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段五自”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邹智荣 范艳 +3 位作者 孟步亮 李跃敏 边立功 陆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1,共3页
为培养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随着教学用人体标本的匮乏,给实践性很强的解剖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尚无一套统一的教学模式,各校间差异较大[1-4].自... 为培养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随着教学用人体标本的匮乏,给实践性很强的解剖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尚无一套统一的教学模式,各校间差异较大[1-4].自2002年来,我们提出了对临床医学、影像学、法医学、康复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分步骤稳步推进,经过近10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立了一套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人体解剖学“三段五自”教学新模式.人体解剖学“三段五自”教学法,即实行理论教学、尸体解剖和学习演讲报告三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教材)、自剖(尸体)、自查(标本)、自结(总结)和自讲(演讲)的”五自教学法改革.贯彻“以问题为中心”的(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5].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8例急性非创伤性肢体无力性疾病的诊断
2
作者 庞爱兰 文薇 孟步亮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7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肢体无力性疾病的病因,为临床及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48例以急性非创伤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及治疗结果。结果出院诊断为脊髓疾病42例,周围神经病38例,脑部疾病32例,神...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肢体无力性疾病的病因,为临床及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48例以急性非创伤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及治疗结果。结果出院诊断为脊髓疾病42例,周围神经病38例,脑部疾病32例,神经肌肉接头疾病10例,低钾型麻痹10例,多发性肌炎6例,癫痫持续状态6例,系统性疾病4例;痊愈100例(67.5%),症状显著改善30例、好转10例(94.6%),症状无明显变化6例,死亡1例(HIV周围神经病),自动放弃治疗1例(高颈段脊髓压迫症)。结论具备以急性非创伤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的疾病谱很广,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病因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创伤性肢体无力 髓病 周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TDP-43的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鹏飞 于春泽 +2 位作者 王思璇 郭泽云 杨力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45-145,共1页
观察永久性脑缺血(MCAO)及应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后TDP-43与p-ERK、p-JNK、p-p38蛋白在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Rg1调节脑缺血后TDP-43的作用机制。本实验用雄性SD大鼠(290g±20g)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NS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Rg1组... 观察永久性脑缺血(MCAO)及应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后TDP-43与p-ERK、p-JNK、p-p38蛋白在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Rg1调节脑缺血后TDP-43的作用机制。本实验用雄性SD大鼠(290g±20g)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NS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Rg1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采用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法制作MCAO模型,分别在术后3d、7d和14d取材。通过行为学、TTC染色确定神经功能障碍和缺血区,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脑皮质区TDP-43和p-ERK、p-JNK、p-p38的变化;提取皮质RNA以荧光定量PCR法对TDP-43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障碍 人参皂苷RG1 TTC染色 大脑中动脉 MCAO 大脑皮质 免疫印迹法 电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对小胶质细胞介导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极化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秋叶 陈浩伦 +2 位作者 张晓丽娜 袁云 吴春云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26-126,共1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灯盏乙素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用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培养基(称为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CM)培养TNC1星形胶质细胞,灯盏乙素干预后,分为对照组、条件培养基(CM)组... 本研究旨在探索灯盏乙素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用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培养基(称为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CM)培养TNC1星形胶质细胞,灯盏乙素干预后,分为对照组、条件培养基(CM)组、条件培养基+灯盏乙素干预组(CM+S)组,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关蛋白:S100Ca^(2+)结合蛋白B(S100B)、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在小胶质细胞介导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灯盏乙素 S100B STAT3 条件培养基 干预组 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5
作者 朱文静 张晓丽娜 +4 位作者 陈浩伦 贾文姬 贾秋叶 袁云 吴春云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21-121,共1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在CNS多种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抑制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过度炎性反应被认为是治疗CNS多种疾病的重要策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极化为M1和M22种表型,M1型与促炎因子过多释...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在CNS多种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抑制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过度炎性反应被认为是治疗CNS多种疾病的重要策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极化为M1和M22种表型,M1型与促炎因子过多释放有关,致使CNS发生炎性损害;M2型释放抗炎因子和分泌神经营养修复因子等,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修复。本实验采用脂多糖(LPS)激活BV-2小胶质细胞,探索天麻素能否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分为对照组、LPS激活组,LPS+天麻素组。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M2型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206、IL-10、Arg1、YM1+2的表达变化以及天麻素干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炎性损害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天麻素 组织修复 炎性反应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低氧预处理MSC对CKD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邵丽诗 邢艺苑 +4 位作者 罗成诚 杨力 马逸群 万珊杉 王家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1期5-8,21,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低氧预处理(H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2只12周龄SD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剥离胫骨和股骨骨髓,分离并培养MS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表面抗原。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假... 目的探讨移植低氧预处理(H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2只12周龄SD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剥离胫骨和股骨骨髓,分离并培养MS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表面抗原。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假手术(Sham)组12只、对照组4只。模型组用左肾切除及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建立CKD模型,并随机分为CKD组4只及ADR组、干细胞移植(MSC)组、低氧预处理干细胞移植(HP-MSC)组各12只。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Sham组做左侧肋脊角切口,随后缝合包扎,于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CKD组、对照组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取肾脏组织。将在常氧环境及低氧环境中培养的MSC分别移植至MSC组、HP-MSC组,Sham组、ADR组注射L-DMEM培养液。MSC移植第1、7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RO、Hb、ALB、BUN和SCr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mRNA表达。结果HP-MSC的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XCR)表达率高于常氧MSC(P<0.01)。移植第1、7天,与Sham组比较,ADR组PRO、BUN、SCr水平高,Hb、ALB水平低(P均<0.05)。移植第1天,MSC组、HP-MSC组、ADR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第7天,与ADR组比较,MSC组、HP-MSC组PRO、BUN、SCr水平低,Hb、ALB水平高(P均<0.05),且HP-MSC组PRO、ALB、BUN、SCr变化较MSC组明显(P均<0.05)。移植第7天,MSC组与HP-MSC组肾脏组织损伤减轻,MSC组肾小球尚可见局灶节段硬化,HP-MSC组肾小球袢扩张;与MSC组比较,HP-MSC组肾间质纤维化改善更明显,炎症反应更轻。与对照组比较,CKD组肾组织SDF-1 mRNA相对表达量高(P<0.05)。结论移植HP-MSC可改善CKD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SDF-1-CXCR4信号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移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受体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OA-RD17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
7
作者 杨新旺 李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216-216,共1页
皮肤创伤修复是恢复皮肤完整性和功能的一系列复杂协调生物学进程,主要包括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4个阶段。以往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具有良好的创伤修复能力,其皮肤分泌多肽能促进创伤修复。因此,本研究提取了云南高原地区两栖动物臭蛙... 皮肤创伤修复是恢复皮肤完整性和功能的一系列复杂协调生物学进程,主要包括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4个阶段。以往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具有良好的创伤修复能力,其皮肤分泌多肽能促进创伤修复。因此,本研究提取了云南高原地区两栖动物臭蛙皮肤分泌的小分子多肽OA-RD17,探究其对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通过HACAT细胞划痕实验验证了该多肽具有促进细胞迁移的能力,在全皮层和烫伤模型中发现多肽OA-RD17具有较强的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能力,且HE染色显示其促进了表皮再生、上皮化以及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皮肤完整性 上皮化 细胞迁移 烫伤模型 小分子多肽 OA 分子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X2在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天麻素干预对其的影响
8
作者 吴芳 左涵珺 +2 位作者 刘顺金 袁云 李娟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21-121,共1页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会加重神经元的损伤。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治疗此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策略。本文主要研...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会加重神经元的损伤。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治疗此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策略。本文主要研究NAPDH氧化酶2(NOX2)在体外脂多糖(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天麻素干预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天麻素 炎症反应 炎症因子 病理过程 神经元 过度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栖动物活性肽促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杨新旺 李姗姗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10-111,共2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具有极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而目前临床上治疗SCI药物及疗法并未取得满意疗效,且副作用严重。因此,探寻安全、有效,应用方便的治疗脊髓损伤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从花臭蛙脊髓中克隆出一种全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具有极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而目前临床上治疗SCI药物及疗法并未取得满意疗效,且副作用严重。因此,探寻安全、有效,应用方便的治疗脊髓损伤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从花臭蛙脊髓中克隆出一种全新的多肽,命名为OS-VD11。在前期筛查实验中发现OS-VD11能够显著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胰岛素样肽-1(IGF-1)的mRNA转录。由此推断,OS-VD11可能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MRNA转录 筛查实验 新型药物 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对脑创伤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改善作用
10
作者 蒋鸿雁 曹艳 +1 位作者 吴海鹰 李坪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24-124,共1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常伴有严重的脑水肿,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血脑屏障(BBB)渗透性的破坏,临床缺乏特效药物。BBB是脑微血管与脑组织间物质交换的屏障,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星形胶质细胞(Ast)是维持BBB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细胞。本研究主要探... 创伤性脑损伤(TBI)常伴有严重的脑水肿,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血脑屏障(BBB)渗透性的破坏,临床缺乏特效药物。BBB是脑微血管与脑组织间物质交换的屏障,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星形胶质细胞(Ast)是维持BBB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细胞。本研究主要探索天然提取物大麻二酚(CBD)改善TBI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 大麻二酚 血脑屏障 星形胶质细胞 脑水肿 天然提取物 脑创伤 物质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