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脂腺痣47例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分析
1
作者 管洁 赵万润 +3 位作者 李加飞 杨武俊 张志瑛 曹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不同年龄段皮脂腺痣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至本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且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脂腺痣患者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共47例皮脂腺痣患... 目的:分析并总结不同年龄段皮脂腺痣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至本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且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脂腺痣患者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共47例皮脂腺痣患者纳入研究,按年龄分为<10岁组,10~20岁组及>20岁组。其中<10岁组3例,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黄红色斑块,表面光滑,其上无毛发生长;皮肤镜下表现为淡褐色网状结构,与毛囊无关的黄点;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幼稚毛囊,皮脂腺发育不全。10~20岁组14例,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黄红色至黄褐色丘疹、斑块,其上无毛发生长,部分呈疣状;皮肤镜下表现为多发乳头瘤样结构,圆形或卵圆形黄色结构单独或聚集分布,脑回状模式;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可见成熟及不成熟的皮脂腺结构,幼稚毛囊。>20岁组有30例,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黄红色至黄褐色丘疹、斑块,大多呈疣状,部分头皮皮损可见毛发生长;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与10~20岁组相似,此外,该组组织病理显示皮脂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毛母细胞瘤各1例。结论:与毛囊无关的黄点、圆形或卵圆形黄色结构是皮脂腺痣常见的皮肤镜下表现,不同年龄段的皮脂腺痣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痣 皮肤镜检查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梦婷 李杨 +3 位作者 罗雯 和晓琳 胥璟 曹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1例黄褐斑患者,予调Q1064 nm Nd:YAG激光点阵、长脉宽及调Q 3种模式联合治疗3次,每月1次,予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个月行VISIA皮肤生理功能分析得出黄褐斑...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1例黄褐斑患者,予调Q1064 nm Nd:YAG激光点阵、长脉宽及调Q 3种模式联合治疗3次,每月1次,予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个月行VISIA皮肤生理功能分析得出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VISIA绝对分值,同时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MASI评分、VISIA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医生整体评价(PGA)10例(19.6%)明显改善;18例(35.3%)中度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点阵、长脉宽及调Q1064 nm Nd:YAG激光3种模式联合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1064 nm Nd: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麻风病中的水平和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彩霞 徐元品 +1 位作者 邹子宏 周晓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麻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现症麻风患者,5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ENL)的患者,26例治愈麻风患者及56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的百分...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麻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现症麻风患者,5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ENL)的患者,26例治愈麻风患者及56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的百分比。结果:现症组、治愈组、Ⅱ型麻风反应(ENL)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reg的水平分别为:(17.626±8.197 7)%、(38.442±4.761 8)%、(6.380±1.548 2)%和(9.998±1.706 2)%。治愈组与现症组麻风患者的Treg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治愈组的Treg比现症组高(P<0.05),ENL组的Treg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在现症麻风病人中,少菌型患者(PB)及多菌型患者(MB)Treg的百分比分别为:(29.629±7.999 5)%和(15.709±6.480 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9.998±1.706 2)%(P<0.05),并且少菌型患者(PB)的Treg高于多菌型患者(MB)(P<0.05)。结论:治愈组与现症组麻风患者的Tre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Ⅱ型麻风反患者(ENL组)的Treg比正常对照组低,Treg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麻风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CD4+CD25+Foxp3+ TREG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邹宏超 朱薇 +3 位作者 赵万润 王佳 和芳 晋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03年1月—2013年1月629例初诊为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不... 目的:探讨老年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03年1月—2013年1月629例初诊为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不同年龄SLE患者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及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629例SLE患者中,老年组60例,中青年组569例。老年组男性比例及病死率均较高,且并发症多,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关节炎、发热、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及补体C4降低的发生率,抗核小体核蛋白(RNP)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老年组患者肌痛、肌无力、浆膜炎、心脏损害、肺脏损害、WBC降低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而蝶形红斑、脱发、肾脏损害、雷诺现象、光敏感及补体C3降低的发生率和抗双链(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AnuA)抗体的阳性率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SLE患者与中青年相比,临床表现存在多种差异,具有轻型化及非典型化特点,但特异性较高的免疫指标阳性率较低,且病死率高,须对老年发病的SLE患者提高警惕,临床上应避免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黄梦婷 付睿 张佩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1-305,共5页
目的:为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寻找更佳的参数设置及治疗操作方法。方法:选取42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面部两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点阵CO_(2)激光“局部加强模式+大面积平扫模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大面积平... 目的:为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寻找更佳的参数设置及治疗操作方法。方法:选取42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面部两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点阵CO_(2)激光“局部加强模式+大面积平扫模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大面积平扫模式”,治疗间隔时间为2个月,共治疗2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2个月予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值、凹陷度、光滑度、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ECCA值、凹陷度、光滑度、皮损总积分的改善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S对照组的疗效评估:显效3例(7.1%)vs 1例(2.3%),有效28例(66.7%)vs 18例(42.9%)(P<0.05)。两组中均以货车厢型改善最显著,滚动型疗效最差,冰锥型介于二者之间,滚动型与冰锥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CO_(2)激光采用“局部加强模式+大面积平扫模式”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显著,且对皮肤的质地、光泽、毛孔有更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瘢痕 凹陷性 点阵CO_(2)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针联合皮下剥离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随机半脸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小燕 王睿 +6 位作者 施晓晓 周婷婷 李彩霞 张丽 向盈盈 张序 曹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38-742,共5页
目的:评估微针联合皮下剥离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6例患者,随机将每例患者的左右面部分为试验组(微针联合皮下剥离)和对照组(微针)。每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疗效随访,使用痤疮瘢痕分级评分... 目的:评估微针联合皮下剥离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6例患者,随机将每例患者的左右面部分为试验组(微针联合皮下剥离)和对照组(微针)。每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疗效随访,使用痤疮瘢痕分级评分和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评估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改善情况。结果: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试验组和对照组凹陷性瘢痕均改善,试验组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个月评估有效率和满意度,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所有患者均有轻到中度的疼痛,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微针联合皮下剥离和单纯微针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疗效,且随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更佳,微针联合皮下剥离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疗效优于微针治疗且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凹陷性 痤疮 微针 小针刀 皮下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闭锁三联征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获茹 李齐 +2 位作者 施晓晓 周念 匡卫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4-494,共1页
患者男,27岁。头面、腋下、躯干丘疹、脓疱、脓肿伴痛10年。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颜面部皮肤反复出现多数芝麻大粉刺及少数米粒至黄豆大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愈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此起彼伏,未予以特殊治疗。6年前,无明显诱因... 患者男,27岁。头面、腋下、躯干丘疹、脓疱、脓肿伴痛10年。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颜面部皮肤反复出现多数芝麻大粉刺及少数米粒至黄豆大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愈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此起彼伏,未予以特殊治疗。6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腋下、骶尾部皮肤出现多个黄豆至花生大脓疱、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闭锁三联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小燕 王睿 +2 位作者 周婷婷 施晓晓 曹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95-497,共3页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一种通过自体血小板浓缩提取的自体产物。PRP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外伤、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及瘢痕等。痤疮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95%,3%~7%的患者最后遗留痤疮瘢痕影响患者的外观及...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一种通过自体血小板浓缩提取的自体产物。PRP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外伤、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及瘢痕等。痤疮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95%,3%~7%的患者最后遗留痤疮瘢痕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社交。痤疮瘢痕可分为凹陷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凹陷性瘢痕最常见[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凹陷性瘢痕 富血小板血浆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