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基底动脉几何参数用于判断椎动脉是否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
1
作者 李雪梅 唐炀 +3 位作者 赵加梅 虎思祺 谢伟 李宗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2-898,共7页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VBA)几何参数用于判断椎动脉(VA)为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44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行MR 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3D时间飞跃法(TOF)MR血管造影(MRA)及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成像...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VBA)几何参数用于判断椎动脉(VA)为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44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行MR 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3D时间飞跃法(TOF)MR血管造影(MRA)及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成像,测量左侧VA(LVA)及右侧VA(RVA)与基底动脉(BA)夹角,计算双侧VA夹角和及其差值(简称VA夹角和及VA夹角差),测算双侧VA横径差值,即VA横径差。观察VA在PCA供血区的灌注分布类型,将Ⅲ和Ⅵ型者纳入交叉组、Ⅱ和Ⅴ型者纳入非交叉组;比较组间VBA几何参数,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用于判断VA为PCA供血区提供交叉供血的效能。结果共34名纳入交叉组、75名纳入非交叉组。交叉组VA夹角和及VA夹角差均大于非交叉组(P均<0.05),组间VA横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VA夹角差及VA夹角和判断VA交叉供血的AUC分别为0.676(P<0.05)及0.598(P=0.103)。结论LVA及RVA与BA夹角差对于判断VA为PCA供血区交叉供血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基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念思琦 赵璐露 华宝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8-1343,共6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在导管消融等手术的帮助下,部分患者术后可维持窦性心律,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但目前首次射频消融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仍在20%~30%,房...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在导管消融等手术的帮助下,部分患者术后可维持窦性心律,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但目前首次射频消融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仍在20%~30%,房颤射频消融疗效尚未达到预期。探究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不断改良导管消融术式,这对降低复发风险极为重要。本文就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律失常复发 肺静脉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宇驰 代松源 +1 位作者 赵玲 赵璐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44-3050,共7页
心迷走神经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改善心肌功能及心室重塑等,从而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延... 心迷走神经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改善心肌功能及心室重塑等,从而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然而,关于迷走神经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及凋亡机制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心迷走神经的解剖、治疗的可能机制、迷走神经刺激实用参数以及近年来有关迷走神经刺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炎症和凋亡机制中的应用和最新临床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迷走神经刺激术 慢性心力衰竭 炎症 凋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单可记 王名芳 +3 位作者 许汪斌 马骏楠 谢敏 马润玫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9-774,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瘢痕子宫和无瘢痕子宫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云南省33家医疗单位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105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 目的:探讨妊娠期瘢痕子宫和无瘢痕子宫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云南省33家医疗单位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105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以及母儿结局,然后按照子宫有无瘢痕史将其分为瘢痕组(65例)和无瘢痕组(40例),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并对符合随访条件的母儿进行随访.结果:①瘢痕组妇女不良孕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子宫原瘢痕破裂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0.05).无瘢痕组患者高龄产妇、巨大儿、梗阻性难产和医源性产程加速(缩宫素使用不当)、产程中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胎死宫内的比例显著高于瘢痕组(P<0.05).无瘢痕组中的5例因医源性损伤(3例胎头/胎臀吸引,2例产钳助产)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②两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分别是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以及产前阴道流血,且无瘢痕组失血性休克比率高于瘢痕组(P<0.05).③瘢痕组子宫下段累及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0.05),无瘢痕组子宫颈、子宫角受累的比例高于瘢痕组(P<0.05).④无瘢痕组新生儿5分钟Apgar≤7分和胎死宫内的比例高于瘢痕组(P<0.05).而瘢痕组幸存胎儿后续正常发育的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与剖宫产史和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瘤剔除史有关,无瘢痕子宫破裂主要原因是梗阻性难产、缩宫素使用不当以及宫内操作不当.子宫破裂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等,其中无瘢痕子宫破裂者组织损伤更重,失血量更多,母儿近远期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破裂 瘢痕子宫 梗阻性难产 母儿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秦、酪酸梭菌、蒙脱石散对UC大鼠血中PG-E2、LT-B4、PAF、VEGF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山 刘凯 黄永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2-1218,共7页
目的:探讨模型UC大鼠血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经过美沙拉秦、酪酸梭菌、蒙脱石散治疗干预后上述四个因子的变化情况,以了解这四个炎性因子在模型UC大鼠血中的... 目的:探讨模型UC大鼠血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经过美沙拉秦、酪酸梭菌、蒙脱石散治疗干预后上述四个因子的变化情况,以了解这四个炎性因子在模型UC大鼠血中的意义及上述三种药物对这四个炎性因子的干扰效果。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中第12天血中的PG-E2、LT-B4、PAF、VEGF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模型组、美沙拉秦组、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较正常组的DAI及血清PG-E2、LT-B4、PAF、VEGF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秦组、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的DAI及血清PG-E2、LT-B4、PAF、VEGF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美沙拉秦、酪酸梭菌、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比较,美沙拉秦及蒙脱石散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秦与蒙脱石散疗效无差异。结论:1在TNBS/乙醇法诱导的UC大鼠血清中PG-E2、LT-B4、PAF、VEGF表达增高,与炎症呈正相关。2美沙拉秦、酪酸梭菌、蒙脱石散可下调模型大鼠促炎因子PG-E2、LT-B4、PAF、VEGF的表达,这可能与UC大鼠肠道炎症的缓解,促进大鼠UC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秦 酪酸梭菌 蒙脱石散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QLICD-HY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万丹丹 杨瑞雪 +3 位作者 万崇华 潘家华 许传志 张晓磬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9-852,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制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ICD-HY V1.0)调查155例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制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ICD-HY V1.0)调查155例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单因素分析中,不同年龄别、婚姻状况、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量表总分有影响(P<0.05);不同性别、医疗形式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在部分领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下肢或脚腕部水肿、年龄、心慌、夜尿增多、头昏眼花、反应迟钝影响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其回归系数分别为-5.576、-0.417、-5.790、-5.790、-8.504、-5.480。结论年龄、下肢或脚腕部水肿、心慌、夜尿增多、头昏眼花、反应迟钝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要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需积极控制患者的症状和降低药物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脑外伤患者弥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茂坤 杨涛 +5 位作者 张岚 许秀峰 向明清 姜红燕 吴倩 汪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讨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 TBI)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6例m TBI患者(患者组)36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和认知功能测查,采用... 目的探讨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 TBI)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6例m TBI患者(患者组)36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和认知功能测查,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分析法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全脑白质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FA值的差异;提取患者组差异脑区FA值,与P300波幅、潜伏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DR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y scale,HAMA)评分,年龄及受教育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FA降低的脑区分布在右额内侧回,双侧中央后回、左楔前叶,左后扣带回和右颞上回(P<0.01,FDR校正);未发现有FA增高的脑区。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各异常脑区FA值与患者各临床特征因子存在相关(P>0.05)。结论 m TB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和多个脑区白质微细结构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脑外伤 认知功能 P300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子代健康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8
作者 文娅 张清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2-334,共3页
试管婴儿为众多的不孕不育的家庭提供了福音,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拥有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大的需求促进了ART不断创新和进步,由常规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 试管婴儿为众多的不孕不育的家庭提供了福音,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拥有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大的需求促进了ART不断创新和进步,由常规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到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and thawn-embryo transfer,FET/T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o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s diagnose,PGD)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辅助生殖技术 FERTILIZATION 衍生技术 不孕不育 EMBRYO FROZEN 家庭需要 需求促进 精神运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浩 丁鹏 +6 位作者 王进昆 苏稳 牟临杰 王波 龚光辉 刘景传 王崇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41,共8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体内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分为空白组(n=4)、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空白组不做处理,对照组大脑皮层微量定向注射PBS液,实验组注射MCP-1。注射后3 d、... 目的探讨外源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体内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分为空白组(n=4)、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空白组不做处理,对照组大脑皮层微量定向注射PBS液,实验组注射MCP-1。注射后3 d、5 d、7 d、14 d、21 d分别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各6只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内不同部位nestin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实验组皮质区、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矫正累积吸光度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01)。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MCP-1可以促进MCP-1富集部位的nestin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神经干细胞 趋化因子 NES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中国CHINET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1
10
作者 管婧 卓超 +27 位作者 苏丹虹 倪语星 孙景勇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 徐英春 张小江 俞云松 杨青 陈中举 孙自镛 张朝霞 季萍 单斌 杜艳 张泓 孔菁 徐元宏 沈继录 王传清 王爱敏 胡志东 李全 魏莲花 吴玲 胡云建 艾效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网所属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CLSI 2012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5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 772...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网所属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CLSI 2012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5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 772株、产酸克雷伯菌804株、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43株及其他克雷伯菌属2株。82.8%菌株(7 963/9 621)分离自住院患者,54.9%菌株(5 285/9 62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儿童(17岁以下)来源的克雷伯菌属占16.3%(1 564/9 6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10.8%和12.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1%和17.0%。所有15所医院均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945株,产酸克雷伯菌45株。结论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较低耐药性,按CLSI 2012年新标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已达10.3%,且耐药株仍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属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被引量:62
11
作者 喻华 徐雪松 +27 位作者 李敏 杨启文 杨青 张嵘 褚云卓 单斌 郭大文 胡志东 简翠 李轶 廖康 刘根焰 季萍 金炎 倪语星 沈瀚 苏丹虹 卓超 王辉 魏莲花 俞云松 张泓 张利侠 周铁丽 朱镭 王明贵 朱德妹 胡付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3-474,共12页
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尤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引起的感染形势最为严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 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尤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引起的感染形势最为严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CRE菌株的检出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目细菌 碳青霉烯酶 Carba NP 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 酶免疫层析技术 分子检测技术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周长胜 王进昆 +7 位作者 王伟民 王崇谦 尚亚军 王波 牟临杰 张浩 苏稳 丁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PPARyγ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PPARγ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PPARyγ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PPARγ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PPARy表达在I~IVN胶质瘤组织中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P〈0.01),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F=0.770,P〈0.0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PA聊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可以为临床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 被引量:430
13
作者 高明 +5 位作者 葛明华 嵇庆海 徐震纲 陆汉魁 程若川 关海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05-411,共7页
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发病趋势呈全球化激增,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其诊治热点与争议日益凸显。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国抗癌协会 专业委员会 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专家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差异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俞力夫 代晓明 李逸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肿瘤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作为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在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口腔肿瘤中的mRNA有差异性表...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肿瘤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作为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在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口腔肿瘤中的mRNA有差异性表达,本文就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RNA差异表达的研究进行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差异表达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剂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曦丹 白志玲 +3 位作者 陆彦伶 龙旭 高华 吴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剂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华法林)及治疗组(华法林合用中成药注射剂),收集2组患者在院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达标率、达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安...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剂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华法林)及治疗组(华法林合用中成药注射剂),收集2组患者在院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达标率、达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安全性方面,对照组1人超过治疗范围,治疗组14人超过治疗范围,其比例分别为2. 94%与17. 72%,P=0. 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效性方面,对照组达标率14. 71%,治疗组达标率18. 99%,P=0. 8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仅使用1种中成药组达标率(23. 80%)显著高于2种(17. 39%)、3种及以上组(16. 67%),但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对照组达标时间为(6. 60±2. 41) d,治疗组为(5. 27±2. 12) d,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02,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仅使用1种中成药组达标时间与同时使用2种、3种及以上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华法林在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建议避免使用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剂,若必须两者合用,仅用1种中成药的疗效并不逊于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剂 抗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力超 潘笑宇 +4 位作者 费宁 连乐竞 许笑笑 吴飞燕 潘建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1-807,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抑郁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每天选取8种刺激中的1种进行刺激应激,每日1次,共计14 d,制备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每天应激前10 min,ip给予雷公藤...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抑郁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每天选取8种刺激中的1种进行刺激应激,每日1次,共计14 d,制备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每天应激前10 min,ip给予雷公藤内酯醇20,40,80和160μg·kg-1,第15天起,给予药物处理10 min后,每天检测一个行为学指标。采用自发活动实验测定运动总路程,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测定累计不动时间。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中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不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慢性应激组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给予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后在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分别由慢性应激组的(160±18)s下降为(102±14)s(P<0.05)和(83±14)s(P<0.01),而丙米嗪(10 mg·kg-1)和氟西汀组(10 mg·kg-1)分别为(77±11)s(P<0.01)和(96±9)s(P<0.01)。给予雷公藤内酯醇40,80和160μg·kg-1后在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分别由慢性应激组的(128±8)s下降为(93±9)s(P<0.05),(85±8)s(P<0.01)和(77±11)s(P<0.01),丙米嗪和氟西汀组分别为(64±9)s(P<0.01)和(72±6)s(P<0.01)。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组海马内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5),前额叶内p-CREB蛋白表达亦显著性增加(P<0.05)。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组海马和前额叶中BDNF的表达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且这种改善作用可能与其参与调节p-CREB-BDNF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图在医嘱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曦丹 龙旭 +3 位作者 陆彦伶 白志玲 吴晖 高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将热图(heatmap)特点和医嘱干预相结合,通过将干预信息可视化来提高医嘱干预效率,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性。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药房对不合理医嘱干预情况,将各个科室相应干预次数进行总汇。使用R语言(3... 目的将热图(heatmap)特点和医嘱干预相结合,通过将干预信息可视化来提高医嘱干预效率,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性。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药房对不合理医嘱干预情况,将各个科室相应干预次数进行总汇。使用R语言(3.5.2)将所涉及科室与干预类型及所干预的频次进行总量排序,调用heatmap函数进行热图绘制。结果不合理医嘱干预共计2097条,涉及23个科室1976例住院患者。热图中直接提取各个科室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儿科、神经内科以及急诊科分列前三位,儿科给药途径、神经内科药物相互作用及急诊科溶媒选择部分,其次妇科存在的配伍禁忌问题、耳鼻喉科存在的无适应证用药问题、神经外科存在的重复用药问题等都可直观地从热图中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医嘱干预信息提取速度测试显示,热图表示组提取平均速度为4.61 s,显著快于常规表格组的7.5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医嘱干预数据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热图,在简化审方药师工作流程,缩短数据分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图 药学服务 可视化 医嘱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立 李俊义 +5 位作者 刘春云 常丽仙 刘红明 黄红丽 罗煜 高建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65-1270,1275,共7页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56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1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疗程48周,对照组165例单用恩替卡韦。疗程均48周。采用重复...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56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1例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疗程48周,对照组165例单用恩替卡韦。疗程均48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基线、治疗6、12个月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时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3.44±1.33)mg/L和(3.59±1.30)mg/L(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的主效应显著,F=58.953,P<0.001,偏η2=0.143;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545.167,P<0.001,偏η2=0.606;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F=10.117,P<0.001,偏η2=0.028。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均高于对照组(P<0.05);每组内基线、6个月、12个月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用恩替卡韦相比,能显著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且随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爽颗粒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门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伏沙明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被引量:14
19
作者 柳进 阎丹峰 +10 位作者 于欣 施慎逊 方贻儒 王高华 司天梅 杨甫德 刘铁榜 许秀峰 贾福军 杨开仁 李凌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1-727,共7页
氟伏沙明作为临床常用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药理机制和良好的疗效,被广泛用于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等的治疗。为指导医生更科学、更规范地使用氟伏沙明服务广大患者,精神科专家组结合循证医学数据与临床应用经验,撰写了《氟伏沙... 氟伏沙明作为临床常用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药理机制和良好的疗效,被广泛用于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等的治疗。为指导医生更科学、更规范地使用氟伏沙明服务广大患者,精神科专家组结合循证医学数据与临床应用经验,撰写了《氟伏沙明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伏沙明 专家建议 抑郁障碍 强迫障碍 焦虑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对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澄秋 林洁 +10 位作者 黄金华 许丽萍 梁琨 武辉 刘玲 孙轶 平莉莉 李占魁 吕勤 赖春华 陈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为早产高危孕妇及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来自全国10家产院分娩的673例<34周的早产儿,比较自发早产组、妊娠相关高血压组、未足月胎膜早破...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为早产高危孕妇及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来自全国10家产院分娩的673例<34周的早产儿,比较自发早产组、妊娠相关高血压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前出血组、产前感染组中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自发早产、合并妊娠相关高血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前出血、产前感染各组间,母亲年龄、初产、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分、产房复苏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早产儿结局中,产前出血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支气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发生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以自发早产作为参照,多因素结果显示妊娠相关高血压组早产儿NRDS发生风险低于自发早产组(OR=0.424,95%CI:0.215-0.835)。结论不同早产危险因素对胎龄<34周早产儿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影响,产前出血增加NRDS、BPD、ROP的发生率,而妊娠期相关高血压可能是NRD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产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