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激活剂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进展
1
作者 侯宇 赵英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83,共13页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我调节机制,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和酵母细胞的溶酶体或液泡中,对维持生命活动及物质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当细胞处于应激状态(如营养缺乏、物理化学刺激、感染、氧化应激等),或细胞质中积累了老化或受损的细胞...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我调节机制,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和酵母细胞的溶酶体或液泡中,对维持生命活动及物质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当细胞处于应激状态(如营养缺乏、物理化学刺激、感染、氧化应激等),或细胞质中积累了老化或受损的细胞器,自噬过程就会被激活,通过降解并循环利用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清除潜在的有害物质,将降解产物用于能量供应和大分子的再合成,从而帮助细胞维持稳态。自噬激活剂是指能够促进细胞自清除过程的化合物或药物(如mTOR抑制剂、AMPK激动剂、SIRT1激活剂、溶酶体增强剂等),它们通过作用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或蛋白,增强自噬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及其代谢过程,进而对机体产生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具有促进自噬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被发现,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作为自噬激活剂,在治疗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部分相关药物甚至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探讨多种类型自噬激活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自噬激活剂在疾病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自噬激活剂 信号通路 细胞稳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洪 陈刚 甘雪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96-1500,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中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是我国肝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内科无特效治疗手段。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细胞技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新型的人...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中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是我国肝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内科无特效治疗手段。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细胞技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新型的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集落刺激因子以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案。简述了传统的ACLF治疗方案,介绍了新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并对新方案的临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执行委员会指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道良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刚 刘洪 李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23-1026,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消化内镜在常见临床疾病应用中的一个方面,由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Gaserointestinal Endoscopy,ASGE)制订的实践标准。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道疾病 美国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胆囊管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1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洪 陈刚 甘雪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713-171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天,加重10 h"入院。患者诉10余天前油腻饮食后出现腹痛,主要位于右上腹,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恶心,未呕吐,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8.9℃,无黄疸,无呕血...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天,加重10 h"入院。患者诉10余天前油腻饮食后出现腹痛,主要位于右上腹,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恶心,未呕吐,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8.9℃,无黄疸,无呕血、黑便;曾自服雷贝他唑、阿莫西林胶囊后腹痛无缓解。为求诊治,至当地县医院就诊,行腹部B超后考虑"急性胆囊炎、胰腺炎",予以抗炎、解痉等治疗,腹痛未见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慢病毒介导LXRαRNA干扰改善大鼠脂肪肝供肝移植术后的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英鹏 李立 +2 位作者 马菁璠 陈刚 白建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LXRαRNA干扰(RNAi)改善脂肪肝供肝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和56%的酒精喂养,诱导成平均脂变程度大于60%的脂肪肝作为肝移植供体。实验组25只脂肪肝供体大鼠在移植前72 h自门静脉注射7&... 目的探讨LXRαRNA干扰(RNAi)改善脂肪肝供肝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和56%的酒精喂养,诱导成平均脂变程度大于60%的脂肪肝作为肝移植供体。实验组25只脂肪肝供体大鼠在移植前72 h自门静脉注射7×107TU LXRα-RNAi的慢病毒混悬液(LXRα-RNAi-LV),对照组25只脂肪肝供体大鼠移植前72 h自门静脉接受阴性对照慢病毒(NC-LV)载体液注射。受体大鼠均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术后检测肝酶学、组织切片、TUNEL、细胞因子、组织蛋白及RT-PCR水平。结果 LXRα-RNAi-LV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移植肝肝细胞内脂肪酸蓄积明显受到抑制,肝酶学及肝组织损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组织损伤较轻,大鼠平均生存率提高。RT-PCR示实验组LXRα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提示LXRα,SREBP-1c,CD3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LXRα-RNAi-LV基因治疗能明显降低LXRα基因的表达,改善脂肪肝供肝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移植 LXRa RNA干扰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染途径对慢病毒载体基因在大鼠肝脏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英鹏 李立 +2 位作者 马菁番 白建华 刘其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基因在肝脏内转染的有效途径。方法本实验根据大鼠消化系统解剖,设计利用经回盲部回结肠静脉穿刺置管至门静脉作为转染途径。通过观察对比尾静脉转染途径大鼠肝脏荧光蛋白表达、基因表达及转氨酶变化情况,探讨不同转...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基因在肝脏内转染的有效途径。方法本实验根据大鼠消化系统解剖,设计利用经回盲部回结肠静脉穿刺置管至门静脉作为转染途径。通过观察对比尾静脉转染途径大鼠肝脏荧光蛋白表达、基因表达及转氨酶变化情况,探讨不同转染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门静脉转染组和尾静脉转染组大鼠均存活。转染后96 h慢病毒载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在门静脉转染组肝脏呈高表达,14 d后仍有持续表达;尾静脉转染组术后96 h荧光蛋白表达较门静脉组弱,14 d后几无持续表达。RT-PCR检测转染基因LXRα-RNAi效率:转染组LXRαmRNA表达均有下调,门静脉转染组LXRα基因敲减率明显高于尾静脉转染组(0.135±0.002 vs 0.713±0.036,P<0.05),两组血清ALT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门静脉灌注是基因转染的有效途径,经回盲部回结肠静脉属支穿刺置管可在保证大鼠存活的情况下提高基因转染率,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转染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报告
7
作者 刘洪 陈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707-1708,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7岁,因"右上腹痛1月余,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5 d"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主要位于中上腹,呈间隙性胀痛,夜间腹痛明显,未行任何处理。5 d前,腹痛明显加重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尿色呈深黄色;至当...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7岁,因"右上腹痛1月余,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5 d"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主要位于中上腹,呈间隙性胀痛,夜间腹痛明显,未行任何处理。5 d前,腹痛明显加重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尿色呈深黄色;至当地医院就诊,胆红素及转氨酶明显升高;行腹部CT检查提示:胆总管囊肿可能。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以"胆总管囊肿"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4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胆道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对供肝修复的潜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依婷 江杰 +2 位作者 马丽 胡宗强 李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597,共6页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发展迅速,器官供需比例严重失衡。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修复扩大标准供肝、改善供肝质量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功能,其衍生物具有...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发展迅速,器官供需比例严重失衡。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修复扩大标准供肝、改善供肝质量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功能,其衍生物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本文通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小体积供肝再生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供肝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修复边缘供肝、改善供肝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肝移植 边缘供肝 脂肪变性 肝再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完全缓解1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马菁璠 陈刚 刘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52-154,共3页
据报道[1]每年约有750 000例肝癌新增病例,且逐年递增,其中80%~85%的肝癌患者被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多种局部治疗方法,其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首选治疗方... 据报道[1]每年约有750 000例肝癌新增病例,且逐年递增,其中80%~85%的肝癌患者被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多种局部治疗方法,其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首选治疗方法[2-3],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它只能使肿瘤大部分坏死,早期的缺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索拉非尼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DCD供肝热缺血时间对移植肝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兆宇 武睿超 +8 位作者 冉江华 刘钧汉 张黎 施俊丽 周焘 郑克谱 李望 张熙冰 李玉志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评价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热缺血时间对移植肝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将54只受体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W0组,未经历热缺血)、热缺血10 min组(W10组)、热缺血20 ... 目的评价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热缺血时间对移植肝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将54只受体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W0组,未经历热缺血)、热缺血10 min组(W10组)、热缺血20 min组(W20组),每组18只。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 d检测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及其细胞器,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C(Cyt 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移植术后1 d,各组大鼠ALT和AST水平急剧上升,与W0组相比,W10组和W20组的ALT和AST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术后3 d,各组大鼠ALT和AST水平均稍稍下降,与W0组相比,W10组和W20组的ALT和AST水平仍明显较高(均为P<0.05)。术后7 d,各组大鼠ALT和AST水平均再次上升,与W0组相比,W10组和W20组的ALT和AST水平升高更显著(均为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细胞水肿程度逐渐加重,内质网扩张逐渐加重,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W20组尤为严重。术后1 d,3组大鼠肝组织中的AIF和Cyt C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7 d,与W0组比较,W10组和W20组的AIF与Cyt C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W20组的AIF与Cyt C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W10组(均为P<0.05)。结论 DCD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肝细胞内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形态、及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均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体 肝移植 热缺血时间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肝细胞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