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CFRP板加固连续T梁桥优化与纵向影响规律分析
- 1
-
-
作者
彭文柏
邱斌
温强
董春彦
邬文祥
-
机构
云南省建筑结构与新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明市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和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39,160,共9页
-
基金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创新及示范项目(云交科教便[2020]91号)
企业科研项目(2024JKY010)。
-
文摘
为了分析CFRP板加固连续T梁桥不同桥跨时,加固跨与相邻跨之间的影响效应和纵向预应力损失效应,从而提高CFRP板的利用效率及加固效果,首先对单片T梁进行了CFRP板加固和加载试验,并将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单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之后建立了CFRP板加固5 m×30 m连续T梁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加固跨与邻跨之间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及纵向预应力损失效应。最后基于影响矩阵法优化CFRP板张拉应力值并应用于实桥,且通过加固后荷载试验验证了该桥5跨T梁预应力补足量均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连续T梁桥加固跨和邻跨之间的加固影响规律及纵向预应力损失较为明显;基于影响矩阵法优化CFRP板张拉应力值可显著提高边跨与次边跨CFRP板的利用效率,边跨和次边跨的优化效果分别可达38.16%、24.64%。
-
关键词
CFRP板
T梁加固
加固效果
影响效应
纵向预应力损失
-
Keywords
CFRP plate
T-beam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effect
influence effect
longitudinal prestress loss
-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静力模型优化分析简支T梁桥横向分布系数与刚度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董春彦
陈顺超
彭文柏
江强
郑维龙
阳青成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云南省建筑结构与新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明市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和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诚顺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350-12356,共7页
-
基金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创新及示范项目(云交科教便[2020]91号)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023JKY008)。
-
文摘
鉴于桥梁荷载试验成本高且对试验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为了能为桥梁监测提供更为贴合实况的理论数据,提出一种基于结构静力学试验测试结果修正理论参数的方法。该方法能考虑T梁间的剪切变形,比铰接T梁法更贴合梁间实际联系状况,提高了分析精度,降低了对试验人员专业性要求,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有机玻璃铰接T梁桥模型的横向分布系数与刚度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梁间剪力影响,在简化分析模型分析计算下,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计算结果与铰接T梁法一致,确保了所提简化模型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得到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实况契合度优于铰接T梁法,更能准确反映桥梁实际刚度;以有机玻璃模型静力实测响应值为基准,识别简化分析模型的关键控制参数,基于实测数据、修正后的理论模型及采用软件提取值计算得到的横向分布系数差异性较小,从而证实该方法能更好地反应桥梁实际刚度,为桥梁监测提供更为贴合实况的理论数据。可见静力模型优化分析简支T梁桥,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梁体下挠量优化率达27.71%,在3种工况下,下挠量最大梁体影响线数值优化率分别达到34.82%、13.07%和5.46%。
-
关键词
静力学试验
模型修正
简化分析模型
横向分布系数
刚度
有机玻璃
简支T梁桥
-
Keywords
static test
model modification
simplified analysis model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stiffness
plexiglass
simply supported T-beam bridge
-
分类号
U448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内养护对硬化水泥浆体显微硬度影响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党玉栋
钱觉时
郭清春
李昕成
-
机构
云南省建筑结构与新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昆明市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和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6-252,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302191
No.51132010)
+2 种基金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3BC002
No.2014RA024)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No.云交科教2013(C))
-
文摘
显微硬度测试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包括金属、陶瓷及水泥等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研究中。这种方法在研究水泥等脆性材料时,通常数据离散性非常大,而现有研究通常的做法是假定显微硬度值服从正态分布,然后用剔除异常值后的平均值来表示显微硬度,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本文以使用或不使用内养护条件下由不同细度水泥制备的硬化水泥石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方法检验了样品的显微硬度测试值的统计分布模型,结果发现所有样品的显微硬度数据最符合3-因素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而不是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定量比较了内养护对不同细度水泥石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由此建议在检验显微硬度统计分布模型基础上,采用平均值及其95%置信区间值统计参数来定量比较不同水泥石的显微硬度大小。
-
关键词
显微硬度
硬化水泥浆体
统计分析
分布
内养护
-
Keywords
microhardness
hardened cement pastes
statistical analysis
data distribution
internal curing
-
分类号
TQ172.1
[化学工程—水泥工业]
-
-
题名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的岩爆预报方法试验研究
- 4
-
-
作者
吴朝义
魏昶帆
吴勇
-
机构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云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云南省建筑结构与新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昆明市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和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73-277,共5页
-
文摘
岩爆灾害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通过对花岗岩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室内力学试验,结合地震学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多种加卸载响应比数值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了岩爆灾害在时间层面上的预测。研究表明:加卸载响应比随应力的升高呈现"相对平稳—急剧升高—迅速跌落"的趋势,并按数值上的变化将其分类为预兆式和突发式两种;加卸载响应比峰值一般出现在岩石最终破坏前的1~5个循环处,且均超前于峰值应力、声发射能量最值以及岩石绝对破坏的发生时间,预测时间段为岩爆发生时间节点的75%~95%;加卸载响应比所具有的数据包容性、超前预测性、环境适应性使其在岩爆预测领域的运用更为灵活。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引入为隧道工程失稳和岩爆灾害的预测开辟了新的思路。
-
关键词
岩爆
加卸载响应比
岩爆预测
隧道工程
岩石力学
地震学
-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