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测量主动脉和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立 郭皓 +5 位作者 袁勇 曾维咏 袁曙光 杨楠 艾李萍 周晓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40-1844,共5页
目的采用相位对比法(PC)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健康志愿者的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并进行比较,以验证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 目的采用相位对比法(PC)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健康志愿者的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并进行比较,以验证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1例,采用PC MRI测量心动周期内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观察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准确性;前后两次测量9例健康志愿者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观察PC MRI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可重复性。结果主、肺动脉起始部时间-净血流量图呈逐渐上升曲线,相对应心脏的收缩期,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曲线表现为倾斜度较大、光滑且连续的曲线;相对应心脏的舒张期,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曲线表现为逐渐向上、波形较平缓、光滑且连续的曲线。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72.8±12.2)ml,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73.8±13.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4,P=0.64)。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与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4,P<0.05),方程为:Y=-3.825+1.066X。第1次与第2次测量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与第2次测量主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1,P<0.05),方程为:Y=-6.669+1.078X。第1次与第2次测量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呈正相关(r=0.92,P=0.001),方程为:Y=5.391+0.923X。结论 PC MRI是一种无创、安全、准确、信息量大的检查方法,且不受肺气、骨骼的影响,是研究主、肺动脉起始部净血流量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主动脉 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95答案:侧脑室三角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误诊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立 袁勇 +2 位作者 龚颖娜 袁曙光 黎冠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99,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10个月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佳,深浅感觉及皮层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征阴性。MRI检查: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10个月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佳,深浅感觉及皮层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征阴性。MRI检查: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图1、2),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图3),病变大小约2.7cm×2.1cm×2.2cm,病灶与侧脑室三角区顶壁分界不清(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三角区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对亲脂类毒物中毒的解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明正 嫡娥姆 +2 位作者 龙超 赵群远 陈安宝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5期636-639,共4页
脂肪乳剂早期应用于亲脂类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近年来临床也用于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杀虫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等亲脂类药物和毒物中毒的治疗。脂肪乳剂对亲脂类毒物中毒的解毒机制主要包括:脂质池理论,恢复细胞能量供应,抑制线粒体... 脂肪乳剂早期应用于亲脂类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近年来临床也用于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杀虫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等亲脂类药物和毒物中毒的治疗。脂肪乳剂对亲脂类毒物中毒的解毒机制主要包括:脂质池理论,恢复细胞能量供应,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过度兴奋,抑制炎症反应,恢复钠通道电生理活性,增加钙通道的活性,下调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NO)的生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脂肪酸 脂质池 中毒 解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