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李宜蔓 周娅丽 +3 位作者 朱庆焕 孔迪 字佳琦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寻常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和红皮病性银屑病^([1])。目前认为本病的发...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寻常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和红皮病性银屑病^([1])。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因或诱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2])。在发病年龄方面,银屑病患者的平均初发年龄<30岁^([3])。银屑病发病率高及病程长,且皮损容易复发,因此对患者身体、心理及经济方面均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也给社会公共健康带来极大的负担。银屑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大多数仅皮损暂时、有限的缓解,也不能有效控制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司库奇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S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岚 郝丽霞 +3 位作者 钟华 李明 向坤 宿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ET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各种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64例SLE患者和504例健康人对照进行ETS1基因SNPs分型,并将SLE组中临床资料完整的450例根据11种临床表型进行分层,针对以上SNPs分型与SLE... 目的:探讨ET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各种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64例SLE患者和504例健康人对照进行ETS1基因SNPs分型,并将SLE组中临床资料完整的450例根据11种临床表型进行分层,针对以上SNPs分型与SLE各种临床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TS1基因的rs6590330和rs4937333与SLE呈强相关,且均与SLE 8个临床表型(包括蝶形红斑、光敏感、关节炎、浆膜炎、肾脏损害、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紊乱和抗核抗体)呈强相关。结论:ETS1基因是中国南方人群SLE发病的常见风险因子,并与SLE多种临床症状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临床表型 ETS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因子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毕云凤 邓丹琪 +2 位作者 张佩莲 郭芸 周晓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银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15例银屑病患者及11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抵抗素、内脂素、网膜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的水平,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银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15例银屑病患者及11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抵抗素、内脂素、网膜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的水平,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银屑病组患者抵抗素及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内脂素及RBP4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抵抗素和网膜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抵抗素及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内脂素及RBP4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抵抗素 内脂素 网膜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合会 袁李梅 +4 位作者 杨滨宾 曹文婷 郭芸 张佩莲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SS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8年2月该院142例SSc住院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抗Scl-70抗体阳性和抗Scl-7... 目的:探讨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SS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8年2月该院142例SSc住院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抗Scl-70抗体阳性和抗Scl-70抗体阴性SS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抗Scl-70抗体阳性SSc患者72例(50.7%),抗Scl-70抗体阴性者70例(49.3%)。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中弥漫型SSc患者更多(70.8%vs.44.3%),SSc分类评分更高[(14.63±2.27)分vs.(11.40±2.72)分],起病至确诊间隔时间更短[12.0(18.0)个月vs.12.0(28.0)个月],更容易并发间质性肺病(ILD)(48.6%vs.20.0%),平均住院天数更短[(12.51±7.45)d vs.(17.71±17.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cl-70抗体滴度越高,患者SSc分类为弥漫型SSc的可能性越大(P<0.05),并发ILD的概率也越大(P<0.05)。抗Scl-70抗体滴度与SSc分类评分、抗核抗体(ANA)阳性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小板(PLT)值均呈正相关(P<0.05)。抗Scl-70抗体滴度与住院天数、抗核糖核蛋白(RNP)/Sm抗体、抗Ro52抗体、抗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抗体(PM-Scl)、抗着丝点蛋白B(ACA)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核小体、组蛋白、线粒体M2阳性率,白蛋白(ALB)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Scl-70抗体与弥漫型SSc和ILD密切相关。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SSc分类评分更高,起病至确诊间隔时间更短及平均住院天数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自身抗体 回顾分析 抗Scl-70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107例患者肌电图与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娅丽 胥璟 +4 位作者 杨静 曹文婷 袁李梅 杨继春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肌炎(DM)患者肌电图(EMG)的表现和临床特征,为DM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MG检查并被确诊为DM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根据EMG结果分为EMG正常组和... 目的:分析皮肌炎(DM)患者肌电图(EMG)的表现和临床特征,为DM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MG检查并被确诊为DM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根据EMG结果分为EMG正常组和EMG异常组,对两组临床资料、EMG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07例DM患者,EMG正常组18例,EMG异常组89例,其中肌源性损害者74例,近端肌肉受累者55例。EMG正常组住院天数比EMG异常组更长,发病年龄更大,且EMG正常组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率高于EMG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发病情况、皮损特点、肌肉症状及肿瘤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G正常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清IgA水平均高于EMG异常组(P<0.05);EMG异常组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EMG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激素使用情况及用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MG异常组的DM患者多为四肢近端的肌源性损害,且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更低。同时,EMG异常组的DM患者ESR更高,ESR可能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肌电图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联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滨宾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多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肠道微生态对SLE发病机制的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菌群失调与自身抗体产生、B细胞的调控、不同辅助性T细胞(Th)...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多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肠道微生态对SLE发病机制的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菌群失调与自身抗体产生、B细胞的调控、不同辅助性T细胞(Th)群体内稳态的调节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平衡以及不同Th17亚群的调节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的破坏称为生态失调,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紧密联系。该文将重点介绍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微生态和免疫系统影响的新发现,以及它们的变化对SLE和LN的发病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微生态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相关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胥璟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0-253,共4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有诱发BP的风险。对新发或是突然加重的BP并发糖尿病患者,应警惕DPP-4i诱发的可能性,该文就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相关BP的研究进展进...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有诱发BP的风险。对新发或是突然加重的BP并发糖尿病患者,应警惕DPP-4i诱发的可能性,该文就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相关B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维格列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甲状腺疾病 被引量:1
8
作者 孔迪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8-640,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可引起全身器官及系统损害,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肾衰竭、狼疮脑病和严重感染。伴发甲状腺疾病虽然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率越来越...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可引起全身器官及系统损害,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肾衰竭、狼疮脑病和严重感染。伴发甲状腺疾病虽然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有助于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特征的认识,提高患者预后。该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甲状腺疾病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用于慢性伤口的抑菌及愈合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蒋琪霞 朱玉玲 +5 位作者 刘国帧 吴芸 范丽华 彭青 刁品君 白育瑄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用于慢性伤口的抑菌效果和愈合效果以及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96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干预组清创后实施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14天,对照组清创后...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用于慢性伤口的抑菌效果和愈合效果以及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96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干预组清创后实施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14天,对照组清创后实施负压伤口治疗14天,之后两组均采用标准湿性治疗每周3次,随访至愈合或随访5个月。效果指标为干预前和干预后14天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抑菌率,随访期内两组伤口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干预组干预14天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vs54.17%,P<0.05),干预组对单种和2种细菌共存的抑菌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vs11.11%,100.00%vs66.67%,均P<0.05)。随访5个月内干预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89.13%,P<0.05),愈合时间缩短了20.84天(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0,P<0.05),对照组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0.083,P>0.05)。结论: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增强了抑菌作用,优化了伤口愈合效果,抑菌作用对慢性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可为慢性伤口护理和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慢性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植皮治疗上皮样血管瘤1例
10
作者 雷佳银 唐登云 +3 位作者 张景波 夏雅静 李文华 郭芸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48,共4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头皮结节、斑块伴痒痛2年余于2019年1月14日至我科就诊。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左侧枕部出现2枚豌豆大结节,伴轻微痒痛,未经诊治。随后结节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斑块,痒痛加重,搔抓后破溃、结痂,表面无分...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头皮结节、斑块伴痒痛2年余于2019年1月14日至我科就诊。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左侧枕部出现2枚豌豆大结节,伴轻微痒痛,未经诊治。随后结节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斑块,痒痛加重,搔抓后破溃、结痂,表面无分泌物。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与"过敏"相关,予外用药物(具体成分不详)治疗,无明显好转,遂至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