为较低至一般水平。与历史记录相比,阳宗海鱼类群落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历史记录的20种土著种仅采集到5种,且为广布、广适种;首次记录到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鲇(Silurus asot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和粘皮鲻鰕虎鱼(Mugilogobius myxodermus)。【结论】阳宗海鱼类主要由外来种组成,小型化明显,外来种引入和生境破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宗海 鱼类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塘田式稻渔综合种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慧 安莉 +1 位作者 张丽媛 杨世杰 《云南农业》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热带湿润区。东南与老挝山水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土地面积近2万km^(2),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年均气温...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热带湿润区。东南与老挝山水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土地面积近2万km^(2),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年均气温18.9~22.6℃,年降雨量1136~1513 mm。州内最高点是勐海县勐宋乡滑竹梁子,海拔2429 m,最低点是澜沧江与南腊河会合处,海拔47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州 勐海县 勐腊县 南腊河 景洪市 湿润区 北回归线 年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宁县鲟鱼绿色养殖模式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志雄 邓润 +3 位作者 任霄 田敏 张玲 张员超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23-125,共3页
通过树立高原鲟鱼绿色健康养殖理念,突出投入品控制、养殖环境控制两条主线,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编制养殖技术规程,实现高原鲟鱼质量全程可控、绿色品牌化。
关键词 高原鲟鱼 绿色养殖 绿色品牌 产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十年禁渔背景下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的可行性路径
19
作者 曾庆飞 潘珉 +3 位作者 谷孝鸿 陈辉辉 毛志刚 杨剑虹 《中国水产》 CAS 2023年第5期57-59,共3页
十年禁渔的实施,对滇池土著珍稀鱼类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滇池高原湖泊的特殊性,鱼类群落结构单一化和个体小型化等问题依然凸显。本文在十年禁渔背景下,就滇池鱼类资源结构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生态服务功... 十年禁渔的实施,对滇池土著珍稀鱼类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滇池高原湖泊的特殊性,鱼类群落结构单一化和个体小型化等问题依然凸显。本文在十年禁渔背景下,就滇池鱼类资源结构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后续滇池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鱼类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禁渔 生态服务功能 鱼类群落结构 可行性路径 高原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梭江桥工程对西双版纳罗梭江鱼类州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生物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琳剑 王正阳 +4 位作者 彭军 毕保良 陈路斯 武祥伟 孔令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7,共8页
【目的】罗梭江桥工程跨越罗梭江鱼类州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罗梭江桥工程建成后对水生态的影响,对桥梁工程区域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方法】参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98采集水样,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分析评价;依据《内陆水域渔业资源... 【目的】罗梭江桥工程跨越罗梭江鱼类州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罗梭江桥工程建成后对水生态的影响,对桥梁工程区域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方法】参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98采集水样,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分析评价;依据《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采用实地捕捞、市场调查和走访了解等方法进行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共检测出浮游植物计5门36属,组成以硅藻门为主,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98~2.62;检测出浮游动物95属165种,原生动物种类最多,以浮游动物综合分析江段水质,调查区域属轻清洁水体;检测出大型底栖动物26种,种类最多的是软体动物门;采集到鱼类34种,隶属于4目13科30属,土著鱼占比79.41%,为典型的东南亚热带鱼类区系类型。【结论】调查区水生生物资源现存量丰富,跨江建桥对水体影响非常有限,而且大多能在短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梭江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桥梁工程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