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改良剂对云南双江烤烟K326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庭猛 黄婷君 +9 位作者 付丽美 陈燕 付凯睿 李财 张泽林 李兴红 孔广超 陈厚任 黄晓杰 黄飞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8-116,共9页
云南双江作为新的植烟区,由于之前连年种植甘蔗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因此须通过增施土壤改良剂改善植烟土壤环境,分析土壤改良剂对双江烤烟K326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对当地土壤具有较好改良作用的土壤改良剂来改... 云南双江作为新的植烟区,由于之前连年种植甘蔗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因此须通过增施土壤改良剂改善植烟土壤环境,分析土壤改良剂对双江烤烟K326的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对当地土壤具有较好改良作用的土壤改良剂来改善植烟地酸化状况,使其更佳适宜烟株的生长。选择云南双江土壤酸化的植烟地,移栽时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硅肥75 kg/667 m 2、钙镁磷肥50 kg/667 m 2和微生物菌肥20 kg/667 m 2等3种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地进行土壤调节。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和钙镁磷肥能显著增加叶片数和最大叶宽;增施硅肥后能降低烟叶总糖含量,提高钾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中部叶的香气量;施用钙镁磷肥和微生物菌肥提高了烟叶还原糖的含量。施用3种土壤改良剂都有利于烟叶致香成分的积累,其中新植二烯在所有致香成分中最为重要,其含量在中上部叶中总体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对照,处理1的中部叶、上部叶新植二烯含量最高,分别为270.42、238.25μg/g,均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在临沧双江烟区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土壤改良剂特别是硅肥,能有效改善烟叶生长状况并提升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K326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7%氟吡菌酰胺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
2
作者 李绍举 蔡永占 +5 位作者 唐兰 林登智 王锦丹 王清位 余磊 郭建伟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本研究采用41.7%氟吡菌酰胺随定根水灌根和喷塘2种不同施药方式,与41.7%氟吡菌酰胺加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随定根水灌根、传统的10%噻唑膦GR穴施进行防效比较,并测量株高、叶宽与收益,筛选防治烟草根结线虫效果与收益均提高的农药与用... 本研究采用41.7%氟吡菌酰胺随定根水灌根和喷塘2种不同施药方式,与41.7%氟吡菌酰胺加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随定根水灌根、传统的10%噻唑膦GR穴施进行防效比较,并测量株高、叶宽与收益,筛选防治烟草根结线虫效果与收益均提高的农药与用药方法。结果表明,采收后线虫防治效果、叶宽、须根比率与收益排序依次是:41.7%氟吡菌酰胺+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灌根>41.7%氟吡菌酰胺灌根>41.7%氟吡菌酰胺喷塘>10%噻唑膦GR穴施;株高依次为41.7%氟吡菌酰胺+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灌根>41.7%氟吡菌酰胺喷塘>41.7%氟吡菌酰胺灌根>10%噻唑膦GR穴施。综合考虑,41.7%氟吡菌酰胺+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灌根、 41.7%氟吡菌酰胺灌根均能更有效地防治线虫,并减少用工、提高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7%氟吡菌酰胺 烟草根结线虫 灌根 喷塘 穴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烟灰霉病的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内生生防细菌的筛选
3
作者 王锦丹 周厚发 +5 位作者 郑元仙 赵刚 张永俊 段杰 张定里 余磊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8-1168,共11页
本研究基于前期在云南省昆明市的雪茄烟种植地发现的疑似灰霉病的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雪茄烟烟株的茎基部、叶片和花苞出现广泛且典型的灰色霉层症状。为了对其病因进行鉴定,本研究从受影响的雪茄烟烟株茎基部、叶片和花苞中成功分离出... 本研究基于前期在云南省昆明市的雪茄烟种植地发现的疑似灰霉病的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雪茄烟烟株的茎基部、叶片和花苞出现广泛且典型的灰色霉层症状。为了对其病因进行鉴定,本研究从受影响的雪茄烟烟株茎基部、叶片和花苞中成功分离出病原菌,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为了进一步寻找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从健康的雪茄烟田块中筛选分离能够有效抑制灰霉病的生防菌株,通过对植株根、茎和叶组织的分离涂布、平板对峙培养试验,最终筛选出了8株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经过鉴定分析,确定XHns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其对雪茄烟灰霉病的抑菌效果达82.26%。本研究结果为雪茄烟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生防细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灰霉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2个典型生态区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品质差异分析
4
作者 邓晨宵 高庭猛 +7 位作者 肜磊 王锦丹 王益杰 罗坤 罗优 王小晓 韩天华 黄飞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3-26,共4页
探究丽江2个典型生态区(以下简称生态区)不同烤烟品种中部烟叶品质的差异。以NC71、秦烟96、云烟121、云烟116及云烟87(对照)为试材,以高原平坝区和湿润河谷区为试验地点,研究烤后中部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 探究丽江2个典型生态区(以下简称生态区)不同烤烟品种中部烟叶品质的差异。以NC71、秦烟96、云烟121、云烟116及云烟87(对照)为试材,以高原平坝区和湿润河谷区为试验地点,研究烤后中部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个生态区,秦烟96、云烟116的中部烟叶外观质量差异较大,5个烤烟品种在湿润河谷区中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综合得分整体高于高原平坝区,且4个试验新品种中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综合得分在2个生态区变化较大。从感官质量及品牌符合度看,5个品种在高原平坝区清香风格更突出、香气质及品牌符合度略优;秦烟96、云烟121感官质量在2个生态区变化较小。总体上,参试品种在2个生态区中部烟叶品质有差异,其中云烟121品质波动较小,适宜作为后备品种在上述2个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生态区 烤烟 品种 品质 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清香型烤烟上部叶烘烤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农晚意 蒋凤雪 +9 位作者 王继明 郑元仙 何元胜 高玲玲 陈小龙 苗晓辉 羊绍武 余磊 赵文龙 黄飞燕 《作物研究》 2023年第5期511-518,共8页
为探索云南临沧植烟区烤烟上部叶最佳烘烤工艺,确定最适宜当地的烘烤工艺标准,以云烟99为材料,于2022年9月在永德植烟区采集鲜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方法,通过调整变黄阶段和变色阶段稳温时间与干湿球温度,研究上部叶烘烤曲线对初烤烟叶化... 为探索云南临沧植烟区烤烟上部叶最佳烘烤工艺,确定最适宜当地的烘烤工艺标准,以云烟99为材料,于2022年9月在永德植烟区采集鲜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方法,通过调整变黄阶段和变色阶段稳温时间与干湿球温度,研究上部叶烘烤曲线对初烤烟叶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感官质量、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对化学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3.18%的3个主成分。结果表明:变黄阶段稳温时间12~24 h、干球温度36~38℃,湿球温度35~36℃,变色阶段稳温时间16 h,干球温度52~54℃,湿球温度38~40℃处理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稳定性均较好,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偏高,氧化钾含量、钾氯比偏低;致香物质含量、外观质量分值、感官评吸质量分值、经济性状及综合总分均最高。说明变色阶段降低干湿球温度、定色阶段提高干湿球温度、稳温时间为16 h烘烤处理与当地常规烘烤工艺相比能提高云南临沧植烟区烟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烟叶 烘烤工艺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培养条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建伟 杨春莲 +5 位作者 余泽云 余亚军 林登智 张永光 元超 余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9,共11页
[目的]柬埔寨龙血树为我国各省市广泛栽培的室内观叶植物,近年来普遍发生叶部病害影响其观赏价值。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蒙自市、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发现一种叶部初期褪绿逐渐变为灰褐色凹陷最后暗褐色枯死的褐斑病... [目的]柬埔寨龙血树为我国各省市广泛栽培的室内观叶植物,近年来普遍发生叶部病害影响其观赏价值。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蒙自市、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发现一种叶部初期褪绿逐渐变为灰褐色凹陷最后暗褐色枯死的褐斑病。为了确定其病原菌种类和发病条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培养条件测试。[方法]采用在云南蒙自、新疆乌鲁木齐采集的12份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病叶,开展了组织分离、致病性测试、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与培养条件测试。[结果]从12份病叶分离到15株真菌,菌落中央产生黑色孢子,边缘白色,顶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8~45μm,分生孢子球形暗褐色,直径2~5μm,代表性菌株LZB-6、LZB-12经CaM或β-tubulin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塔宾曲霉;刺伤法接种14 d的龙血树叶片均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并能分离到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原分离菌株一致的真菌,完成科赫法则验证确定为病原菌。培养条件测试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34℃,最适宜温度为28℃,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偏爱碱性环境,pH为7~10时,随着pH值升高生长速率仍在增加,最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露醇、明胶,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产孢适宜温度为28~40℃,最适宜温度为32℃,光照抑制产孢,适宜产孢pH值为6~8,最适宜pH值为8,最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明胶,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结论]导致云南蒙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菌均为塔宾曲霉,除了光照和氮源之外,温度、pH值、碳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均不同,22~34℃时病原菌能较好的生长与产孢,应加强对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龙血树 褐斑病 塔宾曲霉 系统发育分析 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致死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控害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羊绍武 张薄 +3 位作者 田烨 陆园 陈国华 张晓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1,共10页
本研究选择防治烟粉虱的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采用药膜法对丽蚜小蜂进行处理,通过温室笼罩等方法,对不同致死浓度螺虫乙酯影响下丽蚜小蜂的种群动态及其对烟粉虱的寄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旨在明确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控害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本研究选择防治烟粉虱的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采用药膜法对丽蚜小蜂进行处理,通过温室笼罩等方法,对不同致死浓度螺虫乙酯影响下丽蚜小蜂的种群动态及其对烟粉虱的寄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旨在明确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控害能力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LC50螺虫乙酯处理丽蚜小蜂后,在伸蔓期-开花期,丽蚜小蜂蛹的密度明显降低,仅20.94头/100 cm^(2)叶片;烟粉虱卵和高龄若虫的密度明显升高,分别达161.47和46.32头/100 cm^(2)叶片。LC10螺虫乙酯处理丽蚜小蜂后,其蛹的密度在伸蔓期-开花期明显低于清水处理,仅38.14头/100 cm^(2)叶片;其寄生率在伸蔓期-开花期明显低于清水处理,仅60%左右。丽蚜小蜂与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随着螺虫乙酯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说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控制能力随螺虫乙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不同致死浓度螺虫乙酯均可明显降低丽蚜小蜂在温室条件下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螺虫乙酯 亚致死效应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追肥对云烟99上六片叶品质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
8
作者 农晚意 黄飞燕 +9 位作者 何元胜 王继明 赵文龙 高玲玲 陈小龙 苗晓辉 肜磊 羊绍武 余磊 郑元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37-141,182,共6页
[目的]探索云南临沧植烟区上六片叶的最适宜追肥时期和方式,提高上六片叶的工业可用性。[方法]施用不同叶面肥对上六片叶进行提钾促落黄技术研究,对初烤烟叶B2F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 [目的]探索云南临沧植烟区上六片叶的最适宜追肥时期和方式,提高上六片叶的工业可用性。[方法]施用不同叶面肥对上六片叶进行提钾促落黄技术研究,对初烤烟叶B2F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可用性指数并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指数。[结果]喷施不同的叶面肥料均有提高田间烟叶成熟度、促进植株增长的作用,其中以喷施红牛唯美甲处理最好;上部叶的化学成分指标中总糖、还原糖均较高,钾离子含量偏低导致钾氯比较低,变异系数较低,说明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致香成分差异分析中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美拉德反应物类、其他致香物质类总和均为喷施红牛唯美甲处理最适合优质清香型上部叶烤烟原料标准;感官质量、外观质量等指标均以喷施红牛唯美甲为最优处理;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和感官质量的工业可用性综合效果指数以喷施红牛唯美甲处理最高,为59.84。[结论]适当追施叶面肥能提高云南临沧植烟区上部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打顶后第3天对水充分溶解混匀红牛唯美甲后间隔5~7 d进行叶面喷雾2次,每次用量2250 g/hm^(2)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品质 上部叶 红牛唯美甲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假茎黑斑病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春莲 杨丽芬 +5 位作者 郭建伟 施竹凤 余泽云 吴莲张 杨毅 元超 《植物医学》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探明草果假茎黑斑病菌小孢拟盘多毛孢CGJ-3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检测碳源、氮源、温度、光照及pH值对其菌丝生长与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拟盘多毛孢CGJ-3在以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果糖、蔗糖、麦芽糖、... 为探明草果假茎黑斑病菌小孢拟盘多毛孢CGJ-3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检测碳源、氮源、温度、光照及pH值对其菌丝生长与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拟盘多毛孢CGJ-3在以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木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产孢,葡萄糖为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果糖为最佳产孢碳源.除尿素外,该菌在以牛肉膏、蛋白胨、甘氨酸、硝酸钾、硝酸钠、磷酸铵、硝酸铵、甲硫氨酸和硫酸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产孢,牛肉膏为最佳氮源.病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3~29℃,最佳温度为27℃;产孢适宜温度为25~27℃,最佳温度同样为27℃.光照促进病原菌的生长与产孢,栽种常绿阔叶树可抑制其繁殖.该菌在pH值为4~12时均能生长,pH值为4~11时能产孢,最适生长的pH值为6,最适产孢的pH值为7.采用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曹氏甲托可以控制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起的草果病害.研究结果为草果栽种常绿阔叶树和施用尿素可抑制病原菌生长与产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拟盘多毛孢 假茎黑斑病 草果 产孢 咪鲜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番华彩 魏薇 +4 位作者 曾莉 徐胜涛 李舒 郭志祥 郑泗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5-1891,共7页
【目的】研究云南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探索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其后续生态防控提供新策略。【方法】在云南香蕉枯萎病发生的蕉园,分别采集发病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 【目的】研究云南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探索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其后续生态防控提供新策略。【方法】在云南香蕉枯萎病发生的蕉园,分别采集发病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的差异。【结果】香蕉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香蕉枯萎病植株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健康植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4个菌门是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菌群。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5个门菌群差异显著。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健康植株较发病植株高,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发病植株较健康植株高。属水平上,健康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发病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朱氏杆菌(Chujaibacter);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和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5个菌属在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差异显著,其中,芽胞杆菌属、朱氏杆菌属和土壤链霉菌属的丰度健康植株明显高于枯萎病植株。【结论】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但部分菌群在2种类型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组成丰度有显著差异;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土壤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酚酸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宇 曹敬东 +13 位作者 郑元仙 王继明 许银莲 童文杰 蔺忠龙 杨敏 魏薇 黄飞燕 刘佳妮 闫鼎 蔡宪杰 陈小龙 余磊 何元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7-2041,共5页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酚酸含量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为连作障碍植烟土壤修复及生产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检测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酚酸含量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为连作障碍植烟土壤修复及生产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检测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酚酸含量,降低幅度为19.16%~74.83%;微生物菌剂的施用不同程度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4.02%~78.19%、108.70%~128.26%、156.45%~158.06%,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烟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增加11.62%~26.99%。【结论】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降低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对根系土壤微生态环境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有效促进烟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微生物菌剂 酚酸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草地贪夜蛾解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柄权 程凌寒 +2 位作者 方宇 李维薇 刘佳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5,共5页
为探究草地贪夜蛾对毒害物质的反防御策略。以添加0.5%烟碱、0.05%黄酮、0.5%棉酚、0.01%水杨酸、0.1%香豆素5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48 h后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中肠和脂肪体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4种... 为探究草地贪夜蛾对毒害物质的反防御策略。以添加0.5%烟碱、0.05%黄酮、0.5%棉酚、0.01%水杨酸、0.1%香豆素5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48 h后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中肠和脂肪体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4种酶的活性,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P4L13、CYP4M14基因在中肠和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其中取食烟碱、黄酮、棉酚、香豆素和水杨酸均能诱导中肠GSTs活性增强,棉酚、香豆素和水杨酸在脂肪体中可显著诱导GSTs的活性增强6倍以上。取食棉酚可诱导草地贪夜蛾中肠CarE活性增强1.57倍,而取食烟碱可诱导脂肪体CarE的活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取食烟碱、黄酮、棉酚、香豆素后,草地贪夜蛾头部AchE活性分别提高1.34、0.50、0.82、0.68倍。草地贪夜蛾中肠和脂肪体中CYPM14、CYPL13可被不同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诱导表达增强,同时增加P450含量。与对照相比,取食黄酮、棉酚、水杨酸后,其中肠P450的含量分别增加3.14、2.43、3.93倍。草地贪夜蛾的解毒能力可通过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诱导增强,从而提高其对有毒物质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草地贪夜蛾 解毒酶 细胞色素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西花蓟马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宇 王柄权 +5 位作者 王启宇 胡骞予 吴治兴 杨敏 余磊 刘佳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8-1239,共12页
为探讨不同寄主植物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内生细菌分布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西花蓟马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5~V7区域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西花蓟马内生细菌... 为探讨不同寄主植物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内生细菌分布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西花蓟马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5~V7区域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西花蓟马内生细菌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多样性表现为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ev>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玫瑰Rosa rugosa Thunb.>牵牛花Pharibitis purpurea(L.)Voigt>辣椒Capsicum annuum L.;在门水平的菌群组成上,变形菌门在各样品中所占比例最高,是西花蓟马内生菌中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为次优势菌菌门。在属水平上内生细菌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在西花蓟马取食各寄主植物时均有分布,取食辣椒、玫瑰、曼陀罗时,优势菌属均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取食菊花和牵牛花时,优势菌属为立克次体Rickettsia,而取食西葫芦时,则为短波毛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利用KEGG数据库,对内生细菌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内生细菌群富集了高丰度的代谢功能基因,且主要集中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综上所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西花蓟马内生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寄主植物可对西花蓟马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且各寄主植物上西花蓟马内生细菌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内生细菌 寄主植物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对魔芋成花转变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宇 余磊 +2 位作者 陈泽斌 刘佳妮 苏源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6期4-6,共3页
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激素,与植物开花过程密切相关。魔芋通常需3~5a才能分化出花芽,现有的研究表明,外源赤霉素对魔芋顶芽由叶芽转变为花芽分化具有诱导作用。本文阐述了赤霉素诱导植物成花转... 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激素,与植物开花过程密切相关。魔芋通常需3~5a才能分化出花芽,现有的研究表明,外源赤霉素对魔芋顶芽由叶芽转变为花芽分化具有诱导作用。本文阐述了赤霉素诱导植物成花转变机制及其在魔芋繁殖中的应用,并对赤霉素诱导魔芋成花转变机理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魔芋 成花转变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