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患者ETS1的SNP检测及其与miR-760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刘飞飞 寇南楠 +4 位作者 阮玉山 岳浩 周宏亮 余顺毫 任莉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骨质疏松患者和健康人群中E26转化特异性序列1(ETS1)基因的表达,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937333的基因型,探讨ETS1基因上rs4937333位点与其上游调控因子miR-760在骨质疏松发生机制中的关系。方法采集骨质疏松患者和... 目的通过检测骨质疏松患者和健康人群中E26转化特异性序列1(ETS1)基因的表达,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937333的基因型,探讨ETS1基因上rs4937333位点与其上游调控因子miR-760在骨质疏松发生机制中的关系。方法采集骨质疏松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PBMC、CD4+T细胞和CD19+B细胞,利用qPCR法检测ETS1基因mRNA在不同种细胞中的表达。同时,运用SNaPShot技术对200例骨质疏松患者和45例健康人进行ETS1基因多态位点rs493733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检测。另外,构建重组的psi-CHECK-2-ETS1-3′UTR WT和psi-CHECK-2-ETS1-3′UTR MT质粒,用于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此外,使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突变株和野生株细胞中ETS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健康人组相比,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中PBMC、CD4+T和CD19+B细胞中ETS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此外,在骨质疏松患者ETS1基因-3'UTR区域上的SNP位点rs4937333上,C/T基因型占比高于健康人组;qPCR结果显示,C/T基因型患者的ETS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C基因型患者(P均<0.01)。Luciferase检测发现,miR-760 mimic和ETS1野生型3′UTR共同作用时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P<0.01)。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到,在B淋巴细胞质粒感染过程中,突变株的ETS1表达量低于野生株(P<0.01)。结论miR-760通过靶向调控ETS1基因3′UTR序列上的rs4937333位点,降低ETS1的表达,参与骨质疏松的病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S1 单核苷酸多态性 骨质疏松 miR-7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壮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文东 赵刚 +5 位作者 舒钧 劳汉昌 林丰 郭立民 何绍烜 袁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文山地区壮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现状,分析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经济条件好、中、差的3个壮族聚集村年龄≥40岁壮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自行设... 目的探讨云南文山地区壮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现状,分析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经济条件好、中、差的3个壮族聚集村年龄≥40岁壮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自行设计的《文山州壮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既往疾病治疗史,以及女性孕产史等。采用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评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记录OSTA指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骨密度,记录最小T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4例受试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8.1%(10/124),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3/50),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9.4%(7/74)。不同年龄男性受试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女性受试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与女性受试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男性、女性受试者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69、70~79岁男性、女性受试者T值均低于40~49、50~59岁,70~79岁男性T值低于60~69岁(P<0.05)。40~49、50~59、60~69岁女性T值低于男性(P<0.05)。骨质疏松症人群OSTA指数为(-2.3±4.0),骨量正常或骨量减少人群OSTA指数为(0.7±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臀围增加、高OSTA指数是男性受试者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喝茶、主要交通方式为坐车是男性受试者骨密度的危险因素(P<0.05);高体质指数、绝经年龄延迟是女性受试者骨密度的保护因素,高龄、激素服用史、多孕次是女性受试者骨密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云南壮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尚处于较低水平,喝茶、主要交通方式为坐车是男性人群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高龄、激素服用史、多孕次是女性人群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壮族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罗文东 赵刚 +7 位作者 林丰 舒钧 王家平 杨建义 郭立民 张毅 马晶晶 谢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07-410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n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l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vracture,OV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14年4至12月采用德国贺利氏公司... 目的: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n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l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vracture,OV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14年4至12月采用德国贺利氏公司生产的PALACOS-R高黏度骨水泥行PKP治疗OVCFs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进行VAS、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的X线片测量,作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共28例顺利完成,24例合并有椎体前后壁破裂,平均注射骨水泥4.0 m L,平均手术时间34 min。术后1 d、3天、30 d平均VAS评分、平均活动能力评分、平均止痛药使用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2例(7.1%),无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KP治疗OVCFs,可以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且具有并发症少、效果立竿见影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高黏度骨水泥 椎体 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璐 段浩 +2 位作者 李云轩 郭立民 王志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4-969,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策略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61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0例,年龄46.9±17.9岁。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策略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61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0例,年龄46.9±17.9岁。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10例,感染发生率为6.21%。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病原学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阴沟肠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记录患者相关因素信息包括:年龄是否>60岁、性别、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否<30g/L、血沉是否≥20mm/h、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18.5kg/m^2、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后72h峰值血糖值是否≥11.1mmol/L、患者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病灶部位(颈段、胸段、胸腰段或腰段)及范围(病灶范围是否<3个节段)、是否存在后凸畸形、患者是否存在寒性脓肿,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是否使用脉冲式冲洗枪、是否使用内固定、是否进行前柱重建、手术时间是否<300min、是否有术中输血、术中是否局部使用链霉素及手术入路为前入路或后入路等内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蛋白浓度<30g/L(感染率16.7%)、血沉≥20mm/h(感染率14.0%)、BMI<18.5kg/m^2(感染率16.7%)、患有糖尿病(感染率15.2%)、峰值血糖≥11.1mmol/L(感染率24%)、合并寒性脓肿(感染率3.0%)等患者相关因素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长(≥300min)(感染率12.7%)、术中进行了输血(感染率10.9%)、局部未使用链霉素(感染率15.8%)等手术相关因素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病灶部位、范围、是否存在后凸畸形等患者相关因素不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是否使用脉冲式冲洗枪、是否使用内固定、是否进行前柱重建及手术入路为前入路或后入路等手术相关因素不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蛋白浓度<30g/L、峰值血糖≥11.1mmol/L、合并寒性脓肿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局部使用链霉素作为一项保护因素,可有效预防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结论:脊柱结核术前应尽量调整患者营养状态,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术中链霉素对术区感染病灶的局部应用以及寒性脓肿病灶的彻底清除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云南省民众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文东 金文智 +4 位作者 邹华 万值颖 李萌 王金德 段艳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民众对遗体捐献的主流看法,以了解云南遗体捐献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云南省做好遗体捐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 目的了解云南省民众对遗体捐献的主流看法,以了解云南遗体捐献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云南省做好遗体捐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只有48.0%的人了解遗体捐献,20.6%的人知道遗体捐献的途径和程序,27.8%的人听说过遗体接收站,11.4%的人知道云南省的遗体接收站,17.2%的人对遗体捐献的相关法规有所了解,47.4%的人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结论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尊重遗体,给予捐献者及家属一定的补贴,建立遗体捐献纪念碑,借此开展遗体捐献的教育和宣传,对全社会形成支持和参与遗体捐献的良好氛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体捐献 法律法规 医学科研 社会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挥鞭样损伤结局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欣 李盼盼 +2 位作者 王志华 钟炳刚 舒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颈椎挥鞭样损伤症状发生发展时间不均匀,恢复过程较复杂,呈非线性恢复轨迹。早期识别不良恢复因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预后相关因素种类繁多,可借助临床预测准则(CPR)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目前,只有Whiplash ... 颈椎挥鞭样损伤症状发生发展时间不均匀,恢复过程较复杂,呈非线性恢复轨迹。早期识别不良恢复因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预后相关因素种类繁多,可借助临床预测准则(CPR)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目前,只有Whiplash CPR、丹麦挥鞭样损伤研究小组风险评估工具和CPR-like Tool三种CPR通过外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挥鞭样损伤 恢复 相关因素 临床预测准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