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立 李俊义 +5 位作者 刘春云 常丽仙 刘红明 黄红丽 罗煜 高建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65-1270,1275,共7页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56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1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疗程48周,对照组165例单用恩替卡韦。疗程均48周。采用重复...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56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1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疗程48周,对照组165例单用恩替卡韦。疗程均48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基线、治疗6、12个月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时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3.44±1.33)mg/L和(3.59±1.30)mg/L(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的主效应显著,F=58.953,P<0.001,偏η2=0.143;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545.167,P<0.001,偏η2=0.606;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F=10.117,P<0.001,偏η2=0.028。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均高于对照组(P<0.05);每组内基线、6个月、12个月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用恩替卡韦相比,能显著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且随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爽颗粒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门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