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研究微血管侵犯(MVI)分级与经典临床肿瘤分期(TNM分期、BCLC分级)在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上的差异,进而探讨MVI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研究微血管侵犯(MVI)分级与经典临床肿瘤分期(TNM分期、BCLC分级)在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上的差异,进而探讨MVI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共100例,根据随访2年后的结果,分为复发组(n=49)和未复发组(n=51)。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MVI分级情况;比较MVI分级、TNM分期和BCLC分级在预测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非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i-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rms包计算一致性指数进行各临床病理分期预测价值的比较。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AFP水平更高(Z=0.099,P<0.05)、发生MVI更多(Z=-2.651,P=0.008)。随访2年后,100例患者中M0组47例,M1组34例,M2组19例。M0级复发18例(38.3%),M1级复发16例(47.1%),M2级复发15例(78.9%),3组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34,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M2级患者复发比例均高于M0级和M1级(P值均<0.05)。MVI分级为M0+M1患者累计复发率41.9%,M2患者累计复发率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5,P<0.001),M2级2年RFS较M0+M1级减少;BCLC分级为早期(0期+1期)患者累计复发率36.2%,中晚期(2期+3期)累计复发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12),中晚期组2年RFS较早期组减少;TNM分期为I期的患者累计复发率24.5%,Ⅱ+Ⅲ期累计复发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3,P<0.001),Ⅱ+Ⅲ期组2年RFS较Ⅰ期组减少。在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预测价值上,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最高,而MVI与BCLC的预测价值则差别较小(一致性指数:0.659 vs 0.598 vs 0.600)。结论相较于无风险及低风险的MVI患者,高风险MVI的患者在早期复发的几率显著上升,MVI或许可作为术后治疗的评估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不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预切开术共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方式的不同分...目的 探讨不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预切开术共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NKP组, n =73)、乳头开窗术(NKF组, n =24)、经胰管弓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PS组, n =30)和弓状刀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Erlangen组, n =58)。对4种预切开方法优缺点、对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可能对并发症发生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KF、TPS组插管成功率均较NKP组高( P 值均<0.05),TP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F组低,NKF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P组高( P 值均<0.05)。Erlang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KP组和TPS组( P 值均<0.05)。NKF[OR(比值比)=2.420,95%可信区间(95%CI):0.235~0.828, P =0.036]、TPS(OR=1.752,95%CI:0.238~0.594, P =0.029)是插管成功的影响因素;年龄>57岁(OR=0.094,95%CI:0.028~0.316, P <0.001)、手术总时间(OR=1.029,95%CI:1.002~1.057, P =0.036)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7岁(OR=0.065,95%CI:0.017~0.256, P <0.001)是PEP发生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总时间(OR=1.040,95%CI: 1.007 ~1.074, P =0.016)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S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较NKP、Erlangen相对安全、有效,年龄、手术总时间可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研究微血管侵犯(MVI)分级与经典临床肿瘤分期(TNM分期、BCLC分级)在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上的差异,进而探讨MVI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共100例,根据随访2年后的结果,分为复发组(n=49)和未复发组(n=51)。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MVI分级情况;比较MVI分级、TNM分期和BCLC分级在预测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非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i-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rms包计算一致性指数进行各临床病理分期预测价值的比较。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AFP水平更高(Z=0.099,P<0.05)、发生MVI更多(Z=-2.651,P=0.008)。随访2年后,100例患者中M0组47例,M1组34例,M2组19例。M0级复发18例(38.3%),M1级复发16例(47.1%),M2级复发15例(78.9%),3组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34,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M2级患者复发比例均高于M0级和M1级(P值均<0.05)。MVI分级为M0+M1患者累计复发率41.9%,M2患者累计复发率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5,P<0.001),M2级2年RFS较M0+M1级减少;BCLC分级为早期(0期+1期)患者累计复发率36.2%,中晚期(2期+3期)累计复发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12),中晚期组2年RFS较早期组减少;TNM分期为I期的患者累计复发率24.5%,Ⅱ+Ⅲ期累计复发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3,P<0.001),Ⅱ+Ⅲ期组2年RFS较Ⅰ期组减少。在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预测价值上,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最高,而MVI与BCLC的预测价值则差别较小(一致性指数:0.659 vs 0.598 vs 0.600)。结论相较于无风险及低风险的MVI患者,高风险MVI的患者在早期复发的几率显著上升,MVI或许可作为术后治疗的评估指标。
文摘目的 探讨不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预切开术共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NKP组, n =73)、乳头开窗术(NKF组, n =24)、经胰管弓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PS组, n =30)和弓状刀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Erlangen组, n =58)。对4种预切开方法优缺点、对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可能对并发症发生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KF、TPS组插管成功率均较NKP组高( P 值均<0.05),TP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F组低,NKF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P组高( P 值均<0.05)。Erlang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KP组和TPS组( P 值均<0.05)。NKF[OR(比值比)=2.420,95%可信区间(95%CI):0.235~0.828, P =0.036]、TPS(OR=1.752,95%CI:0.238~0.594, P =0.029)是插管成功的影响因素;年龄>57岁(OR=0.094,95%CI:0.028~0.316, P <0.001)、手术总时间(OR=1.029,95%CI:1.002~1.057, P =0.036)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7岁(OR=0.065,95%CI:0.017~0.256, P <0.001)是PEP发生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总时间(OR=1.040,95%CI: 1.007 ~1.074, P =0.016)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S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较NKP、Erlangen相对安全、有效,年龄、手术总时间可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