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差诊断冠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亚婷 王丽娟 +2 位作者 王晋 侯凯 孙桂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A(C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相继行CCTA及ICA检查并既往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CCTA支架近段和... 目的: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A(C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相继行CCTA及ICA检查并既往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CCTA支架近段和远段及对应同层面主动脉CT值,记为C1、C2、A1、A2,定义DCCO=C1/A1-C2/A2。以ICA为金标准,以冠状动脉支架后狭窄程度是否≥50%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评估CCTA、DCCO及二者联合分别诊断ISR的准确性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89例99支血管纳入分析,无冠状动脉ISR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的DCCO分别为0.10±0.06、0.19±0.08,无冠状动脉ISR组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DCCO联合CCTA分别为0.33±0.23、0.72±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O单独诊断及DCCO联合CCTA诊断ISR的效能均高于CCTA,DCCO联合CCTA的AUC为0.86,均分别高于DCCO和CCTA的AUC(0.82和0.72,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差可一定程度提高CCTA诊断冠状动脉ISR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腔内密度校正差 支架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