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地区某三甲医院2018年老年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姚瑶 高辉 +2 位作者 黄云昆 朱雯梅 王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18年老年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细菌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2月老年科呼吸道感染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共324株,进行前10位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 目的 通过分析2018年老年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细菌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2月老年科呼吸道感染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共324株,进行前10位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老年人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检出的最常见病原菌,与其它文献报道一致,但与其它大多文献不同的是我院卡它莫拉菌的检出率在第3位,是我院老年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1%、51.9%、52.4%和18.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5%、13.7%、2%、2%和7.8%;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9%、67.9%、28.6%、3.6%和67.9%;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为53.3%,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50%;检出率明显增多的卡它莫拉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阿奇霉素出现3.3%的非敏感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42.1%和73.7%,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老年患者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本地区需注意卡它莫拉菌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常见病原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需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辉 王杨 +1 位作者 陈婉婷 卫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00-2303,共4页
目的探讨SLCO1B1基因(521T>C)位点和APOE基因E2、E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且诊断为高脂血症的住院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19... 目的探讨SLCO1B1基因(521T>C)位点和APOE基因E2、E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且诊断为高脂血症的住院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2±12.43)岁。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提取的DNA进行SLCO1B1基因(521T>C)位点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E2、E4位点检测,将基因型分组与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后的血脂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CO1B1 521T>C位点用药前5个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进行组间比较:TC型组、TT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用药后5个血脂分别进行组间比较:APOA1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个血脂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APOE基因用药前E2型、E3型和E4型与TG、TC、HDL-C和APOA1水平间有差异,其余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用药后患者的E2型、E3型和E4型与TG、TC和LDL-C水平之间有差异。其余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LCO1B1 521T>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疗效相关,TT型组APOA1水平变化显著高于TC型组。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疗效相关,用药前E2型、E3型和E4型与TG、TC、HDL-C和APOA1水平间有差异。用药后患者的E2型、E3型和E4型与TG、TC和LDL-C水平之间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O1B1基因 APOE基因 基因多态性 他汀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 TNRC6CAS1作为ceRNA在肥厚型心肌病发生发展中调控BPTF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匡野 董玉琳 +1 位作者 吉永 曹向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心肌细胞肥厚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整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编号GSE130036和GSE36946的数据集。利用R语言对数据集中的RNA...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心肌细胞肥厚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整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编号GSE130036和GSE36946的数据集。利用R语言对数据集中的RNA表达矩阵进行表达差异性分析。对差异mRNA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明确研究对象染色质重塑因子以BPTF(bromodomain PHD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为核心。预测miRNA靶向mRNA和lncRNA的结合位点,构建lncRNATNRC6CAS1,miR-30c-1-3p-BPTF内源竞争RNA(ceRNA)网络。利用实时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或免疫印迹检测,在肥厚型心肌病临床样本(20例健康人和2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和心肌肥大细胞模型中验证了BPTF和lncRNA TNRC6CAS1表达的明显上调(P<0.001),而miR-30c-1-3p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同时,在AC16细胞中对三者的表达相关性进行初步验证。最后,分别沉默BPTF,lncRNA TNRC6CAS1或过表达miR-30c-1-3p可以抑制心肌肥大标志性蛋白质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lncRNA TNRC6CAS1,miR-30c-1-3p,BPTF构成的ceRNA网络可能参与调控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大病理现象的产生。三者作为潜在的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分子,有望成为新的检测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内源性竞争RNA网络 染色质重塑因子 长非编码RNA TNRC6CAS1 微RNA 30c-1-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联合预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不良结局
4
作者 张云芳 李铮 +3 位作者 聂晓改 关赟 陈琪 袁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7期2755-2760,共6页
目的 分析并评估D-二聚体/白蛋白比值(DAR)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本院收治的284例接受孙... 目的 分析并评估D-二聚体/白蛋白比值(DAR)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本院收治的284例接受孙氏手术的ATAAD患者。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治疗、二次开胸止血、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或全因死亡,将患者分为非不良结局组(n=196)和不良结局组(n=88)。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前基线资料、围术期参数及实验室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对于分类变量则根据频数分布特征,选择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非不良结局组与不良结局组在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乳酸脱氢酶(LDH)、IL-6、D-二聚体(D-D)、FDP及DAR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AR、IL-6、D-D、FDP及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ATAAD术后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分析显示,DAR联合IL-6、FDP及体外循环时间的预测效能最优,ROC曲线下面积达0.886(95%CI:0.846~0.927)。结论 DAR联合IL-6、FDP及体外循环时间检测可有效预测ATAAD术后不良结局,该生物标志物组合可作为术后风险分层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不良结局 生物标志物 队列研究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