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Andrews六要素对矫治结束病例的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超峰 许艳华 刘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使用Andrews六要素与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对正畸结束病例进行评价,探讨Andrews六要素能否作为矫治结束病例新的评价体系。方法在2015—2019年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医生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错畸... 目的使用Andrews六要素与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对正畸结束病例进行评价,探讨Andrews六要素能否作为矫治结束病例新的评价体系。方法在2015—2019年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医生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错畸形病例中,随机选择完成错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Andrews六要素与ABO-OGS测量标准,使用Andrews六要素测量尺及美国正畸学会(ABO)测量尺对研究对象的模型和X线片进行测量与计分,测量这2种评价标准中的所有测量项目,记录每个病例的各单项计分及总计分,分析比较经2种测量尺测量后病例测量计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经Andrews六要素测量尺测量后病例通过率为83.8%,ABO测量尺测量后病例通过率为86.3%,2种测量尺测量后病例通过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ndrews六要素的各单项评价标准中:切牙前后位差异的计分均值占总计分的比例最高,而牙弓核心线计分在所有单项中最低。在ABO-OGS的各单项评价标准中:牙齿排列与边缘嵴高度占总计分的比例最高,邻接关系计分在所有单项中最低。结论Andrews六要素与ABO-OGS对正畸结束病例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ndrews六要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进行矫治结束病例的评价,而且其对矫治病例的面部软组织侧貌的把控存在一定的优势,在进行结束病例的评价时只需要病例资料完整,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ews六要素 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 矫治结束病例 矫治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正中舌侧管、下颌舌侧副管和下颌切牙神经管解剖关系的CBCT影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于鸿滨 钱石兵 +3 位作者 刘超峰 夏志刚 高雅格 张凌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明确下颌前牙区血管神经管网系统的走行,提高对下颌切牙神经及其小分支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104例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观测下颌正中舌侧管、下颌舌侧副管和下颌颊侧管三者同下颌切牙神经管的关系。纳入标准:读取矢状截面、... 目的:明确下颌前牙区血管神经管网系统的走行,提高对下颌切牙神经及其小分支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104例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观测下颌正中舌侧管、下颌舌侧副管和下颌颊侧管三者同下颌切牙神经管的关系。纳入标准:读取矢状截面、冠状截面、水平截面、任意截面、曲面断层等多个不同的截面图像,能够明确观测到下颌切牙神经管、下颌正中舌侧管、下颌舌侧副管和下颌颊侧管的存在。结果:(1)观测到下颌正中舌侧管同下颌切牙神经管相通15例;双侧下颌切牙神经管相通22例;下颌舌侧副管或下颌颊侧管同下颌切牙神经管相通104例,共184支。结论:(1)下颌切牙神经会发出多个小分支于前磨牙、尖牙、切牙等相应牙位处的颊舌侧骨面,这些小分支的走行管道就是下颌舌侧副管和下颌颊侧管;(2)下颌正中舌侧管是从下颌骨舌侧到内部的一段趋向于消失的管道,并不与下颌切牙神经管相通,部分情况下会同下颌切牙神经吻合或者颊舌向贯穿下颌骨;(3)下颌正中舌侧管并非下颌切牙神经管发出的从下颌骨体内走行到骨面的小分支通行管道,而是来自口底区域的血管神经束发出的分支从软组织进入下颌骨体内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舌侧管 种植手术 颌骨精细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drews六要素用于正畸病例数字化资料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超峰 许艳华 +1 位作者 易春艳 刘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 使用Andrews六要素对正畸病例数字化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拔牙与否及不同矫治器对正畸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2020年经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数字化病例资料作为总体,从中选取320例... 目的 使用Andrews六要素对正畸病例数字化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拔牙与否及不同矫治器对正畸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2020年经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数字化病例资料作为总体,从中选取320例资料作为样本。将此320例资料分别按照性别、拔牙与否、矫治器类型(DamonQ自锁托槽与MBT托槽)进行分组,参照Andrews六要素测量标准进行测量计分。分别计算不同分组下各单项计分及总计分的均值、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男性与女性患者组间的Andrews六要素的总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牙弓宽度差异中,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monQ自锁托槽组与MBT托槽组在上切牙前后位差异、下牙弓颊舌向差异及上牙弓宽度差异的计分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DamonQ自锁托槽组在上切牙前后位差异、下牙弓颊舌向差异及上牙弓宽度差异的计分均值都小于MBT托槽组。结论数字化三维重建牙颌模型用于正畸结束病例临床回顾性研究,可重复测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切牙前后位及上牙弓宽度对正畸结束病例的治疗效果影响最大,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这两项指标的监控。性别不会对正畸总体疗效产生影响,但拔牙治疗可能会对正畸治疗结束病例的上牙弓宽度产生影响。DamonQ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弓颊舌向的调整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ews六要素 矫治病例 数字化口腔模型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梁燕 马文 +5 位作者 聂焱 付帅 张长彬 崔庆赢 王立冬 黎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D打印塞治器组。对照组制作传统塞治器,3D打印塞治器组采用数字化技术,结合术前模型及口腔检查设计手术方案,并设计3D打印塞治器。两... 目的:探讨3D打印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D打印塞治器组。对照组制作传统塞治器,3D打印塞治器组采用数字化技术,结合术前模型及口腔检查设计手术方案,并设计3D打印塞治器。两组患者佩戴塞治器后长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囊腔体积缩小率,并对塞治器固位、舒适及摘戴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囊腔体积均有缩小,且术后前3个月囊腔体积减少均比后3个月明显;3D打印塞治器在舒适(P<0.05)及摘戴(P<0.05)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固位(P>0.05)满意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3D打印塞治器是开窗减压术后维持囊腔内外压力平衡的有效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囊性病变 3D打印 塞治器 开窗减压术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